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內閣的作用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4-28 16:32      字數:4916
  洛陽朝廷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內政改製。

  明確三公九卿的職責,讓大家有事可做,不至於像以前那樣成為泥塑木偶。

  一番改製的結果就是皆大歡喜,你有了實權我也有了實權,除了被削弱的地方官吏以外,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但改製需要時間,每天都有無數事情要處理,地方上的政務就交由地方官和三公九卿來處置。

  而真正麻煩的還是外交。

  洛陽如今已經十分繁華,街道上人來人往,不時就有外地來的車隊緩緩進入洛陽城。

  天下各路諸侯不止派了一個使者來朝廷觀望局勢,比如劉表就派了韓嵩、伊籍、劉先等十餘人先後前往洛陽覲見。

  還有兗州牧曹操,涼州牧韋端,豫州牧孫堅,並州牧呂布,安狄將軍馬騰,安羌將軍韓遂,交趾太守士燮,乃至於袁術和公孫瓚都派人偷偷來洛陽打探情報,查探朝廷動向。

  唯一沒有派人過來的便隻有劉璋了,劉璋縱情於聲色犬馬,自以為天府之國道路堵塞,劉備不可能打進來,因此根本沒有理會。

  劉備每天都要見不少使者,但這些使者說是來覲見,卻並非朝貢,可見各路諸侯都在觀望。

  不過大量使者來洛陽給劉備還是帶來很多好處。

  因為很多使者不一定就非忠於遣他來使的諸侯,所以麵對內閣大臣們的詢問,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自家諸侯的情況紛紛介紹。

  內閣大臣們立即記錄在案,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情報。

  軍情司雖然建立已經十多年,但主要滲入對象是袁紹曹操孫堅等周圍諸侯勢力,像益州荊州也安插了探子, 可並沒有高層人士, 因此使者們詳細情報就給予了信息不暢通的洛陽朝廷很多資料。

  章武元年一月末,劉備已經登基了將近一個月,皇帝住的地方在西宮,位於南宮的西北角, 而處理政務的地方則是在崇德殿, 兩地位置其實比較遠,隔了接近一裏。

  所以劉備幹脆把自己的寢宮搬到了承福殿, 承福殿南麵就是宣室殿, 也就是宣室求賢訪逐臣的那個宣室,現在改為了內閣大臣辦公的書房。

  陳暮、沮授、荀彧、荀攸、田豐、鍾繇、崔琰、董昭、毛玠、簡雍、華歆、王朗、孫乾、氏儀、陳登、孫邵、滿寵、賈逵、杜畿、王脩、棗祗、楊阜、邴原、杜襲、張既、任峻、司馬朗等等三十多名內閣大臣聚集於此。

  內閣大臣也分三六九等, 正如漢朝郎官製度, 也分議郎、中散大夫、諫議大夫、侍中。

  陳暮將內閣大臣定為三個等級,一等為錄事尚書,剝脫了三公錄事尚書權,將這部分權力轉移至內閣, 這些人擁有插手尚書台事宜的權力, 秩二千石, 位次僅在九卿之下。

  二等為參議博士, 千石, 能夠承旨出政, 票擬本章, 也就是負責抄錄公文, 轉交各地文書, 謄寫詔書,算是皇帝的顧問。

  三等為諫議侍郎, 六百石,隻有參加內閣會議和給皇帝的建議權。

  這裏麵陳暮本身兼職少府, 衛將軍,和內閣首輔, 劉備又給他加太子太傅掌管東宮,漢朝是沒有太子太師和太子太保這種官職的, 隻有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

