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壯年黃忠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1      字數:5481
  黃河滾滾波濤澎湃洶湧。

  微冷的春風拂過嵩山的林間、山崗、草原,卷動著樹葉雜草窸窸窣窣的響聲。

  虎牢關下,劉備軍互相攙扶,哀嚎著、慘痛著、沉默著,如潮水一般,向著自己這一方的大營撤去。

  所有諸侯站在高台之上,漠然地看著這一幕,唯有公孫瓚奔馬而去,帶著幽州鐵騎裹挾著風雷之勢,列成整齊的衝鋒隊列,策立於劉備潰軍左右兩側護衛。

  隨著洛陽援軍抵達,劉備士兵的潰敗之勢已經形成,哪怕劉備親自上戰場組織,可為了掩護逃下城牆的潰兵,城下的士兵也隊形全部散列。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虎牢關內大軍進攻,那劉備軍就不可能做到井然有序的撤退,必然要被大舉擊敗,全軍覆沒也說不定。

  士兵們在各級將領的指揮下,緩緩退出了關外。關上的守軍穩住了局勢之後,徐榮開始大量調集弓箭手,但劉備軍的木幔離得不遠,緩緩向前推進,掩護步兵撤離。

  咻咻咻咻咻咻,一波箭雨之後,又射死了數百名士兵,徐榮就再難以展開下一波的攻勢,他在城樓上略微厭惡地掃了呂布一眼,高聲下令道:“撤軍!”

  “撤軍?”

  呂布勃然大怒,拿戟指著徐榮道:“這世上哪有打了勝仗撤軍的道理,而且你這是要棄關而去,不怕太師責罰?”

  “誰告訴你吾要棄關而去?我們是要撤去關下,至於你撤不撤,隨便你。”

  徐榮一轉頭,向著關下掩體後走去。

  身邊大軍早就訓練有素,在徐榮下達命令之後,如潮水般離開城牆。城牆上隻剩下呂布以及他帶來的一萬大軍,眾多將士麵麵相覷,不知道現在是什麽情況。

  呂布在董卓麵前確實受寵,但論起官職,徐榮是五官中郎將,呂布也是五官中郎將,兩人相差不多。

  論起地位,徐榮很早就跟隨董卓南征北戰,跟西涼諸將也走得近,僅次於牛輔胡珍等人,呂布向來囂張跋扈,仗著武力,看不起西涼軍派係,所以老將抱成團,一起排擠他。

  因此哪怕呂布再囂張跋扈,得董卓寵愛,徐榮與牛輔胡珍等人抱團取暖,一樣不鳥他。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董卓怕也是樂於見到手下不合。

  還是李肅這個少數跟他關係比較好的將領向他解釋道:“奉先,關中聯軍的發石車厲害得緊,比普通發石車丟出的石頭更大,更遠,數量也多,我們必須要撤回關下,不然城牆上太危險。”

  “哼,一個小小的發石車能有多厲害?”

  呂布為人狂傲,根本看不起天下英雄,鄙夷道:“偉恭,切莫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趁著今日大勝,待會我便出關挑戰,有了這馬鐙,我便天下無敵,看誰還敢在我麵前稱雄!”

  話音未落,轟隆隆的聲音就已經傳來,呂布抬起頭看下天空,就看到自己頭頂上,已經出現無數黑點,那黑點越來越近,待到了近前,隻令人頭皮發麻,魂飛魄散。

  那些黑點竟然是一個個巨大的石塊,最輕的都重達三百斤以上,最大最重的,甚至能達到五百斤,如流星墜落,帶著恐怖的勁風呼嘯聲,洶湧而來。

  漢末的時候投石車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應用於戰場,就是因為投石車的技術水平不如唐宋以後發達,能夠投的石頭十分有限。

  同樣對比,唐宋以後的投石車,可以扔出的石頭重量,3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40-70米。換算到漢末的重量,30公斤相當於135斤,100公斤相當於450斤。

  而漢末的投石車可以丟出的石頭重量,一般在50-200斤左右。而且射程也不是很遠,大概在100米以內,無論是從殺傷力還是從射程範圍來說,跟唐宋以後的投石車都沒法比。

