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內部壓力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0      字數:3402
  第二日,當夏日的熱風拂過洛陽城時,街上來來往往的百姓已經少了許多,這麽熱的天氣,沒有人願意頂著大太陽出門。

  何進在大將軍府中與荀和商議,袁紹今日進軍,預計午時就能抵達洛陽,得下定決心什麽時候動手。

  “事態緊急,宜早不宜遲。袁本初抵達洛陽後,大將軍應該立即帶兵入宮。”

  荀和給出了建議。

  何進點點頭:“正當如此,還有那司隸校尉劉備,尚書令陳暮,我到時候就讓天子下召,將他二人奪職,讓先生擔任尚書令,袁本初做司隸校尉。”

  陳暮嗎?

  荀和在心裏思索著,得罪他的話.......無所謂了,現在大將軍即將取得勝利,黨人上位在即,陳子歸畢竟不是自己人,等自己得到了勝利果實,陳子歸無權無勢,能奈我何。

  若是他能夠識時務,為我所用,看在以前也幫我出過主意的份上,不介意讓他繼續為官,用他的才智造福一方百姓,若是不識時務的話......

  荀和眼眸裏閃爍過一絲寒光,黨人為了今日已經犧牲了太多,何進必須成功,誰敢阻攔他就殺誰,陳暮也一樣。

  正在這個時候,門外衛士忽然來報:“大將軍,府外來人,太後請大將軍入宮一敘。”

  “太後叫我?”

  何進略微狐疑地看了眼荀和。

  荀和思索道:“應當是太後等待不急,想要找大將軍詢問,何時可以扳倒太皇太後。”

  何進問:“那我該去嗎?”

  荀和翻了個白眼:“自然要去,其實太後即便不叫大將軍,我也會讓大將軍今日進一趟宮,讓大將軍請何太後與天子去東宮。”

  “東宮?”

  何進納悶道:“讓太後與天子去東宮做什麽?”

  荀和解釋道:“大將軍帶兵入宮誅殺宦官,宦官必然不甘坐以待斃,到時候挾持太後與天子,大將軍投鼠忌器,反倒不好處理。所以在行事之前,要請太後與天子去東宮,東宮四麵高牆,隻有樂成門一個出入口,隻要派兵守住,則萬無一失。如此便能將宦官圍剿於西宮,而不會傷到太後與天子。”

  何進恍然大悟:“先生說的確實有理,我險些忘了此事。”

  倒不是何進忘了,而是何太後跟天子現在很安全,有郭勝跟趙忠等幾個親近他的宦官保護著。即便蹇碩手中有兵權,內宮禁衛也不敢對太後與皇帝怎麽樣。

  隻是現在闔府上下幕僚全都嚷嚷著要誅殺宦官,哪怕何進想把親近自己的那一批宦官保下來,也因為內部與外部壓力太大,而不得不作罷。

  很多人以為何進優柔寡斷,難成大事,實際上你到了何進那個位置,也會十分猶豫。

  究其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蹇碩跟董太後被除掉,沒有了外部壓力,讓何進覺得宦官已經沒有任何能力威脅到他。

  二,很多宦官決定投靠他,願意為他效力。

  三,郭勝趙忠與他有舊,是郭勝幫助太後入宮,才有了何進今天的地位,是趙忠擔任大長秋時,在太後毒殺王美人的時候策動宦官幫忙勸說先帝,又鼓動諸多常侍一起幫忙掏腰包出錢,才讓先帝消氣。

  四,張讓是他的親家,他另外一個妹妹嫁給了張讓的兒子。

  特別是第三點和第四點,使得舞陽君何苗何太後都在為張讓趙忠等人說話,身邊的親戚都反對,何進本人又跟宦官牽扯太深,利益糾葛,隻要是個正常人,都不會那麽果斷下決定。

  所以曆史上從漢靈帝死之後,何進府裏的幕僚們就天天嚷嚷著殺死宦官,每日唆使催促何進帶兵入宮,結果一直到八月份,拖了三四個月他都沒有下定決心。

  最後終於狠下心之後,又很快被何苗與舞陽君出賣,被宦官提前一步埋伏,反倒自己先一步送了性命,確實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

  不過那時何進之所以猶豫,最大的因素就在於除掉了外部壓力,何太後舞陽君何苗給了不少內部壓力。

  而現在內部壓力還沒有給到何進身上,外部壓力就已經給過來,讓他毫不猶豫地下了決定。

  現在最大的外部壓力就是蹇碩跟董太後,何進打算以誅殺宦官的名義,將蹇碩與董太後一起除掉,如此一來,既解決了宦官問題,又能夠將蹇碩跟董太後一網打盡,一石二鳥,十分陰險。

  當下,何進就帶著兵馬,在士兵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入宮。

  當然不是入西宮,而是去了外宮崇德殿等候。

  片刻功夫,何太後就施施然過來。

  何進行禮之後,才剛坐下,何太後就說道:“我聽說大將軍要誅殺諸常侍?”

  隻這一句話,何進就頭皮發麻,連忙問道:“是誰告訴太後的?”

