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火起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3      字數:5053
  甘陵城。

  作為冀州與青州之間的兩個郡,清河國與平原國接壤。

  說是接壤,其實也沒什麽分界點。

  因為兩地大部分領土都是平原地帶,沒有山嶺,沒有溝壑,也沒有其它任何天塹,唯一能算是分界線的,就隻有河流,比如我們的母親河黃河。

  隻不過黃河隻有小部分會流過冀州的魏郡,其它大部分地方,則是在兗州東郡與青州平原國境內。

  所以真正能夠將二地分開的,是別的河流,根據《爾雅·釋水》記載,此時黃河下遊,也就是平原國境內,到處都是河水,有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絜、鉤盤、鬲津等,被稱為九河。

  其中鬲津河的位置就在平原縣北麵的鬲縣,平原縣則是在黃河北岸。所以整個黃河北岸屬於平原國的三縣,也就是鬲縣、平原縣、安德縣,皆被河水環繞,形成自然天塹。

  這樣一來,雖然平原國與清河國都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不過因為平原國境內水係較多,周圍水域複雜豐富,反而可以利用這些河流阻攔敵軍。

  因此實際上青州防禦的時候比較簡單一些,借助河流阻攔,守住各過河要道即可。反觀如果青州要是攻打冀州的話,則要方便許多,幾乎一馬平川,很輕易就能殺入清河國內,然後南下直取魏郡。

  這也是為什麽王芬要在甘陵城內布置重兵的緣故,實在是因為清河國內無險可守,不像平原國那樣,坐擁黃河出海口,周邊水係發達,可以形成天然障礙網絡。

  說這麽多,其實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冀州打青州很困難,而青州打冀州比較簡單。

  所以現在甘陵城內,三萬守軍的處境就很尷尬。

  因為敵人已經殺到了清河國腹地,高覽那邊由於沒有鄴城的指令不敢輕動,導致甘陵的守將張郃是處於沒有支援的狀況,孤立無援,現在劉備軍又兵進平恩,取了陶館,斷了甘陵的糧道和後路。

  如此,甘陵城就變成了一座孤城,四麵八方都是敵人。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就是張郃要思考的問題,是繼續死守,等待糧草耗盡坐以待斃,還是主動出擊,尋找一線生機。

  縣衙府邸中,張郃、朱靈、蔣奇、馬延幾人枯坐在廳堂內,焦觸和張南倒不在這裏,他們領一萬人馬在甘陵南麵10多公裏外的貝丘縣城駐守。

  兩地互為犄角,背後又倚靠著清河東岸的清淵陶館等地,原本處境不應該這麽糟糕才對,可惜冀州內部混亂.......

  “太尉病危,已經無法處理政務。高將軍遞了奏疏,卻如石沉大海,沒有回信。以至於高將軍也不敢主動北上,現在正在故大河東岸的葛鄉一帶與劉備軍對峙,陶館也被從兗州方向來的敵人進攻,如此我們已經沒有援軍,隻能靠我們自己了。”

  張郃沉默片刻,最終還是決定將高覽傳遞過來的公文消息告訴幾位將領。由於劉備軍隻是將甘陵周邊的城池打下來,並沒有大軍將甘陵團團圍困,所以信息還是可以正常傳遞出來,甚至連百姓都可以出入城池正常生活。

  但張郃同時也很清楚,甘陵周邊不可能沒有青州的探子,一旦他率領兵馬出城,不管去哪裏,青州都會一清二楚,想撤退回魏郡,後路被斷,北上南下東去全是敵人,四麵八方團團包圍,插翅難飛呀。

  聽到這個消息,朱靈蔣奇馬延三人都麵麵相覷,都沒有說話,一時間會議相當安靜,大家都沉默了許久。

  過了好一會兒,朱靈才問道:“將軍,不知城中還有多少餘糧?”

