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朝廷的政策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9-07 23:28      字數:5253
  天下大勢,左右走不開一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勢。

  王朝百哉,一夢黃粱。

  沒有千年不變的政權,也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能夠逃脫變革的宿命。舊的秩序會崩塌,新的權威會隕落。

  有人在為曾經的王朝努力做一個裱糊匠,修修補補,妄圖支撐起一片天。有人在這個破舊的老屋底下添油加柴,然後點起大火,讓火焰來淨化這世間的汙穢。

  當一切塵埃落定,破舊的王朝隻剩下民不聊生與一地雞毛之後。剩餘的人們,也就是在戰火的灰燼之中,重新建立起一個新的政權而已。

  周而反複,一個又一個的輪回。

  有人說,一個王朝的覆滅,總將伴隨著一群時代的殘渣和時代的精英出現在曆史舞台。

  正如這腐朽的大漢江山一樣。

  西漢有王莽劉秀,東漢有曹操董卓。

  人傑總能乘風而起。

  可這個說法有誤,應該說,時勢造就英雄,而非英雄造就了時勢。人傑也隻是乘風而起,而非自己煽動翅膀,改變天下大勢。

  若非這漢末大變革,劉備一輩子都隻是個落魄宗室,織席販履,成不了大業。曹操也隻是個閹宦之後,未來的混個二流世家。孫權就更不用多說,江東的普通豪族而已。

  如今時局動蕩,自然也是英雄輩出。

  正如當今天子劉虞一樣,雖然他是劉秀長子劉疆的嫡係後人,但血脈已遠,這個天子,怎麽樣也輪不到他來做。

  然江山易老,歲月難留。兩代少年天子的夭折,讓這破舊的大漢江山難以維係。

  諸多大臣,隻能推舉威望最高,又有法統的劉虞來繼任。

  洛陽,崇德殿。

  已經年近六十的劉虞跪坐在席上,他並沒有穿天子服飾,隻是很樸素的衣服,上麵甚至還打了補丁,帽子已經很老舊了,沒有換過,穿著十分簡樸。

  倒不是他惺惺作態,要搞什麽節約主義。而是他本人就是這樣,不管是在做天子之前,還是做天子之後,都是如此簡單樸素。

  大臣們也都已經習慣了,與劉虞交往,不像是在跟天子坐談,而是跟當年在長安一樣,互為老友。

  今日議會,眾人分列而坐。

  這些老人們平均年齡基本都在六十上下,太尉朱儁,四十多歲征戰黃巾起義,如今十餘年過去,即將滿六十。

  司徒趙溫,早年是天子侍中,被董卓裹挾去長安,與楊彪王允等人密謀策劃反間計,策動呂布殺董卓,遷司徒,今年同樣是六十歲高齡。

  司空楊彪,康帝時太尉楊賜之子,累任侍中、五官中郎將、衛尉等職,與劉虞、王允、趙溫、淳於嘉、趙謙、種拂、馬日磾、張喜等一批老臣,共同保護少帝劉辯遠赴,艱難萬險,終見光明,如今也已經五十五歲。

  曆史上,這一批老臣有不少都死於非命。比如劉虞死與於公孫瓚的衝突,王允種拂死於長安之亂,趙謙同年病死,朱儁被李傕郭汜挾持,憤恨吐血而死,張喜淳於嘉在曹操迎獻帝不久後就病死了,馬日磾奉命出使淮南,被袁術扣留,同樣憤恨而死。

  可以說,當初在長安的那一批三公九卿,在當時能夠存活到建安元年的,就隻有楊彪趙溫二人,其他人不是死於戰亂,就是病逝而亡。在這亂世當中,別說這些三公九卿,就連皇帝都朝不保夕,可見漢末亂局,已經多麽嚴重。

  不過現在的情況比曆史上好了許多,因為陳暮當初出兵,將長安所有公卿保護起來。李傕郭汜等人不敢加害他們,因此除了趙謙、張喜、淳於嘉在這兩年陸續病逝以外,劉虞、種拂、朱儁、馬日磾都還活著。

