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章武三年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4-28 16:33      字數:5807
  從章武元年劉備剛剛登基的時候,他就打算恢複丞相製,讓四弟擔任丞相。

  但當時陳暮認為時機不到,至少要三年穩固統治才行。

  曆史上曹操從建安元年挾天子以令諸侯,剛開始還隻敢給自己搞個司隸校尉,然後是司空,一直到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前夕, 才自任為丞相。

  就是因為曹操也在跟劉協的保皇派一直做鬥爭,前期還算是尊敬劉協,不敢過於囂張,等權勢穩固之後,才愈發專橫。

  如今的形勢跟曹操那個時候差別很大,劉備自己就是皇帝, 沒有劉協桎梏, 自然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隻是當初剛剛登基的時候流言蜚語很多,不少人都認為是劉備脅迫劉虞傳位, 因此人心不穩,如果上台之後立即任人唯親,恐引得楊彪趙溫種拂等一班老臣不滿,因此此事就耽擱下來。

  現在兩年時間過去,劉備一來被堆積如山的政務弄得無從下手,二來隨著這兩年陳暮主持改製,舊朝新布,整個朝堂格局已經改天換地,跟當初有了天壤之別。

  當時朝堂諸多老臣沒有實權,隻有影響力,但本身劉備就處於一個人心不穩的情況,如果這幫老臣們鬧事,那無疑是會造成內部不穩定。

  而如今經過改製之後,老臣們都有自己分內的職務,各司其職, 雙方都很有默契的隻管自己職務的事情, 不插手朝政。

  如此一來, 當大量堆積如山的事情要交到天子麵前去處理的時候, 內閣的地位自然也應該往上提升。

  西漢的時候,丞相的地位非常高。

  按照漢朝任免丞相的儀式規定,一個新任命的丞相需要召開任命儀式,皇帝本人親自出席朝會,在京六百石以上的官員必須到會,然後由皇帝頒布詔令,宣布新丞相的誕生。

  這一點和帶嚶有點相似,首相被選舉出來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覲見女王,然後由女王任命,同時女王也有權罷免首相,隻是一般不會用而已。

  區別在於形式相同,但西漢的皇帝是有實權的。而帶嚶的女王嘛,基本跟一個吉祥物沒什麽區別,沒有太多實際權力。

  現在劉備恢複丞相製度,該有的儀式還是要有,隻不過現在正是亂世,一切從簡,當場任命即可。

  將所有政務全部轉交到內閣之後,劉備就回了西宮當中,接著奏樂,接著舞去了。

  雖說不該沉迷酒色,但工作不忘娛樂,舞樂連孔子都說是禮儀嘛。

  陳暮到了年底還得加班,老婆孩子也沒陪,好在羅敷善解人意,去歲就已經從青州搬來了洛陽,倒不至於像以前那樣經常是幾年不回家,連自己的孩子都快不認識爹了。

  說起來,陳暮的長子陳希瑜今年也八歲了,他出生於興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現在是公元202年,比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曹衝還要長兩歲。

  次子陳希麟也已經三歲,中間還有個五歲的長女陳希雨。

  四兄弟當中,就張飛還在單著。

  受益於陳暮和鄭玄提倡的雙字,現在青州這幾年生的子女已經大幅度出現雙名。

  很多人都說東漢雙名是賤名,這確實不假。

  可如今已經是漢末,就連大儒鄭玄都打破桎梏,給孫子取名為鄭小同,不取雙名的曆史自然已經結束。

  雙名的出現不僅是趨勢,最重要的是有益於戶籍管理,大漢幾千萬人都是單名,重複的人不計其數,叫張三李四的能從洛陽最北的穀門排到最南的平城門外。

  現在雙名開始流行後,戶籍工作就好做很多。

  隻不過這些都是一些民間風俗問題,並不是國家大事,自然也就不多贅述。

  如今年底一大堆事情,陳暮也懶得去管,哪怕是自己這個丞相剛剛上任,好歹陪著一家人過了這個年再說。

  奈何現在大權在握,作為如今朝廷的實質二號人物,即便是過年時間,也不可能偷得浮生半日閑。

  少府府邸還未變成丞相府邸,這幾日來拜訪的人就絡繹不絕,門口車水馬龍,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過來拜年祝賀。

  上午才送走了幾位公卿,下午就來了兩位三公,前腳司徒趙溫剛走沒多久,師兄太尉楊彪就登門拜訪。

  到了他們這個級別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麽送禮賄賂,無非就是聊一聊工作如何展開的問題。

