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白狼山之戰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4-28 16:33      字數:4484
  曆史上韓遂馬騰發生內鬥,是在建安四年末到建安五年這兩年的時間。

  也就是公元199年末到200年這個時間節點。

  當時馬超是24歲,在馬騰和韓遂內鬥的時候,閻行用矛去刺馬超,結果用力過猛導致長矛折斷。

  然後他就用斷掉的矛去打馬超,幾乎把馬超給活活打死。

  雖說那時馬超還年輕,還沒有達到武將巔峰水準, 但終究已經24歲,是成年人,並不是什麽十五六歲的小孩。

  閻行在武器折斷的情況下,用木棍差點把24歲的馬超活活打死,就已經證明了他超一流武將的實力。

  奈何在西涼無敵,又曾經與呂布打了百回合不落下風,讓他有些自視甚高,小看了天下英雄。

  正常情況下, 以他的能力和關羽打的話, 怎麽說也應該打個兩百回合再落入下風才對。

  可惜他一來輕敵,沒有把關羽放在眼裏。二來此時的關羽正是巔峰期,99的武力值無限接近巔峰呂布。

  且更重要的是,關羽前三刀迸發出的戰力比呂布還強,三刀暴擊,直接把閻行打蒙。

  三招之後,就落入被動。

  緊接著關羽迅速變招,逼迫他用長矛來格擋。

  木杆長矛雖然包了鐵皮還是硬木,可如何能架得住青龍偃月刀?

  哢嚓一聲矛斷之後,就徹底陷入死局。招招被關羽搶攻,可謂是險象環生,幾乎落到一個顏良文醜的下場。

  隻能說還算韓遂反應快,見形勢不妙,立即鳴金,又派人馬把閻行可搶回來, 否則他已人頭落地。

  韓遂被驅除, 馬騰投降朝廷,自從關中之地平定, 剩下的對於沮授他們來說,便是圖謀漢中以及如何治理關中的事情。

  漢中是進蜀的必要通道,要想拿下益州,就得奪取此地。

  曆史上曹操趕走了韓遂,把馬騰弄去了長安之後,連西涼都不想管,直接對漢中動手,就是因為漢中的戰略意義更大。

  不過他們這才剛剛拿下關中,一片百廢待興,如果直接進攻漢中,對於後勤來說是一個巨大問題。

  因為關中現在一片破敗,縱有良田萬頃,卻無人耕種,這就意味著進攻漢中的時候,糧草必須從洛陽運輸過來,而長途運輸,洛陽的糧草庫存根本不夠。

  這樣朝廷就隻能從青州和冀州運糧食,冀州現在才剛剛恢複治理,青州倒是存糧不少,可從山東運糧到陝西,正常人都不會這樣去做。

  所以關羽即便是手握大軍,也不能立即就對漢中用兵,甚至還得派管亥領三萬人馬回去,關中隻保留大概四萬人,這樣加上馬騰的一萬人馬,總兵力是五萬,保證地區安穩足以。

  而就關羽擊敗韓遂,將韓遂徹底趕出三輔之地的時候,遠在幽州,此時劉備與遼東烏桓人的戰鬥已經正式拉開序幕。

  公孫瓚從山海關出兵,直取遼東。

  劉備則親領大軍,從盧龍塞小道奔襲柳城,直搗黃龍!

  兩路大軍齊發,在八月份的時候,蹋頓就得到了消息,聽說公孫瓚來襲,連忙召集諸多部落,蘇仆延、烏延、樓班、能臣抵之等部落首領領兵前來,聚眾數萬騎兵,於徒河西南準備迎敵。

  徒河就是後世的錦州市,此地位於柳城南麵,在它的西南位置便是後世的綏中、興城、葫蘆島一帶。

  這些地方地勢比較平坦,不像北麵的燕山山脈山勢陡峭,自古以來就是遼西通往遼東的咽喉要道,在明朝也是山海關去關外的必經之路。

  公孫瓚出山海關以後,大軍北上,走了三天大概六十多公裏,抵達了綏中地區的西南方,差不多是在後世呂貢港的西麵附近,而烏桓大軍則在葫蘆島一帶,雙方距離一百多公裏,連麵都沒有見到。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漢朝的時候,夏天和秋天受到渤海氣候影響,綏中、興城、葫蘆島一帶幾乎每年都會下大雨。

  而且這雨不是下一天兩天,往往都是連綿一兩個月,積水暴漲,說深不深,說淺也不淺,車馬過不去,船也不能走,導致道路幾乎無法通行,也難以在這些地帶鑄造城池。

  這也是為什麽漢朝臨渝關外明明是戰略要地,且有不少平坦可以種植的平原,卻一直沒有漢人城池的原因。

  恰好劉備集團製定兵分兩路計劃的時候,並沒有下雨,田疇鮮於輔等當地人很清楚一般夏天來了之後就會有雨,現在都到初秋了還沒下,於是就以為今年應該不會下雨了,便都認可了這個計劃。

