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0-11-02 17:09      字數:2636
  接下來的日子,陳暮開始了低調。

  除了這段時間去洛陽監獄看了幾次侯栩以外,就是天天往楊賜府上跑,跟楊賜拉近關係。

  侯栩還沒有死,本來按照張讓的意思,是要將他處理掉。

  但陳暮卻將他勸住。

  按照陳暮的說法,是可以將侯栩控製住,以後若是黨人反撲,就讓侯栩反咬黨人一口,說是黨人在幕後操縱黃巾之亂。

  這種說法扯是扯了點,關鍵是張讓信了。

  而且侯栩現在已經對張讓沒了威脅,再加上好歹收了人家那麽多錢當商人這點信用還是得講。

  日子一天天過去,隨著漢靈帝收稅,天下也慢慢歸於平靜。從豪強手裏割肉出來,用於百姓,至少短時間內,大漢朝廷的天下是安定的。

  按照原本曆史,中平二年雖然大災沒有,小災還是不斷的。益州交州青州冀州各地都有起義軍,聲勢最大的是冀州黑山軍和青州黃巾餘孽,多達百萬。還有西邊的北宮伯玉也攻擊了雍州,侵略三輔之地,震撼朝野。

  但隨著陳暮一招釜底抽薪,漢靈帝大規模撒幣,這場動亂也小了許多。除了黑山軍和青州黃巾以外,各地民亂風波小了許多。黑山軍和青州黃巾也暫時安撫住,談不上天下太平,但勉強算穩定。

  這也是陳暮影響了曆史,原本他的打算是將這段曆史變得更糟糕十倍。然而以前沒得選,現在忽然想做個好人,一言而拯救萬民,至少對於全天下的百姓來說,今年的日子要好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王允被張讓弄下獄了,本來是要搞死,朝廷無數人上書救援,後來張讓問陳暮的意見,這個時候陳暮一句話,就可以弄死這貨,而且黑鍋還是張讓來背。

  不過想到王允這廝還可以利用一下,陳暮便沒有下死手,而且第二天還上書救援。這一下讓很多知道他與王允事情的人對他發生了改觀,風評也變好了不少。

  王允出獄之後,還假惺惺地跑到陳暮府上道歉。

  陳暮當時臉上的微笑多麽和熙,心中的冷笑就多麽強烈。

  逢場作戲而已,當不得真。

  人家蔡邕何其無辜,一輩子也沒幹過什麽壞事。僅僅隻是感歎一句,就能被王允殺了,王允自己又能是什麽好人?

  若不是將來還有用到他的地方,前些日子在牢裏的時候,就是王允的祭日。

  中平二年十月。

  楊賜去世了。

  這些日子早就有征兆,陳暮每天去他府上,楊賜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確實也到了這個年紀。

  早在八月份,陳暮就已經從鴻都門學正式畢業,天子的任命也發了下來,本來應該去青州做刺史,但因為楊賜的身體,陳暮也一直沒有去。

  結果就在九月份,天上有彗星降落,十月份楊賜病逝,這下就更沒法走。

  因為陳暮現在已經被楊賜收為弟子,成為了入室門徒。

  當時候父母、老師死亡,是需要師製服議的,老師要被當成父母一樣對待,老師死了,必須服喪。

  一時間,全天下楊賜的門徒都棄官奔喪,陳暮雖然沒有棄官,但也推遲了上任時間。

  當天夜裏,楊家府上就開始布置靈堂。

  闔府上下掛上了白布,楊氏族人連夜從弘農抵達洛陽,紛紛穿上了白色素衣,鑼鼓喇叭嗩呐震天地響,全京城的官員都紛紛上門吊唁。

  作為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的長者,楊賜身份特殊,沒那麽快下葬,必須停靈很長一段時間,要到十一月份才下葬。

  因為漢朝地域大,交通不便,很多外地為官的楊賜學生聽到消息趕來,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

  楊家門外馬車停了無數,漢靈帝也穿上了孝服,停朝三日,過來吊唁了一番。

  陳暮則作為學生,與楊賜的親屬每日跪拜答謝,當起了孝子。

  “大將軍何進到。”

  “司徒崔烈到。”

  “太尉張延到。”

  “宗正劉焉到。”

  “光祿大夫曹操到。”

  “虎賁中郎將袁術到。”

  “羽林左監袁紹到。”

  “侍中劉岱到。”

  “騎都尉張邈到。”

  “侍禦史孔融到。”

  “侍禦史劉繇到。”

  .

