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南方大亂再起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10-12 00:04      字數:4287
  “二分天下之論”,曆史上是周瑜提出來的戰略計劃。

  他認為在赤壁之戰後,孫權集團可以吞並劉備集團,然後出兵巴蜀,占據四川,與曹操南北分治。

  而魯肅提出的戰略則叫“榻上策”,他覺得應該先吞並劉表,再看天下形勢。

  從時間上來講,魯肅的“榻上策”早於周瑜二分天下論,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才剛剛打完,他就對孫權說,應該先取劉表,再圖北方。

  最關鍵的是,魯肅其實並不是個什麽忠厚仁義君子,不要被老羅塑造的老實形象給騙了,因為早在“榻上策”之時,他就勸孫權奪取荊州之後,就立即學劉邦稱帝,建立一番基業。

  在當時最先稱帝的袁術才剛剛死掉,很多人以為曹操是個周文王要大興漢室,天下無數心向漢室之人紛紛為曹操效力的時候,也就隻有魯肅在勸孫權稱帝。

  雖然這一點無可厚非,但以此時的輿論環境以及江東就連張昭這等重臣都是投降派來看,絕大多數諸侯都沒有或者不敢有稱帝的想法。

  即便是他們反抗曹操,也是打著複興漢室,說曹操是控製皇帝,操弄權術的奸臣這個由頭與當時的許都朝廷對抗。

  比如孫策占據江東,說要進攻許都,便是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

  在那個時間節點,也隻有魯肅完全沒有把漢室江山放在眼裏,勸說孫權稱帝,可見魯肅絕對是一個狠人,而非什麽老實人。

  當然,這裏並不是說魯肅人品不行。

  而是說魯肅絕不是演義中表現得那麽老實憨厚。

  真正的魯肅不僅擁有不錯的戰略眼光,同時也是孫氏集團最大的擁護者。

  曆史上若非魯肅周瑜等人堅定主戰的話,以當時江東聲投降派浩大的聲勢,孫權保不齊還真有可能會投降。

  那為什麽曆史上提出“榻上策”的魯肅如今會與周瑜會一起提出二分天下論呢?

  因為時局不同了。

  曆史上魯肅提出“榻上策”的時候,曹操才剛剛打贏官渡之戰,袁紹雖敗,實力猶存,北方依舊處於難解難分之勢,二人誰才是勝利者,大家都不知道。

  包括魯肅也隻是認為,要想消滅曹操不容易,還是先觀望北方的形勢再說。

  所以當時魯肅給孫權的意見就是先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等到合適的機會除掉黃祖,然後攻滅劉表占據荊州,最後再稱帝建功立業。

  但現在由於豫州是在孫家手裏,他們就幾乎直接與北方接壤。

  如果能夠奪下揚州和荊州,則將擁有黃河以南除兗州青州徐州以外的所有地盤,實力會大幅度提升。而北方即便是分出勝負,也不過是得了幽州冀州青州之地。

  兩方中間還夾了個曹操,在北方勢力更強的情況下,曹操不會傻到與孫家為敵。

  因此孫家如果真的能夠在這數年之內平定袁術和劉表,則趁著曹操的地盤為中間的緩衝區的時候,西進川蜀奪得四川,則與北方霸主共分天下!

  這裏有個很明顯的差別就在於,曆史上沒有曹操在中間作為緩衝區。

  有些類似於後來的北宋——遼——金,亦或者南宋——金——蒙這種關係,兩大帝國之間,都有個第三方的存在。

  正因為曆史上沒有這個第三方,魯肅和周瑜那時就認為,隻要北方分出勝負,敵人就會立即南下,他們應該沒有什麽機會再圖謀川蜀。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也僅僅隻是以“榻上策”為戰略,多次對劉表進攻,主要還是奪取荊州為主,等到赤壁之戰擊敗了曹操,才開始有了對川蜀有想法。

  而如今有了曹操作為中間緩衝區,魯肅和周瑜就覺得,趁著現在如果可以把袁術和劉表擊敗,拿下揚州和荊州,那麽整個南方都會落入他們手裏。

  到時候哪怕北方分出勝負,中間還有個勢力不大不小的曹操作為阻礙,南北就不會那麽快發生戰事,他們也就有充足的時間西進四川。

  畢竟唇寒齒亡的道理,北宋和南宋不懂,不代表曹操不懂。大概率,那時曹操也隻能聯合他們對抗北方勢力。

  這個策略,可謂是“榻上策”與“二分天下論”的結合體,趁著北方劉備和袁紹大打出手的時候,先破袁術,再取劉表,聯合曹操對抗北方,同時西取巴蜀,戰略眼光非常長遠。

  然而聽到魯肅和周瑜的話,孫策卻一時猶豫,看著他們二人忍不住問道:“公瑾,子敬。我覺得......你們會不會想得太簡單了些?”