  三公九卿雖然有了實權,可麵對新的工作一籌莫展,一年半下來進度不算快。

  之前做慣了沒有權力的虛職,陡然間可以參與朝政,手握法製、民生、經濟、農業等等權力,對於他們來說,的的確確非常的陌生,一切要從頭開始。

  特別是他們處於的位置並不是基層,基層工作還可以靠摸索經驗以及老帶新的方式進行展開,不需要考慮太多。

  可到了他們這個級別,要研究的方向就不是基層,而是戰略方向。

  譬如監察院今年要對全國官員腐敗問題如何深入調查,衛尉要對全國各地治安要展開什麽樣的工作,教育部該怎麽辦好全國各地的學校,與地方如何進行對接等等。

  有的時候高層選錯了戰略方向,遠比基層出現一群貪官汙吏,辦理了幾宗冤假錯案,冒出幾個流竄作案無法無天的遊俠等等問題要嚴重得多。

  所以國家戰略往往要謹慎對待,不能一拍腦門就決定,而是需要經過多方討論,嚴格征求各方意見,最後才能下功夫做。

  現在陳暮這個新任丞相上任,各部門要展開工作,做好戰略部署都要經過他的審核同意,三公九卿的頭頭們自然也要過來詢問一下陳暮的意見。

  等到這些人走後,又有另外一些人過來,有送禮的、拜訪的、求學的、請教問題的,排隊求見的人能從少府門口排到朱雀門。

  到章武三年初,新年十多天,陳暮就沒時間歇息過。

  送禮賄賂求官的人自然是不準進來,且還要拿小本本記下,送去吏治院降低這些人的評分。

  陳暮要求德治,對貪官汙吏零容忍。

  正常過年拜訪的,自然要請進來聊聊,基本也就是寒暄兩句就行。

  還有求學的,像自己當年在學宮裏的學生如今就有很多在洛陽為官,這些人組織了同學會,勢力不小,頗有點結黨營私的意思。

  到今年過年的時候,紛紛聯名來拜訪,帶的禮物也不是很貴重,陳暮自然要告誡他們一番,不許結為朋黨。

  真正比較重要的就是那些在京中留任的高級官員以及要去外地為官的人。

  像內閣當中,有多名成員前來拜訪,二等參議博士董昭、毛階、王脩、邴原、氏儀、孫邵、孫乾、簡雍、崔琰等人全都來過。

  內閣職務隻是一種顧問頭銜,並非本職,他們的本職基本都是在從三品到從二品之間的高級官員。

  並且上述這些人的資曆非常老,基本都是劉備早期臣子。其中氏儀孫邵還是陳暮的門生故吏,當初陳暮擔任青州刺史,二人就是他的從事,因此不能不接待。

  現在官員調整還是比較頻繁,這裏麵有些人留京,如董昭和孫邵目前就在少府擔任要職,分別為從三品少府丞和少府禦,是陳暮的左右手。

  毛玠和崔琰則一個在吏治院,一個在監察院,二人都是正三品的等級,屬於太尉和司徒的兩個副手,幫助三公處理人事。

  而王脩和邴原則留在了民院,幫助司空管理戶籍和將作監的工作,一個是正三品司空長史,另外一個則是從二品將作大匠,職務基本隻在九卿之下。

  還有華歆、孫乾、氏儀、簡雍四人外放,去冀州、青州、幽州以及關中擔任各地的州牧丞、州牧史、州牧佐、州牧禦等新增設的州牧副手職務,品級都是在正三品和從三品之間。

  官員改製之後,為了權衡州牧以及州郡的民生軍事長官,為他們增添了多名副手,以起分治作用。其中州牧丞正三品,其它官職則是從三品。

  如果把從二品的州牧看作省高官,那麽州牧丞就算是高官,州牧史、州牧佐、州牧禦等職務則算從三品高官。

  四人要去外地主持地方州郡工作,配合沮授、荀彧,公孫瓚以及目前擔任幽州丞的鮮於輔等人的工作,自然要過來詢問一下陳暮,過去之後該如何展開比較好。

  而陳登、滿寵、賈逵、杜畿、棗祗、楊阜、杜襲、張既、任峻、司馬朗等人也都過來拜訪,他們在內閣當中的職務是三等諫議侍郎,屬於七品到四品之間的中下級官員,本職工作也基本已經落到實處。