  所以唐宋以後,投石車基本就成了主流攻城器械。特別是宋末,蒙古人攻打南宋雄關,投石車功不可沒,持續了六年的襄陽之戰,就是因為著名的回回炮而陷落。

  隨著技術的革新,劉備軍的投石車或許在性能上暫時還沒到回回炮的地步,但已經相差不遠,因此在這種時代最頂級攻城器械麵前,一切守城道具,全都失去了顏色,即便是徐榮,也隻能在關下掩體後瑟瑟發抖,避其鋒芒。

  呂布無知者無畏,沒有見過投石車的厲害,在他的目光中,巨大的石塊如雨點般向著虎牢關轟來,隨著黑點越來越近,他還是平生第一次感覺到了恐慌,還是赤兔馬靈性向側身一避,躲開了這次攻擊。

  轟隆轟隆轟隆轟隆轟隆。

  像是無數聲爆炸在虎牢關上炸響,呂布總算是知道為什麽他到了關上後,發現城樓坍塌,城牆上到處都是坑坑窪窪,與自己離開之前的模樣天壤之別,原來竟是這個原因。

  “撤撤撤撤!”

  李肅等將領冒著雨點般的石彈抱頭鼠竄,招呼著新來的士兵往關下撤去。城牆內部有瞭望哨,又有了一股新力軍的加入,他們至少不用擔心聯軍再來一波攻城了。

  ......

  ......

  這次攻城戰,劉備軍損失了七八千人,投石車幾乎是在報複性地進攻,將這些日子采集的石頭幾乎全都傾瀉在了虎牢關的城牆上,一直到幾日存貨全部用盡,這才罷休。

  城外一個土坡之上,劉備在玄甲重騎的保護下,漠然地看著自己麾下的士兵,在各級將領的指揮下緩緩撤回自己的軍營裏。

  陳暮知道,他是寒了心。

  事實上虎牢關城牆達三裏,這麽長的縱深,當劉備軍大舉進攻的時候,其他諸侯如果聽從命令,一起進攻,那麽這一戰的結果誰也說不準,也許,真有攻破虎牢關的希望也說不定。

  可惜哪怕劉備多次下令,各路諸侯也是依舊用各種借口搪塞,唯一聽從命令的就是公孫瓚和曹操,隻是公孫瓚的兵馬全是騎兵,曹操那三五千人實在沒上去的必要。

  當然,也許有人說,劉備不是有六萬大軍嗎?既然虎牢關縱深這麽長,六萬人應該可以都上去才對,為什麽全都擠在關下,每次隻能上去幾千人?

  這是因為他的攻城器械不夠。

  聯軍抵達嵩山腳下已經有兩個月餘,十多萬大軍大量砍伐嵩山樹木,製作攻城器械。但這些器械並不是全都堆積在一起,而是大家各做各的,各管各家,沒有人會想著做好後獻給公家大家一起用。

  這麽做肯定是件壞事,偏偏劉備軍也是這麽做的。比如投石車這樣的革新技術,肯定不能泄漏出去,所以在這一點上,即便是身為盟主的劉備,也無法指責他們。

  如此一來,就導致劉備軍的壕橋、雲梯、井闌準備不夠。

  因為他的主攻城器械製作方向是往投石車木幔等器械去做,每天都有幾台投石車和數台鐵皮木幔產生,一邊製作這兩種器械,還得分散出大量人力去采掘石頭,使得其它攻城器械嚴重不足。

  這也算是集中發展一種力量的壞處,做多了投石車,壓製力是足夠,可缺少了壕橋雲梯,那攻城能力就差了許多,總共不過千餘架梯子,讓後續兵力難以快速抵達城關上。

  劉備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雲梯壕橋數量不足,但他指望袁紹袁術這些人,沒想到這些人事前一個個答應得好好的,事後卻是個個說話跟放屁一樣。

  “這些國之蛀蟲!”

  劉備的臉色已是鐵青,殺人般的目光掃向遠處台上的各路諸侯,他萬萬沒想到,都到了這一步,拖後腿的,居然是這些所謂的自己人。

  公孫瓚在一邊,頗為不好意思地道:“玄德,早知道的話,我就不帶那麽多騎兵來,征召一些步兵就好了。”

  “伯圭,這不是你的錯。我們聯軍本就缺少騎兵與西涼鐵騎對抗,你帶騎兵來,原本就是彌補我軍騎兵不足。我隻是沒想到,那些人竟是如此可恥。”

  劉備搖搖頭,歎息了一句。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關東聯軍各個心懷鬼胎,若能人心一齊往一處用,虎牢關早就攻破了,何須要等到現在,落得今日一場大敗?

