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前漢南北軍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09      字數:3382
  年關將至,一大堆事情要處理。

  有關係的沒關係的,還當著官,或者人走了還想發揮影響力的,遞條子打招呼,欺上瞞下,總歸是有辦法可以想。

  別說陳暮這個尚書令,就連尚書台一個普通令史,都能幫親戚在太倉找個低等吏員的活計。

  有什麽權力,區別於在什麽衙門。

  就好像明朝正一品的太師太傅太保,隻要沒有擔任其它實職,虛職再多,也不如一個吏部郎中說話管用。

  連令史都會徇私,陳暮當然也會。

  如今青州各地縣令,幾乎都是泰山學宮出來的人。

  這些人不能說忠不忠心的問題,因為除了四兄弟以外,哪怕是沮授典韋太史慈等人,也隻是認為自己在隻是依附於劉備集團而已。

  漢室還沒倒,現在也不是漢末各為其主的時候。

  不過源於如今的製度,沮授等人確實以劉備為主,因為他們是劉備陳暮的屬吏出身,被他們舉薦,當然聽命於他們。

  這就有點像是春秋戰國時期士大夫依附於卿大夫,卿大夫依附於諸侯,諸侯依附於周王室大概這樣。

  通俗來講,現在沮授如果被漢靈帝調去其它地方,那麽他可以算是劉備的門生故吏。

  “子歸弟,前段時間郡府的人說是朝廷政令下來,讓我去做令居令。初始我還以為是我的才能被朝廷看重,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你舉薦了我,上次的事情還未報答,現在......多番恩情,無以言表。愚兄,愧不敢當呀。”

  看著閻忠自涼州令居縣發來的信件,陳暮心中腹誹,既然愧不敢當,那你這縣令還不是去了?不過涼州名士嘛,在大漢地位不高,想弄個一官半職也不容易,一個縣令夠閻忠樂的了。

  “兄是有大才之人,胸中自有韜略。隻是弟僥幸得官,又為天子選才,正所謂舉賢不避親,兄長德才兼備,涼州初平,正是兄用武之時,還望兄長盡心盡力,他日我若是來涼州,再與兄長共敘一番舊情。”

  將寫好的信件讓典韋以公文的形式發出去,尚書台總攬天下文書,自然有一套屬於他們的傳遞體係。

  雖然陳暮估計這封信先會送到漢靈帝那裏,但無所謂了,又不是什麽陰謀作亂的密信,也不擔心被查。

  晨時梆子敲過,陳暮從家裏出發,準備去上班。馬車緩緩駛入皇宮,停在青龍門外,沿著複道一路抵達玄武門門口,進入了洛陽南宮。

  不過還沒到明光殿,就有小黃門在等著,說是天子召見。

  來到玉堂殿,殿內依舊溫暖如春。

  張讓趙忠最有權勢的時候,是中平二年到中平三年,因為幫漢靈帝斂了大筆財富,以至於讓他說出了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的這句名言。

  但隨著在繼承人問題上產生分歧,漢靈帝雖然沒有疏遠二人,可明顯讓他們陪伴的日子少了許多。

  看著今日當值的是蹇碩,陳暮心中一動,叩拜行禮道:“陛下。”

  “嗯,先坐吧。”

  漢靈帝正在喝蜂蜜,桌案上還擺著西域進貢過來的瓜果,冬天能吃到這些東西,在漢朝真的算是一件極大的奢侈。

  陳暮坐定。

  蹇碩在旁邊伺候著,目光看向陳暮,態度不冷不熱。

  雖然都是天子近臣,但蹇碩是最近兩年才得寵,跟陳暮也沒什麽交集,所以談不上友好,但也談不上敵視。

  漢靈帝放下杯子,等侍女幫他擦了擦嘴,才頗為慵懶地道:“子歸啊,近來似乎頗為忙碌,以前時常進宮探視陣,最近倒是少來了,顯得生分了些。”

  “年關了嘛,尚書台的事情確實多數十倍,不比往日清閑。”

  “嗯,每日都在忙些什麽?”

  “稟陛下,除了在尚書台處理政務,便是見了一些人,聊了一些事。”

  陳暮微笑著回答。

  “哦?”

  漢靈帝一副來了興趣的模樣,問道:“見了何人,聊了何事呀?”

  陳暮在心中斟酌著用句,緩緩說道:“見了幾位公卿,說是要幫自家子侄安排安排入仕,陛下也知道,臣執掌尚書台,選官察官的文書,確實要經過臣手。”

  東漢入仕有三種,舉孝廉舉茂才以及征辟製度。

  嚴格來說,西苑賣官,就是第三種,從皇帝那花錢,然後被天子征辟為官。

  但到了漢末就統稱為買官。

  這是因為不管你是正常舉孝廉茂才入仕,還是被三公九卿征辟,隻要你當官,都得花錢。

  區別在於,沒有舉孝廉茂才,買官要花的錢是正常入仕的十倍。

  如曹嵩是門蔭入仕,所以買太尉要花一億錢。

  崔烈是舉孝廉入仕,所以他買三公之位,應該是一千萬錢。

  不過他找了關係,於是打了個五折,就隻用花五百萬,價格便宜了二十倍。

  所以不要以為什麽官都在西苑,尚書台和三公九卿也有權利任命官職,比如三公九卿每年都可以給人家一個孝廉和茂才的名額。

  這事不算忌諱,漢靈帝點點頭道:“都有哪些人啊。”

  “正要向陛下稟報。”

  陳暮笑道:“臣打算向陛下舉薦虎賁中郎將袁術為長沙太守,羽林左監丞袁紹為永昌太守。”

  袁紹和袁術?

