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0-11-04 07:10      字數:3374
  第二天,陳暮又去見了劉備手下幫他治理地方的幾位名士。

  如樂安人周世,北海人熊敬等等,都是在曆史上沒有被寫入史書的人,智力估計不會超過50,頂多是一縣縣令之才,見個麵就行。

  主要還是沮授和簡雍,等與眾人打了個照麵之後,劉關張帶著那群名士出去處理今天的政務去了,陳暮就把沮授簡雍留下來,三個人開了一個謀士小班子會議。

  值得一提的是,荀攸現在也在濟南。原本在劉備帳下做小吏,因為才能出眾,被劉備向朝廷舉薦為縣令,目前在東朝陽縣,將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

  今天荀攸也來了,但陳暮卻沒有留下他,隻留了沮授和簡雍。原因很簡單,荀攸背景複雜,身後有黨人的影子,遠遠還談不上自己人。

  而沮授因為之前就與劉關張陳交好,目前也是全心全意在劉備帳下做事,所以是可以信任的心腹,當然能參加高級會議。

  這次會議也是劉備帳下的謀士第一次會議,如今謀士的規模還小,但小有小的好處,那就是意見容易統一。

  “公與兄,憲和兄。”

  陳暮跪坐在桌案後,毫不客氣地占據了主位。

  沮授簡雍分列兩邊,沮授正經許多,簡雍仗著和陳暮相熟,躺在席子上,毫無風度。

  “子歸,你此次來青州,有何打算?”

  沮授問了跟劉備一樣的問題。

  麵對沮授,陳暮的回答也不一樣,說道:“三件事,第一,建立一個情報機構。第二,開謀士掃盲班。第三,開一個書院。”

  沮授迷茫道:“我聽不懂。”

  情報機構是什麽,謀士掃盲班又是什麽?書院的話倒是明白,是像太學一樣的教育機構嗎?

  “情報機構者,邦汋之道也。行賄賂、刺殺、伺察、暗間之事。”

  陳暮解釋了一句,邦汋一詞出自《周禮·秋官·士師》,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刺探敵方軍情之類的間諜就已經存在,隻是一直不受統治者重視,沒有係統性大規模訓練。

  這種情況要持續到唐朝武則天時代才會出現,後來宋朝的皇城司,明代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清朝的粘杆處,都是用來做維護統治者權力的工具。

  情報的重要性現代人應該都很清楚,陳暮要創立這樣一個情報機構,在心中其實早就有腹稿,為的是刺探一些有用的情報。

  畢竟不可能一輩子拿史書當飯吃,曆史已經因為他而改變,未來會發生什麽,誰也料想不到。

  聽了他的解釋,簡雍和沮授互相對視一眼,都能看出對方眼裏的茫然。

  邦汋之道他們也懂,但係統訓練專業人員,鬼知道怎麽弄。

  陳暮笑了笑:“為你們介紹一個人。”

  說著拍了拍手掌。

  廳堂後麵,一個四十歲上下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

  男子緩緩來到廳中,拱手道:“在下侯栩,字伯杼,見過二位。”

  侯栩已經對張讓構不成威脅,張讓也就不再關注他。

  洛陽監獄關的雖是重犯,一般來說,哪怕大赦天下也不會赦免造反的反賊。

  但一來侯栩已經變成了無關痛癢的小人物,沒人會記得他是誰。

  二來上行下效,加上王鈞幫忙,花了些錢就把人贖出來。

  這是陳暮早就定下的一步棋,現在終於發揮了用處。

  沮授和簡雍站起來回禮。

  等侯栩坐下後,陳暮才說道:“從今日開始,侯栩先生就是我的青州別駕,而暗地裏,則是軍情司麾下間曹史,我為軍情司司命,公與為主記室史,憲和為參謀曹掾。”

  沮授和簡雍麵麵相覷,就這麽莫名其妙設立一個官方機構了?

  各地官員部門都有製式規定,私設機構是違法行為,哪怕陳暮是青州刺史,劉備是濟南太守,也不能這麽無法無天吧。

  沮授遲疑道:“這算不算私設機構?”

  陳暮點點頭:“算,不過你們要知道,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軍情司的作用就是打探各地情報,傳遞過來讓我們做內部參考,如各地豪強有沒有欺壓百姓,官員有沒有貪汙成風,民心有沒有得到治理,這是維護地方穩定的秘密機構,所以你們不要對此有什麽抵觸情緒。”

  “好吧。”

  沮授不說話了,算是默認了這個機構的設立。

  簡雍自然也不會說什麽。

  他是劉備的親信,一切都會為了劉備考慮,才不會去想私設機構會不會違法的問題。

  陳暮也當然不會跟他們說東漢朝廷已經維持不了多久,沮授聰明是聰明,也是智商有90以上的精英人物。

  但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看出十年後二十年後是什麽局勢。

  隨著陳暮獻策,收取了荊揚益三州田稅,如今的天下還算穩定,就算是諸葛亮一夜長大,怕也以為漢朝統治還能繼續穩固下去吧。

  “伯杼先生。”

