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馬鈞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2      字數:4507
  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在去年洋洋灑灑的塵囂之中,戰爭也算是勉強落下了帷幕。

  舉世矚目的關中之戰,正如《討董記》裏所宣傳的那樣,董賊殘暴嗜血,敵軍勢大,關東軍雖浴血奮戰,但終究是寡不敵眾,隻能暫時休整,以待來日。

  司隸洛陽,正是春耕之時,陳暮帶著大小官員,巡視河南各地。

  目前司隸七郡,關東軍與董卓各占三郡,董卓治下為右扶風左馮翊以及京兆尹,關東軍則是河東河南以及弘農三郡,還有一個河內郡則在河內太守王匡手裏。

  曆史上王匡現在已經死了,被曹操以及胡母班的親屬聯手攻擊而敗亡。隻是現在因為曆史的改變而並沒有發生,王匡依舊掌控著河內。

  洛陽盆地雖然不至於沃野千裏,但也是良田無數。春日暖暖的和風吹拂,北方還微微感覺到寒冷,在黃河兩岸,無數田野阡陌縱橫,農夫百姓光著膀子,穿著犢鼻褌在田間賣力地幹活。

  去年不僅僅是兵災,司隸還發生了蝗災、瘟疫、幹旱、洪澇等等災難,百姓亡者無數,為了治理這些問題,陳暮也是下了大力氣,組織後方輔兵進行整頓,勉強平息。

  今年談不上風調雨順,但小麥和粟本來就比較耐幹旱,不像水稻那樣需要大量的水資源。關東軍出人出力出糧出種子,幫助遷回洛陽的百姓恢複生產。

  如今的戶籍重新編造成冊,又送回了重建後的洛陽。隻是相比於以前的洛陽,現在的洛陽規模小了許多,基本就是以前皇城的麵積。

  南北二宮在當初的大火之中勉強保存下來,按理來說,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建築,應該完好無存地保護起來。

  但陳暮又不是建築學或者考古學專家,作為實用主義者,留那麽多金碧輝煌卻無人敢住的大殿做什麽?

  因此統統下令拆除,隻保留了當初漢孝康帝居住的西宮,將那些珍貴的建築材料重新建造成了普通房屋來安頓百姓。

  一時間,洛陽皇宮麵積縮短了數倍,再也不複之前的壯麗。

  隻不過再怎麽縮小,麵積肯定還是很大,光保留下來的西宮,就已經相當於後世一半的紫禁城,足夠承擔它的曆史意義。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想要恢複到戰爭之前的盛況肯定是不現實。目前剛剛完成的工作也就是將百姓重新遷回原地,編成戶籍,然後緊鑼密鼓地投入生產。

  很多地方還是一片廢墟的狀態,需要等到秋糧收起來之後,才有餘力重新建設。但即便如此,事態至少已經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漢民族在曆史上曾經受到過無數的苦難,飽經滄桑,卻在千百年之後,依舊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

  因為無數年的傳承在告訴我們,無論遭受過怎麽樣的折磨與痛苦,無論經曆過怎麽樣的艱難與磨礪,隻有能夠活下去,就會依舊頑強地活著。

  寒冬過後,就是暖春。

  到了春天,萬物生長,就有了希望,有了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未來。

  ......

  ......

  陳暮這一日到了卷縣。

  如今諸縣的大小官員都已經重新任命,卷縣縣令、縣丞、縣尉早已經組織生產。

  在官員的陪同下,陳暮視察了當地的糧食種植情況。

  這麽做的目的並不是去看看官員們有沒有在認真負責,也不是來搞什麽觀察實驗,培育新的農作物。

  而是單純地查看栽種情況,根據現有人口,以及當前土地麵積,看看有沒有荒廢的土地,進行調研,計算出洛陽耕地麵積需要多少人口,可以養育多少人口。

  這個工作在青州早就已經展開了,幾年下來,隨著水利基礎建設以及占城稻的普及,青州的糧食產量雖然不能說翻一番,但確實提高了不少。

  主要也是因為青州的耕地麵積其實綽綽有餘,後世達一億多畝,而在漢朝,根據《後漢書·郡國誌》記載,達七八千萬畝。

  再加上這些年各地都戰亂,唯有青州十分穩定,逃難來的人口相當多,使得生產力提升,糧食自然也提高。

  卷縣位於黃河南岸,位於後世的原陽縣一帶。

  也許有人奇怪,後世的原陽縣不是在黃河北岸嗎?怎麽跑到黃河南岸來了?

