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官渡對峙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4-28 16:33      字數:4369
  從七月初,河南地區的氣氛就已經十分凝重,曹操忽然宣布要與朝廷為敵,兵進豫州。

  在這個時間節點與朝廷搶地盤,這無疑是對大漢帝國威嚴的挑釁。

  因此朝廷迅速做出應對,分三路大軍進攻兗州。

  說是三路,也可以說是四路, 因為洛陽方向的這一路,是從兩個方向一同進攻一處——陳留郡。

  曹操萬萬沒想到朝廷出兵速度這麽快,連給他準備的時間都沒有,這從側麵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劉備早有預謀,提前幾個月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好在曹操也不是一般人, 劉備提前做好了準備, 隨時進攻兗州,他也同樣做好了隨時準備抵禦朝廷的打算,而且時間遠比劉備更久。

  畢竟你身邊就有一頭老虎隨時可能會咬你,雖然多年相安無事,但再蠢的人也應該有警惕之心,怎麽可能會沒有防備?

  因此在確定雙方一定會開戰之後,曹操立即就開始了行動預案,各地之前修建的堡壘駐地派上了用場。

  官渡屬於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地,曹操自然也修建過營寨,所以大軍開拔,直接入駐。

  陳留與河南的交界處,正是夏秋交替的時節,北方天氣極為炎熱,曠野之上,數十裏荒無人煙,一路上別說村莊城鎮,就連孤墳都沒有幾座, 到處是森林丘陵和平原。

  此地便是浚儀縣以西北, 後世開封市的位置。原本有浚儀縣城, 奈何黃巾之亂和董卓之亂後, 整座城池都荒涼下來,周圍數十裏為之一空。

  十多年過去,百姓走得走,死的死,即便存活下來的人,也盡量往相當平穩的冀州、荊州或者河南潁川方向遷移。

  炎炎夏日,將士們饑渴難耐,最近的一條河流倒是不遠,就在北麵大概數裏外,乃是鴻溝水。

  奈何曹軍是往西去,往北的話方向不對,繞道又會耽誤時間。

  “此地離官渡還有多遠?”

  曹操問軍侯。

  軍侯答道:“還有二十餘裏地,順利的話,天黑之前就能抵達。”

  夏侯惇過來道:“孟德,天氣太炎熱了,將士們十分疲倦,如果繼續行軍的話, 恐怕會受熱中暍,到時候就不好辦了。”

  曹操沉吟道:“劉備的行動速度超過了我的想象, 今日就必須到官渡, 立即將營寨附近的防禦工事修建起來,如果拖延或者原地休息的話,又要耽誤一日時間。”

  官渡是個戰略要地,但他隻是簡單的修建了一些堡壘,並沒有完整的工事。

  曆史上他的營寨堅不可摧,張郃高覽打了一個月都沒有攻下,那是因為袁紹磨磨蹭蹭,要打不打,給了曹操充足的準備時間。

  這件事情最離譜的是袁紹要進攻曹操,但他人卻在八個月之前就撂下狠話,於建安四年六月份開始做準備工作,並且把消息傳出去,揚言要攻打許都,迎回漢獻帝劉協。

  這手騷操作屬實讓人想不明白。

  就好像兩個人是生死仇人,本來誰也不知道對方什麽時候要殺自己,但其中一個人卻打電話告訴另一個人,我打算最近就出發上門,三天之內撒了你,骨灰都給你揚咯,然後提刀出發準備上門砍人。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人要是不在家裏布置大量陷阱,準備好西瓜刀迎敵,那就鬼來了。傻子都知道敵人要來殺自己,即便是不逃跑,也應該要做反擊的準備才對。

  從這一點上來看就知道袁紹有多蠢。

  而曹操就是這樣做的,得知袁紹要來打自己的消息後,他立即開始做出部署。

  從建安四年六月,一直到建安五年二月,從袁紹撂下狠話,一直到袁軍正式出兵,中間足足有八個月的時間。

  這八個月給了曹操充足準備的時間修建營寨、做好防禦部署、完善各種守衛工事、建造大量器械,甚至還有閑暇時間招降張繡,把接受了衣帶詔的劉備打敗。

  然後袁紹氣勢洶洶帶著大軍殺過來,最終在官渡被準備充分的曹操迎頭痛擊,殺得大敗而歸。

  現在陳暮汲取袁紹拖拖拉拉的教訓,提前了半年就開始做準備了,於年初完善了軍隊改製,大量糧草和軍隊調動都已經做好了部署。

  同時他也清楚這些動向滿不過近在咫尺的曹操,因此放出風聲說要去進攻漢中,沒有任何針對河南的意思。

  曹操或許不會上當,也在暗中做準備工作,可陳暮絕不會像袁紹那麽拖拖拉拉。

  說出兵就出兵,直接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唯一的好消息是曹操屬於家門口迎敵,所以得知劉備出兵之後,他勉強可以迅速做出部署,朝廷大軍殺過來還要點時間,好歹能讓他不至於一點準備工作都沒有就被打到家門口來。

