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誘餌(今日爆更兩萬)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10-12 00:04      字數:4873
  荀攸出的這個計策,其實就是以劉備為誘餌,引敵人來啃陷陣營和玄甲重騎這兩塊硬骨頭。

  等到敵人久攻不下,身心疲倦的時候,早就埋伏好的青州軍以及在營寨內的張遼太史慈黃忠部一起殺出,將敵人擊敗。

  這個計策與曆史上他打敗文醜的計策差不多,隻不過曆史上他是利用曹軍的輜重吸引文醜的士兵去撿,而現在他是把劉備當做輜重的取代品。

  而且作為青州軍的主心骨,劉備本人親自上陣,吸引力可比那些輜重大得多,必能讓袁軍中計。

  唯一的問題在於,這世上哪有讓主帥身處險境甘做誘餌的事情?

  正常情況下,荀攸絕不可能出這種計策。

  但陷陣軍和玄甲重騎的強悍,給予了他極大的信心,讓他百分百確定這個計策可以成功。

  陷陣軍是什麽軍隊?

  重甲步兵,全軍從上到下,皆是精鋼鎧甲,外麵還有方形鐵盾,四麵八方防守得密不透風,即便是鞠義的先登死士,也破不了防,可謂是堅硬如烏龜殼。

  這支軍隊打追擊戰肯定是白給,哪怕全員訓練有素,一個個肉食補給為全軍最高配置,但那一身三十公斤以上的重甲決定了他們即便再好的體能,也絕對追不上那些丟盔棄甲逃跑的敵人。

  因此陷陣軍的歸宿,基本就是在兩軍對壘,正麵交鋒時的陣地戰。

  而玄甲重騎的機動性倒是比陷陣軍強不少,甚至短時間衝刺比普通輕裝步兵也要強一些。

  畢竟都是精選的幽州良馬,即便一身重甲,體力比之人類還是高出不少。

  不過重騎兵的作用同樣也是陣地戰,馬匹的耐力比人類差得遠,重騎兵短時間機動性好,可衝刺也就那麽一會兒而已,時間一長,馬匹根本受不了。

  因為馬不僅要馱著一百多斤的士兵,還得戴著一百多斤的鎧甲,負重遠比重步兵高了太多,跑個幾公裏就得累死。

  所以兩支部隊,在追擊戰當中,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可言。

  但這一戰不同。

  他們有一個明確的任務,那就是結成戰陣,保護劉備的安全。

  不需要他們去追擊敵人,隻需要在敵人進的時候,重步兵原地防禦,重騎兵給予必要的衝陣支持即可。

  等到敵人疲倦那一刻,就是全軍發起總攻之時。

  因此可以說,陷陣軍與玄甲重騎本身就是為了這樣的戰爭而存在,完美地發揮了他們的優勢。

  聽到荀攸的計策之後,劉備欣然采納。

  他同樣也對這兩支隊伍能不能保證他的安全充滿了自信心。

  當下,平原城戰爭機器很快運轉。

  不到半個時辰,所有軍隊快速集結。城中有兩萬人馬,劉備留下一部校人馬留守城池,自己則領高順五千陷陣軍,一千玄甲重騎,以及一萬本部人馬出陣。

  平原與大河故瀆近在咫尺,離得很近,太史慈和張遼部在河邊安營紮寨,本身就是與平原城互為犄角,一旦事有不對,就立即撤回城中。

  隻是誰也沒有想到袁軍居然準備得如此充分,半夜摸黑搭建浮橋不算什麽,這事早在青州軍的預料當中,黃忠的青州水師就是為了這一刻而準備。

  本來按照謀士團推演,如果敵人趁夜過河,投石車和床弩沒了作用,那麽隻需要點燃烽火台,青州水師出動,大船前方龍骨會直接將木船製作的浮橋碾壓過去。

  這樣把浮橋截斷,過河的袁軍失去後援,沒過河的袁軍隻能望洋興歎,如此前後夾擊,河灘上的袁軍很快就會被殺得片甲不留。

  可惜袁紹的那些謀士亦是推演出了一招鐵索橫江,讓黃忠沒辦法立即去支援,隻能原地停船上岸。

  歸根結底,還是鐵鏈造成的破壞力遠比普通攔截物大得多。

  後來吾彥用這一招的時候,王濬用火燒斷了鐵鏈才敢過去。就是因為鐵鏈過於結實,他們的船並非鐵質而是木質。大船撞在浮橋上肯定是浮橋斷,可撞在鐵鏈上,保不齊就得船毀人亡。

