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5      字數:4754
  袁紹擁有騎兵。

  而且數量遠比人們想象的還要多。

  曆史上他就率精兵十多萬,加上後勤、輜重、民夫,多達三五十萬大軍,南征曹操。

  按照《三國誌》記載,當時隻是籠統的稱呼袁紹擁步騎十餘萬。

  但也有詳細說明,說袁紹本部騎兵有八千,跟隨袁紹攻打官渡,在官渡之戰失敗後,掩護袁紹逃跑。

  還有文醜率領五六千進攻延津,被荀攸使用“餌敵”之計,其麾下“五六千騎”慘敗於“不滿六百”的曹軍騎兵,自己也死在亂軍之中。

  最後顏良率領步騎數萬,進攻白馬。曹操派遣張遼關羽進攻顏良,到十餘裏外顏良才得知情報,因而倉促應戰,被關羽斬殺。

  雖然三者都折戟沉沙,但隻能說曹操應對得當,並不是說他們的兵馬少。

  因此細算起來,袁紹最少有兩萬以上騎兵。

  現在也相差不大。

  轟轟烈烈的騎兵如無數台坦克一樣隆隆駛來,讓正處於極為亢奮狀態的公孫瓚心情沉入穀底。

  他是知道袁紹有騎兵的,隻是沒想到來得這麽快,而且數量居然這麽多。

  作為久居塞外,對騎兵最為熟悉的諸侯,公孫瓚隻看一眼那滾滾塵煙,就知道這波騎兵數量,最少能達到上萬。

  袁紹哪刨來這麽多騎兵?

  公孫瓚暗恨。

  他不知道的是,早在王芬時期,就給袁紹打下了騎兵的基礎。

  為了幫助義子呂布建立並州鐵騎,王芬從中部鮮卑處購置大量馬匹,組建起了一支上萬人的騎兵大隊。

  當時呂布還在蕩陰一帶與關羽抗衡,因為王芬組建騎兵的時候,以冀州人為主體,因此呂布想叛亂,這些人根本不會答應。

  如此一來,呂布隻能借用張楊的並州軍,加上自己從長安帶出來的兩千騎兵,組成了早期班底攻略兗州。

  而在呂布走後,這一批騎兵自然也就歸屬了袁紹,成為了袁紹最初擁有的一支騎兵大隊。

  後來袁紹與中部鮮卑勾連,陸陸續續再次開始大規模買馬。

  而且不是幾百上千匹,而是數萬匹。

  馬匹不像人一樣,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騎兵。

  在實際生活中,往往都是一名騎兵需要兩到三匹訓練有素的戰馬。

  不止是輪換,還有馬匹生病、受傷、戰損等等問題。

  因此常常是兩三萬匹馬,才能組建出一支一萬人左右的騎兵隊伍,甚至為了這支騎兵隊伍,還得再養幾萬人的後勤大隊。

  通常來講,養一名騎兵的價格,已經足夠養三到四名精銳步兵了。

  這也是為什麽劉備一直沒有組建大規模騎兵,公孫瓚也不敢雇傭太多烏桓鮮卑人的原因。

  實在是太燒錢。

  可袁紹有錢。

  王芬給他留下了一筆龐大的遺產。

  結果劉備和公孫瓚不靠別人,靠著自己雙手打拚出來的一片江山,卻堪堪和人家繼承者擁有的實力相差不多。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諷刺。

  公孫瓚看著遠方浩瀚的塵煙,臉色陰沉無比,過了好一會兒,才沉聲道:“起號。”

  蒼涼的號聲響徹整個天空,正在四處殺戮的幽州騎兵們都紛紛呼喝著歸隊。

  這些騎兵也是公孫瓚麾下的老兵了,隻聽那地動山搖的動靜,就明白來了棘手的對手,因此早就停下衝鋒,等待將軍的下一步指令。

  撤退的號角聲音響起的時候,騎兵們三五成群,快速地向著公孫瓚的方向奔馳而來,公孫瓚則下了山坡,往北撤離。

  他的白馬和身後扛旗的士兵成為了最顯眼的標誌,他每過一處,就有騎兵跟在他的身後回歸到隊伍裏。

  宛如無數溪流匯聚成一條江河,奔騰浩瀚。又似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閃耀著整個夜空。

  所有士兵井然有序地匯聚在公孫瓚身後,浩浩蕩蕩,揚長而去。

  他們才剛走不久,後方的袁軍騎兵就趕來。

  領隊的乃是袁紹的外甥高幹,作為重要王牌,袁紹的騎兵部隊向來都是給予最親近的親信。

  比如這次顏良來堵滹沱河,袁紹就調了五千騎兵給他。

  而身邊的騎兵,皆由高幹統領。

  由於公孫瓚喜歡把騎兵安排在營外做奇兵,因此高幹這次過來,本來是袁紹派他先行一步,與鞠義配合,看能不能找到機會先殲滅在附近遊弋的公孫瓚騎兵。

  哪料到剛過來就見識到了一場大敗,高幹看到這個局麵,不悲反喜,對自己的副將郭援樂著道:“嘖嘖嘖,沒想到他鞠義也有今日。”

