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司馬懿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11-08 01:02      字數:4634
  聊城之圍解除之後,袁紹大為震動,親自領兵南下救援袁尚。

  張飛立即撤離聊城,前往龍湊渡口。

  趁著袁紹南下的時候,平原的劉備也馬上緊鑼密鼓地安排撤兵,大量的物資打包帶好,放棄平原,戰略轉移。

  因為雖然此戰青州軍獲得了勝利,但袁紹在兵力、財力、糧草、軍貨仍然占據明顯的優勢。

  冀州軍號稱帶甲之士百萬,實際上根據陳暮策反的黨人高層推算,袁紹的總兵力約在二十五六萬之間,糧草輜重確實很多,不能正麵硬拚。

  而陳暮又不打算學曹操隻是把袁紹擊退之後,等袁紹病死再取北方,他是想直接通過一戰定勝負,早點把河北拿下。

  所以在計謀以及方法上,遠要比曹操發動的官渡之戰更加複雜,更加需要等待時機與韜略。

  數十艘樓船浩浩蕩蕩地停在了龍湊渡口,劉備、張飛、典韋、臧霸所有的軍隊集結在此,總計約六萬多人,井然有序地開始渡河退到黃河以南。

  袁紹軍雖然取得了平原國以北的區域,但就如同曹操在官渡之戰前,派張遼關羽迎頭痛擊了顏良,又親自攻殺文醜一樣。

  黃忠一戰連破五陣斬殺三名敵將,百人將數十名,狠狠地打擊了袁軍士氣,導致袁紹完全不敢追擊。

  此戰黃忠名震天下,特別是袁軍各路將領,無不聞風喪膽,畏懼不已。

  雖然早在虎牢關之時,黃忠就因為與呂布戰平而天下皆知,但這一戰可謂是再次平添了幾分風頭無量。

  能在數萬大軍當中,連斬幾名上將首級者又有幾人?

  別看隻是三名校尉,不像關羽那樣斬的是顏良、文醜、張郃、高覽那個等級的將軍。

  可如果把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三個萬石將軍比作元帥。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等秩中兩千石將軍比作大將的話。

  那麽顏良、文醜、張郃、高覽那個級別就相當於上將,而黃忠斬殺的蘇遊、呂曠、尹楷等人,則可以算是中將。

  冷兵器時代,有這份戰績。比之趙雲在長阪坡七進七出,亦是不遑多讓。

  因此劉備也是很快上報朝廷,為黃忠請功。

  劉虞沒有吝嗇,在看到如此大的戰功之後,立即封黃忠為盧門亭侯,讓他跨入了列侯的層次。

  隻不過職務上依舊是雜號將軍,並沒有繼續往上升。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四征四鎮四平四安以及撫軍、中軍、上軍、鎮軍等重號將軍的官職,都是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改製後才有的新職務。

  在那之前,四征四鎮都是雜號將軍,甚至到三國時期,隻有魏國屬於重號將軍,吳蜀的四征四鎮等也依舊是保留了漢製,屬於雜號將軍的序列。

  除非劉虞重新改製,否則繼續沿用漢製的話,很多將領已經不可能往上升了。

  因為漢朝重號將軍就那麽幾個,除了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以外,就是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等。

  現在這些將軍都被占了名額,比如劉備是青州牧兼衛將軍,關羽是前將軍,張飛為後將軍,陳暮為少府兼右將軍,典韋是左將軍,其餘職位,也由洛陽一些官員擔任。

  如此一來,包括趙雲黃忠張遼這些非劉備集團的草創元老人物,雜號將軍基本就已經到頭。剩下的,就隻能封侯,一路從亭侯鄉侯縣侯這麽升上去。

  其實對於漢朝繁亂的將領製度,陳暮也早有改製的想法。裏麵重號將軍、重號校尉、雜號將軍、雜號校尉的製度過於混亂,難以統一。

  東漢時,校尉同樣是高級將領,比如五營校尉,也就是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五大校尉,乃是掌控北軍精銳,是隻聽從於直屬中郎將以及大將軍的高級將領,比之雜號將軍地位要高得多。

  結果漢末大亂時期,各種各樣的雜號將軍層出不窮,導致哪怕是重號校尉,也逐漸變成中級軍官,位在那些雜號將軍之下。

  甚至裨將軍、偏將軍、門牙將軍這些最低級雜號將軍都要比重號校尉高。

  軍隊沒有成型的建製,隻會追隨特定的將領,軍中各級別混亂,上下尊卑之間沒有明確統一。這樣長久以往,隻會越來越混亂,有可能造成明末軍鎮的情況。

  如孫策討伐江東的時候,隻是個折衝校尉,結果手底下一堆郡都尉、太守、將軍、校尉。雖然這些人都是孫堅的舊部,所以一個個哪怕官職比孫策高,也依舊忠心擁護孫策。

  但也表明了當時軍製狀況就是大家不認朝廷官職,隻認統軍將領,一旦將領發生叛亂,對於國家來說,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像高平陵之變,淮南三叛等,都是因為士兵們隻聽從於統兵將軍的話。

