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乃祖之風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0-09-15 14:32      字數:3658
  人一過萬,密密麻麻。

  三萬人的營帳分為前中後三軍,倚靠滏水安營紮寨。

  因為是臨時駐紮,沒有防守意義,因此沒有修築圍欄,有點像是草原上的蒙古包。

  外麵有人把守,周圍有人巡邏,士兵在沒有戰事的時候各司其職,有人負責打水,有人負責做飯,嫋嫋炊煙正在營中升起。

  劉備順利地進入了軍營裏,不過帶來的鄉勇不能進來,隻能在外麵等著。

  關羽張飛陳暮三人尾隨其後,在兵士的帶領下來到了中軍。

  陳暮四下觀察,作為現代人雖然學到的知識和信息如海洋一樣湧入腦子裏,但這種安營紮寨的本事卻不是一個現代人會特意去研究的東西。

  盧植作為經世致用的儒將,對兵法很有心得,營帳分布井然有序,兵力布置恰到好處,十分有參考價值。

  進入大帳內,裏麵十多個將領濟濟一堂,左右兩側分別跪坐了六位高級將領,陳暮推測他們就是出征的五位北軍校尉以及副中郎將宗員。

  其餘將領則站在營帳門口附近,見有人進來,稍稍讓開一點道路給他們。

  主坐上跪坐著一中年將領,麵容清瘦,下頜留著山羊胡,雖身披戰甲,卻依舊能看出儒雅氣質。

  這人就是盧植了。

  陳暮心想。

  盧植曾拜大儒馬融為師,年歲不小,今年應該有五十多歲了,在這個年代50歲就可以稱為老人,精神頭看著倒是不錯。

  “師君!”

  劉備一進帳,當即跪倒在地磕頭禮師。

  他這個大哥都跪下,關羽張飛陳暮也就不得不一起下跪。

  盧植的家鄉就是涿縣,十多年前賦閑在家的時候,曾經開過學堂,收了幾位弟子,其中就有劉備和公孫瓚。

  看到多年不見的徒弟成長了不少,麵容也成熟許多,盧植輕點下頜,說道:“玄德經年不見,為師甚是想念。不過你不在家鄉涿縣,怎麽來了邯鄲?”

  劉備忙道:“黃巾叛逆,天下紛爭。備本想在家鄉組織鄉勇,抗擊逆賊,為國效力。不成想聽聞朝廷拜師君為北中郎將,率軍北上清剿張角。備雖愚鈍,卻也知道張角勢大,嘯聚百萬,恐師君缺兵少將,便自告奮勇領兵前來,願為師君陣前驅使,做犬馬之勞。”

  這句話的意思裏完全沒有害怕盧植打敗仗才來,而是害怕張角人多,盧植人少,所以才來助一臂之力。語言的藝術就是這樣,人都喜歡聽好話,特別是劉備這番話,既表現得自己為國效力的心思,又表達了對老師的孝意,說得很漂亮。

  盧植從主坐上站起來走過去扶起劉備,哈哈大笑道:“玄德有心了。”

  劉備笑道:“為國分憂,為師分憂,是備應盡之責任。”

  盧植點點頭:“不錯,你來得正好,我大軍正準備開拔,進軍廣平,一舉殲滅張角。多一股人馬多一點力量。你就在我帳下做個羽林,執掌近衛。到時候上了戰場,需衝鋒在前,勇猛殺敵。切勿貪生怕死,墮了為師名頭。”

  羽林在西漢時候就是大名鼎鼎的羽林軍,不過到了東漢,這支隊伍早就名存實亡,隻在光祿勳下還有個羽林署的名字在,總共也就幾百人,充任守門侍從,再沒西漢時的威風。

  不過盧植的北中郎將屬於五官中郎將,是光祿勳屬官。五官中郎將也有屬官,羽林就是五官中郎將的衛士,所以盧植是讓劉備擔任他貼身侍衛的意思。

  這是他這個老師在提攜劉備這個弟子,雖然羽林依舊隻是個大頭小兵,但在外麵當炮灰兵和在主將身邊當近衛兵是兩個概念。

  前者死得快,幾乎沒有上升通道。後者比較安全,打幾個仗撈點功勞,很容易當基層軍官,再加上主將推薦的話,升遷速度會非常快。

  盧植也是看在劉備千裏馳援拳拳孝心,再加上有師徒情分上幫他一把,不然以他剛正不阿的性格,絕對不會幫人走後門。

  沒想到劉備卻說道:“不瞞恩師,弟子雖不才,卻也騎馬上了戰場,一路從幽州走來,遇到大大小小的黃巾軍不下萬人。大小惡戰打了10多餘場,擊潰數千,斬獲千餘賊首,親自手刃了四十多名賊寇,戰果累累,絕非貪生怕死之徒。所以備懇請恩師讓我去前鋒軍,為恩師披荊斬棘,開辟道路。”

  “哦?”

  盧植臉色微微動容,驚訝道:“你那一曲人馬,莫非是幽州精銳?”

  一曲人馬就是500人,500人遭遇上萬黃巾軍,還斬殺了1000多人,也就隻有精銳部隊才能做到。

  劉備搖搖頭:“不是,是備在家鄉涿縣招募的本地精壯,此前從未上過戰場。”

  “哈哈哈哈哈。”

  帳中立即有人大笑道:“你這人真是好吹牛,500從未上過戰場的鄉勇擊潰數千賊人,斬殺千餘,這怎麽可能呢?”

