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0-10-21 21:22      字數:3460
  張讓青幘束發,戴竹製卷梁冠,披單襦,躺在大廳主坐後的木塌上,臉上塗滿了厚厚一層白粉,手裏把玩一串東海珍珠串成的手鏈。

  見到陳暮進來,微點下頜,示意他坐下。

  “讓公相召,是有何事?”

  陳暮開口詢問。

  有點奇怪為什麽張讓忽然找他,難道是來催債的?不應該呀,才打了欠條,說好一年之內還的呢?

  雖然很多人以為陳暮投靠了宦官,但實際上張讓也僅僅隻是把他調到了鴻都門學,並沒有幫他升官,也沒有在他的府邸中擔任任何職務。

  所以兩人之間的關係,既不是主仆,也不是主賓,更像是利益糾葛而已,或者說,一個債主,一個是欠債的人。

  張讓歎道:“有些煩心事,需要請教一下子歸。”

  “嗯。”

  陳暮安坐著,靜等張讓說事。

  張讓坐直了身,將手鏈丟在桌案上,歎氣道:“黨人之事,我一直耿耿於懷,心中那口氣咽不下去,子歸可有辦法教我?”

  他還是想替張河報仇。

  但現在荀和帶著黨人投靠了何進,包括王匡劉表等有數人在大將軍府任職,哪怕現在大將軍的權力被漢靈帝死死壓住,沒有太多的實權。

  可大將軍就是大將軍,何皇後在宮裏的地位可是無比穩固,深得漢靈帝寵信呢,張讓哪裏敢真的與何進撕破臉皮?

  一想到自己為心愛的族侄報仇之日遙遙無期,張讓心中就隱隱作痛,十分地不爽。

  畢竟這也事關他在宗族內部的臉麵,他張讓丟不起這個人。

  陳暮想了想,答道:“此事還真不太好辦。”

  張讓也猜到這個結果,倒也不失望,搖搖頭:“罷了,以後我再自己想想辦法吧。”

  陳暮卻笑道:“雖然不太好辦,但也不是不能辦。”

  “哦?”

  張讓大喜:“子歸有何良策?”

  陳暮說道:“黨人所恃者,無外乎內依附於大將軍,外有皇甫嵩做策應,隻要解決了兩個問題,黨人之事則輕易解決。”

  張讓思索了一會兒點頭道:“確是如此,隻不過皇甫嵩如今威望甚高,我卻拿他毫無辦法。”

  陳暮笑道:“讓公拿他無法,天子還拿他無法嗎?”

  “子歸是何意?”

  張讓不解。

  陳暮將雙手縮在袖中,緩緩地道:“讓公怎麽看皇甫嵩?”

  提起皇甫嵩,張讓憤恨道:“此賊可惡至極,上月居然彈劾我,害得我被天子臭罵了一頓。”

  嗬,宦官就是宦官,除了隻想著取悅皇帝以外,就不能有點政治頭腦嗎?

  陳暮輕笑道:“皇甫嵩的確可惡,他不僅平定了黃巾,威震天下,還鑄造了十餘萬人的京觀,使得海內一片稱頌,在民間朝野之威望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張讓皺起眉頭,臉色略有不愉地看著陳暮說道:“子歸,你說他可惡,怎麽聽你的意思,反倒對他一片稱讚之意?”

  “讓公還不明白嗎?”

  陳暮低聲說道:“皇甫嵩輕易就解決了百萬黃巾,你說若是他起兵造反,當之如何?天子心中,難道不對他忌憚?”

  “你是說”

  張讓恍然大悟,驚喜道:“功高蓋主?”

  “不錯。”

  陳暮點點頭:“皇甫嵩手裏掌握著整個北軍,還有數萬三河將士,總兵力達到七八萬。他手裏的兵馬可都是精銳,遠非黃巾烏合之眾相比,有如此多的力量握在他一個人手裏,天子怎麽可能會放心?”

  張讓霍得一下站起身,背負著雙手走來走去,遲疑道:“話雖如此說,但我也不知道天子到底是何想法,萬一天子還指望他平定叛亂,我豈不是擔上構陷的罪名?”

  陳暮心道你丫構陷的還少嗎?要不是你會斂財,漢靈帝死命護著你,你丫恐怕早就被朝堂上的諸公用唾沫水淹死了。

  “天子是何想法,讓公一試便知。”

  陳暮又出了個主意。

  “如何試?”

  “讓公可以讓禦史台隨便找個理由彈劾皇甫嵩,看天子反應,若是置之不理,沒有將彈劾的奏折留下,則說明皇甫嵩不好輕動。若不動聲色地將奏折保留,或者麵露大喜,則說明天子的確心中忌憚,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將皇甫嵩罷黜。”

  “為何?”