  如今太子為劉備嫡長子劉封, 之前他就拜師陳暮,學習各種知識,今年劉封已經十五歲,劉侯也已經十二歲, 舉表威嚴,頗有其父風範。

  陳暮進皇宮就跟進自己家一樣, 每天忙得腳不沾地, 但還是會抽出時間來經常去東宮教育劉封跟劉侯,彰顯為師之道。

  沮授荀彧鍾繇本來已經被舉薦去長安、冀州和青州,不過這些事情沒那麽快,關羽還在整頓大軍,淘汰老弱訓練精銳,按照日程,大概要到三月份才能出發, 所以沮授目前是內閣次輔, 兼職京兆尹,大將軍軍師, 位高權重。

  荀彧下個月去冀州,因為下個月就是張燕準備從太行山中將所有黑山軍遷移出來,投靠朝廷的時間, 所以荀彧必須那個時候過去,一來迎接張燕,二來安置百姓,做好治理工作。

  因此現在還留在洛陽,他目前擔任內閣一等錄事尚書,兼職冀州牧,上將軍軍師,到時候會與張遼高順坐鎮冀州,張遼高順負責軍事,荀彧則負責內政治理,同時因為有上將軍軍師職務,還會負責完成陳暮布置在冀州的戰略任務。

  至於荀攸田豐, 也是一等錄事尚書,但並無地方長官兼職,田豐是大將軍軍師, 負責輔佐張飛布置戰術任務。因為除了關羽要去關中以外, 張飛也會前往河東兼任河東太守, 所以需要田豐相隨。

