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大決戰開始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2-10 22:39      字數:4237
  “你能做什麽事?”

  楊彪看著遠方如白茫茫一片的山脊,長歎了一口氣:“師弟,我太了解你了。”

  陳暮笑了笑說道:“師兄請說,師兄覺得,我會怎麽做?”

  “你這人呐,論起才能,天下無出你右。”

  楊彪說道:“便是師兄,亦差你不知多少遠。若你真心為朝廷,當能保大漢五百年。”

  “五百年?”

  陳暮眼神當中有些恍惚:“師兄高看我了。”

  其實他想說師兄低估我了。

  但仔細想想,這話在古代,真的可以算是最頂級的恭維話。

  什麽“臥龍鳳雛,幼麟塚虎”,什麽“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都不如這句話的褒義。

  大漢四百年,就連張良蕭何韓信都得不到這樣的評價。整個華夏文明曆史,也隻有一個保周朝八百年的薑太公,才能得到這樣的讚譽。

  楊彪搖搖頭道:“師兄沒有什麽別的本事,唯獨善於納人之言,父親曾經跟我說過,當年康帝在的時候,隻要有你在,大漢天下便再無患矣,你當能保天下百年無憂,現在看來,父親還是小看了你。”

  “何以見得?”

  “能將孱弱的青州治理到跟冀州分庭抗禮,能讓洛陽這塊彈丸之地可以抵抗冀州幾十萬大軍。南治兗州豫州,東領青州徐州,北平幽州燕地,西取關中河東,待平冀州,這大漢天下,也應當很快回歸了吧。”

  “師兄過譽了,我本愚陋之人,自黃巾之亂結識三位義兄而出世,征張角,平黃巾,立下汗馬功勞,得先帝賞識,承蒙恩典,朝廷征我為鴻都學生,遷為議郎,又任青州刺史。”

  陳暮目光深邃地看向遠方霧色莽莽的邙山:“多年努力,亦不過是勉力維持這大漢江山而已。若我真有什麽才能,這大漢江山,又如何破敗成這樣?”

  “世事本就難以預料嘛。”

  楊彪苦笑道:“誰又能知道,康帝忽然駕崩,兩宮政權,又引豺狼董卓入京,害得二位少帝夭折呢?不說這些了,師弟,你老實跟師兄說,將來如果陛下駕崩,你會幫玄德登基嗎?”

  陳暮沉默了許久,兩個人就這樣平靜地篤步往前,邙山往南,便是西漢著名的上林苑,但此時的上林苑早就成為了一片廢墟,唯有滔滔縠水,連綿不絕。

  二人走在縠水河畔,看著江河過處,沿岸已開始泛綠,雜草林木橫生,森林枝條葳蕤,暮冬時節,仲春將至,世界充滿了希望。

  “師兄,如果天子在冀州未平的時候駕崩,朝廷也需要一個有威望的人擔任皇帝。”

  陳暮想了很久,最終也沒有騙他,而是說道:“隻有大哥能擔此任。”

  楊彪臉色就更加苦澀:“我很高興師弟能夠這樣跟我開誠布公,我以前隻是隱隱猜想,現在已經確定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們肯定會故意延長戰期,待陛下老死吧。”

  陳暮不悅道:“師兄把我想得這麽卑鄙嗎?我和我大哥二哥三哥,比誰都更想終結這亂世,當年我曾經視眾生為螻蟻,是我兄長勸我廣布仁德於世,不然的話,這亂世江山,恐怕早就已經一片破碎。不瞞師兄,我曾經覺得不破不立,江山要想長久,首先得更加破滅。這世道,唯有以殺止殺耳。”

  楊彪不解:“那為何?”

  “因為大哥,那年在廣年,他跟我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博施於民而能濟眾者,必也聖乎”。”

  陳暮一臉敬佩道:“大哥的思想境界,便是在這亂世當中施以仁政,我雖然也覺得他有時候過於迂腐,但正所謂亂世以殺,治世唯仁。如果太平盛世,這天下本就沒有比他更好做皇帝的人選。若我能夠平定天下,輔佐大哥為帝,何以江山五百年?”

  楊彪臉色微微動容:“師弟對玄德的評價如此之高嗎?”

