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投石問路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0-11-16 20:58      字數:3558
  兵臨城下的第八日,投石車終於造好。

  一般來說,攻城器械是不會帶著的,一架投石車重量達數百公斤,一架衝車達一噸,多帶幾件攻城器械,大軍不知道能不能每日行軍十裏。

  所以古代打仗,一般是圍城的時候,在僵持階段就地取材,在城外砍伐樹木,重新製造一批新的攻城器械。

  比如盧植圍攻廣宗,官渡之戰的曹軍,都是臨時製造器械,而不是提前攜帶。

  陳暮與泰山學宮的士人集思廣益,一起改進投石車,原來是用人力拉動,如果扔100公斤的石頭,射程隻有40-70米。如果扔30公斤的石頭,射程也隻有100多米,丟不了太遠。

  現在改成牛皮筋做彈簧繩,又改良了拋射支柱,威力更大,射程更遠,集齊全軍之力,在有圖紙的情況下,工匠打造得飛快,七八天就造出了二十多架。

  這還隻造了投石車,如果再造井闌衝車之類的攻城器械,大概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所以先把投石車拿來用著,再緊鑼密鼓造別的器械。

  大營緩緩打開,一列列士兵走出營寨,最前排的刀盾手,舉起大盾,向前壓進。身後是長槍兵,腰間配環首刀。

  軍旗招展,擂鼓轟鳴。劉備騎在馬上,一個大大的“劉”字豎起,在代表漢朝的黑紅色軍旗右下角,還用很小的文字繡著濟南國相四字,代表著劉備的官職。

  除了劉備,關羽張飛陳暮典韋太史慈都有自己的軍旗,管亥為關羽牽馬,充當前鋒大軍,劉備陳暮在中軍,左邊是典韋的左軍,右邊是張飛的後軍,後方則是太史慈的後軍。

  大軍前後左右四軍嚴密,陣型整齊,陳暮訓練士兵的時候,最基礎的方式就是走正步,這對於列陣有很大幫助,能夠保證士兵陣型不會出現紊亂。

  陳暮可不想犯孫權的錯誤。

  孫權在逍遙津怎麽敗的?

  就是吃了陣型的虧。

  十萬大軍立足未聞,連營寨都還沒紮好,就被張遼帶八百死士衝營。

  自己差點被活捉,可見大軍陣型的重要性。

  不過仔細想想,也不能怪孫權。

  畢竟十萬打七千,飛龍騎臉,想也知道張遼李典樂進必然會守城,鬼知道他們會跑出來?

  劉備軍邁著整齊的步伐來到城下,離了兩箭之地。

  張飛越眾而出,大聲挑釁道:“城中賊軍聽著,官軍奉詔討賊,投降免死!”

  “投降免死!”

  “投降免死!”

  官軍高舉武器,紛紛呼喊,氣勢上就先天壓了黃巾賊一籌。

  城牆上的黃巾賊一個個臉色蒼白,眼神中帶著驚恐地看著城下烏壓壓的官軍。

  論起身份,他們是賊,敵人是官。

  論起戰力,一名官軍普遍打兩個以上黃巾賊。

  甚至說,不止兩個。

  當初大賢良師二十萬大軍,就被官軍三四萬精銳打得崩潰。

  南麵的波才也是二十萬大軍,結果被皇甫嵩朱儁不到兩萬人馬殺得丟盔棄甲。

  可見黃巾士兵的戰鬥力非常差,也就張角身邊的那些黃巾賊戰鬥意誌還可以,死戰到最後,甚至寧願跳河,也不願意被俘虜。

  而徐和身邊的黃巾賊不管是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誌,遠比張角波才的人馬差得太多,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如果野外作戰,不說現在徐和城裏就四萬人,就算他集齊二十萬人馬,也不過是崩潰的下場。

  這一點,不僅徐和清楚,連他手下的士兵也都很清楚。

  “兄弟們別怕,官軍要攻城盡管讓他們攻,我們的家人已經都被送去了山寨裏,棄城也無妨。實在抵擋不住,大不了從西門撤離,我們還有後路。”

  徐和在城牆上大聲鼓勵,其實他不說還好,一說士兵們的戰鬥意誌就更差。畢竟一想到有退路,誰還想在戰場上送命?

  城外的張飛見城內沒有動靜,哈哈大笑道:“一群無膽鼠類,可敢出城與我決一死戰!”

  “誰敢出城決一死戰!”

  聲若洪雷的嗓門如同超聲波一樣貫穿了所有人的耳膜,哪怕城內沒有上城牆的士兵都能聽得到。

  陳暮甚至在想,自家這三哥是不是掛了個擴音器在身上,正常人喊話聲音哪有這麽大,離著幾百米都能聽到,屬實離譜。

  “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

  見城內依舊無人回應,官軍士氣大漲,雲梯已經準備好,此時若是攻城,恐怕頂多傷亡一兩千人就能把昌國拿下。

  不過就是一兩千人陳暮也不想損失,一聲令下道:“上投石車,給我轟!”

  一架架投石車被推到了城前約九十步之外,差不多120米。

  古代一箭之地,大約是300米。

  實際上弓箭的有效射程,一般在80-150米之間。

  所謂百步穿楊,就是說如果能在百步以外射到柳樹葉子,就可以稱為神射手。

  而秦至六尺一步,一尺231厘米,可見百步,就是140米左右。

  那為什麽一箭之地有300米呢?