  關羽張飛沮授田豐這四人可謂是劉備的左膀右臂,相當於他的四肢派往了關中,可見他對陳暮先拿下關中的戰略十分重視,而陳暮作為他的大腦,則會坐鎮洛陽。

  還有荀攸,荀攸是上將軍軍師,將會前往冀州,與荀彧一同規劃對幽州反叛的烏桓鮮卑進攻事宜。

  雖然幽州也有很多烏桓鮮卑是朝廷的打手,比如烏桓大人難樓、普富盧,烏桓司馬閻柔,鮮卑素利、槐頭、柯比能等等。

  但他們其中有一些是受公孫瓚雇傭,隻與公孫瓚交好,有一些則是因為劉虞的威望而跟隨鮮於輔,這些人態度不明,並不是直接效命於朝廷。

  甚至還有大量不服從朝廷,與袁紹勾結的烏桓鮮卑,比如中部鮮卑部族,蹋頓、烏延、蘇仆延部落等。

  朝廷要討伐的正是這些人。

  曆史上曹操處理了袁紹之後,就立馬開始對他們進行處理,一來是收複幽州,二來也是因為這些烏桓鮮卑時不時南下侵略,威脅到冀州的安全,所以必須即可處置。

  而這場戰爭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是以張遼陣斬蹋頓作為終結。

  現在洛陽朝廷也會討伐他們。

  倒不是陳暮遵循曹操的戰略在搞,而是他發現必須要如此。

  幽州環境複雜,各路勢力盤根錯節。

  偏偏它的位置很重要。

  所以要想讓後方安穩,以後專心攻略南方,就必須要把後方處理幹淨。

  將中部鮮卑以及蹋頓、烏延、蘇仆延等勢力清剿一空,一來是將反叛勢力消滅,二來也是震懾其餘觀望勢力,如難樓普富盧等部,逼迫他們選邊站。

  因此這一仗必須要打。

  隻不過目前朝廷的首要任務是關中戰略,所以對關中更加上心,派出關羽張飛沮授田豐四人處理。

  而幽州戰略是次要任務,所以目前由張遼高順荀彧荀攸去處置。

  其餘九虎上將,趙雲將前往潁川,監視河南等地諸侯,典韋坐鎮京師,統領劉備最精銳的衛隊作為京畿軍守衛洛陽。

  太史慈臧霸會和鍾繇去青州,從濟南、徐州等地,監視兗州豫州以及揚州那邊的情況。

  徐榮現在在遼東,坐鎮三韓半島,是三韓半島和倭奴國的軍事主官,領導孫觀尹禮等人,討伐公孫度,消滅割據在遼東的地方勢力。

  牽招駐守河內,防範呂布,黃忠駐守鄴城,防範曹操。

  這樣光河南等地,就有趙雲、臧霸、太史慈、黃忠四名上將看守,同時又有徐晃、管亥、武安國、韓浩、孫觀、蔡陽等十六將軍駐守各地,守衛目前劉備占據的領土。

  值得一提的是,鞠義化名的陶破虜也因為在對袁紹的戰爭中身先士卒,奮勇殺敵,跟隨關羽立有功勞,現在也被升任十六將軍之一,正在冀州主持征兵事宜,目前主要是從事訓練士卒,淘汰老弱等工作。

  現在軍隊大整頓在劉備所有占據的地盤已經轟轟烈烈地展開,征召精銳士卒,淘汰老弱士卒,給老兵分發退伍費和田土安置,朝廷任命大量軍務部官員協助各級將領長官完成這項任務。

  在這一點上劉備可比曹操講理得多,不僅跟隨他多年的老兵發軍餉給田土,就連士兵家屬也得到妥善安置。不至於出現像曹操搞的那種生人婦的情況,弄得士卒怨聲載道。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劉備有錢,把控住了海鹽之利,同時地質學院前往倭奴國,四處搜尋金銀銅礦產,將島國豐富的礦產資源源源不斷地運往青州。

  有了錢,自然就能夠運作這一切。

  目前的軍事行動主要還是以駐紮防守為主,內閣會議當中,劉備也是征召了不少人進入內閣當他的參謀。

  之前王朗和華歆是在青州擔任太守,現在也被調到了中央,因為資曆較老,二人分別擔任河南尹,河內太守,之前的河南尹司馬防心儀劉備,劉備投桃報李,升他為司隸校尉。

  而原來的司隸校尉宣璠改為禦史中丞,這是因為原來的禦史中丞桓典遷為光祿勳,而原來的光祿勳周忠今年年初病逝了,按照曆史進程,桓典明年也會病逝。

  對於朝廷的三公九卿,陳暮的建議是不要做太多的變化。不過除了公卿們外,又提升了公卿副手的品秩,以幫助他們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務。

  目前三公九卿,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司空種拂,太常士孫瑞,光祿勳桓典,太仆魯旭,大司農王邑,宗正劉艾,大鴻臚徐璆,衛尉田邠,廷尉張義,以及少府陳暮,還有三獨坐司隸校尉司馬防、尚書令鍾繇、禦史中丞宣璠。

  如今增添三公司直品秩,為秩二千石,僅在九卿之下,由氏儀、孫邵、簡雍擔任,作為三公副手。

  又增添九卿丞品秩,為秩比二千石,有太常禦王隆、光祿丞劉淵、太仆韓融、大司農丞薑宣、大鴻臚丞榮郃、衛尉丞杜衍、廷尉丞韓嵩、宗正丞劉曜、少府丞崔琰以及將作大匠梁邵。

  這些大臣有不少人曆史上都死於董卓之亂,但陳暮把滿朝公卿救回來,因此得以存活,現在朝廷老臣還有不少,將他們安置為三公九卿以及公卿副手,再提高他們的品秩,一來安穩人心,二來也讓他們有事可做。

  他們在陳暮眼裏,妥妥的一堆工具人而已。不要求他們有多能耐,隻要求他們能夠治理好地方,管好各自分內的事情,不插手朝廷的軍務和財政大權就足矣,不需要他們處理政務和軍務。

  內閣大臣們除了陳暮沮授荀彧荀攸田豐鍾繇以外,董昭、毛階、王脩、邴原、氏儀、孫邵、孫乾、簡雍、崔琰等人雖然之前就投奔了劉備,但在青州集團中存在感不強。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地位不高。

  因為這些人除了董昭以外,其他人都是留在青州擔任地方官吏,有些入主青州政務台,有些在各地擔任太守,可以說劉備關羽張飛陳暮以及四大謀士,和諸多將領能夠在外征戰而不用擔心後方,這些人功不可沒。