  陳暮沉吟道:“今日一戰,倒也不是一件壞事。至少讓我們知道,關東聯軍這幫人沒有一個靠譜的,以後還是我們與伯圭兄一同抱團,我們的兵力就是整個聯軍一半,靠我們自己足矣,不需要用到他們。”

  “玄德,我們多年發小兄弟,要用到我的地方盡管說。”

  公孫瓚拍著胸脯保證。

  在關東聯軍中,公孫瓚是唯一力挺劉備的人。

  不僅僅是因為劉備陳暮幫他賺錢,最主要的,還是他們是幼年發小,幾十年的情誼,對於講義氣的公孫瓚來說,這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

  像曆史上,陶謙被曹操攻打,向劉備求援。劉備當時也沒有兵馬,就是找的公孫瓚借了幾千幽州烏丸雜胡去的。

  在自己與袁紹爭奪冀州的關鍵時刻,還能給劉備那麽多兵馬,公孫瓚的義氣,可見一斑。

  劉備聽了這話,十分感動,歎道:“伯圭,你我兄弟,不用多說。待他日我們若能攻破洛陽,救回天子,隻要我在,我們兄弟就一定要同朝為官,輔佐漢室江山,打理好這個天下。”

  這話的隱喻,已經不言而喻。

  公孫瓚大喜道:“兄弟之間客氣什麽。”

  當下,眾人罷兵回營。

  回到軍營之後,劉備召集諸將,以及敢死隊幸存者在軍中校場開會,其餘士兵,皆在周圍圍觀。

  校場之上,劉備站在高台上,舉起大喇叭,朗聲道:“此戰,我們敗了。”

  “但是,我很高興,也很欣慰。”

  “我高興的是,我軍中還有這麽多英勇無畏的死士,為我而戰,為漢室天下而戰。”

  “董賊反懷篡逆之心,廢立天子,毒殺皇帝,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今日我們雖敗,可我們的勇氣還在,我們殺賊之心不改。諸君之勇,令我暢懷,諸君之義,揚我漢軍榮威!”

  “我劉備,多謝諸位。”

  劉備向著台下拱手一禮,緩緩鞠躬。

  台下諸多將士連連喊道:“明公,使不得,使不得呀。”

  劉備卻笑道:“如何使不得,諸位都是為國鞠躬盡瘁的將士,我向大家一禮,便是表達我對諸君的敬意。抬上來!”

  輔兵們將一個個箱子往台上抬,箱子打開,裏麵是無數五銖錢,也有少量金銀珠寶絲帛等物。

  “大丈夫一言當為九鼎,我之前說過,先鋒隊人人皆有賞賜。這些金銀錢財,都是賞給大家。至於所有死難的將士,不僅都有數倍於此的撫恤金,家人也將得到免稅與妥善安置。”

