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雙麵間諜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0      字數:4743
  董卓回了自己的驃騎將軍府。

  在門口望風的一個婢女急急忙忙跑到後院去報信。

  聽聞他回來,呂布衣衫不整地從另外一個婢女房間跑出來,邊跑邊扣衣帶。

  唉,長得太帥也是一種罪,自從住入驃騎將軍府,好多漂亮的婢女乃至董卓的妾室都貼上門來。

  呂布雖然暫時還不敢對董卓的小妾下手,但已經有幾個婢女淪陷,董卓不在家的時候,一群人經常胡搞亂搞。

  “義父。”

  等董卓步入前廳的時候,紮著雙馬尾的呂布已經穿戴整齊,站在了董卓麵前。

  董卓點點頭道:“嗯,去召集李儒閻忠趙琳他們過來。”

  “唯!”

  呂布領命去叫他們。

  目前董卓府的幕僚分為兩派,一派是李儒閻忠趙琳三人,賈詡善於明哲保身,還沒有暴露他的才華,議事時一言不發,目前是將軍府曹掾,暫時在牛輔帳下。

  另外一派則是周毖伍瓊何顒鄭泰等黨人內奸臥底,由於董卓自己也需要他們與黨人充當潤滑劑,所以這一派正是受寵之時。

  不過董卓又不是傻子,自然很清楚自己與周毖伍瓊何顒鄭泰等人是互相利用的關係。

  所以他真正的幕僚班底,還是李儒閻忠趙琳等人。

  為什麽是他們?

  因為他們屬於涼州派係,同鄉老家一黨。

  漢朝人情關係網絡兩大特色,一是以宗族同鄉為紐帶的關係網絡,二是以門生故吏為紐帶的關係網絡。

  實際上不止是漢朝,後來的各封建王朝頻繁黨爭,組黨結社,拉人頭建山頭,比如明末的什麽齊黨楚黨浙黨宣黨東林黨之類,基本都是這樣。

  所以這是華夏結黨營私的祖傳手藝,真正可以申遺的傳統藝能,不單隻是漢朝特色。

  閻忠是武威姑臧人,正兒八經涼州名士,西涼軍裏很多將領都是他的武威同鄉,關係極好。趙琳雖是關中扶風人,可他祖上為天水趙氏,也是師出名門。李儒則是關中馮翊人,但漢朝雍涼不分家,也算西涼派。

  而且原本李儒與閻忠之間,是有一些爭端和分歧的。畢竟李儒來之前,閻忠是董卓手下第一謀士,李儒要想上位,除了要出好主意以外,還得與閻忠明爭暗鬥,進行爭寵鬥爭才行。

  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比如後來袁紹手底下的謀士就分為好幾派,如沮授田豐審配等冀州派,辛評郭圖荀諶等潁川派,逢紀許攸南陽派,內鬥不休,意見不統一。

  但周毖伍瓊何顒鄭泰等黨人來了以後,李儒立即改變了策略,不再與閻忠明爭暗鬥,而是與閻忠交好,三人抱團取暖,組成了雍涼一黨。

  嗯。

  果然,沒有外敵的時候,自己人最危險。

  當有外敵的時候,上一秒你死我活,下一秒手足兄弟,然後刀口一致對外同樣也算是傳統藝能了。

  董卓之所以召李儒閻忠他們幾個人過來,是想問問他們對今日朝議結果的看法。

  跟他手下有兩派謀士一樣,目前董卓的策略也同樣是兩個方針。

  一是采納李儒等人建議,唆使投靠自己的官員在朝議上提議讓自己擔任大將軍,試探一下太皇太後的反應。

  二是采納周毖伍瓊等人的建議,與黨人和解親善,讓他們幫忙造勢,提升自己的名望。

  而今日朝議時,周毖伍瓊等人雖然沒有反對,可荀爽、韓融、陳紀等黨人骨幹卻持明確反對意見,而且這些人還是董卓向朝廷舉薦,這讓董卓很是難堪,心裏非常不爽。

  李儒閻忠趙琳三人來到廳堂內,這是一間書房小屋,屋內擺滿了書籍,窗外就是驃騎將軍府的人工湖,有碧綠的青竹伸進來,景色十分優美。

  三人席地而坐,董卓讓左右包括呂布在內的護衛都出去,在門口把守,等屋內隻剩下他們四人,才頗為怨恨道:“這些黨人,真是可惡至極。我好心舉薦他們入朝為官,哪知他們居然背後捅我一刀。”

  朝堂上的事情閻忠他們也都知道了,李儒正愁找不到落井下石的機會,立即接過話茬道:“明公,我早就說過這些黨人不可信,他們隻是在利用明公而已,明公萬不可上當。”

  如果這個時候閻忠也勸兩句,董卓再去找周毖等人對峙,周毖他們再找個借口理由,說不準這件事情就會過去,董卓也不會過於怨恨黨人。

  但閻忠同樣不嫌事大,向董卓進讒言道:“文優兄之言,正是如此。明公以為黨人良善,實際上他們才最為陰險。”

  “我亦何嚐不知?以往不過是互相利用而已。”

  董卓歎息道:“可哪知道他們利用我之後,需要我利用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得魚忘筌,反過來踩老夫一腳,當真是可恨。不過還好,太皇太後還是將老夫記在心上。”

  “哦?”