  “哦?”

  周瑜笑道:“伯符覺得有什麽問題嗎?”

  孫策沉吟道:“攻打袁術沒什麽問題,他為當今朝廷奸逆,討伐他師出有名。可如果攻打劉表的話,恐沒有出兵理由,皆時恐為朝廷所不容。且劉表此人可不好對付,袁術與他交戰多年,寸土未得,多次大敗而歸,他占據荊州,有大江天險,想要攻破他,絕非易事。”

  這就是現在很多諸侯麵臨的問題。

  洛陽朝廷並不是被誰掌控在手裏,有獨立自主權。各路諸侯雖聽調不聽宣,儼然一方霸主。但表麵的尊重還是要有,每年都要向朝廷上供以表心意。不然的話,其它諸侯就有理由來攻打你。

  包括周瑜魯肅為什麽認為曹操不敢來攻打他們?

  就是因為孫堅是洛陽朝廷的鐵杆擁護者,一旦曹操攻打孫堅,那無疑就是去選擇袁紹陣營,到時候別說現在朝廷冊封的徐州牧呂布有借口,就連劉表都可以來打他了。

  所以孫家去攻打袁術天經地義,但去攻打劉表的話,至少劉表現在明麵上臣服於朝廷,他們一動手,無異於授人以柄,曹操也有理由來攻打他們。

  聽到孫策的擔憂,周瑜讚同地點點頭道:“這個問題我與子敬也考慮過,攻打劉表確實不易。但如果是道義上的事情,倒也不必擔憂。等到我們擊敗袁術之後,北方戰事也差不多已定,若是袁紹獲勝,我們也無需再理會洛陽朝廷。若是劉備取勝,他到時篡位,洛陽朝廷亦一樣也再無權威。”

  “關鍵還是劉表不易攻打。”

  魯肅補了一句。

  “是的。”

  周瑜說道:“劉表確實不好對付,然事在人為,當今天下紛亂,唯有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方能鼎足,若我們不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則如何壯大自身?”

  “嗯.......”

  孫策默然點頭,陷入了沉思。

  不管是現在還是曆史上,劉表都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先不談孫堅進攻江夏被黃祖暗箭射殺,以及孫策也討伐黃祖,最終並沒有成功的事實。

  曆史上在魯肅製定“榻上策”的戰略之後,孫權就數次進攻荊州的江夏,結果都被黃祖擊退,甚至還導致大將淩操、徐琨被射殺。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二人製定的策略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劉表迅速拿下的問題。

  不過周瑜和魯肅分析得也沒錯,撇開劉表的問題不談,現在確實是攻打袁術,壯大自身的好機會。

  包括曹操跟呂布之間的恩怨,也到了關鍵時候。

  北方陷入戰爭泥潭,劉備和袁紹自顧不暇,南方各路諸侯自然也想著伺機而動,努力發展自身,避免將來劉備和袁紹其中任何一方成功之後,南下把他們吞並。

  所以不管是曹操還是孫家,都會積極尋找突破口來解決未來出路的問題。

  與此同時。

  不止是孫氏,兗州的曹操,也在與謀士們展開會議。

  濟陰郡,定陶縣。

  曹操府邸之中,郭嘉、戲誌才、程昱、陳宮等人濟濟一堂。

  本來這個時候應該還有荀彧荀攸董昭這些後來的重量級謀士,不過荀彧荀攸在青州,董昭在洛陽,所以此時的曹操,其實非常缺乏戰略型人才。

  眾人分列而坐,曹操環視四周,沉吟說道:“諸位,如今袁劉已經時勢如水火,雙方已經處於激戰當中,我軍應當何如?”

