第一百五十二章 豐收快樂
作者:十七箏      更新:2020-11-11 15:11      字數:2171
  小型收割機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手扶式的除草機,雖然從結構到原理,二者幾乎可以說毫無差別,甚至用手扶式除草機稍作修改就能改造出一台收割機來,但二者之間多少還是有些區別的。

  尤其是陳新這一台是附帶脫粒功能的微型聯合收割機,在造型上有不小的不同的。

  二者的原理都是用發動機帶動刀片,對植物的莖稈進行切割,隻不過除草機需要根據需要調整刀片的高度,以免把草坪剪得過禿,而收割機需要適當加大刀片,並且加上導葉以便更好地切斷作物莖稈。

  使用的時候也隻需要發動機器,然後對準需要收割的作物,然後以一定的勻速向前推就可以了。

  這種小型收割機底部有著滾輪和履帶,隻要手扶穩把手,就可以做到順暢的對作物進行收割,不會出現跑歪或者跑偏的可能。

  比起人工收割來說,機械收割無論是效率還是成本上都有著相當的優勢,畢竟人會累,機器可不會。

  陳新這一台太小所以是手扶式的,稍微再大一點的上麵甚至還能有座椅,完全可以坐著開,可以說相當舒適了。

  所以等到地裏的旱稻成熟,陳新也已經將小型收割機加滿了油,發動了之後準備進行收割了。

  “滋滋滋!滋滋滋!”隨著發動機的運作,陳新隻需要推著機器往前走,鋒利的刀片就會將稻子的莖稈迅速切斷。

  加上陳新使用的是一體式的聯合收割機,割倒的稻子會在機械的作用下直接粉碎脫粒,變成裝在袋子裏的帶殼穀粒,隻在地上留下脫粒完成之後的稻稈。

  比起傳統的人工收割還需要用手拽住稻稈,再用鐮刀卻割斷稻稈來說,這真的是要簡單太多了。

  畢竟人工收割下來的是連著莖稈的稻穗,還需要再進行一次脫粒,即便有著脫粒機的幫助,這也是一項很繁重的工作。

  而是用聯合收割機就沒有這樣的煩惱了,割下來的稻子直接就能加工成帶殼的穀粒。

  所以當一壟稻子被割完,穀粒都到了掛在收割機旁邊的袋子裏的時候,陳新忍不住歡快的吹了聲口哨。

  原本在換得小型農機之前他還以為收割稻子會是個很累人的活,沒想到使用機械以後居然可以這麽輕鬆。

  這自然大大加強了他的積極性,推著收割機繼續快速收割起來,爭取在一個小時之內將自己的稻田全部割完。

  陳新要收割的部分不算太多,一共才兩百平方的田地裏,尚有五十平方土地種的是胡蘿卜,所以他要收割的也就是一百五十平方稻田而已。

  不過雖然有了小型收割機,致使收割工作很輕鬆,陳新也依舊需要低著頭,好像整個人弓著背趴在收割機扶手上一樣,因為頭頂的水培種植盤高度實在是有點低,導致他無法直起腰來。

  當然,這比起彎腰割稻子來說,還是要輕鬆舒服許多的。

  所以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陳新就將這一百五十平方的旱稻都割完了。

  而割下來的稻子也被聯合收割機脫粒完成,裝在了機器上的袋子裏。

  袋子沒有封口,但卻已經裝的滿滿當當,陳新試著伸手去提,卻沉甸甸的讓他幾乎提不起來。

  一百五十平方旱稻在收割之後裝滿的是三個碩大的麻袋,平均一袋差不多有七八十斤。

  當然這是還未脫殼的穀粒,還需要拿去晾曬,曬幹水分之後才能長久的儲存。

  盡管直接脫殼變成新米也不是不可以,但因為還有不少水分,米粒很可能會破碎。

  這個過程如果是在過去並不會很麻煩,找個地麵平整的地方,把穀粒攤開了曬就是了,隻要是平整的水泥地,都可以用來曬稻子。

  以前陳新甚至還見過農民在公路上曬稻子的,所以這個工作主要是看天氣,並不拘泥場地。

  但是現在最方便直接的熱源太陽沒有了,穀子也不可能拿出去放雪地裏曬,能夠進行曬穀的地方就隻有避難所內部了。

  隻是考慮到避難所內部空間不足,陳新還是決定采用機械烘幹的方式來去除穀粒的水分,而不是自然風幹。

  盡管機械烘幹的穀粒口感會變得比較差,但總比把這些稻穀就這樣放著造成黴變或者發芽來得好。

  至於說該如何進行機械烘幹,有地源熱泵這個持續不斷的熱源,這個可題並不難解決。

  無論是用托盤來烤,還是用鼓風機來吹熱風,都是可以把稻穀脫去水分的方式。

  費力的將三個麻袋搬出了種植溫室,陳新並沒有將這三袋稻穀放入儲藏室,而是就這樣敞開了口袋放在公共空間。

  在烘幹機做出來之前,這些稻穀還無法入庫儲存,就這樣先敞開放著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至於製作烘幹機,陳新有些撓頭,這玩意他既沒有做過,也沒有見過。

  就算是電腦裏的資料,也沒有找到相關的圖片或者文字描述,這讓陳新很是犯愁。

  這東西該怎麽做呢?難道真弄個大托盤來烤嗎?

  然而這個想法陳新隻是在腦海裏過了一下之後便打消了,因為這實在是有點不靠譜,畢竟烤的話,溫度低沒烤幹還好說,萬一溫度過高,直接把米烤熟了,那可就尷尬了。

  不過在冥思苦想之下,陳新倒是想起了自己用過得衣物烘幹機和他媽媽以前用過的家用烘幹機。

  二者的原理都是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裏,以溫度相對較高的空氣對潮濕的物品進行烘幹,脫除水分。

  可不可以做一個類似的東西,然後拿來給穀粒脫水呢?

  陳新考慮了一番,覺得這個方法應該是可行的,不過在動手之前,他還是打算畫個圖紙來好好研究一下。

  畢竟是沒有動手實踐過,如果直接上手,東西做壞了事小,大不了用係統拆解回收材料,但穀粒要是弄毀了,那這損失的可就是今年至少三分之一的收成了。

  所以為了慎重起見,陳新決定還是先把設備的圖紙畫出來,然後仔細研究一下可行性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