  “上一批糧草運來是兩月之前,如今糧道被斷,省著些吃的話,尚能撐四月,若是戰時士兵需要補充體魄,多吃些糧食,恐怕隻能撐三月。”

  “看來至少短時間內糧食倒不用擔心了......也許在這四個月內,鄴城那邊很快就會派高將軍前來救援我們。”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貝丘城中糧少,他們支撐不了多久,若分糧過去,則隻能三月,若青州攻城,戰時多吃一些,怕是隻能維係兩個月了,到那個時候,情況恐怕不太妙。”

  幾人分析了一會兒,互相對視,都能看出對方眼中的擔憂。

  古時候軍隊駐守某地,食物基本都是靠當地百姓供養,就地取糧。比如清河國的守軍,自然也是靠清河國的百姓繳納稅收,這樣直接使用收上來的糧食作為存糧,就會少了很多運輸中的不必要消耗。

  甘陵因為是治所,所以存糧比較多。一般來說,每次糧食收上來,基本可供大軍用度三四個月左右,以一年兩季來算,再加上以前的存糧,勉勉強強可以養得起那麽多軍隊。

  不要以為這似乎很少,要知道整個清河國也不過五六十萬人口,而清河的守軍甘陵三萬,貝丘一萬,再算上鄃縣靈縣繹幕東武城等地林林散散的幾千守軍,整個清河國加起來接近五萬軍隊,差不多是在用五六十萬的人口,養五萬大軍,接近10比1的兵民比例。

  這個比例很高了,曆朝曆代正常情況下,20比1才是最合理的。所以實際上光靠收上來的稅並不完全能夠養得起這麽多人,畢竟哪怕現在還剩下的四萬大軍,以每人平均一月2.7石的消耗來算,一個月下來,就是10萬石,數字非常誇張。

  像關羽在洛陽的時候,就是因為白波軍聚眾十多萬,而洛陽的百姓卻隻有五六十萬,根本養不起那麽多軍隊,早期不僅需要青州供應糧草,還裁撤了大批白波軍士兵,讓他們去河內郡屯田,這才勉強維持洛陽的消耗。

  所以王芬在清河國屯重兵,光靠清河國的百姓供養,是不可能讓他們自給自足。何況現在清河國大部分地區都被青州軍占領,除非張郃去掠奪甘陵周邊百姓,不然以他的軍隊數量,存糧很快就會吃光。

  唯一的好消息是根據《漢書》記載,漢代一名士兵每月2.7石食物屬於戰時消耗,非戰時消耗一天兩頓,就能夠省三分之一的糧食,正常的成年男子大概為2石左右。

  如此的話,隻要劉備不圍城猛攻,多支撐一月,還是沒有任何問題。

  而現在甘陵之所以還能夠支撐三四個月,是因為以前有不少存糧。在王芬病倒之前,青州一直是他最大的敵人,所以除了當地百姓供應以外,鄴城也會調集糧草過來,以備不時之需。

  所以在短時間內,倒還不需要擔心糧食危機。

  現在張郃他們唯一擔憂的問題,就是冀州高層的內部混亂能不能盡早解決。如果拖得太久,甘陵城的糧食吃光,恐怕都不需要青州軍進攻,自己就會崩潰,那麽城內守軍唯一的出路,怕是真的隻能去劫掠周邊百姓了......

  “大家也不用擔憂。”

  為了穩定軍心,張郃認真說道:“現在城內的局勢還算穩定,周邊鄉亭的崗哨也並沒有遭到青州軍的攻擊,我們的活動範圍還是比較大,實在到了沒辦法的地步,再想辦法撤離便是。”

  朱治想了想便問道:“應該往哪裏撤離?”