  之前在劉虞剛剛繼任的時候,三公九卿是太尉馬日磾,司空淳於嘉,司徒楊彪,太常種拂,光祿勳張喜,宗正劉鬆,太仆趙溫,大司農趙謙,大鴻臚周奐,衛尉周忠,少府朱儁,廷尉宣璠。

  可他們都已經很老了,隨著這兩年一些老臣病逝之後,也有一些人老邁舊病纏身,不少人都辭官回家。逐漸空出來很多位置,又有一些稍微年輕一點的公卿陸續上位。

  現在除了朱儁趙溫楊彪三人是三公以外,還有馬日磾為太常,種拂為光祿勳,然後在鏟除董卓上立有大功勞的士孫瑞擔任大司農,宗室劉艾為宗正,議郎趙岐為太仆,陳群的父親陳紀為大鴻臚,周瑜的親叔叔周忠為衛尉,廷尉為漢安帝時期的三公魯恭之孫魯旭,少府則由周奐擔任。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趙岐雖然之前隻是個議郎,但實際上年齡比這裏所有人都大,今年已經快九十歲。他的資曆可了不得,出生於漢安帝時期,也就是公元110年左右,曆任漢少帝、漢順帝、漢衝帝、漢質帝、漢桓帝、漢康帝、漢少帝,可謂七朝老臣。

  早年因為黨錮之禍遭到迫害,東躲西藏,顛沛流離,直到黨錮之禍解除之後,被漢康帝征辟為議郎,與張溫討伐韓遂邊章的時候,留在了長安。後來董卓西遷,居住在長安的趙岐又被董卓啟用,拜為議郎,緊接著跟隨劉虞等人回洛陽。

  曆史上,趙岐跟馬日磾去淮南安撫袁術,被袁術扣留。馬日磾憂憤而死,但年紀比馬日磾還大近三十歲的趙岐身體卻不錯,輾轉到了荊州,庇托於劉表麾下,活到了建安六年,也就是201年,90多歲才去世。

  老頭身子骨健朗,在黨人中威望極高。冀州黨人之所以願意臣服於洛陽朝廷,很大原因就是在於洛陽朝廷對待黨人的態度不錯,像趙岐這樣資曆的老黨人還能位居高官,因而願意投奔。

  三公九卿安坐。

  除了他們以外,還有三獨做禦史中丞桓典,尚書令鍾繇,司隸校尉宣璠,前將軍關羽。再下麵則有諸多議郎、尚書、郎中、大夫等,年紀有大有小,小的不過二十多歲,大的有四五十歲。

  整體來說,整個洛陽朝廷,都在向著官員老齡化的方向發展,年輕人並不多。

  不過這兩年情況已經好不少,當初從長安回來的時候,基本都是一群糟老頭子,即便是士孫瑞,都快五十歲了。

  而現在好歹有那麽些年輕人,不至於麵上太難看。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洛陽朝廷確立之後,很多世家開始往司隸遷移投奔,比如陳紀陳群父子、司馬家、荀家、郭家、董家、楊家、王家、趙家、孔家等等,潁川、南陽、汝南、河內、關中很多大家族,都在向司隸遷徙,受朝廷的征辟,在洛陽出仕。

  曆史上曹操迎獻帝之後,遷都許昌,也是一樣。

  大漢天下雖然叛亂無數,可依舊是很多世家承認的旗幟,朝廷穩定下來,廣發征辟,前來的世家自然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這些大家族的很多長輩,都會在朝廷擔任各類官職,如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現在就是河南尹,董昭之前是袁紹的謀士,被排擠離開,跑到了洛陽,被朝廷征辟為議郎。荀爽的侄子荀悅擔任侍中,孔融現在是太中大夫等等。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世家的長輩都在洛陽,而年輕小輩,卻在青州泰山學宮。

  倒不是這些世家在玩什麽狡兔三窟,而是青州現在教育行業實在是太發達,紙張印刷術的出現讓各大世家視如珍寶,將晚輩蜂擁送入青州接受教育,如陳群兄弟就是在青州讀的書,畢業之後就跟著父輩來了洛陽。

  因此現在整個大漢的很多世家大族,都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畫麵。

  那就是長輩集中在洛陽,晚輩集中在臨淄。

  如今朝堂上熙熙攘攘,大小群臣三十四人,雖然都是一群糟老頭子,像陳群這樣的年輕人隻是少數,可他們在名義上,依舊是整個大漢最高的權力階層。

  劉虞高坐主位,環顧一圈之後,沉聲說道:“諸卿,如今天下有變,關中群寇肆掠,川蜀宗室妄立為帝,南方袁術不服王化,袁紹臣而複叛,諸位以為該如何?”