  郭援冷笑道:“鞠義向來蔑視我等,甚至對明公亦時常不敬,今日大敗,將軍可以侮辱他一番,讓他知道厲害。”

  “算了,現在大敵當前,舅父還有用得著他的地方。”

  高幹想了想,又冷哼一聲道:“哼,若有朝一日舅父擊敗了公孫瓚和劉備,必然要殺他。此輩不過是個得誌便猖狂的小人,且麾下士兵隻聽他的,根本不聽我舅父的,如此驕縱,取死之道。”

  “嗯。”

  郭援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鞠義自葛亭大敗公孫瓚之後,素來高傲,瞧不起其他將領,在袁紹帳下人緣很差。

  而且他的士兵獨立性很強,隻聽他鞠義的,不聽袁紹的。

  這種聽調不聽宣的作派,換誰都容忍不了。

  現在也就是袁紹還有用得著他的地方,如果周圍像公孫瓚劉備這樣的大敵攻滅之後,怕也是鳥盡弓藏之時。

  高幹命令騎兵部隊先原地休整,自己與郭援等數十護衛,讓馬匹踩著輕快的小碎步過去。

  此時鞠義正在收攏殘卒,見到高幹過來,臉色鐵青,勉強露了個笑臉說道:“多謝高將軍救命之恩。”

  哦?

  高幹納悶。

  鞠義這是轉性子了。

  怎麽忽然還會向他示好了?

  要是以往,恐怕依舊是擺著那張臭臉,甩都不甩他。

  不過現在袁紹現在還需要鞠義,高幹也不可能跟他翻臉,因此沒有出言冷嘲熱諷,而是翻身下馬,假惺惺地說道:“鞠將軍辛苦,明公本來是派我來與你配合,看能不能奇襲公孫瓚的騎軍,哪料到......唉。”

  說罷還唉聲歎氣,似乎是在為鞠義惋惜。這一戰後,哪怕袁紹確實還要用到鞠義,但估計也要罰他一罰,打滅一下他的威風了。

  然而鞠義卻冷然道:“若是如此,高將軍就來得正是時候。我正欲進攻公孫瓚,高將軍可為側應。”

  “哦,進攻公孫......什麽?你說什麽?”

  高幹一開始沒聽仔細,等回過神來,大驚失色道:“你說要進攻公孫瓚!”

  鞠義遠望過去,殘卒已經收攏了不少,約有一萬多人,便說道:“不錯,公孫瓚突襲我部,必然以為今日我們不敢再進攻他,因而此時是他最放鬆警惕的時候,現在進攻,則必能大獲全勝。”

  “鞠義,你瘋了吧。”

  高幹再也忍不住了,指責他道:“你初逢大敗,士氣低落,現在去進攻,不是找死是什麽?”

  鞠義瞥了他一眼,冷冷道:“你愛去不去。”

  說罷扭頭就往自己陣中而去。

  “可惡!”

  高幹氣得牙癢癢,難怪剛才鞠義給了他一點好臉色,原來是希望他一起出兵協助。

  現在自己反對,人家立即就翻臉,這種人簡直是屬狗臉的,說翻就翻。

  “將軍,現在我們該怎麽辦?”

  郭援問道:“鞠義心胸狹窄,一門心思要找公孫瓚去報仇,我們可不能跟著他犯險。”

  公孫瓚也不是完全沒有還手能力,他還有兩萬多人馬,且還有五千騎兵。

  這次袁紹北上,在浮陽城損失不少兵力,再加上鞠義這次被公孫瓚迎頭痛擊,又留了不少人給文醜張郃他們抵禦青州軍,導致袁紹自己的兵力已經不足五萬。

  加上河對岸顏良所部,也不過是五萬出頭,對上公孫瓚的兩萬多人,雖有兵力優勢,可也不敢說有十成把握一定能勝。

  畢竟戰爭本就充滿了意外因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例子在秦漢以前比比皆是,數不過來。

  而現在鞠義一意孤行要北上立即去找公孫瓚複仇,在郭援看來,無異於找死。

  因為他的兵馬才剛剛大敗,士氣低落。而公孫瓚的兵馬大勝一場,士氣高昂,隨著此次慘敗,原本有兩萬多人的鞠義現在隻有一萬多人,即便再加上高幹部,也不過是與公孫瓚兵力相當。

  兵力差不多的情況下,還是去進攻士氣很高的敵人的營寨,這不是找死是什麽?

  高幹何嚐不知道這一點。

  可他現在很糾結。

  因為鞠義素來有自己做主的獨立性,聽調不聽宣,高幹指揮不動他。

  但眼睜睜地看著鞠義去送死,也不是一件好事。

  倒不是高幹不想看到鞠義死,而是心疼鞠義麾下的那麽多精銳兵馬,知道自己的舅舅一直眼饞這些士兵。

  作為袁紹最能練兵的大將,鞠義所部最為驍勇善戰,根據史料記載“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這麽多精銳士兵跟著他去死,高幹也不想看到這個局麵。

  因此高幹現在陷入兩難的選擇。

  想勸鞠義不要去,但人家鞠義根本不聽他的。

  隨便他去吧,麾下那麽多士卒怎麽辦。

  而且一旦鞠義全軍覆沒,對於袁紹來說,又是個很大的打擊。

  本來兵力就不是完全壓倒性優勢,鞠義這一萬多人去送了人頭,那總兵力又少一截,更加沒有優勢了。

  所以思來想去,高幹也隻能咬咬牙道:“不行,我們還是得過去。”

  “為什麽啊!”

