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9-07 23:28      字數:5702
  劉虞是在熹平年間與光和年間在幽州擔任刺史七八年之久,一直到黃巾之亂前年,也就是光和六年,才被罷免,而那段時間,鮮於輔一直是劉虞在幽州的從事。

  前些年在中央擔任宗正的時候,劉虞還沒有能力提拔他的幾個舊部,等到做了皇帝,自然要將以前在幽州時忠心耿耿的幾個舊部提拔上來。

  當時有三人為劉虞心腹,一人是鮮於輔,一人叫鮮於銀,還有一人叫齊周。這三人,在幽州陪伴劉虞渡過了整個任期。

  其中鮮於輔和鮮於銀並非兄弟,而是同族。

  而且他們還是馬韓人,出身於馬韓的商朝遺民後裔,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箕子朝鮮”人。

  遼東同樣是幽州範疇,馬韓人在遼東樂浪等地早就繁衍生息,很多商朝遺民,亦是離開馬韓之地,投入漢人懷抱。

  雙方文化、經濟、政治日日交流,早已融為一體,不分你我,因此在遼東有大量的外族人,稀疏平常。

  鮮於輔、鮮於銀、齊周三人作為劉虞心腹,前幾年被劉虞召喚來洛陽,擔任職務,一個執掌羽林衛隊,一個執掌虎賁軍,最後一個齊周則是城門司馬。

  曆史上曹操控製漢獻帝,就是讓宮內宮外的人全都是他的兵馬,這樣漢獻帝有一舉一動,絲毫異常,都會在他的控製範圍之內。

  而關羽大軍雖然也控製了整個司隸,但他是忠誠於漢室的。

  最有力的證據就是“許田圍獵”這事確實發生過,記載於《三國誌》,當時關羽就想殺了曹操,結果被劉備勸住,認為當時還分不清楚曹操是忠是奸,不應該殺。

  由此可見,劉虞朝廷與劉協朝廷,在地位和權力上有著本質的區別,不可同日而語。

  外圍大軍由朱儁關羽把持,屯兵於河內。洛陽則有劉虞心腹控製,把持宮門,自然也就不存在有人可以威脅到劉虞的生命安全。

  如果說這世上還有誰能夠去處理幽州邊疆的胡人問題的話,除了劉虞親至以外,大概也隻有他的心腹鮮於輔、鮮於銀、齊周三人。就連公孫瓚都不行,因為公孫瓚樹敵太多,親近他的胡人有,敵視他的更多。

  劉虞則長袖善舞,不僅在鮮卑烏桓人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就連遼東以北,後世吉林省、黑龍江省區域的夫餘人、濊貊人,都對他萬分尊敬,因他而向大漢朝廷每年按時朝貢。

  所以這件事情,非劉虞出麵不可。

  隻是劉虞現在是天子,自然無法過去。而三名幹將當中,鮮於輔是劉虞最得力的助手,各民族也十分信任他。因此這次破局,解決公孫瓚被外族圍攻的任務,就交給了鮮於輔。

  不得不說,這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奇妙。

  曆史上劉虞因公孫瓚而死,鮮於輔為了給劉虞報仇,集結十餘萬胡人大軍,給予公孫瓚致命一擊,幫助袁紹將他擊敗。

  而現在情況變得天差地遠,劉虞成為了皇帝,與公孫瓚也從未產生過衝突。現在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袁紹,反而必須聯合在一起,不知道如果他們知道曆史,又不知該如何作想。

  但此時此刻,至少劉虞在解決掉袁紹這個叛逆以前,是絕不可能讓公孫瓚滅亡。在這一點上,不管是從青州的利益出發,還是從洛陽朝廷的利益出發,都是一致的。

  鮮於輔抵達了昌平縣,立即召來幾名好友,然後繼續呼朋喚友,很快就拉起了數百人馬。

  這些人馬當然不是用來打仗的,而是去聯絡以前的那些舊部。

  有跟鮮卑人關係好的,就馬上去各大鮮卑部落傳信,有跟烏桓人關係好的,則去各個烏桓部落報信,甚至還有去夫餘國,濊貊國的,隻是路途遙遠,等救兵抵達,黃花菜都涼了,因此也隻是去試試而已。

  數日後,入夜時分,鮮於輔的朋友田丹回來了,兩人在房間就坐,田丹對他說道:“衛國,形勢不妙。公孫瓚輕敵冒進,被鮮卑人伏擊,兵敗逃入涿郡,現在被圍困在淶水。”

  由於信息傳遞速度慢,田丹打聽到的已經是幾日前的消息,他們還並不知道公孫瓚火燒鮮卑,擊殺了鮮卑首領魁頭。

  鮮於輔沉吟道:“看來我們必須要快了,陛下交代給我的任務是必須要保證公孫瓚活著。”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需要更多的人手。”

  田丹說道。

  “你有什麽人選嗎?”