  劉備親領大軍一萬六千人,浩浩蕩蕩往西南方而去。二十多裏,差不多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到了。大軍順著官道前行,已經遠遠的能看到河岸邊上的兩座營寨。

  兩名校尉徐和與張饒領著一萬人馬躲藏在後方,沒有被敵人偵查到。陷陣軍與玄甲重騎則是大搖大擺來到陣前,差不多離敵我雙方不足四裏距離。

  正是隆冬十一月,這幾天沒有下雪,淩厲的北風狂嘯,撫在遼闊的荒野上,吹動著深埋在雪下,好不容易探出頭來的枯萎草杆不斷搖動。

  陷陣軍走在隊伍最前麵,他們是在接近戰場沒多久之後,才臨時把重鎧換上,這導致他們的身材極為臃腫,裏麵穿著禦寒的棉衣,外麵還要全副武裝套上重鎧,外表看起來像是一個個魁梧的胖子,站在陣前氣勢頗為震撼。

  與他們相比,許褚反倒沒那麽壯了。

  主要也是許褚不喜歡穿重甲,他本人的體型就是那種壯碩到一眼看過去,還以為是個兩百多斤大胖仔的類型。再穿著重鎧的話,看上去會像個大肉球。

  所以許褚更願意穿小兵穿的那種隻保護胸口的小劄甲,而非將領穿的全身大板甲。

  劉備騎在的盧馬上用望遠鏡眺目觀望,遠遠地看到左側營寨上下戒備森嚴,上麵打的旗號還是“張”“太史”“黃”。

  右麵營寨的旗幟則早就換成了“袁”“審”等,在外圍大量的兵馬進進出出,同時又隱隱將左麵營寨半包圍起來,顯然是準備有隨時進攻的打算。

  “明公,文遠他們沒事。”

  高順的馬匹比劉備稍微落後一個馬頭,在他身邊低聲道:“我們現在過去嗎?”

  劉備四處看看,指著右側營寨的東南方向道:“把我的麾蓋打出來,大軍繼續往前移動,文遠在他的營寨周圍挖了壕溝,我們不能過去。那邊有一大片平地,正適合陷陣軍與玄甲重騎,可以去那邊。”

  “嗯,明白。”

  高順點點頭,立即對前排的士兵下令,往前方移動。

  陷陣軍為一個整體,五千人排列成巨大的圓形方陣,當前麵的士兵挪動的時候,後麵的士兵也會緊緊跟隨,在高順的訓練下,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本能,並不需要傳令兵向各級底層軍官去下達指令。

  很多人以為劉備的軍事才能很差,因為夷陵之戰,讓他幾乎晚節不保,牢牢地被釘在了不知兵的恥辱柱上。

  但真實曆史裏,劉備的統帥能力可一直不低,前期兵力少,實力差,在中原各路諸侯間轉戰多年,亦是互有勝負。等到博望坡之戰,以少勝多,成功埋伏了夏侯惇。

  赤壁之戰中,老羅把功勞都給了諸葛亮,可實際上諸葛亮當時還沒有掌握劉備軍的軍權,一直負責運送糧草,軍隊的指揮依舊是劉備本人。

  伐劉璋之戰以及漢中之戰更不用多說,都是劉備親自領軍最後獲得了勝利,特別是漢中之戰,敵人還是曹操親至。

  畢竟在戰場上廝殺那麽多年,吃一塹長一智,怎麽樣也該學會怎麽打仗了。

  至於現在的劉備,能力依舊不會太弱。

  因為他和誰在一起?