  他們有些是在三公九卿各部擔任中級官員,有些要去外地擔任太守,還有些去各郡擔任太守副職或者州郡裏麵的中等要職,級別也都是在七品到四品之間不等,屬於官員中的中堅力量。

  現在整個朝堂、地方,除了從一品的三公,正二品的九卿,以及類比九卿,同為正二品的禦史中丞和司隸校尉以外,就連三獨坐之一的尚書令,也都是劉備和陳暮的嫡係。

  新年拜訪,賈詡荀彧等人自然也都來過,可以說除了那些沒資格前來拜訪的七品以下低級官吏以外,隻要是認識陳暮,有點門路,都削尖腦袋往少府府邸跑。

  甚至除了大大小小的青州嫡係以及打算投靠的官員以外,還有像蔡邕這樣已經從青州被調到洛陽擔任正三品太宰的學院派夫子亦是登門造訪。

  鄭玄這幾年身體一直不太好,曆史上他在前年,也就是公元201年就已經病逝了。

  隻是他之所以病逝是因為袁譚逼迫當時已經重病纏身的鄭玄隨軍,以增加袁紹的名望和民心。結果旅途勞頓,導致病情加重,最終在冀州元城病死,屬於是人禍大於病魔。

  現在自然不存在劉備逼迫他隨軍奔波,雖然也確實生病了,但華佗一直幫忙調養身體。

  隻是由於生病的緣故,老頭不得已隻好卸任了學宮祭酒的職務。劉備封他為縣侯,準許他回家頤養天年,祭酒由蔡邕接任。

  泰山學宮祭酒這個職務相當於後世清華北大的校長,屬於副部級,在此時則是從三品,行政級別對應的是州牧丞之類的高官或者少府丞少府禦這樣的副部長。

  蔡邕幹了兩年,由於當初董卓焚毀了大量國家典籍,青州隻救出了少部分,因此在劉備政治逐漸穩固之後,就讓管寧為學宮祭酒,召蔡邕來洛陽擔任太宰,進行編纂史書、整理庫存、修繕殘品等工作。

  在商周的時候太宰乃是百官之首,相當於丞相。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太宰的地位就開始直線下降,被排除在三公之外。到了西漢地位就更低,變成了太常的屬官,隻有秩六百石。

  陳暮主持改製之後,太宰從太常的屬官中獨立出來,負責管理國家藏書、編纂史書、整理文獻、審核印刷出版、製訂著作法律等等,相當於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雖說現在沒有廣播電影電視網絡,不至於出現****的職能。但有了印刷術之後,青州就一直有報紙,且將來蒸汽機問世,也會往全國推廣。

  所以現在屬於是未雨綢繆,等報紙在全國廣泛流行之後,太宰的作用和地位,大概也會直線上升,提升到類比九卿的部級上。

  一直到大年初七,拜年的人少了很多,等最後見了諸葛亮、楊修、陳群、孔儉、姚博、黃琦以及新收的徐庶、龐統、向朗等學生之後,今年的拜年見禮應該就差不多該結束了。

  到了晚上,送走了最後一批客人,陳暮坐在客廳裏有些疲憊地揉搓著太陽穴。賢妻羅敷幫他換了一杯去年新炒的名貴茶葉,又拿了一碟糕點點心進來。

  “希瑜他們呢?”

  陳暮喝了一口茶,扭頭問道。

  羅敷笑吟吟地道:“在後院聽周媼念故事呢。”

  “希麟沒鬧騰了?”

  “早睡了。”

  “這些年家裏大大小小的事,多虧了你照應。”

  陳暮把羅敷摟過來,親昵地撫摸著她的腰間,深情地目光注視著她。

  雖然妻子的皮膚依舊白皙晶瑩,宛如十八歲的少女。

  可她那眉宇間的一抹皺紋以及鬢角的一絲白發,還是在提醒著陳暮,歲月仍然在她的臉上留下了蒼老的痕跡。

  原來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過得這麽快了,我們也已經不再年輕了。

  陳暮心裏想著。

  他是永康元年生人,也就是公元167年,羅敷則是建寧四年生,公元171年,比他小四歲。

  今年章武二年已經過去,正式進入公元203年。

  還差十個月羅敷就要滿32歲了,而陳暮也還有幾個月,就要正式滿36歲。

  當初羅敷是21歲嫁給自己,不知不覺,夫妻二人已經結婚十年,膝下兒女成群,這時間,過得還真快啊。

  “哪裏的話。”