  特別是高平陵之變,哪怕司馬懿已經被明升暗貶,遷為沒有實權的太傅。但以他在軍中的威望,再加上兒子司馬師擔任中護軍,等到曹芳曹爽去高平陵拜謁曹叡的時候,輕鬆發動叛亂控製了整個洛陽,奠定了三馬同槽的基礎。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封建製度的軍製一直是個大問題。包括唐朝、宋朝、明朝,在軍製上都存在種種弊端,唐朝造成了藩鎮;宋朝則閹割得太嚴重,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明朝則讓邊關軍鎮發展了起來。

  封建社會權力高度集中的典範是清朝,不過陳暮可沒有興趣讓大漢在封建社會這個錯誤的製度下繼續延續,一條道走到黑,那顯然不明智,不破不立,重新洗牌構建新的社會秩序,才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目前他沒有達到權力巔峰之前,自然也就無法進行軍製改革以及社會變革,或者說,軍製改革同樣也會成為他將來進行社會變革的一部分。重塑一個時代,僅僅是時間問題而已。

  在黃忠率領水師解除了聊城之圍後,袁紹也不敢追擊,一直過了兩個多月,他才重新整頓了軍務,慢慢蠶食了平原國黃河以北的大片區域。

  龍湊渡口同樣也被袁軍占據。

  隻是黃河之上,多有青州水師樓船遊弋,且黃河南岸沿線青州軍布下重兵把守,袁紹又如何敢輕易過河?

  雙方隔河相望,平原國大部分百姓都已經遷移,兩軍於黃河兩岸繼續保持對峙狀態。

  永漢二年七月。

  這場戰爭已經打了整整一年了,從永漢元年六月開始,到第二年的七月,兩個龐然大物之間,互相各有勝負,依舊沒有分出結果。

  遠在河內,蕩陰縣,一座三進三出的府邸當中,已是中午時分,烈陽高照。

  北方的七月份還是十分炎熱,雖然按季節來說,現在已經是仲秋時節,可天氣依舊沒有要降溫的意思,陽光照射在大地上,散發著熾烈的溫度,令人心中燥熱難安。

  穿堂風刮過庭院中的葡萄架,刮過門廳上掛的紗簾,吹得屋簷下的竹馬銅鈴叮叮當當地響,清脆的聲音伴隨著陣陣蟬鳴,吵鬧不停,更加令人煩躁。

  陳暮正在廊下看書,炎熱的高溫和四麵八方的噪音似乎完全不能給他帶來一點幹擾。手中的書本在他眼中像是孜孜不倦的美妙事物,不會因外界的任何因素,而讓他放棄對書本的眷念。

  當司馬朗進庭院的時候,看到廊下盤坐著一名容顏清秀,歲月似乎在他身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青年。青年身邊放著一個果盤,裏麵裝滿了果脯,他一邊看著書,一邊隨手捏了塊果脯放入嘴中咀嚼。

  旁邊的侍從看到他進來,正準備向那青年稟報。司馬朗很識趣地向侍者比劃了一個噤聲的手勢,示意他不要打擾那位先生看書。

  “大兄,他就是名震天下的子歸先生嗎?”

  在司馬朗的身邊,站著一個約二十左右的青年,他身高八尺,體態修長,儀表不俗,好奇的目光正透過七八丈外的庭院,放在廊下那位認真看書的人的側臉上。

  他隻覺得那位先生年紀似乎也不是很大,側臉宛如**凝脂,潔白的皮膚散發著柔和的光澤,如果說那人隻有二十歲,他一定信。

  “仲達,注意禮儀。”

  司馬朗狠狠地瞥了眼自己的弟弟,子歸先生是一個敬稱,但顯然還是不夠尊敬。

  以少府今時今日的地位,即便不能稱陳公,也該稱一句少府君才對。畢竟大人物的表字,也絕不是司馬懿一個初生牛犢可以隨意稱呼的。

  “是,大兄。”

  司馬懿意識到了自己的冒失,低下頭雙手攏在袖子裏,一言不發地看著自己的腳尖。

  二人就站在廳堂回廊門口處,忍受著午後熾烈的陽光。

  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許是半個時辰,就當司馬朗和司馬懿都已經汗流浹背,小腿肚子都在打顫的時候,那邊的先生忽然緩緩起身,伸了個懶腰,似是打算走到庭院裏活動活動筋骨。

  陳暮扭過頭,這才發現那邊的庭院入口的回廊拱門下,正站在兩個人。雖然他們也站在廊下,但太陽斜照,就這樣曬在他們身上,他們早就已經渾身是汗。

  三國版的程門立雪?