  張讓不太明白。

  陳暮說道:“天子對彈劾的奏折置之不理,說明他還要用到皇甫嵩,所以這份彈劾的奏折沒有任何作用。如果不動聲色或者大喜,就說明這份奏折他要留下來,秋後算賬,來用做處置皇甫嵩的理由。”

  張讓也不算太笨,畢竟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肯定不是善茬,稍微一點撥,也就明白了緣故,點點頭道:“子歸說的確有道理,那我便先試探一番。”

  陳暮含笑不語。

  皇甫嵩當初坑過他一次,你做初一,就別怪我做十五。

  張讓想了想,又道:“皇甫嵩這邊既然可以解決,那大將軍那邊又該如何處理?你知道的,最主要的阻力並不來源於皇甫嵩,皇後地位穩固,我恐怕不好與大將軍作對。”

  陳暮說道:“大將軍的事情也好辦,而且還是件大喜事,若是可以成功的話,不僅讓公地位更上一層,還能解決一項讓公的煩心事。”

  “哦?”

  張讓好奇道:“是何喜事?”

  陳暮問道:“不知讓公覺得令少郎奉如何?”

  提起自己的養子張讓就來氣,搖頭道:“吾兒奉是我兄長之子,性格喜動不喜靜,雖無大惡,卻經常在洛陽城內胡作非為,我實為頭疼。”

  陳暮笑道:“讓公,令郎之所以頑劣,是因為還未成家,若是成家了,自然會改變性子。”

  這個時候正在洛陽城裏帶著家奴四處浪蕩閑逛的張奉忽然打了個噴嚏。

  心中納悶,但亦是不解,撓撓頭,又繼續瞎晃悠當街溜子。

  張讓思索道:“也的確該為這小子找一房媳婦,幫他安安心。我也是到了該抱孫子的年紀,得有個後人養老送終才行。”

  雖然侍奉的是少年天子,但張讓其實是漢恒帝時就已經進宮,今年都快50歲了,早就有抱孫子的想法。

  陳暮半開玩笑地說道:“剛好有一樁良媒,若是能成,讓公可得給我賞賜大禮才行。”

  “何家的良媒?”張讓問道。

  “正是何家的媒。”

  陳暮回答。

  張讓:“???”

  他問的何,是何處的何,意思是哪家的好閨女。

  陳暮還以為他知道是何進家的呢。

  見張讓一頭霧水,陳暮稍一思索就知道自己會錯意,解釋道:“乃大將軍何進家的媒,如今大將軍年不過三十,皇後也才二十四五,家中還有個最小的妹妹,已是亭亭而立,不是最好的良媒嗎?”

  與大將軍結親?

  張讓立馬在腦袋裏飛速轉起來。

  何進的確還有個妹妹,今年才十七歲,自己的樣子張奉也不過二十歲,兩人年紀相仿,的確可以婚配。

  如果能夠讓張奉娶了何進的妹妹,那麽自己就與何家便是親戚,與何皇後也搭上了線。

  別看宦官派係在外人看來好像牢不可破,但實際上十常侍中也有派係區分。

  比如張讓和趙忠依附於天子皇帝,夏惲和段珪依附於董太後,郭勝由於和何皇後是同鄉,還曾經幫助過皇後入掖庭,所以依附何皇後,是後宮的大長秋。

  如果張讓能與何進結親的話,那麽就能與皇後搭上關係,如此張讓在宮裏的地位就愈加穩固,的確是一件很大的喜事。

  問題在於人家何進答不答應,畢竟這幾年雙方隱隱有些對立,不少世家弟子站在了何進那一邊,何進也在往世家靠攏,在朝堂上大將軍一派雖然與宦官一派談不上死敵,但至少不算和睦。

  何進會答應這門親事?

  想到此,張讓搖搖頭:“這事恐怕不好辦。”

  陳暮笑道:“隻要張公願意,這事也不是不能辦成。”

  “真的?”張讓驚喜。

  “自然。”

  陳暮點點頭:“大將軍現在的地位其實也很尷尬,若是讓公願意與他結親,再由我去遊說,十有可以成。”

  張讓又有顧慮道:“就怕被拒絕,白失了顏麵。”

  陳暮微笑著拱手道:“無妨,可以讓暮先去探探口風,口風不對,則避口不談即可,不會傳出去。若能與大將軍結親,不僅讓公在宮中地位更上一層,黨人之事,礙於親家顏麵,大將軍恐怕也會不便插手,此乃一舉兩得之計也,讓公何不一試?”

  張讓一想也對,隻是探探口風,又不是正大光明去府上提親,沒有鬧到人盡皆知的地步,自然不會丟麵子,於是大喜道:“好好好,若是此事能成,子歸大功一件,那一百萬錢,就算了,我再贈大禮一份。”

  “今日天色已晚,就不便去打擾大將軍,明日一早,我就去拜訪大將軍府,為讓公修橋鋪路,穿針引線。”

  陳暮站起身,拱手告辭道:“讓公,那我就告辭,允我先回去準備一番說辭,明日即可見分曉。”

  “嗯。”

  張讓含笑點頭道:“我靜等子歸的好消息。”

  陳暮轉身出去。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張讓感歎。

  這陳子歸還真是個人才,乖巧聽話,而且又能為他出謀劃策,替自己解決煩心事。

  看來自己當初隨手將他調入鴻都門學,果然沒有錯。

  這樣的人才,要大力培養才行。

  嗯。

  等他明年從鴻都門學結業,就調入朝中先做議郎或者郎中,再過兩年調去尚書台,取代了梁鵠,將他留在身邊,以後就能隨時為自己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