  閻忠心頭一動,詢問道:“太皇太後不是在朝議之時沒有答應嗎?”

  董卓笑了起來:“朝議上反對的人太多,太皇太後當時便沒有表態。事後召我入永安宮,撫慰了一番。言稱年底讓我擔任三公,明年再進取大將軍之位。到底是董氏自家人,太皇太後還是得依仗我這個侄兒。”

  李儒笑道:“這說明明公在太後的心中地位,不過雖然到了明年就能進取大將軍之位。可那些黨人與世家如今占據朝堂,與明公作對,以我之見,還是要將這些黨人趕出朝堂才是。”

  “是啊,隻是我今日在朝堂上才提議為黨人平反。想修複老夫與黨人的關係,結果他們轉身就捅我一刀,讓老夫猝不及防。因此才找你們來,詢問辦法。”

  董卓歎了口氣:“雖然老夫恨他們入骨,可畢竟在朝堂上說出了話,太皇太後也恩準,實難以反悔呀。”

  其實這也是董卓召他們來議事的目的。

  因為前腳我董卓才幫你們黨人將當年的“九月政變”平反,後腳你們就在朝議上打我臉,實在丟不起這個人。

  可話都已經說出去,太皇太後也準了他的上奏提議,這個時候怎麽可以反悔?

  所以董卓想來想去,就想找李儒他們詢問一下,自己以後對黨人應該怎麽處理,以及接下來如何與他們結交,態度做出什麽樣的轉變,采取什麽樣的策略。

  而李儒的意見也很簡單,那就是先把驃騎將軍府的那幫黨人,也就是周毖伍瓊何顒鄭泰等人趕走,然後再慢慢對付朝堂上的黨人。

  因此剛才的話題雖然說起了董太後,可又被李儒轉了回來,這就說明李儒一門心思都放在如何對付黨人身上,根本沒去想那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唯有閻忠聽了他們談起太皇太後已經答應董卓明年讓他擔任大將軍,腦海快速思索,緩緩說道:“明公,文優,我覺得如何對待黨人的問題上,還是要先放一放。”

  “放一放?”

  李儒不解道:“誠漢,你難道沒看出來嗎?這些黨人狼子野心,一邊蠱惑著明公為他們效力,又一邊兔死狗烹打壓明公,根本就沒有想過與我們合作,我看他們分明是在愚弄我們而已!”

  一旁的趙琳忍不住插了一句嘴道:“最近這段日子,我也聽原來的同僚說起,說咱們西涼人都不過是蠻夷之輩,朝堂上下紛紛敵視,對我等充滿了鄙夷。”

  閻忠心道趙琳你搗什麽亂,這個話題不能再扯下去了。不過他也理解,趙琳是負責洛陽軍情司的副手,他是靠著和劉關張陳關係較好才能到這裏,並不是本身智力高絕,陳暮沒有把計劃告訴他也很正常。

  於是閻忠組織了一下語言,才緩緩說道:“我並不是說黨人不可惡,而是剛才明公提起太皇太後,說是明年讓明公擔任大將軍,我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麽太皇太後會真的答應這件事。”

  “誠漢是何意?”

  董卓納悶不解:“我與太皇太後皆為仲舒公之後,如今朝堂又需要我為依仗,我當大將軍難道不應該嗎?”

  “不應該。”

  閻忠的話有些直言不諱。

  董卓聽了很不高興,道:“誠漢說這種話莫是消遣老夫?”

  “明公莫要動怒。”

  閻忠連忙解釋道:“我與文優兄自然都是希望明公擔任大將軍,這樣我等前途才有保證。可平心而論,文優兄,你若是董太後,你會讓明公擔任大將軍嗎?”

  這話問到李儒,李儒這才開始細細思索,摸著下頜山羊胡,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道:“不會。”

  “為什麽?”

  見手下兩大謀士幾乎是統一意見,董卓也重視起來,瞪大了眼睛不明白道:“太皇太後明明親口答應了老夫......”

  李儒苦笑著解釋道:“我若是太皇太後,隻有一種情況下才會讓明公做大將軍。那就是自己身邊的董氏近親死絕,董太後的兄長早死,卻還有董重董承兩名近侄,董重死於上次宮亂,董承還在。明公覺得,是明公與董太後親近,還是董承與董太後親近?”

  “這......”