  陳暮呀。

  和陳暮一起南征北戰十幾年,沒吃過豬肉難道沒見過豬跑?

  怎麽樣也該比曆史上強不少了吧。

  所以劉備選擇了一處開闊地,正適合玄甲重騎和陷陣軍打陣地戰,就是學到了陳暮的戰術打法精髓。

  當下陷陣軍高舉劉備旗號,繼續往前挪動。

  那邊袁軍營寨內早就注意到了這批從東麵而來的敵人,因為剛開始離了三四裏地,太遠看不清楚,隻能看到地平線上密密麻麻的一些黑點。

  等到他們走近了才知道這是青州軍的袁軍,審配與袁紹此時正在營寨內的寨牆上,他們排兵布陣,打算一舉拿下太史慈營寨。

  在發現敵人有援軍之後,他們也是馬上下令讓士兵們先不要妄動,而是原地結陣等待,觀望一下形勢再說。

  “這必是平原方向來的青州軍援兵,看人數,好像不怎麽多的樣子。”

  袁尚眯著眼睛手搭涼棚觀察,冬天的太陽雖然不能帶給人溫暖,可是陽光依舊刺眼,特別是反射在雪地上的時候,如果不遮擋光的話,反而容易傷到眼睛。

  審配同樣是眯著眼睛,微微點頭道:“青州軍有一支非常特別的軍隊不知道公子聽說過沒有?”

  “哦?”

  袁尚微微動容道:“莫非是那支名震天下的陷陣軍?”

  “不錯,正是陷陣軍。”

  審配繼續道:“說起來陷陣軍的威名還是屢次擊敗我們冀州軍而來,傳聞他們全身覆鋼甲,陣前為槍盾兵,列大盾,持長矛,陣翼則是刀盾手,持圓盾,拿環首刀。陣中則有勁弩手,慣常用的打法便是殺入敵陣,以槍矛刀盾絞殺,再輔以勁弩攢射,可謂是無堅不克,戰無不勝。”

  袁尚問道:“如此強軍,應當有弱點才是吧。”

  審配笑了起來:“自然是有弱點的,而且弱點很明顯。他們的重甲過於沉重,且不能久戰,亦無法追擊。隻要想辦法消耗他們的體力,不與之正麵硬戰,而是選擇騷擾纏鬥的方式,則應當能破之。”

  “可是.......”

  袁尚的視力比審配好很多,當陷陣軍越來越近,雙方已經不足二裏的時候,已經隱約能看到身處於兩翼的玄甲重騎,不由遲疑道:“他們還有騎兵策應。”

  “騎兵?”

  審配吃了一驚,連忙仔細觀察。

  就看到遠方的鐵甲兵陣繼續緩慢地向前走,他們的速度並不快,卻堅若磐石般有力,仿佛一座大山,轟隆隆撞過來。大地塵土飛揚,在鐵甲軍左右兩翼,又有鐵甲騎兵高舉旗幟,宛如護衛大隊一般浩浩蕩蕩。

  “這是!!!”

  審配揉了揉眼睛,再仔細一看,瞬間狂喜起來:“哈哈哈哈哈!居然是騎兵!”

  “先生?”

  袁尚不明所以,難道對方重步兵身邊有騎兵策應還是一件好事?

  審配樂得合不攏嘴,聽到袁尚的疑惑,指著遠處道:“公子可知道這些騎兵是什麽來路?”

  袁尚才剛成年沒多久,早年從未跟著袁紹出戰過,這是他第一次領軍出征,自然不知曉,於是搖搖頭說道:“不知道。”

  審配笑道:“這是玄甲重騎!”

  “玄甲重騎?”

  袁尚大驚道:“是那支玄甲重騎?”

