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朝會(求推薦,求收藏)
作者:辣條不夠味      更新:2020-09-14 17:51      字數:2161
  封建王朝流行一個詞語叫‘詔安’,君不見梁山一百零八好漢,君不見‘五峰船主’王直、君不見鄧芝龍這些一方豪傑,全都折在了這兩個字上麵。

  隻要不是天下大亂,就不會出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麵,那麽這些豪強和朝廷就不是對等的關係,而是一種依附的關係。

  現在皇帝放下身段,厚著臉皮,對他們說,‘我刀都放下了,你們快來,有爛錢大家一起恰。’

  皇帝都如此卑微了,他們還要是反對,是不想活了嗎?

  而且,封建王朝最後一位海盜頭子鄭芝龍說過一句名言:我賺十兩銀子,有五兩是官員們的,三兩是各地朋友的,一兩是手下兄弟的,最後進自個兒口袋的,隻有一兩。

  看看,高達五成的洗白成本!

  當然最讓人氣憤的是這錢全進了朝廷官員個人的腰包中,這屬於暗箱操作,官員們要是想黑吃黑,你也沒地方說理去。

  現在不一樣了,這權力從地方官員手中,直接來到了皇帝手中,而且是讓你們光明正大的,手續費還不高。

  而且開放的不是一兩個港口,而是足足八個,完全可以容納大明所有的海商集團。

  隻要這幫人不是腦子被門夾傻了,都知道該怎麽選。

  所以隻要皇帝的態度到位,他們肯合作的幾率就很大。

  問題的關鍵是,商稅!

  “三十取一吧!”秦川無可奈何的說道。

  雖然他不甘心,眼下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叫朱翊鈞左手沒錢,右手沒兵,隻有一個可以唬人的皇帝頭銜呢。

  縱觀大明兩百餘曆史,海禁其實不僅僅是當局者的眼光問題,核心問題還在於利益之爭。

  新興的利益集團直到明朝滅亡也沒有幹過既得利益集團。

  既然如此,那就給他們一個發展的機會,讓他們成為朱翊鈞第一批死忠擁護者。

  朱翊鈞腦筋一動,“師傅,既然我們收不上來稅,不如我們自己另外再開一個港口,朝廷也參與航海貿易。”

  “不行!”秦川看著朱翊鈞說道:“不要掉進錢眼裏麵去了,日後的路還長,不要急於這一時。”

  “如今我們要做的,便是不與民爭利!”

  朱翊鈞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我們還是接著說開海,他們繳納了船隻的行駛權,但是這隻能是讓他們把貨物運到港口,他們若是想從港口把這些貨物在賣到大明各處,就得取得地區的銷售權。”

  “你不是坐擁兩京十三省嗎?那麽我們就拍賣這十五個地區的銷售權,取得銷售權資格的商人,隻能在本地區銷售,不能跨地區銷售。”

  “師傅,我們為什麽不具體的各州、府、縣呢?而且為什麽不允許跨區域銷售?”

  “不允許跨區域,是為了讓他們不打價格戰不具體到各州縣,是為了讓他們海商們內部自己消化。”

  “你是皇帝,你隻需要製定出一個規則,做好掌舵的工作就行了,剩下的他們會自行替你解決。這就叫潛規則!”

  “當然了,為了避免出現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情況出現,每個港口和每個地區海商們的貿易額到年底都會核查一遍,達不到標準的踢出去。”

  “那師傅,這些工作要交給戶部管理嗎?”

  秦川差點沒吐出血來,“你傻嗎?交給他們還有你什麽事情,當然是自己管理。”

  “在內廷,在設個機構,就叫它‘大明海運公司’全權管理這八個港口的事情,公司設置懂事長官位和司禮監掌印太監一樣,下設十一人的監事會由內書堂挑選新人,官位和秉筆太監一樣。最後在這八個港口設立分公司,具體管理。”

  朱翊鈞弱弱的說道,“師傅,你這是亂命!”

  秦川隻覺得氣血紊亂,“你是皇帝,而且你又不是任命的是外臣,這頂多屬於皇帝家事,朝堂的大臣他們能說什麽?”

  朱翊鈞揚著頭問道,“師傅,那這些錢全進內帑?”

  秦川聞言思考了半晌,方才長歎一聲,“朝廷四,內帑六。”

  突然覺得好憋屈。

  “師傅,那這董事長誰當啊!”

  “自然是馮保!”

  就在秦川師徒對話的時候,劉守有兩隻眼睛正直勾勾的看著錦衣衛的大門。

  忽然,一名百戶疾趨上堂,走到他的身邊,彎著腰在他耳際輕聲說道:“大人,漳州來的人已經處理了。”

  說完從袖中掏出一本帶血的奏章,放在了桌上。

  劉守有這才長舒了一口氣,叮囑道:“繼續盯著各大官道,進京的小道也給我派人盯住。另外啟用布在京師官員家中的暗探。下去吧。”

  劉守有打開奏章,裏麵赫然是漳州知府張瑞圖寫的奏報。

  “畜生啊!居然屠殺了整整上萬人!我們凶名在外的錦衣衛跟他們比起來,簡直是菩薩。不過陛下真的能成功嗎?”

  他也算是大明官場的老油子了,朱翊鈞打的什麽主意他能不知道。

  但難度太大了,當年王直被詔安,嘉靖帝未嚐沒有如陛下一樣的想法,可最後呢?被關了兩年的王直,還不是被斬首了?

  陛下總歸是太年輕了。

  這一日早朝,百官早候在奉天門外,東偏門開了條縫,承值太監露出半個身子,看著百官說道:“今日早朝,五品以上官員入侍殿內。”

  眾人悚然起來,邊急急走著邊小聲打探。

  “今日是朔望朝(明代常朝分為朔望朝和日朝)?”

  “不是。”

  “那為何要五品以上的官員入殿?可有什麽風聲傳出來嗎?”

  “沒聽說吧,也許是臨時有些要緊事吧。”

  “可會與高首輔有些關係?”

  “噓!小聲,你是覺得頭頂的烏紗帽太沉了?”

  受過朝臣們參派禮,朱翊鈞悠悠開言道:“朕欲效仿父皇開海!”

  朱翊鈞話音落地,朝臣們轟地炸了營,那議論聲就像滾雷四散開去。

  “肅靜!”立在兩旁的禦史們不得不出言提醒道。雖然他們心中也是萬分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