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決戰之日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2-25 18:06      字數:4284
  在陳暮走後,軍情司的重擔就落在了沮授身上。

  軍情司的框架一直沒有變過,陳暮作為最高首領,稱之為司命。其下又分為四大主官,分別為內令史、間曹史、主記室史、參謀曹掾。

  最早的時候,沮授便是主記室史,侯栩是間曹史,簡雍是參謀曹掾,後來閻忠回齊國,便擔任了內令史。

  這四個職位間曹史管所有外派出去的間曹,主記室史分管送上來的情報,參謀曹掾則做一些文書傳遞以及資料保管之類的工作,內令史則主要做軍情司內部的一些事情。

  後來閻忠年紀大了,生了一場大病,差點病死,回齊國修養,手頭上的工作就交給了荀彧。簡雍則是當初趕鴨子上架,本身不適合這份工作,現在的參謀曹掾便由荀攸來做,當陳暮不在的時候,也由沮授荀攸他們分管軍情司。

  從昨日開始,就有好幾份新的情報送到了荀攸桌案上,荀攸在查看了這些情報之後,便去了沮授的帳篷,此時沮授正在給後方的荀彧寫信,讓他再多增派一些箭矢、秋衣等物資過來,現在忙得團團轉。

  見到荀攸過來,沮授就知道應該是軍情司那邊又有了新的情報,便停下了手中的紙筆,吩咐一旁伺候的小廝先出去,等帳篷內無人之後才說道:“公達,出什麽事了?”

  荀攸沉著道:“我們在袁紹軍中有一些內應,昨日有一份情報發來,今日又有兩份,內容都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們所在的部隊已經抵達邯鄲。”

  “抵達邯鄲?”

  沮授皺起眉頭:“為什麽他們在出發之前不發來?”

  荀攸說道:“他們是被分批派過去的,出發之前沒有人知道他們要去哪裏,從袁紹軍中發回情報可不容易,這三份情報,還是他們到了邯鄲之後,聯係邯鄲的軍情司分部才送出來。”

  袁紹麾下包括士兵乃至於一些中低層將領確實有不少內應,這些內應的身份隻有沮授荀攸這樣的高層才知道,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非常珍貴,不能輕易暴露。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是什麽重大信息,往往不會選擇冒險傳送情報回來。

  畢竟這個時代沒有電台,不能遠程傳輸信息,隻能靠人力輸送。

  而人力輸送很容易暴露,軍中士兵都有冊有名錄,每日點卯,誰在誰不在一目了然,內應也沒辦法跑出去給同伴送信。

  在這種情況下,消息輸送就有延遲性與滯後性。

  就像這一次,袁紹分批派自己麾下的軍隊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回邯鄲,而且不告訴中下層軍官以及底層士兵目的地,軍情司的探子就很難把消息送回去。

  如此就導致袁紹大軍已經在邯鄲集結完畢之後,他們才得知消息自己已經抵達了邯鄲。好在邯鄲附近多有軍情司以及劉備自己軍隊布置的崗哨探子,想辦法做個記號,這才把消息傳出來。

  但現在消息肯定已經很晚,沮授他們得到的情報就是,袁紹不知道為何忽然在邯鄲集結了大量軍隊,再加上邯鄲本身就留下了不少守軍,這很有可能是袁軍主力在聚集。

  “前幾日才傳來的消息,說是袁軍主力襲擊了我們的糧道,他們怎麽可能會這麽快就到了邯鄲呢?袁紹的軍隊難道都插了翅膀可以飛不成?”

  沮授察覺到這裏麵的不對勁,因為之前的情報顯示袁紹主力襲擊了清河國,還打退了張飛,襲擊了他們的糧道,怎麽眨眼睛就跑到邯鄲來了,前後不足數日,即便是急行軍,也不該這麽快才對。

  更重要的是根據前些天傳回來的情報看,之前那些內應所駐紮的位置基本都是在巨鹿安平一帶,他們還推算袁紹是打算在巨鹿安平趙國沿線布置防線,襲擾自己後方為主。

  沒想到袁軍居然開始往邯鄲集結,莫非是打算趁著劉備軍主力正在猛攻鄴城的時候,立即偷襲劉備後方?

  “有沒有一種可能?”

  荀攸沉吟道:“這是袁紹布置的計策,他的主力大軍根本就沒有走遠,隻是派了休屠各部,冒充主力,襲擊了我們的糧道,讓我們以為敵人現在的主力位置盤踞在清河國一帶,但實際上全都在趙國周邊,隨時準備集結偷襲我們?”