  “自然是魏郡。”

  張郃毫不猶豫地道:“我們與貝丘互為犄角,加起來兵力有四萬人,而劉備此次兵馬雖號稱二十萬,但我估計頂多七八萬人,一旦鄴城那邊局勢穩定下來,高覽北上進攻,我們便可以偷襲劉備後方,裏應外合,兩麵夾擊,則為取勝之道也。”

  “嗯。”

  眾人點點頭,覺得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還有糧道。”

  張郃想了想,又繼續說道:“如今劉備屯兵平恩,直接無視我等,渾然沒把我們放眼裏。卻不知道,他的糧草若要運往前線,必須經過界橋,若有朝一日,趁其不備將界橋毀壞,斷其糧道,可謂大功一件也。”

  “界橋為磚石構造,恐怕沒那麽容易毀壞吧。”

  朱治撓撓頭。

  在沒有火藥的年代,想摧毀一座磚石構造的橋梁,這難度也太大了。

  參考長城的磚就知道了,即便幾千軍隊一擁而上,錘子敲,鑿子鑿估計都得好幾天,人家不會那麽傻給你這麽多時間啊。

  張郃倒是很光棍,非常幹脆地說道:“也不需要完全毀壞,隻弄塌一處,讓他們車輛無法通行即可。”

  “這倒是行得通。”

  “就怕他們會派重兵守衛界橋。”

  “所以將軍才說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嘛。”

  朱靈蔣奇馬延三人聽到張郃的話,都覺得好像也沒什麽毛病。

  張郃現在很年輕,不過他並不是一個從草莽當中崛起的年輕才俊,而是世家豪門子弟,出身於河間張氏,為張耳的後代。

  作為世家名門望族,張郃不僅熟讀兵法,且素有才幹,才在這樣的年紀成為統領諸多校尉的將軍,因此他說得話,還是經得起推敲,眾人也覺得靠譜。

  當下,眾人就先決定以甘陵、貝丘二地城池固守,先觀望一下形勢,若有機會,就攻打界橋,斷前線青州軍糧草。

  開完軍事會議之後,張郃與朱靈便一起並肩出了府邸,巡視了一下城池。

  一行人來到城內糧倉附近,糧倉為重中之重,為了防止失火,不僅糧倉周邊都設有大量的水缸,還派了重兵把守,總計約三十多萬石糧草,是包括貝丘在內,未來四萬大軍三四月的儲備,萬不能有失。

  糧倉集中在城西,雖然不像洛陽粟市那樣達數百上千個碩大的貨棧倉庫,但也有數十個,倉庫內密密麻麻擺放著無數麻袋,隻是地麵因為常年有運糧車進出,導致坑坑窪窪,很不好走。

  “將軍!”

  見到張郃朱靈過來巡視,管理倉庫的令史與守衛將領官員連忙過來拜見。

  張郃點點頭道:“糧倉如何?沒有什麽問題吧。”

  “沒有任何問題。”

  “小人等整日盯著,不敢有絲毫鬆懈,請將軍放心,糧庫安然無恙。”令史與將領紛紛拍著胸脯保證。

  聽到他們信誓旦旦,張郃便說道:“切記,一定要嚴密看管。我聽聞青州有一軍情司,專事邦汋之道,或斟汋百姓間散布謠言,或入營中刺探軍情密要,或潛伏城內破壞襲擾,你們務必要萬分小心。”

  “放心吧將軍,我日夜盯著,沒有將軍調令,絕不會放任何人進出。”

  看管糧倉的領兵軍司馬再次做出了保證。

  張郃滿意地點點頭,正準備離開。

  朱靈卻想了想說道:“將軍,我也聽聞青州的軍情司無孔不入,厲害得緊。就怕城中有內應,糧草為重,還是小心為妙。”

  “哦?”

  張郃納悶道:“文博之意是?”

  朱靈說道:“以往我等都沒有時間清點糧草,大多粗略一算,能吃多久是多久。此時我們被圍困此地,剛好有時間勘察一下我們到底有多少餘糧,好好策劃一番,士兵每日領多少糧食,皆做好定數,多省幾日糧食出來,就能多堅守幾日,且勘察出來的新糧可先放著,給士兵吃之前存儲的陳糧,以免陳糧壞去。”

  勘察糧食嗎?

