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婚姻價值觀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0      字數:3570
  中平六年八月,青州。

  在公孫瓚的幫助下,陳氏宗族遷移至了青州。

  雖然也有一些不願意走的,但老太公發話,除了少數幾家死硬派,最終數百人背井離鄉,遠赴濟南。

  其實從蒲陰到濟南,說遠也不遠。總共三百多公裏,穿過河間渤海就到了平原郡。

  如今劉備執掌青州,擔任青州牧,連各地太守都受他節製,安頓一家宗族數百人沒有任何問題,算是免除了這個後顧之憂。

  齊國臨淄,青州的治所所在地。原本的刺史府已經變成了州牧府,劉備在這裏一攬大權,控製了整個青州。

  陳暮抵達青州之後,四兄弟連日來飲酒作樂,痛飲了兩天,到這一日,總算是開始正事。

  劉備坐在席位上,笑著說道:“三弟,朝廷的通緝令下來了,你被通緝了。”

  張飛大笑道:“那正好,我跟二哥四弟都被通緝過,就差大哥了。”

  “誒。”

  關羽翻了個白眼:“三弟,你會不會說話。大哥是朝廷乃一州州牧,將來是要進入中央做三公九卿之人,怎麽能說被通緝呢。”

  張飛撓撓頭,憨笑道:“酒後失言,酒後失言,我自罰三杯。”

  陳暮含笑道:“恐怕三哥是想喝酒了吧。”

  眾人大笑,殿內充滿歡快的氣息。

  這次是四兄弟私下聚會,位於州牧府後院的偏廳裏,幾人坐得很近。

  劉備也飲了一口酒,放下酒杯,歎氣道:“可惜如今朝政被太皇太後與那董卓把持,等天子長大親政,也不知何年何月,我就擔心太皇太後被董卓蠱惑,釀成更大的禍事呀。”

  “這一點大哥倒是毋庸擔心,董卓此人,囂張跋扈。一不如何進隱忍,二不如竇武恭謙。卻又野心勃勃,向往大將軍之職。”

  陳暮分析道:“但他不過是個與董太後隔了七八代的遠方族人而已,哪有資格擔任大將軍,因此包括袁太傅等人在內,必為滿朝文武所不容。屆時文武百官,也會遊說董太後,立董承為大將軍,而非董卓。”

  “哦?”

  劉備心頭一喜,笑著道:“那董卓失勢,似乎不久矣。”

  一山豈容二虎。

  東漢曆史上為什麽隻常設大將軍,而很少常設驃騎將軍?

  就是因為驃騎將軍會分大將軍權。

  如果董卓擔任不了大將軍,被董承當了大將軍,那董卓的權力反而要被董承分走大半。

  所以不管是對董卓來說,還是董承來說,應該都是不能容忍的現象。

  “不錯。”

  陳暮點點頭:“太皇太後之所以依仗董卓,隻是臨時利用而已。隔了七八代的族人,不可能讓他取代自己親侄的地位。一個驃騎將軍打發就行,要是董卓還不滿足,想做執掌天下大權的大將軍,他也不看看自己夠不夠格。”

  劉備又問道:“那依四弟之見,董卓會何時失勢?”

  陳暮想了想道:“依我之見,最遲明年,董卓就得升任三公,權力明升暗降,屆時我與大哥回歸中央,輔佐天子,差不多也該是那個時候。大哥兩救太皇太後,簡在後心,隻要當下能治理好青州,升遷無礙。”

  驃騎將軍是萬石,僅次於大將軍,位比三公。三公也是萬石,理論上來說,雙方平級,為什麽說是明升暗降?

  這個其實應該不用解釋,簡單概括就是驃騎將軍有兵權,三公則隻有參政權,實際權力不大。

  如果董卓真的想要更進一步,以外戚身份擔任大將軍,除非他能說服董太後。

  一旦董太後不同意,那政治鬥爭的結果,頂多就是給董卓一個三公養老而已。等權力慢慢被架空之後,一道詔令讓他辭官回鄉,沒有第二個下場。

  聽到陳暮的分析,劉備也覺得有道理,這世上哪有不讓自己親侄子上位,讓一個隔了不知道多少代的遠房侄子上位的,便點點頭道:“升不升遷的其實無所謂,主要還是能夠盡早回中央輔佐天子,雖然我反對廢帝,但木已成舟,也隻能盼望陳留王早日親政,這樣我才不負先帝所托呀。”

  談起漢孝康帝,場麵一陣沉默。

  陳暮也沒有說話,劉備的目光裏露出黯然落寞緬懷追憶的神情。

  漢孝康帝可謂他們兄弟的伯樂,如果沒有先帝提拔他們,即便他們立的軍功再多,不賄賂宦官的話,也難以走到今天的地步。

  雖然劉備對先帝的很多做法都不太同意,比如花錢買官、橫征暴斂,但不可否認,根據漢朝的二重君主製,劉備就是劉宏征辟的臣子,那麽他就有向劉宏效忠的義務。

  劉宏死了之後,那麽劉備下一個效忠的,就應該是劉宏的兒子。

  這種觀念,其實是傳自春秋戰國時的分封製。

  簡單來說,劉備被劉宏親自征辟,那麽劉備就是劉宏的家臣。

  而劉備征辟的人,相當於劉備的家臣。

  並且劉宏家臣的家臣,也就是劉備征辟的人,並不是劉宏的家臣。

  所以劉備征辟的人,首先會效忠劉備,其次才會效忠天子,大概就是這麽個道理。

  這也是為什麽漢朝如此重視門生故吏的原因,因為按照這個觀念,可以培養出大量的人脈關係網絡。

  即便這些人後來沒有在你手底下混,別人也得重視這層關係,未來也得效忠於你。

  比如韓馥,就因為是袁家故吏,被這層道德綁架,最終被袁紹拿捏到死。

  不過也有不講武德,比如董卓.....身為袁家故吏,不僅不效忠袁隗,最後甚至把袁家給屠了......

