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4      字數:3508
  泰山學宮的食堂多得數不清楚,天南地北的食物多得不重樣。

  有西域的胡餅,有北方的麵食,還有南方的稻米。

  唯一相同的是,幾乎大部分的食材原料,都來源於農學院那廣袤的數萬畝農田。

  靠幾萬畝田地想要養活幾萬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如果隻是蔬菜、肉食、水果的話,還是勉強能供應。

  就如同淮南的橘子到了淮北就成了枳子一樣,農學院還沒有那麽大的能力研製雜交水稻,他們現在是在做農業施肥和氣候、土壤、作物變化的研究。

  這些研究主要體現在西漢人範氾勝所作的《氾勝之書》上,通過前人的方法,來深入探索,改進施肥方式,讓農作物更加高產。

  有些類似於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對農業、畜牧業、養殖業、漁業、釀造業進行係統性地總結。

  總體來說,現在青州的科學水平,遠遠達不到很高的地步。可能是唐宋時期的能力,還沒有到明清時的高度。但對於一個封建王朝來說,這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如果能夠繼續這樣保持下去,科研水平每年都穩步提升。

  特別是等到化學院將玻璃工藝打磨到完美地步,製造出天文望遠鏡的時候,對於科技進步來說必然非常大,幾十上百年後,也許真的能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樣子。

  當然。

  也許有人不明白,為什麽天文望遠鏡能夠讓科技進步?

  但事實上,束縛中國人兩千年的,從來都不是想象力,而是嚴格的封建禮法,以及固有的壓迫思維。

  正如同西方教會對於科學的打壓一樣,科學家宣傳人文主義,反對神學,利益相關之下,教會自然對於那些搞科學的看不順眼,布魯諾被燒死,哥白尼伽利略遭到迫害就是典型的明證。

  同樣中國封建王朝的一切都要為君權服務,神化君權就是從董仲舒那開得頭。比如君權神授,各種祥瑞,皇帝被稱為九五至尊,龍的象征等等。

  而如果有一天凡夫俗子仰望星空,看到了這個世界的本貌,忽然發現,原來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麽神。

  天子皇帝,也不過是像他們那樣的普通人而已。

  那時會怎麽辦?

  中國幾千年來的曆史早就已經證明,除非朝廷已經黑暗腐朽到了一天要換的地步,人民百姓已經到了快餓死的邊緣,否則很難發生大規模起義,就是因為皇權一直是壓在他們心中的大山。

  可一旦君權神授的威嚴被推翻,在所有普羅大眾眼裏,天子再也不是權威的時候。對於統治階級來說,將是一場大災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掀起的第一場起義,也是無數後來被壓迫者同樣的呐喊。

  因此利益相關之下,一切能夠威脅到皇權的事情,那些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不會去做。

  正如同清朝一樣,在清中期,英國就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可清朝自乾隆以後依舊閉關鎖國,將洋人的一切高端工業產品都稱之為奇技淫巧,鎖在國庫裏,不許科技進來。

  不是因為乾隆這些人愚昧,而是當時西方啟蒙運動下,歐洲各國掀起民主浪潮,歐洲皇帝退位的退位,立憲的立憲,砍頭的砍頭。

  清朝本來就是一個少數滿人統治多數漢人的朝代,如果引進西方科技,再加上西方思想也很快傳播,導致民族主義蘇醒,清朝皇帝的帝位絕對不穩,所以哪怕明知科技的好處,也堅決不予理會。

  在這一點上,清朝皇帝和日本天皇實施了截然不同的做法,也造就了新時代來臨前期,最為可恥的屈辱與黑暗。

  因此一個天文望遠鏡或許一台蒸汽機都代表不了什麽。

  但它們能夠發揮的作用,卻是非常大。

  讓人們親眼看看這個世界,遠比拿出大道理去苦口婆心地說教管用的多。

  將原本已經形成的天圓地方,君權神授的固有思維打破。

  告訴人民,告訴百姓,這個世界上沒有神。

  如果有的話,那麽人就是神,以凡人之軀,同樣可以做到神明才能做到的事!

  思想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

  這其實就是陳暮現在在做的事情,也是將來會以泰山學宮作為基點,而輻射到整個大漢的事情。

  隻是現在由於顧及到一批擁護君權神授,崇尚君主專製觀點的大儒,比如鄭玄蔡邕這些人,陳暮還一直不敢讓新學開始衝擊封建製度。

  他一直宣傳的理念,也隻是新學是在為君權服務而已。包括天文望遠鏡,顯微鏡這些探索天地的東西,也有意識地進行打壓,哪怕玻璃工藝成熟到可以做出完全透明的玻璃,他也不會立即去做。

  因為一旦這些探索世界的工具誕生,人們忽然開始對以往的君權神授產生懷疑時,必然會對董仲舒那一套儒學產生質疑,同時鄭玄那一批老夫子,也會堅決反對。

  到時候由學術引發的動亂可一點不比戰亂來得輕鬆,所以陳暮一直是批著封建的外衣,在偷偷搞科學,他不願意今日就有什麽科技打爆發出現,隻希望多年之後,科學在大漢這片土地上有了一定土壤,才慢慢發展起來。

  溫水煮蛙和春雨潤物其實是一個道理,太激進的話反而會引來疾風驟雨,小心翼翼地在夾縫中生存,徐徐圖之,埋下科學的種子,靜待數十上百年後的發芽,那才是一個長遠目光之人能做的事情。

  陳暮巡視了學院大部分地方,雖然由於還沒有建起理論知識,學院的一切科學技術都處於簡單粗暴的創造時代,像是個沒頭沒腦的蒼蠅一般亂撞,找不到一個具體的目標。

  但至少他們在努力地尋找,而且找這個目標的方向,他們是對的,沒有走向彎路,那麽未來一切都皆有可能,這個世界需要有這樣的一批人存在,才能擁有更加光明,更加廣袤的未來天地!