  然而黃河幾經改道,後世的黃河與古代的黃河早就不是在同一個地理位置,所以古代的原陽縣在黃河南岸也就不足為奇。

  河內郡與河南尹劃河而治,兩郡隔著黃河相望,互不幹涉。

  就看到在黃河南岸的縣外平原上,春日草長鶯飛的季節,青草碧綠的丘陵起伏,參天大樹生長,枝葉葳蕤垂下。

  城外鄉村的道路兩側,花草繁茂,田野阡陌無數,成群結隊的百姓在田間勞作,還有許多新墳老墳緊挨著田野、山丘、森林,訴說著去年的往事。

  漢末三國,十室九空這個成語可不是誇張句,而是一個陳述句。從黃巾之亂,到董卓之亂,僅僅隻是開了個頭,真正的大規模死人,是持續二十多年的諸侯混戰,那才是重頭戲。

  陳暮騎著馬,站在一處小山包上,身後數名官員以及十多名保鏢加上趙雲一起眺望遠方。

  更遠一些的地方就是數公裏的黃河,到了春季,河邊蓬蒿蘆葦開始瘋長起來,蘆葦蕩比人還高,無數飛鳥在裏麵起躍,足有數公裏寬的黃河波濤洶湧,水勢浩蕩,提醒著所有人,春日的訊潮就要來臨了。

  “再過一個多月到四五月份,雨季就要到了,大河雖然不至於泛濫,但雨水過多,必然造成洪澇災害。我命你們在各鄉野挖渠建池,蓄養雨水的工作做得怎麽樣了?”

  陳暮四處掃視了片刻,抬起頭看了眼天色,雖然是三月末,可四月份清明時節很快就會到來,大雨傾盆,可是會澇死粟苗的。

  卷縣縣令是從長安遷回洛陽的一位世家子弟,今年三十多歲,頗為實幹,聽到陳暮的話,連忙回答道:“稟尚書令,全縣目前十二個鄉,俱都在挖渠建池,原有的水渠與蓄水池亦重新修整擴建,務必保證今年春耕順利。”

  “好。”

  陳暮滿意地點點頭,誇讚道:“做得不錯,除了水渠與蓄水池以外,還得鼓勵百姓多生育,盡快恢複洛陽人口。”

  “唯!”

  縣令點頭應是。

  古代防禦洪澇災害的能力很差,但並不是完全沒有。

  暴雨天氣如何防止粟苗澇死?

  自然是在田園邊上修建水渠和挖蓄水池,幹旱的時候從蓄水池裏打水澆灌,洪澇的時候將田裏的水引入水渠,導入蓄水池裏儲存起來。

  這些都是基礎設施,包括現代農田樣式,也都是如此,幾千年傳承下來,大體方式沒有變。雖然在大旱和洪水當中作用不大,但隻要是正常的天氣,還是足以做到萬無一失。

  一行人下了小山坡,沿著官道繼續往前行走,路過一個村莊,小橋流水,風景不錯。

  卷縣的河流從黃河引入,最大的支流名字叫做陰溝水。

  沒騙人,確實是這個名字。

  陰溝水橫穿了卷縣,鄉野百姓就從陰溝水中修建了大量渠灌入各鄉之中,卷縣縣令介紹說,這是從陰溝水取的蒗渠,上個月剛剛挖通,方便百姓種植蔬菜和農作物。

  陳暮注意到,在蒗渠之中正有一個奇怪的水車嘎吱轉動,旁邊有幾個兒童在搖晃手柄,那水車咕嚕嚕咕嚕嚕地汲水出來,匯入旁邊小渠裏自行流向菜地。

  “這是何物?”

  看到這東西,陳暮不由大感興趣。

  卷縣縣令也不知,看向一旁的縣丞,縣丞又看向縣尉,縣尉則看向鄉有秩.....

  有秩也是官員,地位相當於鄉長,見上官好奇,連忙解釋道:“稟尚書令,這是鄉裏一位年輕人製作的汲水之物,名叫翻車。此物裏外都可以轉動,效率大大超過平常水車,我正欲推廣鄉裏,讓鄉民皆用此物。”

  “哦?”

  陳暮立即問道:“這年輕人叫什麽?”

  有秩答道:“他叫馬鈞,字德衡,是扶風人。扶風去年遭了兵災,家鄉被毀,他的族人就跟著我們遷徙到了洛陽,此地就是分配給他們的田土和村莊,現在此村就叫馬家村。”

  “馬鈞?”