  陳暮又轉向侯栩道:“我昨夜已經與大哥商談過,你留在濟南,要人要錢大哥都會支持你,你先把濟南的軍情司的班底拉起來,交給你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幫我找出去年刺殺我大哥的幕後黑手。”

  侯栩點點頭:“明白。”

  “除此之外,我們還得討論一下如何治理濟南。”

  陳暮開始做詳細規劃細節。

  跟劉備他們交談,沒必要說這麽深層次,因為說這些他們也不懂,隻要告訴他們大概方向就行。

  具體細節,就要交給下麵人來做。

  畢竟如果什麽事情都要讓領導做的話,那還要下麵的人做什麽?

  陳暮規劃的第一步,當然是在濟南開展地暖經濟。

  先從富人們手裏收割一批錢財,再帶動其它產業。比如鐵礦產業、人工產業、糧食產業等等。

  第二步就是發展水利建設,趁著冬季農閑時,征全郡百姓開始服徭役。

  反正在家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出來做事。由官府出糧食,給一筆工錢,從黃河、漯水、濟水等大型河流當中截取支流出來,大興水利,開墾來年耕種的田土。

  要知道當時服徭役是隻管飯,不給錢的。現在給工錢簡直是良心政府,這樣百姓的怨言也會少很多,到明年可耕種的田地則會多不少。

  第三步就是鼓勵發明創造,如改進農具,發明新的耕地器具。

  等濟南發展好了,再考慮從交州去搞棉花和占城稻的問題,畢竟這個時代從海上去越南,那跟找死沒有什麽區別,隻有從陸路去。

  很多人不知道,後世的越南,就是如今交州的一部分,所以實際上交州就有占城稻,隻是沒有被推廣而已。

  而且漢朝就有棉花,通過雲南的絲綢之路,如今在雲南,也就是益州雲南郡有種植。

  可悲的是漢朝人把棉花當作一種觀賞植物,根本就不考慮它的實用效率。

  一旦占城稻和棉花到手,青州的實力將會更上一層樓。

  除了這些以外,陳暮手裏還有個大殺器,那就是海鹽。漢代的食鹽主要來源於鹽池,對於海鹽利用率不高。山東可是後世第一產鹽大省,食鹽主要來源也已經從鹽池變成了海水。

  如果用明朝的曬鹽法,就能獲得大量的食鹽,在這個年代,食鹽就是錢,就是貨幣。君不見明清時代的鹽商哪個不是富得流油?

  不過陳暮還沒有掌控青州全境,現在搞曬鹽法,就是給他人作嫁衣,還是提前做一下準備,等以後再說。

  規劃了這些政務細節,事情也處理結束。

  接下來幾天,陳暮就待在濟南,與侯栩一起將軍情司的班底人馬拉起來。

  他以後世的特務機構為核心,組建了這支新的情報部門,各人員都是秘密調派,第一批人馬都是劉備麾下精銳士兵,忠誠度極高,成為首批軍情司探員。

  按照陳暮的策劃,這些人組織嚴密,上下級分工明確,有上層的領導部門,中層的行動人員,下層的情報人員。

  通過各種辦法,比如吸納、雇傭、收買等方式,很快就將觸角伸向了東平陵縣各處。

  而且這些情報人員自己也不清楚自己隸屬於哪個部門,因為上下級都是一對一聯係,情報傳遞方式也十分特殊,一旦事情敗露,或者出現了叛徒,也不會往上牽連。

  比如陳暮與侯栩,侯栩與一名中層人員,這位中層人員再去吸納某個豪強府邸的奴仆,層層遞進。如果這名豪強奴仆被抓,供出那名中層人員,這名中層人員可能是縣裏某個店鋪老板,可能是飯堂夥計,出事後,很快就能被組織察覺,從而切斷聯係。

  當然。

  這隻是一個比喻。

  在青州,或者至少在濟南,軍情司一旦建立,哪怕某個人員暴露,也沒人敢去抓,至少劉備有這個實力將人保護起來。

  至於真到了那個地步,是以後戰亂時期,軍情司安插去天下各處時候要遇上的事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陳暮待在濟南大概有半個月時間,這段時間他隻做兩件事情,一件是推動地暖,第二件是軍情司組建,等這兩件事情步入正軌,也是他該離開的時候。

  青州刺史的治所並不是濟南,是在濟南旁邊的齊國。

  雖然他作為刺史,可以將治所移往濟南。

  但陳暮來青州可不是隻打算治理濟南一地,他是要控製整個青州,因此齊國必須去一趟。

  到十一月下旬,陳暮離開了濟南,帶著關羽和典韋,往齊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