  現在雙方都在搶時間,朝廷軍隊需要迅速進攻兗州境內,將曹操的主力消滅,把整個河南納入自己的地盤。而曹操也需要進行抵禦,不能浪費一丁點時間。

  因此即便是知道將士們饑渴難耐,他也必須要讓將士們忍一忍。

  隻不過這種忍法容易出問題,可能會導致士兵們大規模中暑,夏侯惇勸說道:“孟德,我就怕將士們染疾,即便是到了官渡,也沒力氣抵禦敵人,一旦朝廷進攻,恐怕難以抵擋。”

  曹操多年帶兵,自然清楚這個問題,扭頭問熟悉附近地形的軍侯道:“此處最近的河流是哪一條?”

  “北麵的鴻溝水,距離此地約七八裏地。”

  軍侯指著北麵道。

  曹操搖搖頭:“不行,往北這不是繞道嗎?西麵沒有河流了嗎?小河就行,讓將士們歇歇腳,喝口水。”

  軍侯答道:“原來這附近倒是有一些小河,但這幾年不是多有旱災嗎?天下大亂後,人都跑光了,沒人疏通水渠,大河的水位下降,原來的水渠或者從山裏流出來的小河基本都幹涸了。”

  “這幾年天氣確實變得越來越古怪,夏天更熱,冬天更冷。每到夏冬時節,熱死凍死的人不計其數,孟德,現在剛好是夏秋交替,我擔心會有士兵受熱病死啊。”

  夏侯惇擦了擦額頭上的汗,他不知道是小冰河時期在影響天氣變化,隻知道這世道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他當太守也知道各地百姓十分艱難。

  曹操沉吟片刻,舉目四望,遠遠地瞧見官道左右樹林茂密,一片片起伏不定的小山鬱鬱蔥蔥,腦子快速轉動,計上心頭,指著前麵說道:“告訴將士們,這周圍沒有水源,不過前麵有片梅林,到時候可摘梅汲汁。”

  “梅子汁?”

  夏侯惇忍不住吞了口口水,光想象那梅子汁的酸味,口水就不停地冒。

  “傳令,明公說前方有梅林,可摘梅汲汁!”

  一群群傳令兵立即出發。

  將士們聽到前方有梅林可以吃梅子,一想到梅子的酸味,口水哇哇地流,一下子就不覺得口幹舌燥了。

  於是大軍順利地前進,在天黑之前入駐了官渡河畔,開始修繕工事,做戰鬥準備。

  而劉備大軍則是在數日之後才抵達官渡,畢竟從洛陽到官渡有兩三百多公裏,而曹操到官渡則隻要一百公裏,二者距離自然是曹操更近。

  抵達之後,劉備一邊安排人修建營寨,準備工事,一邊與賈詡、董昭、毛玠、王脩、邴原、孫邵、崔琰、王朗、國淵等一部分內閣臣子以及諸葛亮、徐庶、龐統等中低級參謀來前線觀望。

  就看到河對岸曹軍旗幟招展,營寨林立,大量士兵正在挖建溝渠,興修防禦工事。沿河兩岸的地形對劉備攻勢很不利,因為都是土製柔軟的泥沙,馬蹄容易淹沒進去。

  更遠的地方森林茂密,有起伏不定的山巒以及一些湖泊、沼澤,周圍水草十分豐茂,數條河流縱橫交錯,河道十分寬闊,大軍想要過河不太容易。

  “陛下,官渡河乃是鴻溝水的支流,除了此河以外,附近還有陰溝水、濮水、濟水、蒗蕩渠等河,地形複雜,沼澤湖泊眾多,不利於行軍。曹操選擇此地阻攔我軍,應該便是看中了此地複雜的形勢。”

  毛玠乃是陳留平丘人,平丘就在封丘的東麵,離此地不過百裏,也算是熟悉周圍地形,知道周圍的地形非常複雜,曹軍在河對麵阻擊他們,就是想利用這裏淤積的泥沙進行攔截。

  劉備拿著望遠鏡四下觀望,說道:“此地可有什麽辦法繞過去?”