  陳暮肅然起敬,這可是個寶貝人物,漢末有名的大發明家,曹魏時期不得重用,現在居然落到了自己手裏,可不能錯過。

  當下,陳暮便讓有秩去叫馬鈞出來。

  有秩一頭紮入了村子裏,先去找了馬家村的村長,其實也就是族長,在族長的帶領下,來到了馬鈞家。

  馬鈞這個時候正在家中菜園種地,聽到有貴人相召,一頭霧水,但還是聽從族長的話,在父母和幾個兄妹的簇擁下,急急忙忙走出來,村子攏共也就那麽一百多人,很快都聚集在了村外,偷偷摸摸地觀看。

  “這是名動天下的尚書令。”

  有秩低聲向馬鈞介紹。

  馬鈞低著頭,略微惶恐地來到陳暮麵前拱手道:“鈞鈞鈞鈞....見見見見見見.....過過過過....尚......”

  好家夥,是個口吃。

  陳暮上下打量,馬鈞大概十七八歲,很年輕,並不是想象中的中年人。

  曆史上馬鈞一直到魏明帝時期都還在,這說明他要麽出生很晚,年齡比較小,要麽特別長壽,活得比較久。

  但關於馬鈞的記載,在三國之前就有,而且《三國誌》也曾經說過,諸葛亮發明了諸葛連弩,已經十分蒼老的馬鈞見到諸葛連弩之後,非常驚奇,並且加以強化改造。

  這說明在公元230年左右,馬鈞的年齡就已經很大,而且關於他的記載,也多數在226-239年之間,也就是曹睿當政的時期,在那之後就不見記載。

  可見馬鈞並不是出生晚,而是比較長壽。

  不然如果他這兩年才出生的話,那公元230年的時候,也不過才40歲,不會用蒼老來形容。

  現在這個年紀就很合理,191年十七八歲,到230年左右,就是年近六旬。

  “好了,免禮吧。”

  陳暮見他說句話太費勁了,擺擺手道:“馬鈞,可願入仕否?”

  這開場白確實不太一樣。

  馬鈞和他的家人都傻了,瞪著眼睛不知所措。

  還是馬家族長在後麵輕輕推了一下,馬鈞才反應過來:“鈞鈞鈞......不不不不......”

  陳暮皺起了眉頭,自己親自邀請他入仕,居然還拒絕?

  “不......勝......榮幸。”

  好家夥。

  口吃就算了,說話還喜歡大喘氣。

  見他答應,陳暮便點點頭道:“你是個人才,先去泰山學宮讀兩年書吧。那裏也有很多喜歡鑽研墨家機械之道的學子,畢業之後,我會安排你往匠造方麵發展,將來會專門為你們這些能工巧匠設立一些官職,我期待你有一天能製造出比魯班的木鳶還要厲害的東西。”

  “唯!”

  馬鈞拱手行禮。

  他家境貧困,現在有貴人相識,一步登天,進入傳說中的泰山學宮讀書,自然是十分願意。

  陳暮微微一笑,對身邊的人道:“好好安頓馬氏族人,物資不得短缺。”

  “明白。”

  卷縣縣令認真將這件事情記在了心裏,點頭表示明白。

  聽到陳暮的話,周圍的人頓時覺得匪夷所思。

  入仕就算了,安排個小官職而已,沒有什麽大不了。

  現在這世道,當官都朝不保夕,哪有什麽真正保一世富貴的職業?

  但去泰山學宮就不一樣了。

  要知道,隨著太學鴻都館等藏著大批書籍的地方被付之一炬,泰山學宮已經成了天下學子心中的聖地。

  先不說從這裏畢業,立即就能在青州為官的問題。

  單說泰山學宮豐富的藏書以及那獨特的印刷書本,就足以讓所有讀書人為之癡狂。

  最主要的是現在青州已經成了天下最安穩的地方,沒有戰亂也沒有危險。很多世家子弟,都願意去那裏讀書,甚至為了名額打破了腦袋。

  馬鈞不過是個農家子,家境貧困,身份低微,居然因為製造出了一個翻車而受到尚書令青睞,確實令人疑惑。

  不過古代發明創造者地位低下也是事實,包括馬鈞如此了得,在曹魏也一直沒有得到過重用,可見古人根本沒有意識到發明創造的重要性。

  古人不明白,陳暮自然很清楚,他還想找馬鈞讓他發明蒸汽機來著,畢竟蒸汽機的原理並不複雜,隻是對於陳暮自己本人不太懂,隻知道蒸汽是動力源,不清楚怎麽具體製作而已。

  有了蒸汽機,才有工業革命的能力嘛。

  當然。

  這是很多年後的事情,天下未平,要是一門心思搞科研上,肯定是個大問題。

  即便是新中國,那也是驅除日寇,恢複中華之後才有這個能力。

  吩咐人安排好馬鈞之後,陳暮繼續巡視地方。

  在卷縣待了一天,第二日準備去陽武。

  卻在此時,有一騎西來,找到陳暮下榻的官舍,進門便急吼吼地喊道:

  “四將軍,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