  真正的可謂隻要我沒有道德,就不會被道德綁架,完全不顧及這方麵的世俗觀念。

  劉備是在意二重君主製的,所以十分懷念劉宏,不過人都已經死了,再懷念也沒有什麽意義,於是悲傷的情緒很快散去,轉移話題道:“對了,聽聞四弟訂了門親事?”

  “倒是沒有訂親,被四弟拒絕了。”

  一提起這個,張飛頓時來了精神,繪聲繪色道:“大哥你是不知道,人家女子為了四弟,整日努力學琴習字練畫,聽聞四弟有難,央求父親舉全族之力相助,這等情誼,感天動地呀,我若是四弟,恨不得當場把那女子娶了。沒想到他居然拒絕,當真是可惡呀。”

  陳暮苦笑道:“別這麽說,如果因為她喜歡我,而為我做這一切,使得我心懷愧疚而答應娶她的話,其實這並不是愛情。我拒絕她也不是真的拒絕,而是答應會與她慢慢接觸,再過些日子,她也會來青州,到時培養感情嘛。”

  劉備不解問道:“那女子是長得不好看嗎?”

  “美如天仙。”

  “家世不太好?”

  “冀州豪強。”

  “品行不好?”

  “暫時不知,不過聽聞知書達理,十分賢惠。”

  “那還培養什麽感情,娶回來呀。”

  老大哥頓時就不樂意了。

  男子漢大丈夫,娶個女人都扭扭捏捏,太不爽快。

  陳暮微微一笑,沒有說話。

  這其實就是他跟劉備三觀不同的地方。

  或者說,是現代人跟古人三觀不同的地方。

  漢朝的女性地位雖然沒有低到宋明以後那樣的地步,但要說有多高,思想多開明,跟後世還是沒得比。

  蔡文姬被曹操賜給自己部下就不多說,曹操總共15個老婆,其中13個都是他搶來的。

  劉備自己的老婆也多次在戰亂中被人抓走,劉備更心疼兄弟,不太關心妻子。

  在男權社會,有權勢的人不會管女性的心情。

  而陳暮則是一個尊重女性,擁有正常現代價值觀的男人。

  因此他打算先和羅敷談著,了解熟悉之後再談婚事。

  倒不是矯情,而是假如陳暮因為羅敷做的這一切,就立即娶她,也許羅敷心裏也不會高興。

  因為這顯得有點道德綁架的意味。就好像是因為我幫了你,你才大方地娶了我一樣,讓人不舒服。

  所以當時候陳暮拒絕秦風訂親的提議時,羅敷很沮喪,但也不是特別悲傷。

  因為在她心裏,如果自己能更優秀一點,遲早能夠追到陳暮。

  可很快陳暮邀請羅敷來青州做客的時候,羅敷就開心得雀躍,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因為在她看來,意味著更近了一步。遲早有一天,你會發現我的好。

  而我也剛好近距離了解一下你,看看你的性格跟我合適不合適,再看看你的道德品質,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這才是正常的心理想法。

  對於一個敢於拒絕太守,追求自我幸福的女孩來說,顯然羅敷也有她自主獨立的一麵。

  而對於陳暮來說,羅敷膚白貌美,有是豪強出身,以後說不準對劉備收取冀州提供很大幫助,他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

  而且陳暮自己也很喜歡她,是一個漂亮可愛又溫柔善解人意的好女孩。

  但並不是說你長得好看,家裏有錢,我就一定得娶你。

  別說後世,單說古代,長得好看又有錢,性格惡劣的女子多的是。

  比如高陽公主,賈南風等等。

  陳暮也得擔心自己的老婆人品有沒有問題,會不會跟自己鬧矛盾,以後家宅不寧。

  所以等羅敷來青州,兩人一起遊玩一段時間,產生感情。互相了解之後,那麽最後走到一起,才叫順理成章。

  要是才見了兩次麵,就立即訂下親事,雖然很符合古代的情況,可對於陳暮來說,他更希望照顧女方的情緒,讓她能夠體會到什麽是真正的愛情。

  夫妻之間最要緊的是什麽?

  恩愛。

  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而不是穿越到古代,就立即急吼吼地三妻四妾,收貂蟬收甄宓收大小喬收這個收那個。

  陳暮一來尊重女性,希望能夠給予自己老婆有愛情的感覺。

  二來是他希望有一個包容自己,理解自己的老婆,而不想將來後院起火,娶一個三天兩頭吵架的河東獅吼回來。

  所以綜合這兩點,也是陳暮為什麽非常抗拒包辦婚姻,不希望隨便找個老婆的緣故。

  簡單來說,就是要看自己老婆的人品好不好,如果好的話,可以結婚的話,同時也希望能給予老婆尊重,讓自己的老婆能夠感受得到夫妻之間的信任、親密等等。

  陳暮覺得,這才是現代婚姻的正常價值觀,也是夫妻之間和諧相處之道。而不是隨便娶個女子回來,將她當成生育工具,大概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