  說話的是個身高八尺,濃眉大眼的粗壯漢子,一臉不信。

  其實不止是他,在座的其他中高級軍官同樣都臉色揶揄,眼神中透露著古怪。

  顯然這裏沒人信劉備說的話。

  這個時代不是火器時代,人數多寡和部隊精銳程度往往決定了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

  雖然曆史上以少勝多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更多的戰鬥卻還是攜大軍壓進之勢,人多打人少,從而取得勝利。

  這就是所謂的一力降十會。

  隻不過礙於劉備是盧植的愛徒,其他人都沒有點明而已。

  那個說話的漢子是北軍一名中級軍官,屯騎司馬孟震,隸屬於屯騎校尉鮑鴻帳下,性格比較魯莽直爽,沒有考慮到要給主將官麵子,所以才出口反駁。

  張飛聽到有人駁斥自己大哥,不由震怒,正要出聲,卻見四弟陳暮拉著自己,微不可查地搖搖頭,示意一切聽大哥指示。

  劉備瞧了眼盧植的臉色,發現他臉色並不好看,顯然是在懷疑自己說謊,打了他這個做老師的臉。

  不過劉備卻並不驚慌,隻是對孟震道:“請問這位是?”

  “屯騎司馬孟震。”

  “嗬嗬。”

  劉備笑著對孟震拱手道:“孟司馬,有時候說話切勿這麽武斷。黃巾賊者,土雞瓦狗也,我二弟三弟有萬夫不當之勇,再加上四弟出謀劃策,製定作戰謀略,即便我部馬少人寡,亦能亂中取勝。如若不信,你可去檢查首級,皆是鐵證。”

  在秦代的時候,斬獲敵人的腦袋,就是功勞,可以升一級,所以稱為首級。但這種方式對於士兵來說是個負擔,再勇猛的士兵身上掛幾個人腦袋,再繼續追殺敵人也不可能實現了。

  所以到了漢代以後,就慢慢用耳朵取代了首級,而且統一用左耳朵。不過這種記軍功方式比較少見,大部分時候還是由軍中特定的軍官記錄。隻是劉備是組建的鄉勇軍,沒有正規軍的軍製,不得已才用這種血腥直白的方式當作軍功。

  見人家手裏有證據,孟震就不說話了。

  盧植臉色緩和下來,詢問道:“玄德,此事若是真的,當乃大功一件,不過為師很好奇,你是如何做到的?”

  劉備轉頭看向身後:“恩師,為您介紹一下,這是我二弟關羽,字雲長。”

  “關羽拜見將軍。”

  關羽忙拱手敬禮,他這人傲上而不辱下,不過卻對有學識的人非常尊重。盧植是海內大儒,又是馬融的徒弟,鄭玄的師弟,聲名顯赫,值得他一拜。

  “這是我三弟張飛,字翼德。”

  “張飛拜見將軍。”

  張飛也拜道。

  “這是我四弟陳暮,字子歸。”

  “陳暮拜見將軍。”

  陳暮的打扮不像關羽張飛,一身長衫袴、褶,沒有戴冠,頭上裹著幘巾,風度翩翩,有儒雅氣質。

  劉備又道:“我二弟三弟作戰勇猛,每逢戰事,必衝鋒在前,此次斬獲千餘首級,他二人就占了十之三四。此為我軍勝利關鍵之一。”

  “我四弟乃曲逆候之後,家學淵博,善於謀劃。此次行軍路線,就是他安排的。一路行軍打仗,如何埋伏,殲滅敵人,也是他所策劃。此為我軍勝利關鍵之二。”

  盧植愕然道:“曲逆候之後?”

  陳暮又拱手笑道:“正是。”

  古人崇尚先祖,如果祖上有名人,後輩子孫不僅臉上有光,就連外人也會高看一眼。

  如果誇一個名人之後,就說他有先祖遺風,就是最大的讚譽。

  所以劉備到處跟人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是漢室宗親,劉邦的後代,成了他最大的政治資本。

  同理還有馬騰和馬超,用伏波將軍馬援後人這塊招牌,才能在西涼站穩腳跟。

  曹操更不用多說,用的是西漢開國丞相曹參的名頭,雖然當時的曹氏家族沒落,但有了這塊招牌,曹操作為一個被士人鄙夷的宦官家庭出身的孩子,才能夠和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孫混跡在一起。

  因此名人之後有時候不重要,但有時候也非常重要。

  聽聞自己弟子的結拜兄弟是曲逆候之後,盧植也不由得高看了陳暮一眼,問道:“可否說說你謀劃之細節?”

  “無它,總結起來就兩句話。”

  陳暮說道:“揚長避短,逐個擊破。”

  “如何揚長避短?”

  “我部有50騎兵,黃巾賊少馬,可發揮機動性,軍隊前進的時候,由騎兵分散出去偵查,如遇大股部隊,則提前躲避,不與之交戰。如遇小股部隊,則侵而吞之,盡數殲滅。”

  “如何逐個擊破?”

  “黃巾軍主力大多在縣城肆掠,隻有小股部隊侵擾鄉野地方。我軍不走縣城官道,而走鄉野小道,先將縣城外的小部隊慢慢消滅,再集中力量,召集當地官府鄉勇豪強,一起攻取縣城。”

  陳暮想了想,又補充道:“不過這一套進了廣平就行不通了,趙國的黃巾賊人少,縣城也頂多幾千人,而且會被當地官府豪強牽製,實力不強,趁著雙方交戰之際,我們可以渾水摸魚。但進了廣平,各縣縣城幾乎都被賊寇徹底占領,人數少則上萬,多則數萬,我軍人少,不可力敵。”

  他說完之後,大帳內一片寂靜。

  過了片刻,盧植才點點頭,稱讚道:“很好,有乃祖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