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顧青的帝王術
作者:張圍      更新:2020-03-12 21:00      字數:2114
  顧青微笑對兒子說道,“就算我不做官,朝中的風吹草動也逃不過我的眼睛。”

  “我知道因為有許敬宗,李義府,褚遂良他們這些人是父親的好朋友。”顧曉回答說道。

  “做官有做官的壞處,不做官也有不做官的好處,其實皇家不在乎我們顧家交往的是什麽人,他們隻是希望我們手裏不要有權力。”顧青耐心說著話。

  “不太懂。”顧曉使勁搖頭。

  顧青喝下一口茶說道,“簡單來說吧,帝王統治著天下,可是天下人為什麽會接受這種統治呢?”

  顧曉還是搖頭。

  顧青又說道:“因為需要維持生活,也就是需要過日子,為什麽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造反呢?因為會有大軍來鎮壓,但是你可以仔細算算,所謂大軍其實按照如今的大唐人口來算,現在大唐有的大軍不過大唐人口的十分之一,軍製在冊的更是少數。”

  “那不是很危險嗎?一旦鎮壓不住怎麽辦?”

  顧曉問得很對,顧青不打算把這些道理說給以後的顧曉聽,孩子早些能夠明白也好,就算現在不明白,先把這個概念拋給他。

  “如此龐大的人口為什麽會被不到十分之一的軍伍給壓製,這是因為軍隊是一個有組織有管理的團體,他們的調度與分配都是有上級分配給下級,這種服從命令和治理的能力遠遠高於閑散的普通百姓,軍隊可以擰成一股繩有勁一起使,可是平民的力量確實分散的,無法像將帥士兵那樣。”

  “麵對有條理,有組織,有可以指揮指全軍的將領,平民要造反在這些大將眼中,就是烏合之眾,大軍很快就可以將這些閑散力量擊潰。”

  顧曉聽的很認真。

  顧青接著說道,“我們再看為什麽士兵會聽從將帥的指揮,因為士兵的生存資源都在將帥的手中,當然將帥往上還有帝王,也就是被帝王掌控。所以和一盤散沙的平民相比軍伍更加強大。”

  “並不是說軍伍就足夠強大就可以了,也有例外,平民當其利益受到損害,當所有人隻是為了一個生存目標,為了活下去在共同的目標之下,有了同仇敵愾的存在,有一種叫做凝聚力的東西會在特殊的時期瘋狂激增,爆發出非常強大的力量,就像秦不過三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孩兒有些明白了。”顧曉若有所思點頭。

  “所以對君王來說調度,集中,統籌,管理,權衡,就是帝王一直在追求的,這也是一個王朝強大的跟本。”顧青再次說道。

  李治一直書房外聽著顧青和他兒子的對話,越聽不由得遍體生寒,顧青在說什麽!這是帝王術?!眼神撼然聽著顧青的逐個分析,什麽時候顧青把帝王權力分析的如此透徹了?

  顧青的話語聲接著傳來。

  “所以在很多的帝王眼中,反而沒有太多的大義,在他們眼中有的隻是平衡,在不同的利益集團中尋找共同的平衡點,也利用不同的利益與勢力相互製衡,很多時候一個王朝的潰敗是從內部開始的,相較於戰國時期,當國與國之間開始碰撞,有時候諷刺的是要比哪一國的內部誰更加的糜爛,當然了帝王也是一個風險,如果帝王的執政能力不穩定也會造成朝堂的不穩定,從而從上級開始蔓延到下級。”

  “相國的利益和帝王的利益是不同的,宰相的權力太大以至於會與帝王產生矛盾,在這種帝權統治之下,宰相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形成巨大的矛盾,從而會讓帝王的製衡失敗,我們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很多很多風景,可以將腳下的景物全部收入眼中,帝王就是看著眼前的風景,可是當出現一個火把開始焚燒,會讓整個風景的生態出現問題,到最後會燃燒成燎原之勢。”

  顧曉說道,“那按照父親這個說法帝王權力有這麽多的弊端,為什麽要繼續呢?”

  “因為這是深入人心的,這是一種思維定性,如果要打破這個局麵,必須要打破這個思維定性,人類文明發展了數千年,帝王權力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也是一個必須要經過的階段。”顧青接著說道,“帝王是需要朝堂穩定的,那麽就必須要在所有的利益集權中找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點。”

  顧曉腦子裏的信息量很多,一時間有些消化不了。

  “早點去睡吧。”顧青看著兒子的神態說道,“不懂也沒關係,以後我慢慢說給你聽。”

  深夜,李治躺在床上輾轉難眠,聽了顧青和他兒子的對話,一直以來自己對顧青的認識,顧青不是一個會研究帝王術的人,可是為什麽這樣一個人物,對帝王術如此的了解,甚至說得比自己父皇還要清楚,還要明白,如果顧青的這些話記錄下來,隨便找一個人來做皇帝,說不定都能做好皇帝,李治感覺自己從小到大身為皇子受到宮中的管教,還不如今晚顧青說的這一席話語。

  現在想想,自己的父皇又是現在的李承乾,他們麵對這樣的顧青有招架之力嗎?如果顧青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李承乾的左膀右臂,大唐江山的穩定可以少多少的隱患,恰恰這樣的一個人,李承乾卻要想方設法機關算盡的要讓顧青離開朝堂。

  倭國

  薛稽已經準備要回大唐了,吩咐著所有的船員大聲命令道,“為期半個月時間,將所有的船艙打掃幹淨,就算有一隻老鼠也不行!所有人全部洗漱幹淨,穿好幹淨的衣服。”

  下完命令,有人不解問道,“這個會不會多此一舉太廢時間了。”

  “這是海貿司的鐵律。”薛稽說道,“誰也不能避免,如果有人不想準守,那就不要再大唐靠岸了!知道了嗎?”

  大唐人可真愛幹淨啊,倭國人在心裏對大唐人下了認知,其實薛稽也不是很明白為什麽海貿司有了這個規定還成了一個鐵律,隻是他知道必須要怎麽做,這是大唐要建設海洋霸權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