  “有這個可能,咱們必須盡快上報給明公,準備迎敵。”

  沮授臉色一下子就變得不好看起來,當初陳暮判斷袁紹不會放棄鄴城,於是圍繞著邯鄲梁期一帶他們修築了大量的防線,結果轉頭袁紹就北上,導致他們放棄這些防線,南下進攻鄴城。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袁紹隻是虛晃一招,來騙,偷襲,直接把劉備原本準備的防線給晃倒了,如果真的是荀攸猜測的那樣,現在恐怕為時已晚,袁紹恐怕已經在來的路上。

  但不管怎麽樣,既然已經有了情報和猜測,他們就必須把事情上報到劉備那裏去,討論一下事情若是真的,應該怎麽辦,因此也是馬不停蹄地出了帳篷。

  一路來到劉備主帳篷那邊,沒想到劉備居然不在營寨內,問了衛兵後才知道,劉備巡營去了,便隻好一路追尋,浪費了不少時間。

  古代安營紮寨當然不是大家一窩蜂湊一起就完事,夷陵之戰劉備攏共也就五萬人,陸遜還能火燒連營七百裏,就可以知道安營紮寨是一門學問,戰爭中各部駐紮都是有具體位置的,他們的位置也有他們的戰略意義。

  比如此次劉備圍攻鄴城,十多萬大軍肯定不是擁擠在一起,各級將領有各自的駐紮點,劉備本部是在北城,麾下兩萬餘人,張遼部在西城,萬勝軍一萬餘人,然後又有典韋部、牽招部、高順部等。

  他們各自在外圍駐紮,每部麾下又分為數個校尉,各有營盤,再加上關羽趙雲等部,使得十幾萬大軍在鄴城城外密密麻麻,營寨連著營寨,遮天蔽日,仿佛一朵黑雲般將城池包圍。

  劉備不在自己本部,也不知道在哪裏巡營,最後一路追問了好一會兒,才終於在西城的典韋那邊找到了他,此時他還在典韋的陪同下,於西城的土山上觀望城內。

  得知沮授和荀攸正在找他,劉備就讓他們來土山上。

  片刻功夫,二人過來。

  劉備詫異問道:“公與,公達,發生什麽事情了?”

  沮授嚴肅道:“明公,軍情司急報,袁紹在往邯鄲秘密集結軍隊,很有可能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怎麽回事?”

  劉備大驚。

  荀攸道:“子歸說得沒錯,袁紹根本不想放棄鄴城,所以他派人佯裝主力北上,同時襲擊清河國,讓我們以為袁紹的主力已經往東北方向而去,卻沒想到他隻是把兵力分散在了邯鄲周邊,隨時集結,現在恐怕已經南下。”

  “這......”

  劉備大驚失色,左右看了看自己軍隊布置,頓時心驚道:“若是如此,豈不是休矣。現在十多萬大軍圍困鄴城,臨時調度已經來不及了,一旦被袁紹從後方偷襲,恐怕大軍立即要敗退。”

  十多萬大軍的指揮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調度好的事情,因為他們的正麵是鄴城,沒有人想到背後會來敵人,軍隊要集結,要迎敵,很難短時間內完成部署。

  好在典韋立即站出來說道:“明公莫慌,若袁紹真的來了,我願率本部人馬北上迎敵死戰,為明公爭取準備退敵的時間。”

  “良弼!”

  劉備感動不已,這個時候北上迎敵,可謂是九死一生。

  因為袁紹已經是殊死一搏,必然全力以赴,前去阻擊,乃是千難萬難,非常危險。

  “高順的陷陣軍很適合正麵阻擊戰,明公可以派高順與典韋同去。”

  荀攸建議道。

  沮授則道:“現在的情況我們還不能完全得知,這一切都是我們從情報當中推算出來,明公可以一邊讓典韋高順做準備,一邊派斥候北上偵查敵情。”

  “好,立即去辦。”

  劉備點點頭。

  而就在劉備軍剛剛得知袁紹大軍已經於邯鄲集結的時候,袁紹大軍此時早就完成了集結以及糧草物資準備,開始南下對梁期縣的留守軍發動了攻勢。

  攻勢如火如荼,戰鬥僅僅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城池低矮的梁期守軍就全軍覆沒,不過在城破之前,守將就已經派了信使南下。