  嗯。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把存糧全都翻出來先吃掉,防止陳糧壞了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想到這裏,張郃便看向糧官令史與守倉將領道:“文博說得有理,現在大軍被圍困在城池之中,不能輕動,趁著閑暇之時,剛好可以探察清楚我們餘糧到底有多少,以便謀劃士兵吃糧定額。明日我便派大軍進倉清點輜重,勘察存糧,爾等好生協助軍中主簿,明白了嗎?”

  “勘勘勘.....察糧食.....”

  令史臉都綠了,期期艾艾道:“將,將軍.....這糧倉積壓甚多,有三十萬石,要想全部清點出來,絕非一時之功,且正是戰時,怕耽誤士兵操練,還是以後再勘察吧。”

  張郃見他臉色不對,皺著眉頭道:“要你協助勘察就協助勘察,這是本將發布的將令,你這廝推三阻四的是何意?”

  “卑下絕沒有推三阻四的意思,隻是......”

  令史吱吱唔唔,額頭冷汗直冒。

  “嗯?”

  張郃摸向了自己腰間的刀,目露凶光道:“莫非你貪墨了糧草,倒賣了軍械?”

  “絕對沒有,絕對沒有。”

  令史連連否認。

  一旁的守倉將領忙道:“請將軍放心,明日末將必定全力配合將軍派來的主簿清點賬務糧草軍械。”

  “哼!”

  張郃冷哼一聲,翻身上馬看著他們道:“若是一星半點,看在你們以前也算有功的份上,便算了。若查出爾等有嚴重貪墨行為,吾必斬汝等項上狗頭!”

  “唯!”

  令史與守倉將皆戰戰兢兢,低頭不敢言語。

  張郃在說罷之後,於身周百餘親衛的保護下,臉色怒氣衝衝,策馬拂袖而去。

  朱靈也瞪了二人一眼,同樣離開。

  其實他們也估摸著猜到了這二人有貪墨行為,不過想來貪墨的也不可能太多,頂天了幾千石糧草以及一些軍械而已,無關大雅。

  這種事情在軍中比較常見,張郃與朱靈也算是行伍多年,見怪不怪,隻要數額不是太大,為穩定軍心,就不宜大動幹戈。

  所以張郃臨走之前的話,既是暗示,其實也算是一個警告,那就是如果真有貪汙行為,數額不是很大的話,就自行補上,至少要顏麵上過得去。

  即便短時間內補不上空缺,至少賬麵上得做得稍微好看一點,別捅出去,到時候張郃就不得不把他們殺了以儆效尤了。

  可張郃絕對沒有想到,那令史與守倉將膽子有多大。貪墨的數額遠不是幾千石糧草以及一點點軍械。

  二人夥同另外幾名輪流駐守倉庫的軍司馬,狼狽為奸,如碩鼠一般貪墨了大量財物,這其中牽扯很廣,兩年來雖然不至於搬空府庫,卻也是極大的虧空。

  偏偏現在想補上這虧空也絕對不可能,因為之前貪墨的時候,賣掉糧食與軍械得的錢都送回了老家,且他們也隻是其中冰山一角,即便此時甘陵沒有被圍困,回家鄉把二人的錢財全部取出來,也補不上虧空。

  因此令史與守倉將,竟已是騎虎難下,不知所措。

  不過與戰戰兢兢的令史不同,那軍司馬好歹也是刀山血海裏闖出來的,有些膽色。當下夜裏就召集了幾名牽涉此事的同僚,商議了辦法。

  翌日,張郃派了數千士兵進駐糧倉,在主簿的主管下,正式開始勘察軍中餘糧。

  隻是勘察那麽多糧食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所以這個工作持續了數天,倒一直安然無恙,沒有出現什麽問題。

  一直到四日後。

  糧倉。

  起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