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割以永治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09      字數:3257
  漢靈帝搞平衡權術手段其實一直不弱,包括廢皇後,立鴻都門學,打壓世家,提拔寒門,分何進權等等。

  他在位的這二十多年,除了早期還小的時候,由王甫候覽掌權,與黨人發生了激烈衝突以外,等他長大之後,權力基本就牢牢控製在手裏。

  雖無治國安邦之才,可帝王心術卻一套一套的。

  陳暮這一計調虎離山,可謂打在了何進的七寸,讓漢靈帝也十分滿意。

  他樂嗬嗬地說道:“子歸此計甚妙,又為朕立了一功,朕卻是不知道該怎麽獎賞你。”

  陳暮拱手笑道:“為陛下盡力,是做臣子之本份,怎麽能奢望獎賞。”

  “有功不賞,豈不是讓功臣寒心?”

  漢靈帝沉吟道:“上次朕想為汝父封侯,你竭力不願。這次就不許再推辭了,朕封汝父為中散大夫,都亭侯,擇日來洛陽赴任吧。”

  陳暮心中一沉,臉上卻平靜地道:“陛下恩德,臣沒齒難忘。隻是臣父老邁,又失了一條腿一隻手,恐難以奔波。”

  拒絕了?

  漢靈帝想了想,也確實,失去了一條胳膊一條腿,再千裏奔波來洛陽,是不合適,更何況作為海內聞名的大孝子,陳暮也有足夠的理由反駁。

  想到這裏,他便讚許道:“子歸確有孝心,既然如此,那就先這樣。子歸結義兄長劉玄德,屢立戰功,擔任濟南相也有三年了,功勳卓著,今年也該調任洛陽,擔任朝官。”

  “臣代兄多謝陛下。”

  陳暮微笑道:“我兄長劉玄德亦為陛下族弟,忠於漢室,聞陛下相召,必然欣喜,恐怕早就翹首以望,等著進京為陛下效犬馬之勞了。”

  “朕這族弟平黃巾,戰張舉,除叛亂,戰功赫赫,以前卻隻是聞名,還從未謀麵,現在也該見一見了。”

  漢靈帝躺回了木塌上,慵懶地擺擺手:“子歸,尚書台事物繁忙,你去吧。”

  “臣告退。”

  陳暮低下腦袋,起身拱手一禮,倒退著出去。

  轉過身去,原本的笑容瞬間變得冷漠,目光中透露著絲絲寒意。

  帝王心術,平衡之道。

  我還沒成為一股世家力量呢,隻是幾個結拜兄弟,就讓你感受到了威脅嗎?

  不過陳暮倒也知道,漢靈帝不是在針對他,而是權力使然。

  當初黨人氣勢壯大的時候,漢靈帝附和宦官打壓黨人,開啟黨錮之禍。

  後來宦官權力大,同時也因為宋皇後的事情,讓漢靈帝開始疏遠王甫與候覽等人,他就提拔陽球,將王甫弄死,最後再將陽球處理掉,以此來達到平衡。

  再加上多番舉措,打壓太學,在西園賣官,罷免袁家,在楊賜死後消除世家影響力,將官僚體係打得支零破碎等等。

  如此不管是宦官還是黨人亦或者世家,手中的力量都大為削弱,漢靈帝從中漁利,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從這一點上來看,漢靈帝幾乎是從權利鬥爭中成長起來,有這樣的手段和能力,並不奇怪。

  現在劉關張陳四人的青州集團,儼然在朝廷當中也算是冉冉新生的一個小政治團隊。

  陳暮執掌尚書台,管理天下政務。

  劉關張坐鎮地方,一方諸侯。

  更別說青州上下都是泰山學宮出來的官吏,以鄭玄馬首是瞻,而鄭玄又十分欣賞劉備和陳暮。

  主要也是陳暮在青州的施政,非常符合鄭玄的思想。

  如打壓豪強,幫助寒門進學,嚴禁土地兼並,照顧小農經濟,等等舉措,都讓鄭玄很滿意,對他們推行的政策也是大加讚賞。

  如此一來,青州幾乎鐵板一塊,劉關張陳四人都快變成青州的土皇帝。

  作為天子,漢靈帝自然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因此,把陳暮調回中央隻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把劉備調來,拆散四人集團,將主心骨剔除掉。

  輕描淡寫,就將如今朝廷插不進手的青州集團打散。

  漢靈帝這一招擒賊擒王,可謂老謀深算,平衡之道玩得非常厲害。

  難怪他說要把陳暮將來調去揚州,還大方地要讓他做揚州牧,原來早就想好了人質的人選。

  不過漢靈帝肯定不知道,這些手段其實是無傷大雅的事情。

  因為他再怎麽精明,也預料不到自己的死期。

  畢竟一個無法控製自己欲望的人,再怎麽精明,其實最終還是會倒在自己欲望之下。

  回到尚書台,陳暮開始處理今天的政務。

  沒想到廷尉吳恭在等他。

  在明光殿偏殿,也就是自己辦公室看到吳恭的時候,陳暮就笑了起來,說道:“大理,是為了弘農郡那個失竊案?”