  郭嘉思索許久,說道:“當藏氣於身,待時而動。我料那袁術必不甘龜伏於壽春,必然有所行動。且呂布為人短視,反複無常,此番雖上表朝堂,得了個徐州牧,但必然又會聯合袁術掀起風浪,屆時明公正好可以討伐。”

  “嗯。”

  曹操點點頭。

  戲誌才說道:“公此番若能找到時機,當先取呂布,得了淮北,再圖謀淮南,可千萬不能讓孫氏得手。”

  曹操嗤笑道:“孫文台現在領兵北上,就留了其子孫策守豫州,一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爾,又如何得知淮南淮北之要地,屆時恐怕也不過是打退了袁術,就坐待其父歸來罷了,我可盡取揚州之地,得淮望揚。”

  “這是最好的結果。”

  諸多謀士紛紛點頭。

  曹操確實比較缺乏戰略型謀士。

  但這一點他們還是看得出來,認為應該先拿下呂布,再奪取揚州,等到北方大戰出了結果,再決定是對付孫堅還是劉表。

  因為孫堅是朝廷的死忠,如果是袁紹取勝,那孫堅就有聯合的價值,孫氏經營豫州也有那麽七八年,根深蒂固,實力不容小覷,想要拿下他們也不容易。

  如果是劉備取勝,那自然是另說。到時候曹操可以聯合劉表先對付孫堅,等侵占了豫州之地,再與北方的劉備決一雌雄,圖謀整個天下。

  可以說,他們的整體戰略目標還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先整合南方,再跟北方的霸主打決戰。隻是曹操的地盤畢竟更靠近北方一些,也更容易被攻擊,所以劉表就在他心中遠沒有那麽重要,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會放在呂布和袁術身上。

  隻是曹操絕對沒有想到,孫家的主人確實是孫堅沒錯。但孫策已經是少年成名,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在孫氏當中,已經儼然是二號人物,他的身邊也聚集了周瑜魯肅這等青年才俊,對於天下亦有染指的想法。

  所以要是曹操還是把一門心思忠心朝廷的孫堅當作孫家的領頭羊,那肯定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也許將來會吃一個大虧。

  不過現在還僅僅隻是一個開端,未來的事情,誰又能知曉?

  除了孫氏與曹氏以外,袁術同樣蠢蠢欲動。

  他的主簿閻象水平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差,閻象曾經以周文王得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卻依舊要向商紂王稱臣納貢的例子來勸說袁術不要稱帝,可見他還是有些遠見。

  袁術在熬死劉繇,盡得揚州之地後,實力稍微有所恢複。在閻象的勸說下,最終再次與呂布聯合,雙方結成兒女親家,共商出兵大計。

  曹操和孫策知道,現在是他們壯大的好時機。閻象又何嚐不知道,現在已經是袁術死中求活的唯一機會。

  很簡單一個道理。

  北方戰事,不管誰勝,袁術如果再不采取行動,那他的下場必然是死路一條。

  袁紹勝,袁紹雄兵南下,二袁本就勢如水火,袁術必被袁紹吞並。

  劉備勝,劉備大軍浩浩蕩蕩南下,袁術必死無疑。

  那唯一的生路是什麽?

  當然是拳打孫堅,腳踢曹操,把河南等地全部納入自己地盤,才有與北方抗衡的力量。

  所以這一戰,已經是不可避免。

  袁術在聽到了閻象的分析之後,也認為確實隻能這樣。

  他不想成為袁紹的附庸,也不想最後落得兵敗的下場,因此此時已經是絕命一博,必須聯手呂布,在河南之地殺出一片天地。

  總結來說。

  除了呂布以外,包括曹操、孫氏以及袁術,都在搶時間來統一河南,爭取在北方戰事結束之前,先把河南之地納入自己勢力範圍。

  因為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擁有與北方對抗的能力,不至於到最後等北方霸主出現的時候,將他們一一吞並。

  各家都是陽謀,誰都知道是什麽結果,最後就看是鹿死誰手,看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至於呂布。

  呂布其實早就沒了爭霸的心思,他隻關注於自己那一畝三分地。

  然而形勢由不得他,曹操要想脫離兗州這塊龍困之地,就隻能把目標對準徐州。孫氏與袁術之間的大戰,同樣也會波及到他,他與孫氏也有不少仇恨,曾經差點殺死孫堅,所以這一戰,也由不得他去逃避。

  於是便在永漢元年末,河南地區,同樣已經開始暗流湧動,各路諸侯,包括荊州的劉表,南陽的張繡,都蠢蠢欲動,試看今日之天下,到底誰能作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