  跟劉備目前隻想著對付大敵袁紹不同,作為中央朝廷,想的肯定是整個天下。

  目前天下亂象叢生,關中,西蜀,河北,淮南到處都是叛亂。

  各路大諸侯不多說,單說無數如狼似虎的山匪路霸,宗賊強盜,就給各地治安造成很大困擾。

  劉虞朝廷表麵上有幾個諸侯臣服,但實際上很難插手管理,除了河內、河南以及潁川以外,劉虞的政令幾乎難以出司隸,因此他現在迫切需要收複一些地盤勢力,維護中央權威。

  楊彪沉聲說道:“陛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袁紹,若能解決袁紹,則河北可定,得河北方能得天下,屆時再出兵淮南,收複關東,關中川蜀之地,便不足慮也。”

  “唉,可是平定袁紹,遙遙無期。”

  劉虞搖搖頭:“我已老邁不堪,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複大漢江山,將政還於章帝子孫。”

  關羽馬上說道:“臣願為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我知雲長忠勇,然此事還是得從長計議。”

  劉虞擺擺手。

  他也知道河北的問題,不是現在的洛陽小朝廷能解決的事情,一切還是得配合劉備才行。

  “袁紹雖難以平定,然關中卻可以觀望一番形勢。”

  就在此時,鍾繇站出來說道。

  劉虞今天開朝會的目的,其實就是想探討一下最近天下大勢,看看大家有什麽主意沒有。

  像這樣的朝會,經常會召開。反正朝廷的權力被濃縮在了司隸,還不如多開點會。

  聽到鍾繇的話,劉虞頓時來了興趣,忙說道:“尚書令以為,現在是出兵關中的好時機嗎?”

  鍾繇說道:“那倒不是,隻是今天早晨尚書台接到關中發來的情報,段煨遭到李傕郭汜攻打,雖將二人擊退,然必心中畏懼,或可招安於朝廷,加以籠絡,引為關中門戶。”

  “李傕郭汜為何去攻打段煨?”

  劉虞納悶不已。

  楊彪想了想道:“此二賊爭奪關中,互相攻伐,然而段煨屯兵華陰,二賊恐其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因而先攻之?”

  “不錯。”

  鍾繇點點頭:“我也是這般作想,此次段煨雖擊退二賊,然終難自保,若能詔安,則關中可定。”

  “嗯。”

  劉虞沉吟道:“那此事,就交由尚書令去做。”

  “唯!”

  鍾繇拱手一禮。

  現在朝廷能插手的事情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處。

  天下很多諸侯、官員都希望獲得朝廷的承認冊封,比如呂布就由劉虞封為徐州牧。

  這樣以來,呂布就有了合法性,曹操現在實力還不強,加上張飛和典韋撤軍,導致他根本不敢再對呂布動手,默然了呂布占得了廣陵下邳一帶,自己撤兵回了彭城。

  前段時間,馬騰韓遂等人也上書求封,劉虞原本對這些叛賊嫉惡如仇,不想理會。

  不過諸多明事理的大臣認為,應該以遠交近攻的方式對付洛陽周邊的軍閥諸侯,可以冊封韓遂馬騰等人,然後驅狼吞虎,讓他們去進攻關中李傕郭汜這些人,劉虞這才答應冊封。

  可以說,能聚集在這裏的,也絕非普通人,一些大臣還是相當有智慧,比如楊彪陳紀等。

  曆史上,曹操利用強權兵馬,逼迫他們沒辦法有作為,但現在,洛陽朝廷有一定的自主權,且劉備關羽忠心耿耿,讓劉虞楊彪這些人可以行使一定的權力,造就了現在他們同樣在利用自己中央的權威,做一些事情。