  “正是。”

  審配點點頭:“玄甲重騎最初是一千人,乃是劉玄德與陳子歸的親軍,後來擴充到兩千,皆為精選百人將,身著重甲,馬著馬具,乃是聞名天下的重騎兵,比之當年董卓縱橫馳騁的西涼鐵騎,亦是強悍不少。此軍訓練有素,戰力十分彪悍,他們出現在這裏,隻有一個可能!”

  袁尚不傻,立即接過話茬道:“劉備來了!”

  “嗯。”

  審配說道:“不錯,陳子歸現在遠在洛陽,不可能出現在此,在青州能讓玄甲重騎保護的,也就隻有劉備。公子你看,那麵大旗上,字跡雖然看不清楚,但當是繡的紅底黑字黃邊!”

  雖然陷陣軍還在繼續往前走,但他們畢竟沒有望遠鏡,兩邊離了一裏來地,差不多就是四五百米的樣子,那麽遠還能看清楚旌旗上的字,那才叫千裏眼。

  不過雖然看不清楚旗上具體的字跡,但顏色還是能夠勉強分辨得出來,紅底黑字,外麵還有一層黃顏色的邊框!

  袁尚年輕,視力比審配強得多,立即點點頭道:“不錯,正如先生所說,我倒是知道普通的漢軍旗幟應該是紅底黑字,但是那個黃邊我倒是不明白,這裏麵有講究嗎?”

  審配笑道:“公子應該聽說過,自光武興漢之後,旗幟就一直是紅底黑字,這是因為大漢承秦至,又屬火德,所以才有紅底黑字。而那個黃邊,則是因為前漢文帝時,曾改大漢為土德,因而當時的龍袍乃至旗幟,皆為黑黃相間。到了如今,黃色已經擯棄,唯有一種人可以使用。”

  “宗室?”

  袁尚試探問。

  審配說道:“公子聰明伶俐,配佩服。”

  其實審配這麽引導,傻子都能猜得出來,但拍馬屁嘛,不寒磣。

  之前說過,西漢時期,西漢的龍袍其實是黑色加黃色,因為到漢文帝和漢武帝時期,學者公孫臣一直認為漢朝應該是土德,服飾以及旗幟顏色都慢慢變成黑黃色。

  但到了西漢末年,王莽認為漢朝是火德,就改了大漢五行屬性。光武帝劉秀再興漢室,不再更改五行,於是漢代五行屬性就確定為火德。

  如果看過老版本的《三國演義》,就會發現,裏麵蜀國的軍隊服裝以及軍隊旗幟,大多是紅色為主。而魏國的軍隊服裝以及軍隊旗幟,大多是以黑色為主。

  同時蜀國的正統稱呼,應該是炎漢或者季漢。

  這就是因為蜀國繼承大漢,五行為火,所以表達的是漢室正統的緣故。

  因此正常情況下,東漢的龍袍服飾以及軍隊旗幟,都應該是黑紅色。而如果旗幟上有一層黃邊,那就隻有一個可能,主將是一名宗室。

  這種方式的來源,正是西漢土德的一種延續,表示宗室乃是西漢皇室的正統血脈。

  而且天下劉姓宗室千千萬萬,卻並不是說姓劉就能鑲上這層黃邊。必須要錄入皇室宗族族譜,得到天子認可才能被允許。

  在《三國演義》當中,劉備就是被劉協錄入皇室族譜,親口稱呼為皇叔,這才成為正統宗室,走到哪都被稱為劉皇叔。而如果沒有被錄入宗室,哪怕你確實是劉邦後裔,那也不能鑲嵌這層黃邊。

  青州倒也有正統皇室,而且不少。因為青州六郡國,隻有東萊郡是沒有宗室的,其餘五個郡國,名字都是國,就有平原王、樂安王、濟南王、齊王、北海王五個王室。

  有齊王劉承,北海王劉某,平原王劉碩,濟南王劉康等等,但這些王國的宗室,按照東漢對宗室的禁錮,別說領兵出征,就算是出門都麻煩。

  因此唯一一個上了皇室族譜,且能肆意領軍,還有玄甲重騎保護的人,除了劉備,還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