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中平四年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0-11-21 20:42      字數:3058
  中平四年正月,春,己卯,赦天下。

  由於漢靈帝實施收稅政策,大量稅收被用於治理地方,相比於原本千瘡百孔,到處都有叛亂的曆史,去年和今年的情況好了很多。

  比如去年荊州江夏叛亂、武陵蠻叛亂,都沒有出現。甚至連中平三年十二月份,應該有的鮮卑入侵都沒發生。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江夏和武陵蠻叛亂的來源,便是曆史上漢靈帝收每畝10錢田稅。

  也許有人奇怪,曆史上漢靈帝每畝收10錢,鬧得天下到處都叛亂。現在每畝收100錢,為什麽反倒叛亂少了呢?

  原因很簡單。

  曆史上漢靈帝每畝收10錢田稅,那可是沒有減免其它賦稅的。

  原本就苛捐雜稅無數,再每畝田地收10錢,那就是繼續在給人民增加負擔,自然造成官逼民反。

  現在呢?

  雖然變成每畝收100錢,但別的苛捐雜稅沒了,交的稅就少了大半。

  如此一來,百姓減少負擔,自然不願意繼續造反。

  漢民族的堅韌就在於此。

  隻要層層盤剝下,依舊能有條活路可走,那麽就算過得再苦,也隻會咬著牙堅持下去。

  至於鮮卑入侵,還得歸功於公孫瓚。

  塞北苦寒,遊牧民族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一到冬天下雪,凍死的牛羊無數。

  往年中原地區商人根本不會在秋天的時候來購買牛羊。

  因為這個時候牛羊養一個夏天的膘,正是肥壯,也是正是價格最高的時候。

  而到了冬天,牛羊就會不值錢。

  商人逐利,自然會選擇冬天價格最低的時候來買,造成遊牧民族入不敷出,不得不選擇南下劫掠。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麽牛羊到冬天就不值錢了呢?

  因為草原一旦下雪,牛羊就沒有吃的,就會凍死或者餓死,成批成批的牲畜死掉。

  牛羊肉死後隻能在冰雪裏保存14天,太久就會腐爛發臭,無法保證鮮卑人渡過寒冬,隻能選擇忍痛賣掉。

  可這個時候市場已經變成買方市場,你要是價格太高,商人根本不會選擇與你交易,多的是人想低價把自家的牛羊出售,導致價格越來越低,越來越不值錢。

  而由於冬天把牛羊低價處理了,還是無法維持過高的過冬成本,邊關遊牧民族就不得不南下中原,搶奪財產、鹽、鐵、糧食等。

  事實上不僅漢朝的匈奴鮮卑是這樣,包括晉朝的五胡,隋唐的突厥,宋朝的契丹、女真、蒙古,明朝的韃靼、蒙古、滿人都是如此。

  君不見明末與女真做生意,將野豬皮養起來的八大皇商哪個不是資產數十億,哪個不是富可敵國?

  隻是乍聽上去,似乎遊牧民族也很可憐,並不是他們喜歡戰爭,而是沒有辦法。

  一切的原因都是無良奸商的錯,是他們把草原民族逼得來劫掠,害苦了邊關無數百姓。

  但事實上還真不能怪商人。

  一來商人逐利是天性,低買高賣,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二來商人買賣貨物也要成本。

  漢朝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想把活牛羊從邊關運到中原內地,不談沿途各種風險,各種盤剝,單說一路上人吃馬嚼,牲畜和運輸成本就極大,商人總不能做虧本生意。

  要知道每年都有無數商人被山匪路霸殺死,甚至還有草原民族殺雞取卵,搶奪他們的貨物,所以商人們同樣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賺取這份暴利。

  正所謂隻見到賊吃肉,沒見到賊挨打。

  就好像張世平和蘇雙為什麽不老老實實繼續做自己的馬匹生意,而是選擇投資劉備,往內陸發展是一個道理。

  在邊關做生意,稍不留神,就是滅頂之災,即便做商人,也得小心翼翼,戰戰兢兢。

  隻是如此低買高賣,確實讓遊牧民族難以承受,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邊關時常被入侵的事實。