  結果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公孫瓚大軍才出發三日,這場晚來的暴雨就突然襲來,導致道路積水南行,夾雜著風雨,令人苦不堪言。

  這種情況下,公孫瓚隻好命令大軍原地安營紮寨,等待大雨停下。

  而那邊烏桓大軍見雨季到來,十分高興,久居此地的蹋頓很清楚,既然這雨來了,短時間內就不會停下,於是下令除了少數人駐紮在徒河,並且沿途布置人馬監視公孫瓚動向以外,大部隊班師回去。

  之所以蹋頓不繼續在徒河留守,是因為暴雨要下好幾個月,即便雨停後,也有長達數月的積水,往往要到冬天結冰,春天化冰之後,道路才勉強可以通行。

  如果繼續留在這裏的話,大軍徒耗數個月的糧草不說,各大部族也會缺少勞動力,因此有天氣幫忙阻擋敵人,自然選擇回去。

  劉備那邊已經進入了燕山山脈當中,自然不知道幾百公裏外沿海的天氣情況。

  他這邊走得十分艱難,畢竟要橫跨整個燕山,而且途中還有一些必須要繞開不能驚動的地方,所以走的路比實際柳城到盧龍塞的直線距離要長一倍。

  像白狼城他們就不可能去。

  這裏是後世的建昌縣,位於燕山當中,是出盧龍塞前往遼東的咽喉地區,此地已經被烏桓人占據,若要經過,必然會被發現。

  因此為了不打草驚蛇,劉備不能強攻,隻能選擇繞更遠的路。

  那條路就是白檀、平岡一帶。

  白檀、平岡就是後世內蒙的寧城縣,西漢時曾經有漢人鄉鎮,但王莽篡漢,西漢崩壞之後,這裏的漢人就已經遷移,從光武開始,已經兩百多年沒有人煙,道路堵塞難行,幾乎可以說必須要逢山開山,遇水搭橋才能行進。

  好在田疇熟悉道路,在他的指引下,雖然一路上走得很困難也很慢,可至少道路正確,可以行走。

  盧龍塞到柳城約三百多公裏,劉備大軍走了足足將近四十天,一路上搬山填穀,從章武元年八月中秋時節,一直到九月深秋,即將入冬才到。

  大軍平均每天隻能走八九公裏的道路,可見道路有多艱難。

  到九月上旬,深秋時分。

  這裏是一座不知道什麽名字的山,山林陡峭,幾乎是從穀底縫隙間勉強有一條容人通行的小道。

  道路左右兩側是茂密的原始叢林,雜草極高,蛇蟲鼠蟻無數,偶爾還能躥出幾隻野兔和毒蛇,山高林密,抬起頭看不到天空,低下頭,連自己的腳都沒在蓬蒿裏。

  除了住在附近的山民獵戶以及偶爾進山采藥的醫師以外,很少有人會走這樣一條人跡罕至的偏僻山路。

  劉備騎在馬上,左右看看,對身邊的田疇說道:“這裏是何處?”

  “陛下,這裏就是白狼山!”

  田疇回答道:“前方再走約十餘裏路,就能出穀口,出去之後,便是柳城西南方向,到柳城就隻有數裏路了。”

  “嗯。”

  劉備點點頭,四處眺望,就看到山林茂密,正是深秋時節,遠處有一片璀璨的楓葉林映照得整個大山都仿佛變成了深紅色,不由感歎道:“朕多年未回北地,幽州風光,令朕回味呀。”

  “嗬嗬。”

  田疇笑道:“將來陛下若是有空,也可以常回幽州看看。”

  劉備欣然笑道:“此言甚合我意。”

  “陛下,陛下!”

  正在此時,張燕急急忙忙騎馬奔來,靠到近前,翻身下馬道:“陛下,張將軍先鋒軍出了穀口之後,原本是想等陛下大軍到了之後,再一同奔襲柳城,沒想到在穀口外遇到了前來放牧牛馬的敵人,張將軍不得已,隻能急令大軍突襲柳城去了。”

  “什麽?”