  每日來吊唁的朝中大臣無數,楊府門口車水馬龍,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也讓陳暮第一次見識到了漢末群雄們的長相。

  曹操就不用多說,相貌堂堂。袁紹和袁術長得也不差,威風凜凜,氣勢不凡。

  其他劉岱張邈孔融劉繇等人雖然不過是青史一筆,勉強算在漢末群雄裏麵,但也是個個人中龍鳳,自有威儀。

  袁紹在參拜了楊賜之後,沒有立即離開,而是留在了楊府,與諸多黨人混跡在了一起。

  楊賜是黨人們敬仰的長者,很多黨人也受到過楊賜的恩惠與提拔,他們當然不可能就單純祭拜就走,之後還有各種儀式,他們都要參加。

  陳暮作為楊賜的學生,跟著楊賜的兒子楊彪等親屬一起答謝,午時休息後,正要去後院解手,路過後花園,看到了黨人們。

  荀和遠遠地瞄了他一眼,眼神中沒有一絲悲傷,隻有一絲火熱與激動。

  楊賜是德高望重不假,但到了這個年紀,已經算是喜喪,所以對他的去世,荀和並不感到悲傷。

  荀和興奮的是又一樁預言被陳暮算到,如此一來,天子時日無多的預言,也被證實不離十。若是真如陳暮說的那樣,那麽黨人複起之日,也不再久遠,荀和怎麽能不高興。

  陳暮微微點了點頭,向荀和示意了一下,便徑直離開。

  一旁的袁紹注意到了這個小動作,對荀和道:“公舒先生,那是何人?”

  說起來陳暮雖然在天下名聲大噪,但袁紹還沒見過他本人。

  畢竟這年頭也沒照片和錄像,想認識一個人,除了通過名氣以外,就隻能麵對麵地交流。

  荀和將眼中的激動情緒緩緩收斂起來,淡淡地道:“此人便是陳子歸。”

  “就是那為父報仇的陳子歸?”

  袁紹來了興趣。

  荀和點點頭:“此人有大才,我們千萬不能得罪。”

  少府卿王章說道:“沒想到這陳子歸心胸還是很廣闊,王子師如此得罪他,他居然也能容忍得下。”

  “這是我沒想到的。”

  荀和很納悶。

  以他對陳暮的了解,不說睚眥必報,但肯定不是什麽好惹的主,居然會放過王允?

  “公舒?”

  王章不解道:“緣何沒想到?”

  “啊”

  荀和吱吱唔唔道:“我是說我沒想到這陳子歸如此心胸寬廣。”

  一旁的李度點頭說道:“陳子歸真乃名士也。”

  袁紹這個時候當然沒有割據之心,他現在隻一門心思想著依附何進,加官晉爵,聽說了陳暮的事情,不由心然向往道:“看來這陳子歸,值得深交一番。”

  就在黨人們聊事情的時候,陳暮這個時候也已經回到了外麵大廳裏。

  剛進門,一個聲音洪亮的哭聲就傳來,震耳欲聾。

  “我師!嗚嗚嗚嗚嗚。”

  就看到一個30多歲的魁梧文士,跪在地上,抱著楊賜的棺木痛哭流涕,十分悲傷。

  陳暮心道楊彪死了老爹都沒那麽傷心,這位演戲也太過了吧。

  於是問旁邊楊家仆人道:“這是何人?”

  仆人答道:“菑丘令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