  鮮於輔問。

  田丹想了想道:“你聽說過閻柔嗎?”

  “沒聽說過。”

  鮮於輔搖搖頭。

  他跟著劉虞威震幽州的時候,還是二十年前的事情。當時別說閻柔,就連公孫瓚都隻是個無名小卒,他當然沒有聽說過。

  田丹就說道:“此人是廣陽人,少年時被鮮卑人擄走為奴隸,後來以自身之能力,獲得鮮卑烏桓人信任,被推舉為首領。這是衛國你去洛陽之後發生的事情,不知道倒也平常,不過他在很多鮮卑烏桓部落當中威望極高,若能得他的相助,則大事可成。”

  東部鮮卑大人,幽州烏桓五部,僅僅隻是其中最大的一些部落,包括中部鮮卑在內,遼闊的塞外到處都是牧場,大大小小的部落成群,多的數千人,少的數百人,不一而足。

  這種中小部落一般叫做鮮卑支部,或者烏桓支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比能,出身於一個小部落,因為勇猛善戰,執法公平,被推舉為這個小部落的首領。然後帶領族人不斷壯大,吸納其他鮮卑,最後建立起了一個極為龐大的鮮卑帝國。

  別看蹋頓繼承了丘力居的部落,一躍成為遼西最強大的烏桓首領。但這並不代表整個遼西的烏桓人都是他的部下,整個幽州烏桓上百萬人,五大部落也僅僅隻是擁有其中半數而已,另外半數則分散為其他大小部落。

  閻柔就是如此,隻是區別在於他是漢人,從奴隸成長到了部落首領。而且跟柯比能一樣,因為勇猛善戰,執法公平,在邊疆很多鮮卑烏桓支部當中擁有很大的名氣,大家都願意跟著他一起作戰。

  “此人現在在何處?”

  聽到田丹的推薦,鮮於輔頓時來了興趣,沒想到多年過去,幽州除了出了個公孫瓚以外,還出了閻柔這號人物,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這種感覺就像是黑道大佬退隱江湖,下一代總有新的領頭羊出來執掌龍頭棍一般。

  田丹說道:“他目前在獷平一帶的烏桓部落中擔任首領,不過他的弟弟閻誌便在廣陽,若是能尋來他的弟弟,讓閻誌去報信,不出幾日,閻柔必能拉來數萬大軍。”

  “好!”

  鮮於輔點點頭,對田丹說道:“此次我身負天子重任,為護烏桓中郎將,擁有便宜行事的權力。若這閻柔真如你所說的一般,有如此大的能耐,我可以任他為護烏桓校尉,並且上奏天子,為其封官升爵。”

  田丹笑道:“既然如此,我立即動身前往廣陽尋閻誌。”

  “兄弟,一切就拜托給你了。”

  鮮於輔拍了拍好友的肩膀,雖身份有別,可義氣不變。

  田丹嚴肅道:“必不負使命!”

  當下,即便是危機四伏的夜晚,田丹亦是連夜出發,率領數十騎兵,飛一般往廣陽縣而去。

  而此時此刻,隨著劉虞的天子詔書抵達,整個幽州,宛如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麵,泛起了陣陣波瀾漣漪。

  幽州地域很廣,最靠近冀州的是涿郡,為後世的河北保定市,此時叫做北新城。最遠的東麵,則是樂浪郡,郡府在朝鮮縣,後世有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叫做平壤。

  從河北保定到平壤,一千多公裏,就可以知道此時的幽州到底多大。

  公孫瓚現在遇到的麻煩,遠遠談不上讓整個幽州都亂起來。頂多就是幽州最西麵的代郡、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一帶的烏桓加入其中,戰場中心還是最靠近冀州的涿郡。

  而劉虞一道命令發布,那就是整個幽州都陷入沸騰。遼西、遼東乃至玄菟郡北麵邊的夫餘國、濊貊國都得知了消息。

  右北平以北,後世的承德市一帶,棲息在濡水河畔的鮮卑烏桓部落,各個首領接到信件,紛紛高呼:“是伯安公的召喚,伯安公待我們如子,我等亦待他如父。父有召,子豈有不從之理,孩兒們,出兵!”