  漢靈帝倚靠在木塌上,食指輕輕敲擊著扶手。

  這是袁隗的意思,還是陳暮的意思?

  一直以來,漢靈帝都把陳暮當作心腹看待,畢竟幾次出謀,都被他解決不少麻煩。

  唯獨這一次,如果是陳暮的主意,自己作為皇帝,怎麽能不知道原因?

  一個皇帝不怕臣子有私心,怕的是臣子的私心別有它圖。

  “是袁隗找的你?”

  過了片刻,漢靈帝才緩緩開口詢問。

  陳暮答道:“稟陛下,這是暮的建議,隻是袁紹好像不太願意,拒絕了臣的好意。”

  漢靈帝左右看看,對身邊的侍衛和眾小黃門道:“都出去。”

  眾人離開,隻留下孔武有力的蹇碩。

  “子歸啊,說說吧,你到底在搞些什麽,你與袁家非親非故,為何忽然會舉薦袁術和袁紹?”

  等眾人都走了,漢靈帝才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樣,直奔主題詢問。

  陳暮笑道:“我這麽做,都是為了陛下。”

  “為了朕?”

  漢靈帝有些不解。

  陳暮正色道:“虎賁軍人數雖少,但畢竟是執掌宮門的禁軍宿衛,關乎皇宮安全,袁術雖為大家子弟,卻是外人,怎麽能把持宮門呢?”

  這麽說好像也有道理,看來子歸是在為朕的安全著想。

  漢靈帝想了想,說道:“那何人可以擔當此任?”

  “依臣之見,越騎校尉何苗,可以擔當此任。”

  陳暮認真道:“何苗為皇後同母兄,按照血緣來說,還要比大將軍更加親近於陛下,自然不是外人。”

  何苗原本今年應該大破滎陽農民軍,升遷為車騎將軍,可惜現在滎陽農民軍沒有因為活不下去而起義,導致何苗如今還在何進的北軍下做個校尉。

  這兩兄弟名為兄弟,其實並沒有血緣關係,何進是何屠夫與前妻所生,何苗是何屠夫現在的老婆與前夫所生,所以何進跟何皇後是同父異母,何苗與何皇後是同母異父,而何進跟何苗,則完全沒關係。

  曆史上,何苗可是幫著宦官派係,謀殺自己大哥的人,可見這二人不僅沒有血緣關係,連名義上的兄弟關係都沒有,一直不和睦。

  漢靈帝自然也很清楚這一點,聽到陳暮的提議,隻是在心裏稍加思索,便說道:“可,那便依子歸之見。”

  陳暮拱手一禮,頗有些意味深長地說道:“多謝陛下,臣還有件事想與陛下說。”

  “何事?”

  “臣記得,前漢時長安有南軍和北軍?”

  “確實如此。”

  “可如今為何隻剩下北軍,沒有南軍呢?”

  “子歸這都不知道嗎?”

  漢靈帝笑著說道:“因前漢常有心懷叵測之人執掌南北軍作亂,所以世祖中興後,便將兩軍合二為一,由天子近臣執掌。”

  陳暮微笑著說道:“原來如此,多謝陛下相告,解決了臣的疑惑,若無它事,臣便告退了。”

  “嗯,你去吧。”

  漢靈帝沒有在意,讓陳暮離開。

  等他走後,過了片刻,漢靈帝才猛然驚醒過來。

  南軍北軍?

  陳暮為什麽會突然跟自己提起南軍和北軍呢?

  前漢之時,因為二軍常被掌權者控製,互相廝殺,如呂後時期,諸呂執掌南北二軍,權勢滔天,幾乎有代劉的可能。

  為此絳侯周勃讓執掌北軍的呂祿之友酈寄遊說呂祿讓他交出兵權,酈寄賣友求榮,欺騙了呂祿,讓呂祿把北軍軍權交了出來,周勃這才執掌北軍,平定了諸呂之亂。

  有鑒於二軍分而統領的危害,後漢初年世祖皇帝就將兩軍合為一體,統稱為北軍,成為本朝京畿地區唯一的禁軍,現在就執掌在大將軍手裏。

  子歸為什麽會突然跟朕說起這個?

  仔細想想,大將軍執掌了北軍。

  那朕的手裏就隻剩下宮門宿衛軍與禁軍,而且其中虎賁軍還是袁術在統領。

  袁紹是大將軍的掾屬,袁術也是袁家人,那麽子歸今天之來意......

  想到這裏,漢靈帝忽然起了一身冷汗。

  陳子歸是在提醒朕,早做打算。

  雖然漢靈帝之前就已經有這方麵的想法,但也隻是個構思,還沒有想著怎麽具體實施。

  因為他一開始的打算,還想著分何進的兵權,猶豫著要不要封何苗為車騎將軍,讓他執掌一部分北軍,這樣何苗是宦官的人,但礙於又是何家人,何進也不會發作。

  可陳暮今天過來,不正是在向他建議,最好的辦法還是另立一直新軍為妙,看來子歸是看出了些什麽,偷偷向朕提出他的意見呢。

  想到此,漢靈帝長舒了一口氣。

  子歸果然忠心耿耿。

  朕沒有白待他這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