  羅敷早就習慣了丈夫的深情,輕聲在他耳邊道:“夫君是忙大事的人,羅敷幫不了夫君什麽,唯一能做的,就是養育好兒女。”

  陳暮笑了起來:“希望這三個調皮蛋沒有讓你太操心,以後閑下來,我得親自教育他們,可千萬別成了紈絝子弟。”

  羅敷也笑道:“希瑜還是很聽話的,這兩年每日勤讀書,在書院裏也不惹事,從來不和汝南王耍混,隻和濟陽侯玩,現在書讀得也好,老師都誇他聰明。”

  “隻和濟陽侯玩?”

  陳暮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現在劉備不像曆史上那麽顛沛流離,子嗣也逐漸昌盛起來。

  目前有子七人,女五人,兒女總共13人。

  其中年長著有嫡長子劉封,生於中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85年,今年17歲。

  他是劉備於中平元年討伐黃巾,立有功勳被朝廷任命為濟南相,在濟南娶當地豪族李氏女生的兒子。

  嫡次子劉侯,生於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今年14歲,與嫡長子劉封還有另外兩名公主是一母同胞,都是皇後李氏所生。

  然後是庶子劉永,生於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今年12歲。

  他是劉備子女中最聰慧的兒子,自小喜怒不形於色,讀書習字,皆有早慧,頗得劉備喜愛。

  其餘諸子基本都在10歲以下,年長有才能的隻有劉封劉侯劉永三人。

  其中劉侯就是汝南王,劉永就是濟陽侯。

  二人之前都在泰山學宮讀書,章武元年劉備登基為帝,召皇後和嫡長子劉封來洛陽。

  去年又把其餘諸子和妾室召來,一大家子正式入住皇宮。

  劉封這個人怎麽說呢?

  雖然比較勤學,陳暮也教得不錯,但為人多愁善感,曾經種了一顆紫竹枯死,亦是十分難過。

  劉侯的話就比較貪玩,在學宮經常逃課出去玩耍,素來被學宮夫子們不喜。

  唯獨劉永為人聰慧,書讀得好,為人也老道,被周圍人喜愛。

  羅敷覺得自己的兒子和劉永在一起,近朱者赤,兒子也熱愛學習天天向上,讓她很高興。

  就好像後世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天天和班裏前幾名玩,不要和班裏倒數幾名玩在一起是一個道理。

  可陳暮聽在耳朵裏,卻很不高興。

  一個皇帝的庶子。

  天天和丞相的兒子在一起玩,這是什麽意思呢?

  “羅敷啊。”

  陳暮想了想,心裏有了主意。

  羅敷問道:“怎麽了?”

  陳暮說道:“你覺得書院的夫子們教的好,還是在洛陽讀書比較好?”

  羅敷毫不猶豫道:“自然是書院更好。”

  陳暮點點頭:“為了孩子的未來,今年你們搬回青州,至少等孩子從書院畢業之後,再看看吧。”

  “夫君......”

  羅敷瞪大了眼睛,有些不知所措。

  陳暮歎息道:“一者為孩子的未來,二者,我的子女,可不能跟陛下的子女走得近。將來若是涉及奪嫡之爭,恐有滅門之禍,羅敷要明白。”

  “我明白了。”

  羅敷瞬間醒悟過來,懂了為什麽陳暮會讓她帶著兒女回去的原因,連忙應是。

  “明白了就好,到了為父這個位置,如履薄冰啊。”

  陳暮摸著妻子的發絲,目光望向客廳外。

  已是天色黑了,繁星點點。

  劉備若是在還好,將來劉備若是駕崩了,涉及奪嫡,恐怕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在這件事上,恐怕自己也得未雨綢繆,做好準備才是。

  主板壞了,又換了個主板,這兩天人都麻了,月初壞顯卡,月末壞主板,真的難受。

  不過大家應該也看出來了,書確實到尾聲了,我估計應該也就二三十萬字了。一統之後,再一些瑣事,基本就完結了,書成績也就這樣,均訂不到2000,每月也就幾千塊收入,跟我上班工資差不多,但我這個人不太想草草了結,所以也算是嘔心瀝血在寫了,一邊上班一邊碼字,挺累的,盡早寫完,也想寫本成績大火的新書,爭取將來月入幾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