  劉備說完之後,台下一個個瞬間激動起來,人人都開始高呼萬歲。

  台下的士兵其實隻有一千多人,先鋒軍八千人,死傷大半,隻有兩三千人活了下來。其中一半以上都帶著傷,在後營大量的醫師正在為他們處理傷口,緊急治療。

  但饒是如此,聲音震耳欲聾,每個人都發自內心的欣喜。

  跟古代士兵談理想談為國為民,那其實是一件很沒意思的事情。除了少數軍隊以外,大部分軍隊,還是有奶便是娘,為錢為吃口飯,僅次於而已。

  所以當劉備也不囉嗦,直接掏出真金白銀的時候,才是這些士兵最高興的時候。

  至於口呼萬歲。

  “萬歲”這個詞匯其實就是個祝賀詞,並不是單指“皇帝”的稱呼。

  一直要到宋朝以後,才隻能對皇帝使用。

  在宋朝以前,秦漢唐等朝代,軍隊得勝口呼萬歲,或者逢年過節,百姓臣子互道萬歲的事情不算少見。

  因此現在劉備軍的人對劉備口呼萬歲,一不算僭越,二來,甚至連個稱呼都不算,僅僅隻是因為劉備發了金銀,大家高興起來喊的。

  就跟後世得知公司年會發獎金,大家高興地歡呼“噢噢噢噢”是一個道理。

  劉備在打了敗仗之後,大發金銀,就是為了鼓勵士兵,振奮士氣。

  雖然打了敗仗,但如此激勵之下,不僅僅是上了城牆的死士一個個感恩戴德,即便是那些沒有上城牆,隻在城下接應的士兵,也都是卯足了勁想要殺敵立功掙錢。

  這跟千金買馬骨是一個道理。

  士兵一個個排著隊上來領錢,敢死先鋒隊人人都有近萬枚五銖錢,這在物價相對穩定,糧價較低的青州,足夠一家人生活富足地過好幾年。

  而除了敢死隊以外,劉備還宣布整個軍營所有士兵都有賞賜,無非是多和少的問題,人人都有幾十到幾百枚五銖錢不等。

  畢竟其他士兵也是衝到了關下,即將登城,隻是因為意外而沒有上去死戰,並不是說他們就是懦夫。

  敢死隊的賞錢是普通士兵的數十倍,他們是用命拚回來的,普通士兵自然不會心生不滿。因此在一片熱火朝天之中,劉備灑下了數千萬枚五銖錢,贏得了整個軍營的軍心穩固,恢複了士氣。

  但就當黃忠上台領賞的時候,黃忠卻單膝跪在劉備麵前,沉聲道:“使君,我不要賞賜,請將我的賞賜給予我麾下一名叫管良的士兵。”

  “哦?這是為何?”

  劉備不解,士兵們人人都有賞賜,即便是戰死的士兵,不僅有大量撫恤金,還有其它優待,所以每個人的賞賜都是他們應得的,何必要將屬於自己的錢給他人呢?

  黃忠強忍著悲痛道:“阿良為了救我,犧牲了,我答應過他,要為他好好照顧他的家人。請使君將我的賞賜,劃到阿良的名下。”

  “原來如此。”

  劉備感歎道:“你亦是一位義士,那就按你所說,將你的賞賜劃到管良名下,先存於賬上,待打完仗後,便回青州讓撫恤官按照花名冊親自上門撫恤。”

  這些死士在出征之前,籍貫、名字、都有哪些家人都是有登記記載的,而且非獨生子不得入列,這也算是幾千年來的傳統,為的就是一人戰死,以後還有別的兄弟為父母養老送終,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黃忠感激道:“多謝使君。”

  “使君,黃隊長為了掩護俺等,與那呂布一戰,阿良為了救隊長才死的。俺也願意將賞賜給予阿良,俺知道他家就一個年幼的弟弟和兩個妹妹,父母早逝,隻有祖母在,生活困頓,俺好歹父母雙全,還活著,請把俺的錢也給他。”

  “俺也是。”

  “阿良家得的賞賜夠多了,俺是想把俺的錢給另外一位袍澤阿東,他幫我擋了一刀。”

  當下黃忠小隊活下來的十多個人,紛紛跪下祈求。

  這裏很多士兵都失去了袍澤,光黃忠小隊,五十人的一個隊伍,最後隻活著回來十多各人,死亡比率高達80%,可見此戰之慘烈。

  看到這一幕,劉備垂淚道:“好好好,傳我將令,你們的賞賜,一分都不能少,其他戰死兄弟,若有功,則額外再賞賜一筆,大家快起來吧。我青州軍,絕不會讓我們的弟兄戰死之後,家人不能得到安慰的!”

  “多謝使君!”

  眾人感激不已,紛紛叩首,直到劉備親自去攙扶,他們才一個個起來。

  而說著無心,聽著有意。

  劉備沒有注意到剛才士兵們言語當中的細節,陳暮卻注意到了。

  與呂布一戰?

  姓黃?

  要知道在城關上,呂布可是騎著赤兔馬,與趙雲典韋張遼他們一戰,可謂占盡了便宜,一個個都被打得吐血,到現在還在營中休息。

  而此人與呂布一戰卻全身而退,又姓黃,莫非是傳聞中的壯年黃忠?

  就在陳暮思緒萬千的時候,黃忠卻已經再次開口說道:“使君,我還有一個要求!”

  劉備說道:“請說。”

  黃忠看了眼遠方雄關,從牙縫間鑽出幾個字來:“我請命,與那呂布一戰,阿良是他射死的,我要為我的兄弟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