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陳暮之計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0      字數:3452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這一次徐榮的部署安排,與當初黃巾兵的兵力駐防情況還挺相似。

  隻是當時黃巾兵是兵多,於是各地縣城都有駐防,而徐榮則是特意在這一代沿線紮了一個口袋陣,不管是形勢還是意義,與當初都不相同。

  至於當初黃巾十分看重的巨鹿廣平等地,徐榮反而不在意。

  事實上要是陳暮帶著重騎兵跑到巨鹿廣平一代,徐榮做夢都會笑醒。

  因為冀州中部地區雖然有廣袤平原,可水係實在太多。

  大陸澤就不用多說了,漳水洺水滏水湡水四條河流或是發源自太行山,或是發源自並州山西,過冀州南部地區,在中部地區一路往東北方向,最終從渤海郡注入渤海。

  這意味著陳暮張飛的重騎兵如果走冀州中部地區,光大型河流他們就得淌過十幾條,小型河流與支流不計其數,夏季汛水季節,沒橋怕是要連人帶馬衝走。

  反觀走趙國西部,也就是沿著太行山一代,走趙國進入中山國這條路線的話,不僅沿途人口稀少,而且隻要跨過滹沱河水係,就能抵達中山國。

  雖然沿途山勢地形可能不太好走,沒有城鎮就難以補給。但有意思的是,太行山腳有張燕的黑山軍開設的鄉鎮集市,補給不是問題。

  因此徐榮的部署情況,實際上就是各地郡兵防守東麵,防止陳暮走趙國腹地去,而徐榮則打算以自己的兵力加上華雄的騎兵,嚐試在武安南北,也就是太行山南段附近,截擊陳暮,形成包圍圈,讓他們無法北進或者東逃。

  這個策略可謂天衣無縫,如果陳暮真的一心向北的話。

  當然。

  為了逼陳暮一心向北,徐榮還下了另外一條命令。

  那就是給中山相下令,派兵前往蒲陰,抓捕陳暮在蒲陰的宗族家人,近親全部擄走。

  如今的中山相叫利乾,是張純的繼任者,張純被調走後,利乾買通宦官,當了中山相,現在董卓上位,自然巴結董卓,甘於聽命。

  做完這一切部署,派出各路輕騎八百裏加急飛奔出去,前往各郡傳令,徐榮就覺得應該無礙,放心大膽在鄴城休整。

  結果不到半日,就被打了臉。

  華雄的輕騎其實並沒有到邯鄲,而是從臨漳前往邯鄲的路上,中途往西,去了武安方向。

  結果在半路上,武安附近的響堂山山區被陳暮打了個埋伏,損兵折將百餘人,不僅自己的副將沒了,甚至連華雄本人都差點被俘虜。

  華雄打了敗仗,馬不停蹄派人回頭給徐榮報信,由於鄴城離邯鄲總共不過百裏,輕騎縱馬狂奔,兩個時辰就能抵達。

  所以徐榮下午到的時候,晚上他就得到了這條信息。

  在發現自己雖然判斷沒問題,但華雄並沒有完成拖延糾纏任務,使得易陽方向的口袋陣還沒有紮好,軍隊沒有布防,有讓陳暮張飛逃離易陽北上襄國的風險後。徐榮當機立斷,下令隊伍連夜出發,趕往邯鄲。

  半夜抵達邯鄲,華雄羞愧地來見徐榮道:“將軍,我中了埋伏。”

  “無妨,說說之前遇到的情形。”

  徐榮快步進了華雄的軍營中,二人來到營帳中商量。

  “陳暮行軍速度不快,我一路追擊,沿途詢問百姓,得知他們的蹤跡,知道他們往西去了武安方向,就快步追趕,哪料到進了山區,看見張飛,張飛身後塵土飛揚,有奔馬聲音,我懷疑是埋伏,於是撤退。”

  華雄歎息了一聲,繼續道:“誰知前方的伏兵不過是虛兵,隻有二十餘人拖拽樹枝奔馬,濺起塵土。真正的伏兵已經到了我們身後,自易陽方向的鄉間小道奔來,殺我們個措手不及。”

  徐榮沉思道:“你已經做得很好,現在我們可以確定,陳暮應該隻是虛晃一招,往武安方向是死路一條,他最終的目的,還是前往易陽,從那裏渡河往北而去。”

  華雄忙道:“不是,將軍不知地形,我聽說在武安以北有個蘇人亭的地方,那裏雖無橋梁,卻有渡口,可以乘船過河。”

  “什麽?”

  徐榮大驚失色,連忙翻來輿圖,經過華雄指認,發現從武安可以渡過洺水,從蘇人亭可以過湡水,這樣就能繞開襄國縣,也就是後世的邢台市,北上抵達常山國。

  邢台市的人應該都知道,邢台西麵就是莽莽太行山區,這片區域在漢朝人跡罕至,當初陳暮帶著劉備南下投奔盧植,就是走的這條路線。

  如此就繞開了冀州中部地區人口稠密、水係發達的區域,穿過常山國,迅速就能抵達蒲陰,接走陳氏宗親。

  想到這裏,徐榮馬上命令道:“連夜進軍,兵分兩路。”

  “如何行軍?”

  華雄問。

  徐榮指揮道:“我帶人去武安,你帶一千騎兵往易陽方向去,盡量拖延,我已經各地郡兵過來駐守,必然能逮到陳暮。”

  “唯!”