  正因為如此,劉虞他們也並沒有對劉備有所提防,一來他們需要用到劉備,二來劉備確實沒有任何違抗朝廷的意圖,連關羽所有的兵馬,都歸朱雋調遣,可謂對朝廷仁至義盡,他們當然也得投桃報李,不能對劉備有所禁錮,反而要多番配合劉備的行動,繼續對袁紹保持各種打擊。

  又談了一會兒今日的政務,處理了一些各地官員上的奏折,劉虞這才宣布散朝,同時將楊彪鍾繇馬日磾種拂士孫瑞等人留下來,還有一些機密事情要說。

  散朝之後,劉虞將他們幾人叫進了內殿。

  他先對士孫瑞說道:“君榮,呂布那邊怎麽樣了?我已經任命他為徐州牧,你確定他會忠於朝廷嗎?”

  士孫瑞與呂布關係確實好,點點頭說道:“陛下放心,這些日子我時常寫信勉勵於他,他也向我保證,必會忠於朝廷。如今徐州各地官員,皆可以由朝廷任命。”

  “好。”

  劉虞高興地道:“若是劉備呂布能聯合起來,消滅袁紹,到時候曹操劉表公孫瓚袁術之流,也隻能向朝廷俯首稱臣了。”

  跟對待劉備的態度不同,對待曹操劉表公孫瓚這些同樣臣服於朝廷的諸侯,劉虞楊彪他們是不滿的。

  因為他們這些人都屬於聽調不聽宣的那種,地方內政朝廷插不上手,也經常不聽朝廷的話,使得劉虞楊彪馬日磾等人對他們多有提防,認為以後掃除了袁紹之後,就應該將這些人也鏟除。

  反倒是孫堅因為比較忠心,不僅原本歸屬於豫州的潁川,現在完全交給朝廷治理,同時汝南等地官員,也都是朝廷任命,因此劉虞他們對孫堅還挺喜歡,認為孫堅忠實可靠,以後可以調來洛陽擔任中央官員。

  緊接著劉虞又對鍾繇說道:“元常,黑山軍那邊是否回信。”

  “回陛下,已經回信了。”

  鍾繇說道:“他們答應一旦袁紹與劉玄德開戰,他們就進攻冀州腹地,牽製袁紹兵馬。”

  “嗯。”

  劉虞點點頭:“有了黑山軍,勝算就又多一成了。”

  鍾繇繼續道:“陛下,今日上朝之前,尚書台剛好來了一封新的奏折,是從青州來的。”

  “哦?是什麽奏折?”

  劉虞問道。

  鍾繇道:“袁紹想消滅公孫瓚,穩定後方,等奪了幽州之後,再取青州得天下。如今公孫瓚連戰連敗,我們不能讓他得逞。劉備是想希望天子能給幽州那邊的烏桓、鮮卑、扶餘等胡族各部首領下詔書,要他們幫扶一下公孫瓚。”

  “公孫瓚此獠,霸占幽州,枉顧朝廷任命,他覆滅就覆滅了嘛,管他做甚。”

  種拂不滿道。

  現在朝廷對於地方諸侯的態度,基本就在於這些諸侯聽不聽話,看他們願不願意讓自己境內郡國官員都讓朝廷任命。

  川蜀關中冀州淮南就不用多說,對朝廷的詔書置之不理。

  曹操劉表公孫瓚這些人也是,自己境內的太守縣令都是他們自己任命,宛如一地土皇帝。

  除了劉備和孫堅以外,其他諸侯,朝廷一律當叛逆打壓,是將來平定的對象。

  但鍾繇卻笑道:“光祿勳此言差矣,公孫瓚雖不服王命,境內官員皆由他私自任命,然畢竟與劉備共同征戰袁紹,現在的大敵是冀州,若是公孫瓚覆滅,劉備獨木難支,恐讓袁紹做大,到時候袁家起勢,大漢江山危在旦夕。”

  “這......”

  種拂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劉虞沉吟一會兒,長歎一口氣,點點頭道:“看來,是時候讓我那些老友,再賣我一個情麵了。”

  他的目光深邃地看向北方。

  世人隻知道他為宗正時德高望重,可又有誰知道,他曾經單槍匹馬入幽州,平定整個幽州的胡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