  別忽略了地勢。

  在平地上直箭,射程自然短。

  但站在地勢高的地方拋射,射程自然會更遠。

  所以古代戰場,幾乎不會有弓箭手野外直射的情況,大多采用集團軍拋射,不追求精準度,隻需要找好角度向敵人密集的陣型裏射擊即可。

  看到敵人的投石車出現在射程之內,徐和當即下令城內的弓箭手射擊,數千弓手紛紛仰弓,一聲令下射出無數箭支。

  “嗖嗖嗖嗖嗖!”

  箭矢如雨點一般砸落下來,射在投石車旁邊的木幔上,發出沉悶的響聲。

  木幔就是一塊巨大的木板,專門用來防弓箭,掩護步兵靠近城池,或者掩護井闌上的弓箭手對城內進行還擊。

  所以有經驗的守城將領不會把弓箭浪費在木幔上,而是等步兵抵達城下,無法再依靠木幔防禦的時候,再用箭矢與滾石檑木還擊。

  徐和畢竟隻是黃巾雜魚,一沒有太高武力值,二沒有什麽統帥能力,不然未來也不會被夏侯淵輕易擊敗。

  結果大量箭矢射出去,密密麻麻地紮在木幔上,將木幔紮成刺蝟,卻幾乎沒有造成什麽傷亡。

  而趁著那邊徐和還在做無用之功,這邊官軍已經拉起了牛皮筋,在拋竿上的投籃裏放上了數十公斤重的大石塊,拋竿另外一頭則吊上數百公斤的配重,就等著鬆開牛皮筋。

  “三!”

  “二!”

  “一!”

  “準備,鬆繩!”

  在底層軍官的命令下,投石手拉開繩索活扣。

  就聽到“嗡”的一聲,沒有了牛皮筋繃住重物,配重轟然落地,將拋竿帶起。

  投籃中的石塊瞬間飛了起來,二十多塊數十公斤重的大石塊在天空劃過一個拋物線,如流星墜落,向著縣城砸去。

  砰砰砰砰!

  轟的數十聲巨響傳來,大石頭塊砸在了城牆、城樓乃至城裏,濺射起無數塵土。

  官軍遠遠眺望,就看到城牆上塵土漫天飛揚,有一塊石頭砸中了城門上方的城樓,將半邊城樓都砸塌陷,塵霧彌漫。

  有十多塊石頭或許是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按照預期設想的砸在城樓上,而是落在了城牆,被城牆擋了下來,並沒有造成什麽傷亡。

  但依舊有十多塊落入女牆內或者城裏,巨大的衝擊力轟得房屋都坍塌。

  等塵煙消散之後,不斷有哀嚎聲傳來,城牆上的人影已經變得稀稀疏疏,所有人都隻敢躲在女牆下,不敢冒頭。

  其實投石車給予的傷亡很有限,畢竟石塊不像箭雨一樣密集,無法給敵人造成太大傷害。

  但這種視覺衝擊力卻是什麽都無法比擬的,在戰場上被人砍一刀,頂多是個死。但被數十公斤的大石頭砸中,卻是腦漿迸裂,五髒六腑都要被砸出來。

  沒有人想這麽憋屈的死,在這一瞬間,投石車的可怕給予了他們強大的震撼。

  遠處的劉備看到這一幕,讚許道:“四弟,這新式投石車確實不錯,若是能大規模生產,恐怕任何城池都要被輕易轟塌。”

  陳暮笑道:“這東西看著好,其實也就那樣。對城牆造成不了傷害的,頂多是唬唬人,而且太笨重了。”

  “看著挺厲害的呀。”

  劉備納悶。

  現在才二十架投石車就有這威力,要是上百架投石車這麽砸,那還不得填平一座城市?

  但實際上投石車還是充滿局限性,一來威力小,二來確實笨重。

  劉備覺得不錯,是因為漢朝的城市都不大,雖然漢朝的建築繼承了秦朝,以壯麗為美,但主要體現在皇室宮殿與貴族家庭。

  而一般的普通居民房子很小,因此縣城規模不會太大。如果是洛陽那種規模,恐怕多少架投石車都沒用。

  像後來金軍攻打汴梁的時候,就曾經出動了五千架投石車,那種場麵才叫一個誇張。

  所以在火炮出來之後,投石車退出曆史舞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隻不過現在火藥估計都還沒出來,陳暮倒是知道黑火藥的配方,但這玩意兒實在沒什麽鳥用。

  很多人穿越過去,第一時間就想著造火藥。

  但他們確定不看看黑火藥的威力?

  想要炸死人,最少得數十斤,想炸塌一棟大樓,得兩噸以上。

  黑火藥從唐朝到清朝發展了足足一千多年,如果真的能取代冷兵器,早就取代了,怎麽可能直到清朝還是以冷兵器為主?

  所以實際上火藥提供的戰鬥力十分有限,上限就是大炮和燧發槍。但等到陳暮研究出這倆玩意兒的時候,估計都已經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那個時候劉備的屍體都涼了,還要大炮和槍有什麽用?

  因此務實一點,劍走偏鋒的黑科技不要亂點,先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發育起來,等到將來有足夠的實力,比如已經占據了數州之地,天下沒有什麽對手的時候再考慮這些問題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