  劉備不由大驚失色。

  要知道此次奔襲因為距離遠,耗時長,後勤難以跟上,所以他是拋棄了高順的陷陣軍,讓高順在盧龍塞待命,自己本人則隻領了兩萬親軍以及張遼的萬勝軍加上鮮於輔和張燕各五千精銳而來。

  也就意味著他總人馬隻有四萬,而且騎兵很少,畢竟他穿行燕山山脈,道路崎嶇難走,騎兵自然不多,出了穀口就是一片坦途,正麵遇上敵人大股騎兵,簡直是一件災難。

  一旁的荀攸還算冷靜,對劉備說道:“陛下,我們兵分兩路,敵人肯定以為我們的主力大軍在攻徒河,柳城必然沒有戒備,此時不過是放牧的敵人發現了我們,讓他們警覺,但他們現在要召集士兵,臨時組建陣型還要很長時間,正是突襲的好機會。”

  劉備也是久經沙場之人,立即果斷道:“公達說的沒錯,既然他們已經發現了我們,就應該立即先發製人,不能讓他們反應過來。傳我命令,大軍極速前進!”

  “唯!”

  周圍諸多傳令兵往前後的軍隊下達命令去。

  很快大軍動員起來,一路小跑。

  到將士們出了白狼山山穀,到了穀外的時候,就看到這是一片廣闊的草原。

  周圍山脈起伏不定,遠遠望去,看到在遠方的地平線上,無數帳篷林立,牛羊成群,號角聲音震天響動,密密麻麻的人從帳篷中走出來,呼喝著翻身上馬如螞蟻般湧動。

  柳城並不是一座城池,而是一片帳篷區。烏桓人可沒有漢人壘砌城池的手藝,僅有的防禦工事,也就是一些柵欄和瞭望高塔,仿佛一個簡陋行軍營寨。

  劉備的皇帝麾蓋緩緩來到一座小山坡上,身後的士兵如潮水一般湧出來,在旗幟的搖動下,迅速向前移動,往戰場方向湧去。

  更遠一點的地方,一支上萬人的軍隊在柳城西南方向約三四裏外,正在排列陣型。

  那是張遼的萬勝軍。

  “快快快!”

  “立即往張將軍的方向移動。”

  “所有人的保持秩序。”

  “不要亂不要亂。”

  鮮於輔、張燕,以及他們麾下的柯比能、閻柔、孫輕、王當等將領不斷呼喝著讓士兵們保持秩序,同時迅速往張遼方向靠攏。

  劉備站在山坡上用望遠鏡遠遠地觀望,就看到張遼已經擺好陣型,是萬勝軍招牌的錐子陣。

  而更遠的地方,柳城外的烏桓人還在集結當中,隻有少數人列陣了。

  但令人感覺到震驚的是,柳城並非想象中的那麽空虛,當初以為蹋頓總兵力絕對不超過七八萬,而公孫瓚那邊正麵進攻,怎麽樣也該吸引個幾萬人馬才對。

  可柳城當中密密麻麻,無數人影從帳篷當中如溪水匯聚進入江河當中一樣,居然有千軍萬馬藏在其間,仿佛蹋頓根本沒有派人前去徒河。

  “這......”

  劉備舉著望遠鏡愕然道:“這怎麽可能呢,蹋頓哪來的這麽多兵馬?”

  “陛下,我懷疑秋雨來了。”

  田疇還是反應比較快,連忙說道:“之前我就有過擔心,現在看來擔憂成了現實。大雨阻塞了道路,讓公孫將軍沒辦法進軍,蹋頓就把前線的軍隊撤回來了。”

  劉備臉色頓時沉了下來,說道:“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是四萬步卒要與敵人五萬以上的騎兵正麵迎戰?”

  “陛下別急,我們未嚐會敗。”

  穿著棉衣不懼怕風寒的荀攸也拿著望遠鏡觀望,一邊看著遠方一邊說道:“張遼將軍已經擺好了陣型,敵人卻尚未集結好隊伍,隻要此時襲擊,應當有破敵的希望。”

  眾人連忙認真觀察,就看到遠方的烏桓人因為突然遭遇襲擊,各部落很多人都沒有及時反應過來,不少人還在外麵放牧,在拋棄手中的牛羊立即趕回部落拯救部落安危以及一大堆財產麵前,很多烏桓人都變得猶豫起來。

  這樣的結果就是不少烏桓人都沒有立刻行動,哪怕留守在部落的人已經幾乎本能跑出帳篷,騎上馬,拿出刀,高聲呼喝著向著西城方向衝去。

  可架不住數萬人集結以及列陣需要大量時間,如此倉促的情況下,整個烏桓隊伍都是一片散沙。

  劉備見此情形,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搖動旗幟,讓文遠立即發動進攻。”

  “搖動旗幟!”

  旁邊的傳令兵連忙向著舉著天子大纛的旗手呐喊,天子大纛不是一般的旗幟,平時需要拆開多人抬著走,搖動的時候也需要好幾個人協作。

  眾人七手八腳,正準備搖晃的時候,遠處張遼卻根本沒有去在意後方發來的命令,而是直接下令道:“殺!”

  “殺!”

  震天的怒吼傳遍了整個天空。

  張遼錐子陣一馬當先,向著不遠處的敵人陣型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