  “隻是師兄與大哥接觸得少而已。”

  陳暮笑了笑,又搖搖頭道:“其實師兄也該明白,當年若非我和大哥,現在的江山,早就被袁紹或者曹操等人霸占。”

  “袁紹我能理解,為何是曹操?”

  楊彪不懂。

  陳暮說道:“師兄想,董賊得少帝遷關中,王允策反呂布,殺董卓於宮門。然王子師,剛愎自用,對西涼軍過於苛刻,必遭反噬。若無我們,則少帝與滿朝諸公,肯定會被李傕郭汜等人控製。”

  “嗯。”

  楊彪點點頭,當年就是這樣,他們被李傕郭汜控製,如果不是陳暮大軍壓境,逼迫李傕郭汜等交出滿朝公卿,恐怕他們到現在還在長安。

  陳暮繼續道:“王芬立偽帝於冀州,袁紹對冀州虎視眈眈,必然圖謀。曹操亂世之奸雄也,他在兗州,豫州必被其謀,陶謙無能之輩,也很快會被曹操消滅,屆時他得整個河南,袁紹得整個河北,此二人便是將來天下最有力的競爭者。”

  “嗯。”

  這一點,楊彪也讚同。

  因為孫堅是被陳暮弄去豫州的,原本豫州已經一片破敗,到處都是黃巾餘孽,如果沒有孫堅的話,以曹操的能力,消滅這些黃巾餘孽,占據豫州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而陶謙的能力確實就那樣,何況他的身體不好,很快就病死了,可見如果沒有劉關張陳四兄弟,未來天下或許真會像他說的那樣。

  陳暮說道:“江山天下,本就有能者居之。大哥又是漢室苗裔,且又匡扶宇宙,恢複漢室江山,如何不能當之大位?師兄要明白的是,若無大哥,現在的江山,恐怕就連大漢都已經不是了,而是淪為那些野心家的天下,師兄覺得呢?”

  楊彪歎氣道:“子歸之言,我都知道。但現在既然還是大漢的天下,就應該還是奉大漢子嗣登基才對。玄德......若他是光武子嗣,我一萬個讚同,可他畢竟是前漢苗裔,非光武一脈,登上帝位名不正言不順。”

  還是那個問題,西漢和東漢,在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割裂。劉秀說是續漢,但跟再造一個朝代沒什麽區別。當時的人把西漢稱為前漢,東漢稱為後漢,使得光武一脈跟劉邦其它子孫徹底分裂開。

  像現在的天下各地諸侯王,大多都是東漢的皇室後裔。西漢的皇室早就沒了,比如劉備祖先那個中山靖王,傳到現在,這個王早就不存在了,含金量自然沒法和東漢皇室相比。

  “我明白的。”

  陳暮點點頭,也知道劉備上位的阻力到底有多大。

  楊彪接著說道:“所以我勸師弟趁早打消了這個念頭,朝廷上下不會同意,即便陛下駕崩,冀州未歸附,大不了帝位空懸,待收複河間之後再抱養一位章帝子嗣。若是師弟一意孤行,恐怕違背朝廷上下之意,造成天下更亂,反倒不好。”

  “師兄,我問你一個問題。”

  “你說。”

  “你們承認當今陛下,是一位漢朝皇帝嗎?”

  陳暮笑著詢問。

  楊彪毫不猶豫地道:“自然,我們雖然與陛下恩若兄弟,然尊卑有別,大家心裏都清楚,伯安公是我們尊敬的有德長者,陛下同樣是我們心中尊敬的陛下。在泱泱大漢曆史當中,他同樣是一位名正言順的皇帝!”

  陳暮試探道:“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當今天子,預感到時日無多。下了詔書,說立我大哥劉備劉玄德為嗣,此金口玉言,天子聖旨,你們......會不會接受?”

  “當今天子的詔書?”

  楊彪當時候就笑了起來:“陛下雖然愛惜玄德,可他自己就是光武苗裔,以後帝位也必然傳給光武苗裔,怎麽可能會傳給前漢皇族?師弟打得什麽鬼主意我不知道,但你別想著說動天子。”

  劉虞怎麽說也是光武帝嫡係後裔,他欣賞劉備不假,但假設一下,你家祖傳的產業傳到了你手上,可你沒有生育能力,又恰好你還有個親弟弟以及一個遠房堂弟。

  等到你生了重病,要把這份家業送出去的時候,你是會把這份家業傳給你一母同胞的親弟弟,還是傳給你那位遠房堂叔的兒子?