  所以嚴格來說,草原民族沒有錯,他們要生存。

  商人也沒有錯,他們也要生存。

  邊關百姓更加沒有錯,因為他們什麽壞事都沒有做,卻遭受無妄之災。

  錯的隻是這個世界的生產力、運輸能力以及科技水平不夠,無法讓每一個人吃飽飯而已。

  不過去年原本應該入侵的鮮卑,卻因為糧食充足,沒有入關的意圖。

  究其原因,就在於公孫瓚的生意做得不錯。

  公孫瓚前年春天從陳暮那裏得到了蒸餾酒配方,就用全部身家收購糧食,釀造烈酒。

  烈酒造好了,得急於便現,不然砸在手裏就是貨物,賣出去才能變成錢。

  於是他趕緊找到一些大商人,將手中的存酒全部賣了出去。

  由於是春夏時節,酒在遊牧民族手裏不太吃香。

  畢竟遊牧民族愛喝酒,是因為他們要到冬天禦寒,夏天北方很熱,並不需要烈酒。

  所以這批酒其實沒法賣給北方鮮卑和烏恒人。

  眼看這批酒要砸在手裏,好在公孫瓚還有其它銷路。

  遊牧民族不要,中原地區的有錢人家要,畢竟對於漢人來說,酒是四季常用飲品,需求比遊牧民族高得多。

  手裏有了錢之後,公孫瓚也不能著眼於製造蒸餾酒,這玩意兒太費糧食,會導致糧價越來越高,讓釀酒的成本越來越大。

  正常來說,公孫瓚肯定不明白這些經濟學道理。

  但架不住有個經濟學大拿陳暮幫忙出主意。

  因此在陳暮的建議下,他開始夏秋時節,高價從草原買入活的牛羊,再通過張世平與蘇雙的渠道,由青州和公孫瓚派兵保護賣到全國各地。

  如此一來,由於公孫瓚是高價買入的牛羊,鮮卑人手裏就有了錢,到冬天再從公孫瓚手裏買入糧食烈酒和鹽,可以自給自足,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冒著生命危險南下劫掠。

  所以說為什麽中國人愛做生意?

  因為生意確實互惠互利。

  哪怕在冬天買低價牛羊,看似是對草原民族的剝削,但若不是有商人幫他們賣牛羊,至少還能讓他們少死一些人。

  而去年和今年公孫瓚與鮮卑人大肆買賣,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要知道漢朝時期,鮮卑人口達到數十萬,雖然與漢朝四五千人口比起來,少得可憐。

  但數十萬的人口消費,也足夠公孫瓚發大財。

  由於劉備與張世平蘇雙跟他合夥,導致這兩年收入也是越來越多,個個身家數億。

  可惜劉備有了錢以後,實在是存不住,經常救濟百姓。

  雖然仁義的名聲越傳越遠,天下都知道仁義無雙的劉使君。

  但錢呐,這可都是錢呐。

  讓得知真相的陳暮心痛得無法呼吸。

  不過不管怎麽說陳暮都已經改變了曆史。

  將原本應該千瘡百孔,到處都是叛亂的漢王朝,勉勉強強穩住局麵,沒有讓事態繼續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唯一還有動亂的地區,也就隻有西涼了。

  畢竟西涼那邊的叛亂不同。

  中原地區叛亂是官府盤剝,百姓不得不反抗。

  鮮卑入侵是因為草原活不下去,隻能南下入侵中原。

  而西涼則是民族矛盾比較嚴重,羌人與漢人對立,互相攻殺。

  在這種重重民族矛盾之下,羌人三番五次就得叛亂,時不時就給你惹個事情出來。

  中平四年韓遂殺邊章及北宮伯玉、李文侯,擁兵十餘萬,進軍包圍隴西。

  雖然韓遂是漢人,問題是他已經造反,走到了賊船上,已經下不來。

  漢靈帝派張溫前去平亂,張溫去幽州,找烏恒人要了三千騎兵。

  烏恒人算是漢人的打工仔,依附於漢朝,隻要給他們工資,就會幫你打仗,算是早期的雇傭兵。

  但剛好張純是護烏恒中郎將,想要跟著張溫一起去平叛。

  畢竟張純原來是國相來著,當慣了一地土皇帝,自然不想繼續當個武將,想著立功升官。

  然而張溫去拒絕了他,帶上了最近在鮮卑人當中素有聲望的公孫瓚。

  之所以看上公孫瓚,是因為公孫瓚不僅聲名在外,還由於與北方人做生意的緣故,與鮮卑烏恒關係不錯,可以利用他來招募鮮卑人。

  事實上公孫瓚也確實做到了,跑到鮮卑三部振臂一呼,立即就招募到了數千鮮卑人,準備與張溫一起去西涼平叛。

  結果因為這件事情,惹怒了張純。

  再加上想起前年曾經被公孫瓚的好友劉備陳暮羞辱,也是劉備陳暮害得他降職。

  中平四年二月,張純一不做二不休,正式準備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