  梁期縣,縣衙當中,袁紹蒼白的臉已經難掩病色,不時咳嗽幾聲,這幾個月來,殫精竭慮,已經耗光了他的精力。再加上沒有好好休養,他的病情十分嚴重,已經到了接近山窮水盡的地步。

  劉惠曾經勸說袁紹,讓他不要再發動這波攻勢,好好穩固北方,趁機奪取幽州,再圖謀將青州軍從冀州趕出去。

  但最終被袁紹拒絕。

  沒有辦法,眾人也隻好繼續執行他的計劃。

  此刻梁期縣已經拿下,眾人齊聚一堂,袁紹環視一圈,又咳嗽了兩聲說道:“諸位,梁期已經成功拿下,此地離劉備軍營寨已經不足四十裏,他們還未得知消息,即便得知消息也已經來不及應對了,即刻前進,我要破了劉備後營。”

  劉惠苦笑道:“明公,你的身體......”

  “我知道!”

  袁紹擺擺手,看著眾人道:“我就是知道我的身體不好,才隻能選擇一拚。我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不想再失去另外兩個。如果此戰能夠把劉備打敗,袁家就還有希望,如果此戰敗了,即便逃回北方,還有什麽意義?都聽令行事吧,蔣義渠,你為先鋒!”

  蔣義渠無奈道:“唯!”

  吩咐了眾人按照命令行事,很快廳堂內就隻剩下袁紹劉惠荀諶等少數幾人。

  劉惠歎氣道:“明公,這會不會太冒險了。”

  “這個險,值得冒!”

  袁紹坐在席上,忍不住又開始咳嗽,拿著白色絲巾捂嘴,幾點鮮紅的血跡落在了上麵,他麵不改色地將絲巾握成了團,不讓手下的人察覺到異色。

  “明公......”

  劉惠遲疑了片刻,還是說道:“其實我們也可以進攻平原,我聽說公子尚和審配就......”

  “不用多說了,就這樣吧,你們去做你們該做的事情,讓我靜靜。”

  袁紹打斷了劉惠的話,他知道劉惠想說什麽。

  其實劉惠也算是支持袁譚的那一派,但南下救袁譚風險太大,理智讓劉惠建議袁紹還是北上更好,如果袁紹擔心無後,那大不了趁著劉備主力在打鄴城,進攻平原把袁尚救回來。

  但現在袁紹已經下定了決心,那眾人自然也就不再說什麽。劉惠荀諶等人拱拱手,便退出了廳堂,房間內,隻剩下袁紹的咳嗽聲還清晰可聞。

  等到眾人離開,袁紹這才緩緩站起身,走到廳外,看向遠方,他的目光深邃而又充滿了堅定。

  袁紹從未想過北上,一個兒子已經失去了,雖然那是他最喜歡最疼愛的兒子,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從前袁紹覺得自己很英明,他看到袁尚酷似自己,以為他能夠繼承自己的大業。

  但後來他才想明白,有些東西,或許早就已經命中注定。

  因為對嫡幼態度一直不明確,導致自己麾下派別林立,內部分歧嚴重,在與劉備的數次大戰中,都沒有團結起來,互相扯皮,導致意見不一,往往延誤戰機,導致數次失敗。

  現在他知道,如果當初能夠早一點下定決心,把手下的派係好好歸納統一一下,也不至於鬧到今天這般田地。

  可惜這世上沒有後悔藥。

  袁紹在邯鄲的時候就想清楚了,袁尚和審配被俘虜已經是既定的事實,相比於去追尋摸不到的過往,還不如珍惜眼下,至少鄴城還在,袁譚袁熙也還在,自己隻要能夠成功,還有人能夠繼承自己的大業。

  所以他采取了聲東擊西之計,讓高幹帶一部分士兵佯裝北上占據河間安平等地,同時籌措糧草,為接下來的反攻做準備。

  高幹不負眾望,北上接連收複失地的同時,還利用休屠各部的騎兵,襲擊了青州軍糧道,戰果頗豐。

  在蟄伏數月之後,袁紹終於等到了時機,大軍秘密南下,於邯鄲一帶大規模集結。

  同時袁紹也知道軍情司遍布冀州,甚至自己的軍隊當中都有可能有軍情司的探子,想要瞞過軍情司不容易,所以兵貴神速,在完成集結之後,立即就開始準備發動突襲。

  現在梁期已經拿下,決戰便在今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