  華雄領命而去。

  當下,二人部隊連夜趕路,分頭行動,各自都想在陳暮的前麵將他截住。

  而這個時候陳暮現在在哪裏?

  他進入河北以後,其實要北上的路線跟徐榮分析的一樣,隻有這兩條,一條從武安,走當初他與劉備繞開黃巾主力時的路線,反向北上。

  二是走易陽廣年附近渡河,再走襄國。

  古代要想渡過一條大河不容易,因為很多河都沒有橋梁,要想過河基本靠渡口乘船。

  這一點即便是二十世紀,新中國成立也是如此。

  到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地方的河流都沒有修建橋梁,過河還是得靠輪船擺渡。

  廣年如今有唯一的一條過洺水的橋梁,當初盧植進軍,就是趁著黃巾軍沒有反應過來,一夜連下六城,搶在黃巾毀橋之前渡河。

  除此之外,廣平曲周一代,張角逃跑的地方,倒也有一座橋。

  張角跑過橋後就被毀壞,導致劉備沒有抓住張角,所以至少目前來說,隻有廣年有橋梁渡河,不然洺水橫跨河北,除非陳暮會飛,不然不可能北上。

  武安在洺水以南,倒沒有橋梁過去,可武安作為縣城,自然是有渡口的,畢竟武安以北的平原地帶很多鄉鎮歸屬於武安縣。

  因此自武安乘船過了之後,就可以再從蘇人亭渡過湡水,繞開徐榮布置的東麵易陽方向防線,輕鬆進入常山。

  不過徐榮也怕這是陳暮又一次虛晃一槍,因此幹脆兵分兩路,一路去武安,一路去易陽。

  這樣兩邊道路都堵死,前麵又有一條夏季水勢猛漲的大河攔住去路。

  除非陳暮往南去。

  然而徐榮做夢都想不到,陳暮確實往南去了。

  當他從鄴城北上到邯鄲,再從邯鄲兵分兩路,一方往西北,一方往東北的時候。

  陳暮已經帶著部隊,避開人來人往的白日,黑夜行軍,到了肥鄉。

  這是什麽?

  這是避之以實,就之以虛。

  正麵打不過你,咱就迂回繞遠路。

  而且還是晚上走,等到了肥鄉之後,陳暮看著瑟瑟發抖的肥鄉縣城,一邊命令士兵休息,一邊心裏估算著肥鄉派人去傳信的時間,心中暗暗算計。

  古代信息不發達,等肥鄉派人通信告訴徐榮的時候,恐怕自己早就都快跑到清河郡了。

  雖然沿途縣城已經收到命令,不歡迎自己,一路上四千人的部隊補給,是個老大的難題,但有些地方肯定沒問題。

  比如魏郡的陶館縣,那裏的縣令對自己老大哥可是很佩服的,暗中相助肯定可以。還有清河郡的豪強崔氏,那是自己的門徒,也沒問題。

  更重要的是,清河旁邊過去就是平原郡,那邊還有老大哥幫忙,要人有人,要物資有物資。

  陳暮要想真的跑,這個虛晃一槍,足夠他從清河北上到安平國,進入中山國,到時候徐榮在自己屁股後麵吃灰。

  不過陳暮卻並不想走。

  因為他的計劃不是要甩掉徐榮這股追兵,而是拖延徐榮的時間,讓自己蒲陰陳氏宗族盡快撤離。

  陳暮很清楚,現在董太後當政,天下不會出現反董情緒。

  所以地方肯定還是會聽從中央。

  董卓假借董太後名義,要追捕陳暮問罪,陳暮可沒有悍然抨擊何進,拯救董太後的舉動,所以董太後不會維護他。

  中山國的國相,說不準就會提前控製自己的宗族威脅自己。

  因此早在他出發之前,就已經暗中給公孫瓚傳信,讓他幫忙撤離自己的宗族。

  徐榮帶了朝廷詔令,公孫瓚可能不敢明麵違抗。

  但如果把徐榮拖在魏郡趙國巨鹿這一代,公孫瓚就能以沒有詔令為由,遷移走自己幾個親朋好友,到時候即便中山國相,也無法與他抗衡。

  所以陳暮的任務,就是把徐榮拖在這裏,不能讓他本人到蒲陰去宣讀詔書。

  等自己的宗族遷移到青州去,徐榮就拿自己沒辦法。

  因為劉備已經是青州牧,州牧在自己的地盤一手遮天,當地官員隻會奉州牧的命令而不會奉朝廷的命令。

  再加上劉備對董太後有救命之恩,先是在何進威逼的時候悍然第一個發言阻止,後是在宮廷亂的時候,救助永安宮。

  所以董太後短時間內不會對劉備下手,這個計劃穩得很。

  至於將來會怎麽樣?

  陳暮同樣有算計。

  朝廷那幫黨人還在想著繼續維持中央統治,覺得董太後不過是又一個鄧太後,董卓不過是又一個鄧騭,大不了大家政治鬥爭。

  但在這之前,維護中央朝廷,中央官員責無旁貸,所以現在黨人開始針對起劉備跟劉焉。

  劉備暫時有董太後維護,不會出事,可並不意味著他的地位一定會無比穩固。過了一年半載,救命之恩消散後,董太後說不準會聽從黨人的建議,對他這個青州牧下手,比如調任中央。

  然而陳暮的計劃,卻一定能在中央真正對劉焉劉備動手之前,也就是將他們重新召回中央擔任三公九卿這個幌子的時候,讓天下再次陷入一片亂象。

  到那個時候,這一計,也許將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