  陳暮饒有興趣地看著他們,對侍者說道:“你怎麽沒有叫我。”

  侍者答曰:“司馬縣令讓我不要打擾少府。”

  “嗯,讓他們進來吧。”

  陳暮笑了笑。

  司馬朗原本隻是隨軍主簿,三百石,後來因在平定黑山軍的時候有功,升為四百石太尉掾屬,很快又因能力出眾,被提拔為湯陰縣令。

  侍者就過了回廊,來到二人麵前,對他們說道:“少府讓你們進去。”

  誰知司馬朗向侍者拱手一禮,說道:“請侍者向少府君轉達,我身上皆是汗跡,浸染了衣衫,麵見少府君殊為不禮,請我回去沐浴之後,再來求見。”

  侍者回了一禮,又走回來向陳暮說了一下,陳暮便微笑著看著他們點點頭,不遠處的司馬朗兄弟就向他彎腰拱手,緩緩退了出去。

  過了約小半個時辰,司馬朗兄弟回蕩陰縣衙,洗了個澡,換了身新的衣服,渾身清香撲鼻,再次來到了陳暮府邸。

  陳暮早已經在廳堂等著他們,司馬朗兄弟步入廳堂內,看到坐在主位上的陳暮,連忙拱手一禮。

  “司馬朗(懿),見過少府君。”

  “毋須多禮。”

  陳暮心中一動,目光看向那位傳聞中鷹視狼顧的狠人。

  司馬懿也正抬起頭好奇地打量著他。

  二人目光對視。

  但陳暮的眼中顯然是失望大於好奇,司馬懿沒有鷹視狼顧,也沒有任何奇特的麵容。就跟劉備不是手長過膝,目能自顧其耳的外星人一樣,他們的長相都很普通。

  這裏的普通,並不是說他們長得不好。而是說他們僅僅隻是正常人類的範疇,而非《三國演義》裏,老羅描寫的一個個奇行種般而已。

  似乎是察覺到了陳暮眼中的失望,司馬懿有些不解地拱手又行了一禮問道:“少府君是對懿有什麽疑慮嗎?”

  “不是。”

  陳暮收拾了一下心情,微笑著擺擺手道:“坐吧。”

  “謝少府君。”

  司馬朗兄弟來到右側席上就坐。

  陳暮說道:“伯達,此人便是你的弟弟司馬懿吧。”

  “是的少府君。”

  司馬朗拱手道:“太尉征辟我弟弟為禦屬,仲達素來仰慕少府君,恰好此次有一些縣務瑣事向少府君匯報,因而我帶他登門求見。”

  禦屬是最低級的官吏之一,包括三公九卿都可以征辟禦屬。朱儁是太尉,作為三公之一,太尉府應該有長史一名,掾屬二十四人,令史、禦屬各二十二人。

  陳暮也可以征辟禦屬,但人數減半,他麾下倒也有一些青年才俊,多為朝廷各路公卿、世家子嗣以及泰山學宮優秀畢業生,最出色的自然是司馬朗、陳群以及楊修三人,年末諸葛亮也會被他征辟。

  因為泰山學宮是五年製,雖然畢業之後,也可以選擇繼續留校攻讀。但正常情況下,學滿五年隻要通過考試,就可以畢業了。

  諸葛亮六歲進入泰山書院,十二歲進入泰山學宮,今年剛好五年,畢業走仕途是完全可以的。

  隻不過在漢代,一般要到二十歲及冠成年才能夠出仕。除了一些特殊原因,比如像孫策那樣由於父親早死,導致十七歲就提前取表字行冠禮,這屬於意外因素。

  所以泰山學宮的畢業生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且畢業的時候沒有到二十歲,往往都會留校繼續攻讀,或者去州牧府政務廳、各鄉縣擔任沒有品秩的佐吏,等到成年之後,通過考核,才能夠正式入仕。

  但如果皇帝、大將軍或者三公九卿這些權力頂層征辟,那自然也是沒有問題,不會在限製範圍之內。像司馬朗十二歲就通過了經學考試成為童子郎,十八歲就被朝廷征辟為治書禦史。

  一開始陳暮其實在考慮要不要現在就把諸葛亮征辟過來,畢竟他今年也才十七歲。後來一想,在泰山學宮整日讀書,又如何比得上跟在自己身邊親自教育來得更好?

  因此陳暮也已經想好,等年末諸葛亮完成了畢業考試,他就立即將他征辟到自己麾下來。

  現在司馬懿也來了。

  一想到諸葛亮和司馬懿居然在一起,陳暮就覺得很有意思。

  曆史上宿命對決的二人如今卻變成同僚,相愛相殺,或許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