  董卓眼睛瞪得跟銅鈴一樣,說不出話來。

  閻忠也幫腔道:“正是,雖然明公兵權在握,地位非同一般。可董承已經收了南軍,有南軍在,明公的重要性就比之前差了許多。所以董太後之言,大概率是為了穩住明公,明年必定是董承擔任大將軍。”

  “什麽?”

  董卓噌一下就站起來,眼眸中閃爍著怒火:“這不可能,這是太皇太後親口所言,怎麽能欺騙老夫?”

  閻忠搖搖頭道:“若是太皇太後不提先讓明公擔任三公還好,那就說明尚有機會。可明公想想,驃騎將軍已經位比三公,地位已經不在三公之下,再往前一步,就隻有大將軍之位。為什麽太皇太後,一定要讓明公先擔任三公,再做大將軍呢?”

  漢朝的官製,萬石官員有六個,其中常設的有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這四個。不常設的有太傅和驃騎將軍,至於後來的大司馬,實際上就是太尉,所以除了特殊時期,平常時期並沒有太傅和驃騎將軍。

  而這六個萬石官職,也是有上下之分。平常時候,太尉為百官之首,位列另外二公與大將軍之上,後來隨著外戚掌權,大將軍地位飆升,逐漸成為百官之首,位列三公之上。

  而太傅則為上公,同樣也是位列三公之上。因此在同時有大將軍與太傅的時候,二人平級。

  比如桓帝去世時,竇皇後下詔讓陳蕃擔任太傅,加上大將軍竇武,兩人就成為了文武百官之首,地位相同,所以謀劃誅宦的時候,就是他們兩人主導。

  至於其它太尉司空司徒驃騎大將軍等職務,則名義上屬於平級,至於具體地位,則要看有沒有錄事尚書。

  錄事尚書,代表了擁有插手政務的權力。

  有這個頭銜在,才能成為尚書令的上司,可以管轄尚書台,掌管天下政務。

  如果沒有錄事尚書,那麽三公的頭銜其實跟虛職沒什麽區別,因為他們沒有實際權力,隻有高高在上的地位。

  現在朝堂袁隗為太傅,兼錄事尚書。

  這意味著袁隗不僅是名義上的百官之首,且是有實權的,天下政務都歸他管。

  而另外的三公頭銜,實際上跟董卓現在的驃騎大將軍地位相當。

  那麽董太後讓他擔任三公,再擔任大將軍,確實有點多此一舉,耐人尋味,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這就好像你已經是個掌管財務的實權常務副局長,領導說要提拔你為局長,卻在這之前,不僅把你分管的財務收了,還把你的常務頭銜給拿走。

  一套操作下來,怎麽看怎麽不像是要提拔轉正,反而是有種已經安排你提前退居二線,在局裏養老等到退休的感覺。

  所以想到這裏,董卓也逐漸回過味來,眼神閃爍地看向閻忠:“為何?”

  “因為三公沒有兵權啊。”

  閻忠還沒有說話,李儒就已經歎息道:“現在南軍在董承手裏,而我們麾下的關中豪強侯選程銀李堪張橫與我們並不是一條心,如此我們實際掌握的兵力就隻有明公本部人馬加上後來收的一部分何進何苗潰兵,總計不過一萬多人。等明公擔任三公以後,幾乎是自動放棄了關中豪強那些人的軍隊,若是太皇太後給予他們官職,稍加拉攏,明公麾下軍隊就會散去大半。到時候明公實力大減,即便再有怨言,也已經對董太後無足輕重,不能形成威脅,屆時.......”

  “屆時我們西涼人,離被趕出朝堂,也不遠了。”

  趙琳默默地給了助攻。

  “不錯,到了那個時候,明公雖位列三公,卻內無施政權,外無兵權,最好的結果,也就是等明公到一兩年無權傀儡,便將明公罷官回家養老,我等西涼人,再沒有前途可言。”

  閻忠滿意地點點頭,雖然趙琳在關鍵點上老是把握不住分寸,但在該出聲的時候,好歹沒當豬隊友。

  聽到這裏,董卓的拳頭緊緊地握住,臉色陰晴不定道:“可如果單憑太皇太後先讓老夫擔任三公這一點,就判斷太皇太後在欺騙老夫,那未免也太武斷了些.......會不會是你們想多了。”

  他還是不敢確信真的會變成這樣,自己可是太皇太後的族侄,而且要是沒有自己撐腰,你董太後怎麽能到今天這個地步?

  閻忠說道:“要是想知道太皇太後有沒有欺騙明公倒也簡單。”

  “計將安出?”

  董卓忙問。

  閻忠與李儒對視一眼。

  李儒說道:“明公可自請擔任三公,看太皇太後反應,若是太皇太後欣然同意,且讓明公交出兵權,那麽一切,便都在不言中了。”

  董卓的臉色已經鐵青,沉默了好一會兒都沒有說話,半響之後,才從牙縫間擠出幾個字道:“老夫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