  遼東蘇仆延部落,部落長老得到消息,垂首頓足道:“壞了壞了,首領犯大錯了,快,快派人向首領報信,千萬不能再錯下去。”

  右北平烏延部落,部落其餘掌權者皆是臉色凝重,環顧說道:“伯安公親筆書信,這可如何是好,首領千不該萬不該跟著那蹋頓小崽子去追殺公孫瓚的呀,我們必須出兵了。”

  扶餘國,高句麗城,扶餘王聽到信使來報,看過了劉虞給他的信件,大喜道:“是我的好朋友伯安公,他現在做了大漢皇帝,如果我現在幫他的忙,他將來必定會報答我。那此事,我自然要出手相助,傳我命令,盡起大軍,襄助那涿郡的公孫瓚。”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整個燕山山脈的東南西北,無數大小部落一聽到是劉虞的命令,紛紛響應號召,出人出力,不管是幾十人的兵馬還是成百上千的兵馬,哪怕是隻有幾個人,都願意出那麽幾個人的力。

  江湖雖然已經沒有了他劉虞的存在,可江湖上依舊有他的傳說。

  當年劉虞在幽州樹恩實在太多,無數鮮卑烏桓乃至扶餘人濊貊人都深受他的恩惠,對他感恩戴德,所有上了年紀的部落長老首領單於,都銘記他的恩情。

  曆史上,劉虞被公孫瓚殺死,鮮於輔鮮於銀齊周三人一聲召喚,十餘萬胡騎宛如從天而降一般,不知道從什麽角落裏,自己帶著幹糧武器,浩浩蕩蕩如溪流匯聚成江河,將如高樓大廈一般的公孫瓚踏為了平地。

  此時仿佛情景再現一般,隻是從仇恨公孫瓚,變成了響應劉虞的號召,轉而幫助公孫瓚。

  漁陽獷平縣,後世的密雲水庫附近。

  這個時候當然沒有水庫,但有一條河流叫做鮑丘水,流過縣外,將河畔附近大片草原養育得鬱鬱蔥蔥。

  遊牧民族需要水草豐茂之地,河流附近自然成了胡人聚集之地。

  此地原本棲息著無數大小鮮卑烏桓部落,這些部落混居而住,幾乎不分你我。

  閻柔早年被俘虜至此,成為奴隸。但憑借著自身本領,慢慢有了一定地位,後來得到了鮮卑烏桓人信任,成為了首領,雖然不如那些大部族,但亦是稱霸一方,勢力不弱。

  獷平縣十分破舊,這裏胡漢雜居,漢末大亂後,早就沒有了官府,由各個部落首領代管,此時城中一處房屋內,閻柔迎來了兩位客人。

  一位是他的弟弟閻誌,另外一位自然是田丹。

  三人在門口相聚,閻柔哈哈大笑著上去就與自己的親弟弟一個擁抱,問著家中一些情況。

  閻柔在此地分不開身,因此在家中照顧父母的重任就交在閻誌身上,雖然廣陽到獷平不過二百餘裏地,但兄弟二人還是聚少離多,很少相見,因而現在有說不完的話。

  田丹耐心地等待著兩兄弟相聚的喜悅,一直到閻誌結束了話題,三人這才進屋來到廳內。

  “大兄,我為你介紹,這是我的好友田丹,字赤誠。”

  “赤誠,這是我兄長閻柔,字安平。”

  閻誌分別介紹。

  田丹就拱手笑道:“閻首領,久仰久仰。”

  弟弟的朋友來訪,閻柔自然笑臉相迎道:“既然是我阿弟的朋友,自然也是我的朋友,赤誠兄弟請坐。”

  三人分列而坐,田丹就正色道:“閻首領,閑話少敘,我們直奔主題。”

  “請說。”

  閻柔亦是正色道。

  田丹就說道:“不知閻首領可知伯安公?”

  “自然知道。”

  閻柔肅然起敬:“伯安公待幽州烏丸如子民,幽州烏丸亦視公為父,聽說公回洛陽之後,遇上了一些內亂,大漢天子遭遇不測,朝廷諸公推舉他為天子?”

  田丹笑道:“不錯,現在伯安公已經是天子。而今大漢天下,一片混沌。各地紛紛攘攘,又有河北袁紹叛逆,威脅洛陽。”

  閻柔說道:“是伯安公希望我出兵相助嗎?”

  田丹點點頭:“不錯,那幽州牧公孫瓚,是忠於朝廷之人,現在袁紹正打算將其消滅,伯安公必須擊碎他的陰謀,因此派羽林中郎將鮮於輔為護烏桓中郎將,召集各部,助公孫瓚一臂之力。”

  “公孫瓚?”