  毛玠指著東南方向道:“順著官渡河往東南方,可以到蒗蕩渠,那是戰國時期魏國修建的河渠,是為了給大梁作為運輸糧食的運河而建,那裏泥沙沒有像官渡河那麽多,但河流更寬一些,想渡河恐怕得要大船。”

  “派人沿河四下找找,看看有沒有渡口或者橋梁。”

  劉備下達了命令。

  官渡河在此時名不見經傳,但後來能成為黃河改道之後的河道,就說明它的地理情況很特殊。

  實際上它是一條斜向的河流,從西北方向往東南方向流淌,曆史上官渡之戰的時候,曹軍位置是在西南方,袁紹軍則是在東北方。

  這是因為當時曹軍是從許都北上,因此位置必然是在南而不是北。

  而此刻劉備軍卻處於西南方,曹軍在東北方。

  這是因為曹操的位置是在東方的濟陰,劉備是從西麵往東進攻,雙方的位置自然是攻守易換。

  不過區別並不大,官渡河乃是一片荒丘,河流兩畔泥沙淤積,沙土非常多,從戰國時期,這附近就有魏國都城大梁,導致河流兩岸水土流失嚴重,土壤結構鬆散。

  按照《三國誌》記載,曆史上袁紹聚沙成寨,營盤浩浩蕩蕩數十裏。雖然曹軍人少,可以渡河進攻,但曹軍占據有利地形,讓他久攻不下。

  而現在形勢對於劉備來說要好很多,畢竟沒有給曹操那麽久的準備時間,營寨必然不像曆史上那麽堅固,應該可以一戰。

  劉備抵達官渡之後,迅速命令士兵同樣安營,他的兵馬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麽多,隻有四萬人,這其中一部分是北軍另外一部分則是南軍,除了留守一萬人以外,剩餘的三萬南軍則被陳暮帶著,從潁川襲擊陳留。

  當然。

  曹操的兵馬更少,他攏共也就五六萬人馬,當年在沒得徐州之前,曹軍隻有兩三萬,這些年經過治理,再加上淮北占城稻已經推廣十餘年,兗州和淮北人口逐漸恢複,他才擴軍到現在。

  隨著劉備大軍來臨,曹操也做出了部署。差不多六萬人,自己隻帶了三萬人抵達官渡,其餘三萬人則分布在北麵防線,抵擋冀州過來的朝廷兵馬。

  所以目前的情況是劉備主力部隊四萬,對陣曹軍主力部隊三萬。同時陳暮在南麵還有兵馬北上,合起來應該是七萬。

  而為了防止南軍和北軍調動之後司隸空虛,劉備從河內調回來一萬人馬駐守。

  這樣司隸就留守兩萬人,青州與徐州那邊合兵七萬,留下三萬人防禦可能存在的江東來襲,四萬人從徐州進攻山陽。

  冀州駐守的總兵力是五萬,後方還有一些郡兵,留下兩萬人防守沿河一線,由張遼一萬多萬勝軍,高順五千陷陣軍,以及黃忠和徐榮各一萬人馬,總計接近四萬南下。

  這樣的話三路大軍,洛陽這邊是出兵七萬,青徐合計四萬,冀州不到四萬,此次進攻兗州的總兵力已經接近十五萬,劉備朝廷差不多是傾巢而動。

  畢竟目前整個關東地區,朝廷的兵力基本維持在二十四萬左右,這還是已經把南陽張繡的兩萬人和兩三萬地方郡兵都算進去了。

  如此就意味著洛陽、冀州、青州以及徐州四地加起來留守的軍隊,隻有八萬人,後方算是比較空虛的。

  但跟曆史上官渡之戰不同。

  官渡之戰曹軍總兵力其實超過十萬,但曹操隻能帶三四萬人北上迎敵,那是因為劉表和孫策在後方搞事,威脅許都,同時袁紹兵分三路,從司隸以及青州東西夾攻。

  曹操迫不得已,南麵要部署兵力防禦劉表孫策,東西兩麵又要防止袁紹夾擊他的兵力,因此才導致他隻能帶三分之一的兵力北上。

  而現在可沒有人威脅劉備的後方,幽州平定,關中有關羽,劉表被張繡卡住脖子,孫策更是離得天遠。

  唯一可能威脅他的就是並州的呂布,也被張飛在河東看住,因此後方無憂。

  這種情況下,劉備自然可以選擇大軍南下。

  正如袁紹搞定了公孫瓚之後,北方已經沒什麽勢力可以威脅到他後方,因此才可以帶十多萬大軍,幾乎一半的兵力去跟曹操硬拚。

  雙方抵達官渡,都沒有第一時間開戰,而是原地修繕營地,準備防禦工事。

  但暗中交鋒,卻一直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