  現在劉備當政,原來青州的不少官員被調來洛陽,其中最為精幹者入選內閣,成為劉備參謀輔臣,擔任參議博士,同時也馬上就會前往冀州和關中各地擔任太守以及郡縣長官。

  至於司馬朗、滿寵、賈逵、杜畿、棗祗、楊阜、邴原、杜襲、張既、任峻這些人,除了司馬朗以外,其他都是生麵孔,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來到洛陽被劉備征辟。

  如滿寵之前是朝廷的洛陽縣令,劉虞死後,劉備當政,因為對於司法頗有研究,因而入選內閣。

  還有賈逵之前是河東絳邑縣令,被大司農王邑推舉入朝,也被調入了內閣。

  杜畿比較戲劇性,之前在京兆尹擔任功曹,後來因為與上司發生矛盾,於是棄官來到洛陽。

  由於杜畿與侍中耿紀交好,恰好耿紀住在沮授家隔壁,二人每日交談,高談闊論,引起了沮授的注意,於是將他推薦給了陳暮。

  他們當中有些是主動投奔,有些是被人舉薦,因為資曆較淺,所以隻是諫議侍郎。

  整個內閣當中從上到下,包含了後來三國時期曹魏、孫吳、蜀漢大量的中高級謀士官員,可以說是人才濟濟。

  實際上陳暮深知曆史,知道除開像郭嘉、程昱、戲誌才、陳宮、周瑜、魯肅等已經有主了的謀士以外,其他厲害的謀士還有很多。

  如劉備麾下的徐庶、法正、龐統以及曹魏的賈詡、劉曄、蔣濟、郭淮,孫吳的張昭、顧雍、陸遜等都是狠角色。

  不過這些人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無法過來,像賈詡在宛城跟著張繡,徐庶和龐統都在荊州,法正在益州,劉曄在揚州。郭淮倒是跟著他爹郭縕現在在洛陽,可他今年才19歲,都還沒有及冠。

  至於今年已經十七歲,還未改名為陸遜的陸議,現在還在老家讀書。

  陳暮倒是寫過信招他來,但由於陸康在前幾年就病逝了,而陸氏家族百餘人因為饑荒和戰亂,死了將近半數。陸康的幼子、陸議從父陸績比陸議還小六歲,所以陸議需要幫他支撐門戶,無法過來,非常可惜。

  但不管怎麽樣,至少現在內閣人才還是非常多,像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也都是內閣的備選人才,除開司馬懿以外,現在都有官職,而且這些人將來也會成為各地政務主官。

  陳暮已經定下了選拔,將來各地低級官吏當中的優秀人才要先進入內閣擔任諫議侍郎,比如各縣的縣尉、大理院院長、監察院和吏治院院長,可以進入內閣,經過高層選拔,然後再被分去地方當縣令或者縣丞。

  這些人如果幹得好,再回內閣擔任參議博士,優秀者再分配到地方擔任太守。政績出色者再回中央擔任錄事尚書,然後去各地擔任州牧,最後進入三公九卿體係,完成整個官場升遷的三級跳。

  可以說內閣不僅會成為皇帝私人顧問,同時也在承擔著黨校的任務,這些官員必須要從底層幹起,一層一層選拔,而內閣將會成為考量他們成績的重要台階。

  畢竟每天都在皇帝身邊,地方上政務幹得好不好,皇帝會親自過問,隻有政績出色者才能繼續往上爬。

  如此一來,就大大增強了中央集權,同時也成為選拔官吏的一道門檻,將庸才官吏拒之門外,讓優秀者可以最終掌控國家大權,並且這也能防止門閥世家的產生,不會讓門閥世家子弟一上來就擔任高官,哪怕再優秀,也必須要從基層上來。

  而現在,內閣第一次展開大會議,要商討的事情,就是今年對外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