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兩軍對壘
作者:風間不見      更新:2020-02-29 23:53      字數:2074
  “戲軍師,你覺得咱們應該怎麽做呢?”張遼雖然自認為文武雙全,但是麵對孫堅這個早在征討黃巾之時就聲名鵲起的名將,還是抱有十二萬分的警惕的。

  戲忠被劉協安排在張遼的身邊,不得不說,劉協其實是對這一個組合報以很大的期望的,因為這兩個都是公認的名將和謀士,放在一起應該會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麵對著張遼的問話,戲忠也皺了皺眉頭,他看過孫堅的營寨,不得不說紮的非常穩健,即便是夜襲也沒有什麽機會。

  而在這個時代,所能動用的有效的手段其實也就是那麽幾個,打仗的時候,真正拚的還是士卒的數量和質量,還有就是主帥對於戰機的把握。

  戲忠想了想,說道:“我們有城牆之利,而且糧草充足,想必孫堅也不會輕易就攻城,明日他們應該會選擇鬥將來探我軍虛實,將軍武勇如何?”

  張遼想了想,說道:“還算可以,雖然不是呂將軍的對手,但是也能夠堅持五十個回合左右。”

  戲忠驚訝的看了一眼,呂布的武勇他是清楚的,因為呂布偶爾會和劉協征召來的一些將領演武,一般來說都是呂布一個人打兩個或三個!

  因為這些人沒有自信能夠單挑勝過呂布!

  隻有一個黃忠能夠跟呂布交手上百個回合,不過即便是這樣,呂布還是最終的勝利者。

  戲忠沒有見過太多的武將,但是他能想到,呂布這樣,怎麽也算是頂級的了。

  張遼幾乎不怎麽參加這些武將的演武,所以戲忠也不太清楚這個人的武勇,卻沒想到這個人竟然有如此的實力。

  當下戲忠說道:“既然將軍武勇出眾,那明日鬥將便可應戰,若是能挫一挫敵軍士氣,我軍的勝算應該也能大一些。”

  “軍師說的是。”張遼想一想也確實是這個道理,若是鬥將能勝,我方士氣增加,敵方士氣減弱,的確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情。

  在兩軍對壘中,士氣始終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因素。

  看見張遼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戲忠也是不由得歎了一口氣,在這種情況下,像他這樣的謀士能夠采用的計策其實非常的少,戰略層麵上的無非是離間,斷糧,攻入敵後,圍魏救趙等一係列的小計策。

  隻是這些計策的實施始終都要靠天時,地利,人和。三樣中有一樣在自己這邊也可以圍繞著這一點動手。

  隻是顯然孫堅那裏並沒有這些計策實施的餘地,袁術給了孫堅最大的權限,隻求孫堅能夠打敗劉協。

  十數萬大軍全歸孫堅掌管,這樣的兵力在一個名將的手裏絕對能夠發揮出可怕的力量。

  戲忠不會小看自己的這個對手,同時他也深知這是自己表現的好機會,如果他能夠打敗甚至擊潰孫堅,到時劉協也會更加的器重他。

  這倒不是他貪圖名利。隻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能夠一展胸中所學,也算得上是戲忠的夙願了。

  ……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第二天上午。

  孫堅帶著自己的麾下四將還有孫策,周瑜來到了陣前。

  幾個士兵在城下叫陣。

  幾聲呼喊過後,張遼帶兵從城中走了出來,而戲忠身子孱弱,所以他在城牆上縱觀全局。

  “來者何人?”孫堅看見張遼提著一杆月牙戟走了出來,大聲問道。

  “雁門張遼!”張遼大聲回答道,隨後他反問道,“敢問閣下可是孫堅孫將軍?”

  “正是某家!”

  “孫將軍兵勢洶洶,敢問此來何事?要反乎?”

  “聽聞當今陛下擅殺大臣,公路將軍聞之痛心疾首。後想來陛下身邊定是有奸佞小人在旁煽風點火,因此特命某家帶兵前來清、君、側!”孫堅緊緊的盯著張遼,一字一頓的說道。

  張遼卻是哈哈一笑,雙眼炯炯有神,大聲反問道:“陛下所殺之人乃是董卓逆黨!皆是禍國殃民之人!”

  “難道當今太傅袁槐袁大人也是董卓逆黨?”孫堅反問了一句,然後說道,“定然是有奸佞小人進獻讒言,汙蔑袁大人!陛下做出此事,定是因為年幼,被壞人蒙蔽所致!”

  “你莫要在此巧言令色!”張遼麵色一冷,大聲喝道,“那袁公路也是袁家子弟。想來定也是同為董卓逆黨!某看你此次前來,定是想要為那董卓報仇!”

  “笑話!”

  兩軍的主帥竟然就此在陣前打起了嘴仗。孫策也是看的目瞪口呆,他何時見過這樣的父親?一直以來孫堅給他的印象就是那種能動手絕不嗶嗶的人。他何時跟人打過嘴仗?

  沒想到今天在這裏竟然見到了不一樣的孫堅。

  但是孫策不知道的是孫堅其實也很無奈,大漢雖然雄風不存,但是威望仍在。這天下諸侯雖然各顧各的,但是誰也沒有那個勇氣去觸漢室的眉頭。

  要知道現在可是有整整四個州是由皇室控製著的,其中就包括袁術眼下的敵人——荊州劉表,剩下的還有益州劉焉,兗州劉岱。

  所以說隻要有人先動手,就勢必會被群起而攻之。至於為什麽如今袁術並沒有被進攻?那隻不過是因為天下諸侯各有野心,想要看看如今漢室的成色,袁術就是天下的試金石。

  憑孫堅的腦袋自然是想不到這麽深遠的,這些東西都是周瑜告訴他的。

  其實按照周瑜的觀點來說,這一戰能免則免。因為無論成與不成都得不到好處。成將為天下公敵,敗也為天下公敵。

  若是成還好說,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輸了,袁術便再沒有翻身的餘地了。除非袁紹願意伸出援手,但是想也不可能,這兩個嫡庶之間的關係可謂是天下皆知,袁術一直看不起袁紹,更是說出了袁紹非袁家子這樣的話。

  推己及人,周瑜覺得袁紹不會接納袁術。

  隻是這些話,周瑜並沒有對孫堅說。

  因為他知道孫堅不是那種能聽得進去意見的人,他與孫策不同,孫策非常信任周瑜,而他隻覺得周瑜是個孩子。

  能夠想到這一步,我們可以看出周瑜其實也已經顯示出了他長遠的大局觀。

  美周郎即將在不遠的未來綻放出他獨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