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力量(求推薦,求收藏)
作者:辣條不夠味      更新:2020-09-14 17:51      字數:2141
  李氏就這麽呆呆地看著朱翊鈞,心裏有些壓抑,還有一絲絲的迷茫。

  記憶中那個對自己唯唯諾諾的兒子的身影,開始逐漸變得模糊起來。

  李氏麵色悲愴,似是心有不甘,躊躇道:“你還年幼,祖訓在前本宮也不好對你多加管束。這大明江山,內有馮保這群老仆們盯著,外有張居正那幫朝臣們看著,翻不起什麽風浪出來,你隻需要做個如同孝宗皇帝一樣的君主便可。”

  李氏頓了一頓,似乎在想著措辭,半晌才接著說道:“但如今你弄出一個什麽公司,這便是擅改朝製,一但昭告天下,那就再無退路可言了。”

  李氏的話讓朱翊鈞腦中回想起了,秦川給他看的關於這片土地近百年來的血淚史,隻覺得血氣上湧,眼眶通紅,“是的,再也沒有退路了!”

  李氏歎了口氣,摸了摸朱翊鈞的頭發,說道:“你當真以為你那不入門的平衡之術,可以製衡的了高拱與張居正?”

  “他們隻是想通過這件事來告訴你,你究竟應該站在哪種位置之上。”

  “回頭吧,鈞兒。現在還來得及。”

  在李氏的眼神裏,有著慈祥、期待,甚至還有幾分不可思議的欣慰,這些,朱翊鈞都能夠感覺到。

  李氏看著搖了搖頭的朱翊鈞,沒有再說什麽,隻是歎了口氣,便徑直離開了。

  時近黃昏,彩色的晚霞給坐在宮門口的朱翊鈞眼簾染上了一層淡淡的色彩。隨著天色漸暗,四周的宮殿有如野獸般潛伏著,顯得陰森而冷肅。

  朱翊鈞灌了幾口雪碧,問道:“師傅,母後娘娘的話是什麽意思?”

  秦川眺望著對麵乾清門後遠近高低被夕陽塗抹上一層薄金的紅牆黃瓦,沉默了。

  其實李氏說的沒錯。從孝宗起大明的皇帝就已經失去了對朝堂的掌控,大明的皇帝漸漸變成了一個傀儡,很難在對明朝重大國策發表什麽意見了。

  原因很簡單,文官集團把持了皇子們的教育工作,從小就灌輸被閹割的儒家思想,若還能如同朱重八與朱老四一樣提的動刀,那簡直就怪了。

  唔,有兩個,但下場都是落水唱了涼涼。

  文官集團們在大明皇帝的龍椅前麵設置了無數道枷鎖,皇帝可以在文官集團的枷鎖內改變任何事情,但他不能跳出這些枷鎖。

  這些秦川是知道這些的,所以在朱翊鈞沒有掌握全局的時候,秦川不可能讓他去挑戰這些枷鎖。

  秦川開口,“你知道文官集團們的背後站著的是誰嗎?”

  朱翊鈞搖了搖頭,這些對他來說過於玄幻。

  “是士紳啊!”

  這才是封建王朝的真正統治者。而皇帝,不過是坐在龍椅之上的提線木偶,是士紳集團可以隨時蹂躪的象征物。

  “他們為你設置了軍戶、土地、稅收或這樣或那樣的高壓線,但隻要你沒有碰到這些高壓線,那麽你就不會激起整個文官集團的反抗。”

  朱翊鈞有些納悶的問道:“師傅,你不是說我是皇帝,我可以無視世間一切的嗎?”

  秦川卻反問道:“你知道為何你朱家太祖和成祖可以號令天下嗎?”

  “隻因為他們手裏緊緊握著跟隨他們南征北戰的軍隊。”

  明朝的太監如劉瑾、魏忠賢為何死的那麽容易,而唐漢時期的太監就可以不把皇帝放在眼裏,根本原因就在於手裏沒有軍隊。

  “師傅,這不對啊。我不是有京師三營嗎?”

  這個問題解釋起來也挺容易的,明朝自土木堡之後,大明帝國軍隊內部是三條係統並存的。換而言之,有內廷的監軍係統;有文職官員的行政係統;有各級將領構成的軍事係統。

  大明的勳貴與太監名義上是大明帝國軍隊的統治者,但實際上文官才是真正掌權的。

  土木堡之後,五軍都督府徹底喪失了武將官員的選拔任命權。軍隊操練和軍情聲息之事,五軍都督府也是無權幹預的。因為操練軍隊、軍情聲息由各地的巡撫、總兵以及他們的下級將領負責。

  而他們的官職是直接有兵部任命,但兵部又是文官掌握的。

  所以朱翊鈞雖然是皇帝,而且名義上擁有數百萬軍隊,但真正能夠直接指揮的,卻隻有內廷禦馬監掌管的四衛(騰驤左、右衛武驤左、右衛)一營(勇士營),不過區區數萬人而已!

  當然,大明帝國的其它的軍隊,朱翊鈞也是可以指揮,但這必須通過文官集團的渠道。

  所以,這幾乎是一個無解的題。

  秦川鄭重地說道:“這次開海對於你來說,隻能勝不能敗!”

  敗了就隻能一輩子灰溜溜地躲在這皇城內玩宮廷劇的遊戲了,再也沒有機會觸碰軍事類的遊戲了,因為皇帝的權威沒了。

  高拱與張居正等的就是這個。

  “隻有成功了,我們才能將士紳集團壓在我們身上的鐵蓋子撬動,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謀劃。”

  朱翊鈞不無擔憂地問道:“師傅,我們能成功嗎?”

  秦川點了點頭,雖然說張居正他們是很聰明,但是他們有著一個最為致命的缺點,就是來自時代思想對他們的禁錮,他們不可能認識到開海究竟有著什麽樣的曆史意義。

  而且,秦川故意將開海打造成皇帝撈錢的戲碼。有內臣組成的公司其實就相當皇帝內帑的一種延伸。

  更為重要的是,秦川使出了‘不與民爭利’這種釜底抽薪的計策。

  士紳們的利益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損失,反而可以讓他們的財富增加,而皇帝隻不過每年撈個幾百萬兩銀子的手續費而已。

  對他們而言,這根本算不上什麽大事。

  但對於秦川與朱翊鈞來說,這就足夠了,有了這些銀子,他們完全可以打造出一隻屬於他們的軍隊。

  既然如今沒有辦法來打破規則,那不如在原有的體製內給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

  在春天種下一顆種子,等時候成熟了總能開花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