  相繼又看了儒學院,農學院,天文學院與地理學院諸多地方之後,陳暮最後來到了政學院以及兵學院,這裏是他任教的地方,之前他曾經擔任這裏兩個學院的博士。

  相比於其它學院,這裏每一個路上遇到的學生都不再叫他宮長,而是恭恭敬敬地尊稱他為師君,代表了他是他們的老師。

  政學院坐落在泰山腳西側的一個緩坡上,兩側都是山林,需要拾階而上才能來到一處連綿宮殿群落內。

  順著台階進入第一個大殿,然後從右側花園往裏走,沿途遇到學生紛紛向陳暮問好,過了一片樹林,抬眼一看,不遠處的山腰上有一座涼亭,修了長廊,以及兩片房舍。

  這裏是政學院棋社,泰山學宮對弈成風,在多次組織的棋藝大賽之中,尤以政學院和兵學院實力最強,時常爭奪魁首,因此學宮為了獎勵他們數次奪得第一,在本院內外又給他們修建了棋社,掛上數年來的魁首獎章,以示榮耀。

  別的學院學生雖然也有不服,可學宮也說了,你們要是能得第一,也給你們修。這句話一出來,漸漸大家就不說話了。因為他們下棋確實比不得政學院和兵學院的人,技不如人,無可奈何。

  陳暮閑來無事,便想著過去看看,於是拾級而上,走到了棋社外,就看到棋社內很多學生在沒有課的時候對弈,即便是外麵的涼亭長廊裏,也是擠滿了人。

  有些在看,有些在下,觀棋不語,人雖然不多,可說話的卻沒幾個,除了落子聲音以外,倒也十分安靜。

  政學院培養的是地方官員,教授的是民生治理問題,除此之外,還會教社會現象,比如地方豪強勾結吏員欺瞞縣官,豪強土地兼並的一些手段,教的是官場之道,需要學生更懂察言觀色,懂與地方勢力做鬥爭,如何玩弄政治的手段。

  因此政學院下棋的風格也受到影響,常常布局陰險,講究前期造勢,中期絞殺,後期收尾。反倒是兵學院玩軍事的,有時候還會組織去剿匪曆練,殺過人,下起棋來大開大闔,破釜沉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更加直接。

  這造成政學院的學生下棋有時候一盤得下好半天,雙方糾纏數個時辰,到後期尾盤才會收官。而兵學院下棋往往前期就打得不可開交,幾刻鍾內就能分出勝負。這在學院當中,也算是一件很有趣的妙事。

  值得一提的是,政學院和兵學院還是有不少曆史名人,比如崔林,張承,諸葛瑾。隻是他們也臨近畢業,馬上就要去為官了,不在這裏。

  由於大家都在認真觀棋,倒也沒有人注意到陳暮的出現。他從長廊間穿過,不時四處看看,偶爾點點頭,讚賞一番某個學生的妙棋便去了其它地方,倒也沒有多做停留。

  雖然政學院是培養官員的地方,但這些還隻是學生,將來真正從吏員做起才能真正見識到官場黑暗。所以實際上他們還稚嫩得很,不能引起陳暮這樣的老妖怪級別的重視,至少在棋藝上,這天下之大,想要能與他陰詭棋風對抗之人,恐怕也沒幾個。

  走了一圈,學生們棋藝高超者不少,可跟陳暮比起來還是有一段距離,因此他隻覺得無趣,便想離開。便在此時,聽到稀裏嘩啦的聲音,原來在棋社後麵還有一掛瀑布,瀑布前是一片鵝卵石灘,以及一片數百平方米的草地。

  正是春夏之時,草地上蚊蟲較多,穿著寬大袍子的學生不想去被叮咬,卻偏偏有幾名學生反其道而行之,跑到了瀑布下方附近的水潭邊上對弈,確實引人關注。

  陳暮凝神看去,頓時笑了起來,是諸葛亮和孔儉姚博黃琦他們,也是自己在泰山書院教的小班學生,現在都已經長大了。

  諸葛亮他們還是挺雞賊的,雖然草地上蚊蟲多,可瀑布邊上水溫很低,散發著冷氣,蚊蟲在低溫環境下活性會非常差,因此瀑布附近幾乎沒有什麽蚊子。

  雖然噪音很大,幹擾人下棋,但這種狀態卻是極易鍛煉內心,正如偉人鬧市看書一樣,練得是鬧中取靜。

  陳暮就讓侍從在原地等候,自己則踏入草地,緩緩地向著瀑布那邊靠近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