  何太後道:“是母親告訴我。”

  何進皺起眉頭:“這些事情,你們就不要插手了。”

  何太後不高興了,冷聲道:“大將軍是不是忘了,我等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是在宦官們的幫助下才有了今日,你現在是要兔盡狗烹,棄信忘義否?”

  “這......”

  何進一時間遲疑不定,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何太後又道:“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況且女弟嫁予張奉,吾等與張公亦有親誼。若殺張公,女弟何處?望將軍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

  何進跪坐在席上,沉默不語。

  過了片刻,見他不說話,何太後便淡淡地道:“都出來吧。”

  兩側偏殿內,早就躲著的諸多常侍宦官小黃門,浩浩蕩蕩數十人,全都彎著腰小碎步跑出來,跪倒在何進與何太後麵前。

  蹇碩袒露著右肩,身上穿了件破破爛爛的衣服,手被捆綁起來,背上還背了荊條,學廉頗負荊請罪。

  不僅按照古禮肉袒負荊,還把自己捆起來,可謂誠意十足,禮儀非常到位。

  張讓領頭,大聲哭訴道:“大將軍,饒我等一命吧。我子張奉與大將軍女弟結親已有四載,恩愛有加,大將軍忍心看到他們沒有父親嗎?”

  趙忠也忙道:“天下大亂,不僅僅是我輩之罪。先帝曾經與太後不和,幾乎把太後廢了,我們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財千萬作為禮物,和悅先帝,才免除先帝責罰,看在此事的份上,請大將軍饒命。”

  郭勝不斷磕頭:“我與大將軍是同鄉,太後能入宮,亦是我向先帝舉薦。雖不至於說有多大恩情,但我常年伺候太後,盡心盡責,無甚差錯,大將軍怎麽能無罪而誅我!”

  “是啊大將軍,我等實無罪啊。”

  “蹇碩願意交出兵權,將一切都奉送給大將軍,隻求大將軍繞我等一命。”

  “請大將軍繞我等一命。”

  諸多宦官們紛紛哭訴,聲聲哀求,動之以理,曉之以理。

  特別是張讓趙忠郭勝三人,確實很難處理。

  張讓跟何進是親家,張讓的兒子娶了何進另外一個妹妹,而且這個妹妹跟何太後還是同父同母的親胞妹,素來跟何太後關係最為要好,她出麵的話,何太後的態度就會很強硬,讓何進難辦。

  還有趙忠,還是王美人那事,不是趙忠領頭,喊上張讓等人一起向先帝求情,何太後估計早就被廢掉了,對於何家來說,同樣是個大恩情。

  郭勝的事更不用多說,沒有郭勝,他們何家現在還在南陽賣豬肉呢,怎麽可能進得了皇宮?

  所以他們三個人把事情一說,一下子就讓何進舉棋不定,不知道該怎麽辦為好。

  過了好一會兒,看何進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像是在做內心糾葛,何太後便又道:“大將軍還在想什麽?蹇碩都願意交出兵權,任你處置,你就這樣對待天子左右親信?莫非是存了專權以弱皇上的心思?”

  聽到這句話,何進誠惶誠恐,連忙起身彎腰拱手道:“太後言重了,我絕沒有這樣的心思。”

  說罷又麵向宦官們,冷厲喝道:“天下匈匈,正患諸君耳。不過既是太後求情,自當免死,諸君何不早各就國,以享天年?”

  宦官們麵麵相覷。

  他們個個都是縣侯,理論上來說,確實可以回封地侯國當土霸王。

  問題是待在皇宮還有何太後保護,出了皇宮,別說回自己藩國封地,怕是還沒出洛陽城,就要變成一具屍體。

  所以讓他們就國肯定是不現實的事情。

  張讓在地上連滾帶爬地來到何進腳下,硬著頭皮將手中蹇碩的禁軍宿衛虎符高高舉起,哭訴道:“大將軍,這是禁軍虎符,我等隻願意老死深宮,不願意歸國就藩,還請大將軍成全。”

  何太後也勸說道:“蹇碩既已將兵權奉上,則內宮宮外,俱已是大將軍人馬,大將軍還在怕什麽?”

  “嗯。”

  何進接過虎符,輕點下頜,滿意地看了眼張讓道:“既是如此,那便先這般吧。若是以後爾等再敢肆意妄為,小心爾等頭顱。”

  “是是是,我等以後隻在深宮當中,常伴太後左右,必不敢妄為。”

  “多謝大將軍,大將軍之恩,我等念茲在茲,絕不會忘。”

  “大將軍便是我之再生父母,以後大將軍吩咐之事,我結草銜環,赴湯蹈火。”

  宦官們紛紛賭咒發誓,向何進表忠心。

  何進覺得有些膩歪,便對何太後一禮道:“那今日便到此,臣先告退了。”

  等他轉身出門,諸多宦官們還趴伏在地上,不敢起來。

  唯有張讓,回過頭用怨毒地眼神掃了眼何進的背影。

  當初先帝在的時候,是他們幫何太後消除了王美人事件,也是他們幫何進弄到了兵權。

  要不是何進的妹妹嫁給了自己的兒子,何進那時就像一條狗一樣匍匐在先帝腳下,哪有執掌北軍的份。

  現在先帝駕崩才一個多月,靈柩還未下葬,何進就翻臉不認人,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那就怪不得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