  閻柔皺起眉頭:“此人小氣得很,擔任度遼將軍之後,隻親近於與他關係好的難樓部、普富盧部及東部鮮卑大人,往日與他有仇的烏桓皆受到他報複,對我等小部落亦是頗為不屑。”

  田丹聳聳肩道:“所以這不是受報應了嗎?伯安公也知道公孫瓚此人器量狹小,但現在也沒有辦法,如果公孫瓚滅亡,袁紹占據幽州,恐對朝廷不利。”

  “嗯,我知道了。”

  閻柔長舒了一口氣,問道:“若我出兵,有甚好處?”

  田丹馬上道:“鮮於將軍說,若你願意出兵,則任你為護烏桓校尉,上奏朝廷,封官加爵,且以後烏桓事物,皆由你處置,公孫瓚開邊市,買賣糧食酒水食鹽,隻要忠於朝廷的烏桓人,皆可貿易。”

  聽到這個條件,閻柔頓時來了精神,馬上道:“既然如此,我願意出兵。”

  田丹大喜道:“好好好,現在鮮於將軍便在昌平縣,閻首領可立即領兵前往,公孫瓚已經危在旦夕,拖不得了。”

  “我知道了。”

  閻柔點點頭道:“我現在就去召集各部落首領,商量出兵事宜。”

  當下他與田丹和閻誌道別,飛一般地往外奔去。

  像這樣的事情在幽州大地上發生得太多,以劉虞的威望,再加上他現在身居高位,已經成為了天子皇帝,很多與他有舊的烏桓鮮卑人覺得,如果能幫上這個忙,或許以後大漢朝廷的政策會對他們有好處,因此欣然答應。

  一時間,幽州大地上暗流湧動,無數力量在向著昌平方向前進,宛如萬千溪流匯聚在一起,形成一條浩瀚無垠的江河。

  洛陽,西宮。

  夜色已經很深了,年近六十的劉虞披著破舊的披風,站在宮殿屋簷之下。

  “夫君,這麽晚了,睡覺去吧。”

  他的夫人李氏穿著綾羅綢緞,從西宮殿內走出來,勸他回去休息。

  劉虞回過頭,看到她的穿著,皺起眉頭說道:“跟你說了多少次,此時天下未定,局勢混亂不堪,朝廷應當勤儉節約,莫要如此奢華。”

  李氏頓時就不樂意了,哭訴道:“我一個沒了孩子的老婦人,現在都已經做了大漢皇後,連件新衣裳都不能穿了,這樣的日子過下去還有什麽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劉虞隻覺得頭痛不已,他最怕的就是妻子用這一招。

  當年他與滿朝諸公被困在長安,派自己的兒子劉和出使關東軍,希望能得到關東軍的幫助,結果一去不回,到現在都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他就這麽一個兒子,現在人已經老了,身體力不從心,再也不能生育,可謂是絕後,妻子拿這一招打他,他無能為力,因為當年是他派兒子出去的,這個罪過自然也得他來承擔。

  無奈之下,劉虞也隻能好生勸慰,讓妻子回屋裏休息,自己則唉聲歎氣,繼續站在殿外仰望著東北方。

  “陛下是在想幽州的事情嗎?”

  虎賁中郎將鮮於銀護衛在宮外,見到他一直沒有去休息,在身邊服侍,忍不住問了一句。

  “是啊。”

  劉虞點點頭,長歎道:“不知道衛國是不是已經安全抵達幽州,也不知道公孫瓚能不能躲過這一劫,如果不能擊敗袁紹的話,這大漢天下,在我有生之年,不知何時才能平定那些叛亂啊。”

  他一個沒有兒子,又品德高尚的老人,現在心中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擊敗袁紹,從河間王國如桓帝康帝一樣,抱一個章帝子孫回來,繼承皇位。

  那樣的話,即便是他死之前沒有平定大漢江山,至少後繼有人,又有劉備楊彪等人輔佐,想來也是可以瞑目了。

  鮮於銀說道:“陛下放心,衛國素來可靠,以陛下在幽州的威望,衛國振臂一呼,必是千軍萬馬相隨,隻要幫助公孫瓚擊敗袁紹,青州再出兵,收複河北,一切都來得及。”

  “但願吧。”

  劉虞目光深邃地看向東北方,嘴中喃喃自語:“但願我這把老骨頭,在離開幽州二十年後,依舊還有當年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