  這個問題,放在任何人身上,估計都不會猶豫,甚至連考慮都不會考慮一下。

  而且即便想說服劉虞,乃至於威脅都不可能。

  因為劉虞沒有子嗣,隻有一個老婆,家裏也沒有其他親人,整個就是一個獨夫,他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收複漢室江山,然後把這份家業傳給其他的章帝子孫。

  劉備在他心裏雖然重要,但再重要,也不可能把皇位傳給這位遠房堂侄,在河北血緣關係比劉備近得多的人無數,能找的人也無數,何必給他?

  然而陳暮卻堅持說道:“我是在問師兄,如果天子下詔書傳位給大哥,你們會不會接受。而不是在問天子會不會下詔書這個問題。”

  楊彪詫異道:“師弟,你說真的?”

  “自然。”

  陳暮毫不猶豫地回答。

  楊彪想了想,認真道:“如果.......如果真的是天子詔書的話,那......至少我會同意吧。”

  劉虞是他們承認的皇帝,皇帝的權威,也必須受到他們的尊敬。

  如果劉虞真的下達這樣的詔書,滿朝文武,肯定會反對。但反對歸反對,要是皇帝一意孤行,那他們也無可耐何。

  畢竟劉虞自己是光武帝後裔,連光武帝開創的這份家業他自己都不要了,那能怪得了誰呢?

  陳暮長舒了一口氣,點點頭:“那就好。”

  楊彪忍不住問道:“師弟是有辦法讓天子開口?”

  “沒有。”

  “那為何?”

  “事在人為嘛。”

  陳暮笑了笑,目光望著遠處高聳的洛陽城,淡淡地道:“萬一有一天,陛下忽然想通了呢?”

  楊彪一頭霧水,但卻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想通了?

  除非你能敲開天子的腦袋,在他的腦子裏灌輸劉備是光武苗裔的事情。

  不然的話,天子再蠢,也不可能答應。

  .......

  .......

  永漢三年的早春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

  一月份,也就是公元199年2月,天氣還尚寒,但楊柳飄蕩,青山翠綠,春暖花開。

  青州平原國,草木旺盛,萬物生長,在一片山河複蘇的景象當中,無數軍隊浩浩蕩蕩地開拔,青州的戰爭機器隆隆運轉。

  “快快快,把這車快點裝上,前線打仗的時候少了一頓糧食,我就砍掉你們這幫家夥的腦袋。”

  平原城糧倉,運糧官們紛紛呼喝著輔兵以及征召來的民夫搬運著糧草。

  一輛輛糧車迅速啟動,沿著寬闊的官道往北。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糧草,大軍不吃飯,軍隊數量再多,也會瞬間崩潰。

  糧倉附近的馬車擠擠攘攘,往往是一輛接著一輛,光是運送糧倉的駑馬,就有上萬匹,軍需官們不僅指揮,同時也親自上去押運,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

  現在整座城池當中,都已經沒有了百姓。各處糧倉和存放武器裝備的倉庫原本都已經堆滿,現在都在開始往前方的鄃縣運送。

  戰爭倒不是現在就開始打,而是像螞蟻搬家一樣,一步一步地把物資往前線輸送,開始提前做好準備。

  等數日之後,物資運得差不多,劉備和陳暮這才啟程前往鄃縣。

  荀彧如今依舊在濟南,青州的糧草來源不僅在於後方兩個大平原的糧區,同時也在於淮北徐州,蔡陽坐鎮徐州,有東海和琅琊二郡國。

  琅琊國就是後世的臨沂日照一帶,東海國則是連雲港一帶,這裏擁有大片的平原地區,田土無數,由陳登治理,經過數年發展,風調雨順,得糧無數,完全可以能擔當起後備糧草基地。

  所以現在的青州其實不缺糧食,冀州經過數年治理,都能負擔得起袁紹二十萬大軍十多年的糧草。更何況青州還是非常科學的發展,自然不會比冀州差到哪裏去。

  在雙方都不缺糧草的情況下,比拚的就是謀略和戰術,官渡之戰曹操成功不在於他的糧草多,而在於他的戰術運用得當。

  因此麵對冀州這個龐然大物,陳暮也得小心應對,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戰術,一舉將袁紹擊敗。

  但不管怎麽樣,大決戰,也即將拉開序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