  郭援不解道:“他鞠義自己去送死不就行了嗎?為什麽要拉上我們?”

  高幹搖搖頭道:“他去送死是一回事,可他的兵馬卻不容有失,公孫瓚依舊存有不少兵力,做困獸之鬥,我們的兵力越少,對付他就越困難。”

  “將軍的意思是?”

  郭援試探性問道。

  高幹輕笑道:“你說,若是鞠義在亂軍之中死了,那他的部下.......”

  “噢。”

  郭援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說道:“戰場殺敵嘛,總是有意外的,即便是大將,也不能免俗。”

  “走!”

  高幹一揮手,扭頭回去。

  鞠義已經召集了部隊,準備讓士兵們先原地休整一會兒,恢複體力之後,再突襲公孫瓚。

  他高幹自然也不能閑著,得一邊派人向袁紹通報,一邊準備和鞠義一起行動。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夜色逐漸將領。

  此時,公孫瓚在營中大擺宴席。

  因為明日和後日就有可能是決戰,因此大家都沒有喝烈酒,換上了度數極低的秫酒。

  不過此番勝利,依舊讓眾將士感到高興,還是忍不住小酌了幾杯。

  田豫雖然覺得戰前飲酒不妥,但想了想,最終是決定不掃興,畢竟他也認為這世上應該沒有人在被擊敗後,還敢跑來連夜突襲的。

  “明公此次大勝而歸,挫敗了袁紹銳氣,隻要再堅守數日,援軍抵達,我們就可以讓袁紹好看了。”

  部下田楷笑著說道。

  公孫瓚點點頭,沉吟道:“我已命人偷渡回幽州,難樓接到的信件之後,估計很快就會派人來助我。”

  原來公孫瓚在這段時間也不是什麽事情都沒做。

  現在涿郡一片混亂,從弟公孫越以及部下鄒丹奮起反抗,與中部鮮卑大戰。早前得知消息的時候,公孫瓚就已經派人寫信去求援。

  各烏桓胡騎響應號召,派出人馬來襄助公孫越,雙方勢均力敵,打得頭破血流,到現在還沒分出結果。

  不過公孫瓚知道,這是各烏桓部不肯出全力的結果,畢竟他忽然遭難,各部也紛紛坐地起價,將原來的價碼提高了不少,派出去的士兵也少了很多。

  雖然被烏桓部落井下石,但公孫瓚也隻能咬碎牙往肚裏吞,畢竟他經商多年,也明白了什麽叫商人思維,坐地起價簡直是商界常態。在資本麵前,不要想著講什麽狗屁良心。

  而這一次求援,公孫瓚是找到了烏桓最大的部落難樓部,開出了很高的價碼。

  隻要難樓同意這個價錢,援兵估計很快就能抵達。

  到時候他也絕非沒有一戰之力。

  “袁紹受挫,必須要整頓士兵,才能繼續進攻,我覺得我們應該穩固營寨,絕不能在援軍到來之前,被袁紹打敗。”

  田豫給出了意見。

  “嗯。”

  公孫瓚深以為然地道:“可將輜重馬車放於前營,一旦前營守衛不利,則縱火焚燒,拖延時間。”

  “還可以在中營挖建壕溝,布下大量陷阱,袁紹來擊,必讓他寸步難行。”

  “將軍還可以從後營出動,以騎兵繞道奇襲他糧道。”

  各將領紛紛給出意見。

  這次大勝,讓士氣提升很高,也讓他們有了看到勝利的希望。

  而就在此時,外麵忽然有士兵來報:“將軍!”

  “進來。”

  公孫瓚喊了一聲。

  士兵領著幾人進去,說道:“劉使君信使來了。”

  “哦?”

  公孫瓚大喜道:“玄德來了嗎?”

  來報信的斥候拱手道:“公孫將軍,我家明公已經到了二十裏外,來接應將軍,請將軍今夜就走。”

  今夜就走?

  公孫瓚納悶道:“玄德到了何處?”

  斥候就說道:“北上道路已經被袁紹封鎖,明公就用來往青州幽州的商船走海路,已到滹沱河出海口處,正在等待將軍。我們會把將軍送去幽州,等將軍召集人馬,共擊袁紹。”

  “已到滹沱河出海口了嗎?”

  公孫瓚又驚又喜,站起身大笑道:“好好好,傳我命令,今夜拔營起寨,咱們回幽州。”

  “唯!”

  將士們聽到不用再殊死一搏,也都是高興不已,紛紛聽從指令。

  當下,將領回各自營寨,準備起寨離開。

  而此時。

  鞠義部休整完畢,趁著夜色,已是偷偷摸到了公孫瓚營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