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一章 海貿司
作者:張圍      更新:2020-03-12 21:00      字數:2132
  海船就要回來,海貿司也陷入了繁忙之中,李治看著眼前桌案上的各地信件漸漸堆積成山,海貿司是與中原各地商人聯動的,自從水路修建設之後各地的商客也開始借用水路來往與各地之間,以前倒沒覺得,現在一下子感覺自己有些應接不暇,看向一旁的許敬宗和李義府也埋在一大堆的案卷宗,忙碌的批閱。

  水路的擴大對貿易有著很明顯的作用,可是隨著而來的負擔也很明顯,當各地水路的各種狀況積壓之後來到海貿司的時候的不論是上效下行的效率,還是在各種事情的執行方麵都會有很大的問題。

  李治擱下手中的筆對許敬宗和李義府說道:“你們也不要忙了,有件事和你們商量。”

  上官儀也還在朝中上朝看起來這個時間應該是來不了,隨著朝中開錢莊之後,朝中的事情也越加繁忙起來加之西方戰局的變動,上官儀跟本脫不開身。

  許敬宗和李義府也站起身。

  李治回身對他們說道,“我想在各地重要的港口劃分處海貿司的分司,如果將全中原的所有的水路情況都交給海貿司來處理,會一直都是杯水車薪,我們的計劃永遠趕不上他們當地的變化,你們看到沒有去年的事情到現在依舊沒有解決。”

  許敬宗低下頭,心裏想著李治是不是在計較自己辦事不利?

  “我給你們三天時間,把各路水道的要點全部劃分出來,標注出可以開設海貿司分司的地方,人員上的安排……”李治頓了頓,人員上的分配確實有些頭疼。

  李義府開口說道,“晉王殿下的憂慮在下明白,不如從書院中挑選,書院學子自主來應選,我們海貿司在從中挑選比較好用的人手,書院方麵也可以讓魏王殿下安排。”

  李治微微點頭,“據說最近書院也出了幾個比較優異的學子,而且還是孔穎達夫子親自帶著,人手的方麵我去找皇兄幫忙,你們把所有的奏章歸整之後,連夜把開設海貿司分司的地點標注出來,我拿去和顧青還有上官儀商量。”

  “是!”許敬宗連忙應道。

  “辛苦了。”李治說完就急匆匆離開往書院而去,許敬宗和李義府兩個人用起來沒有負擔,比如上官儀來到海貿司最多是給自己幫忙,中間還有人情味在有些事情不好太勞煩,倒是許敬宗和李義府兩個家夥的辦事能力還是不錯的,用起來得心應手,用人方麵最好還是沒有交情的,李治想到這裏心中篤定。

  李治離開之後,許敬宗小聲對李義府說道,“晉王殿下話裏的意思是不是在責難我們。”

  “不像是。”李義府說道,“晉王殿下要責難我們早就把你我數落了,我們也沒有這麽大的麵子讓晉王殿下說的如此委婉。”

  “是啊。”許敬宗長歎一口氣,“在海貿司有我們立足之地已經很滿足了,總感覺自己在朝中成為尚書令這段時間,朝堂中的那些權謀與風雲湧動如今想想像是做夢一般,倒是在這裏我很踏實。”

  “好好做事吧。”李義府說道,“晉王殿下以前手底下有一個人叫做薛稽,當年海貿司初立之時他就跟著晉王殿下幹,而且在出海的事情上,他更是義無反顧的出海,這個家夥我們也不可輕視,他從倭國回來就是海貿司的功臣,咱們這段時間還是低頭做事的好。”

  許敬宗心中也明白,這種事情最好的就是在海貿司韜光養晦,不要想著爭權奪利。

  李治急匆匆來到書院找到了李泰,“皇兄!”

  正在吃著茶葉蛋的李泰抬頭看見李治,“都要成婚的人了,怎麽做事還這麽火急火燎的,遇到什麽難事了。”

  “也不算什麽難事。”李治說道,“就是海貿司的事情,我需要很多的人手,想著不好從別的地方尋找,就想到了書院。”

  “你想要書院的學子去你的海貿司?”李泰問道。

  “正是。”李治點頭。

  “倒是可以,我可以在書院貼出公告。”李泰有些為難說話道,“不過最近書院就要大考,有一批學子要進行結業考試,這個時間成年學子都在忙著讀書呢,怕是應付不到海貿司,你想要足夠的人手也要等到六月之後才行。”

  “六月之後。”李治心裏掐算著時間,“有些太久,我怕趕不上,現在海貿司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手不足,各地水路如今都已經發展成熟,這個時候不統管起來我怕會出亂子。”

  “也不是沒有辦法。”

  說話聲從門外傳來,聽著稚嫩的話語聲李治轉頭看去,不知道什麽時候顧曉就站在門外。

  “你怎麽來了?”李泰對顧曉這個小鬼頭已經見怪不怪了,這家夥逃課幾乎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我來給晉王殿下提供錦囊妙計呀。”顧曉笑著說道。

  李泰瞅了一眼顧曉,“你還是上課去吧,小心我告訴你爹。”

  “不如說來聽聽。”李治說道。

  顧曉坐下很不客氣拿過李泰的茶葉蛋一邊剝著雞蛋殼說道,“書院其實可以施行一種試用期的模式,這種模式如今在工廠已經開始施行了,最早是我母親提出來了,之後就用到朝堂上,工廠絕大部分的新工人都會用一段時間的試用期,試用期是有工錢的,可還是施行淘汰製還有評選,我覺得書院可以和海貿司合作。”

  “海貿司可以提供工作的位置,書院可以提供學子工作的地方,一舉兩得,很多學子學業有成之後不是去工廠就是去自己的家鄉,或著繼續留在書院等候著兩年後的科舉考試,不是所有學子在學業結束之後就找到好得地方工作,也不是所有的學子都對兩年的後的科舉有信心,我爹當年不就說過做官不時唯一出人頭地的機會,海貿司可以給予這個機會。”

  顧曉說完李泰陷入沉思,聽起來這個計策好像很好用,一方麵可以讓學子有更多的選擇,一方麵還可以減少書院的學子太多的壓力,越想越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