  他已經猜到了吳恭的來意。

  吳恭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原來尚書令已經知道,不錯,確實是這件案子。”

  “嗯,公文我之前看過了,沒想到這裏麵案情還挺曲折。”

  陳暮坐在自己位置上,招呼吳恭坐下。

  上次弘農那個失竊案,裏麵疑點頗多,陳暮就打回去讓當地官府繼續查。

  結果查到後麵,還真有點意思。

  原來是有一次王妻進城探望王乙,被那位富商張鬥看上,驚為天人。但人家夫妻很是恩愛,他沒有插足的地方。

  後來就想著賄賂陸渾令郭永,將王乙找個罪名關起來,結果事情還沒說,就被郭永連人帶賄賂的錢財趕出了縣衙,還被郭永打了一頓。

  那張鬥在去找郭永之前也不打聽打聽,郭永原來是個黨人,在為官之前,整日以沒有與竇武陳蕃李膺一同赴死而引以為憾。

  前些年黃巾之亂,黨赦之後,才被友人請出來為官,屬於非常固執的那一派,跟他賄賂,郭永沒打死他都算好的。

  一計不成,張鬥又來一計。每日派人跟蹤王乙,終於等到一日王乙喝醉酒,就用栽贓陷害的毒計。

  之所以沒喪心病狂到殺人,其實還是因為張鬥拿捏不準那王乙的妻子會不會改嫁。

  漢朝的風俗習慣跟現在有點相差不多,夫妻之前離婚很正常,老婆死了續弦,丈夫死了改嫁,也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像何進與何皇後各自的父母,都是有前妻和前夫,雙方是重組家庭。

  沒有宋朝以後什麽三從四德,也沒有程朱理學那種守節立貞潔牌坊,當時的男女關係全看個人。

  但也有很多不願意改嫁的,像劉備的母親。

  主要也是聽說王乙與妻十分恩愛,如果是被殺死,沒準王乙之妻就會因為要撫養孩子而不改嫁。

  如果是因偷盜而獲罪,那說明王乙品德不好,就有改嫁的可能。

  因此張鬥就決定栽贓陷害。

  可惜看似周密的計劃,還是被陳暮發現了一絲疑點,在陸渾令郭永的追查下,最終水落石出。

  現在案子再一次報到尚書台和廷尉,本來雙方文件往來,隻需要廷尉的令史來一趟即可,可吳恭心服口服,親自跑過來簽署文件。

  拿到了文件之後,吳恭臨走之前問道:“對了尚書令,我還有一事想請教。”

  “大理請說。”

  陳暮微微一笑,廷尉執掌詔獄,也算洛陽少數有兵權的官員之一,雖然兵權不多,就是詔獄的數百獄卒,但未來的事,誰說得準呢?

  有時候,就那麽幾百人也許就有奇效,所以與吳恭結交,並不是一件壞事。

  “張鬥此人誣告,該如何量刑?”

  吳恭問道。

  “按律應當如何?”

  “按律如果誣告成了,造成了後果,則應當棄市。可他誣告未遂,沒有造成太大後果。”

  “這樣啊。”

  陳暮想了想,漢朝的法律還是很人性化,對於栽贓陷害罪名,當時稱為誣告罪,如果造成嚴重後果,不僅與殺人同罪,甚至還要連坐,禍及家人。

  隻是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下,就得具體量刑考究,而且刑罰還不能太輕,最差也得重金罰款,坐牢十年起步。

  主要是漢武帝時誣告成風,弄得人心惶惶,動搖統治者利益,後來者吸取教訓,對誣告重罰。

  思索片刻,陳暮腦中靈光一閃,笑著道:“大理,此人緣何要誣告別人?”

  這還用問?

  吳恭毫不猶豫地答道:“因他看上了人家之妻,想要陷害別人,霸占他人之妻。”

  嗯,此人與曹賊何異?

  陳暮便說道:“這就是事情的起因,可以以此來量刑。”

  “如何量刑?”

  吳恭不解。

  陳暮輕笑一聲,緩緩說出幾個字:“性甚製災,割以永治。”

  “這......我不太明白。”

  吳恭一頭霧水,不知道陳暮說的是哪幾個字,組合在一起是什麽意思。

  “腐刑。”

  陳暮麵無表情地吐出兩個字。

  嘶。

  吳恭倒吸了一口冷氣,下意識夾了一下腿。

  好家夥,是這麽個割以永治啊。

  不過雖然覺得這個刑罰稍微重了那麽一丟丟,但也不是沒有道理。

  吳恭點點頭:“好,那就腐刑,看他還貪不貪圖別人之妻。”

  看著吳恭離去,陳暮笑了笑,繼續處理政務。

  腐刑又稱為宮刑,到隋朝開皇年間,這個刑法正式被隋文帝楊堅廢掉。

  後來也不再稱為刑罰,而是正當手術,主要是用在太監身上。

  但在漢朝,宮刑卻是一個普遍刑罰。最出名的當然是司馬遷,到東漢時期這個刑罰用的少了一些,卻也不是沒有。

  像鍾繇、陳群就是堅定的宮刑擁護者,提倡在與敵國勢力交戰抓獲的俘虜,全給閹了。

  所以陳暮提出宮刑,還真不算什麽大事,就是正常量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