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水路
作者:張圍      更新:2020-03-12 20:59      字數:2188
  “怎麽個說法?”顧青問候著。

  “回顧青將軍的話。”波斯使者接著說道,“我們波斯很感謝大唐幫助我們波斯打走了大食人,可是如今掌管波斯大小事務的有不少大唐官吏,波斯人不想大唐官吏來主持波斯的事情。”

  “我知道了。”顧青一臉悲傷,“大唐也是好心,沒想到好心做了壞事。”

  “我們沒有責難大唐的意思。”波斯使者急忙再次行禮說著話,“波斯希望在大唐的幫助下,重新強大起來,隻是波斯舊貴族們人心各異,此次前來也希望大唐可以對波斯做出一些決策,波斯若是再繼續這樣下去怕是會引起內亂。”

  “波斯新國王上任,難免會人心不服。”顧青說話道,“其實大唐不好過多牽涉波斯的內務,我們也有難處。”

  “我們明白。”波斯使者接著回答,“看來還要再麻煩大唐了。”

  “不客氣,你們是我們的屬國,大唐會盡可能維護波斯的安定。”顧青說完離開了驛館,就看到褚遂良站驛館外。

  “你不是去稟報太子殿下了嗎?”顧青瞧著褚遂良。

  “見太子殿下不著急。”褚遂良也看著顧青,“我想聽聽你和這個波斯的使者都說了一些什麽,就像你所說的大唐不好過多涉及波斯的內務。”

  “為何不呢?我隻是嘴上說說而已。”顧青笑嗬嗬和褚遂良走遠,“波斯向我們求助平定波斯內亂,我們何不趁機架空波斯的國王。”

  “架空?”

  “對,架空!”顧青頷首道,“讓波斯國王徹底成為大唐的傀儡。”

  褚遂良安靜了好久才開口,“未免太過誅心。”

  顧青也安靜說道:“誰會在乎。”

  處理完東宮的事情,李承乾把自己批複的奏章交給李二,“父皇,這個奏章兒臣還是拿不下主意。”

  接過奏章,李二看了一眼,“就按照你批複的去辦。”

  “兒臣明白了。”李承乾收回奏章。

  安靜的甘露殿中,李二閉上眼睛休息著,“李恪的病情怎麽樣了?”

  李承乾當然知道李恪根本沒病,隻是裝病避嫌而已,“據兒臣所聞四弟的病情並無大礙,兒臣處理完奏章便去看望。”

  李二無聲點頭,等到李承乾離開之後再次睜開雙眼,“王欽。”

  “老奴在。”王欽走到了李二身邊。

  拿出早就已經擬好的旨意,李二交給他,“傳下去吧。”

  “是!”王欽回答小步離開。

  李承乾還沒去看望李恪,李二的旨意就到了,吳王李恪可以去封地了。

  收到這個消息李恪心中反而有些失落,不過也更加踏實了,要離開自己長大的長安,從此要離開母妃的身邊,縱然心中百感交集,這也是必須要走的一步。

  見過自己的母後之後,李恪臨行前還是要去見見顧青。

  “這就走了?”李泰在村子裏見到了李恪。

  “皇兄。”李恪對李泰說話道,“累了,長安的爾虞我詐真的受夠了。”

  “我們兄弟幾個,就你最實誠。”李泰長籲短歎,“還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好東西總是在我們手中,你總是悶不做聲的,即使你可以得到也是放著寧可讓我們爭搶你也不回去拿。”

  “從小母妃就教育我要禮讓。”李恪說話道。

  “好!”李泰拍著李恪的肩膀,“離開也好,在長安難免會有波折,若是以後有空了,皇兄來你的封地看你,江東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嗯。”李恪用力點頭。

  李泰也點頭,“是想去見顧青吧。”

  “確實要感謝他。”

  “快去吧,晚了這家夥估計要和太子去處理波斯使臣的事情了。”

  “哎。”李恪加快腳步。

  顧青正在看著倭國來的信件,東南風來了,在倭國忙活了一個冬季的上官儀也準備帶著貨物返航。

  李治剛剛從書院回來,就遇到了李恪,“皇兄?”

  “稚奴。”李恪笑著說道,“這是剛從書院念書回來?”

  “嗯!”李治背著書袋子,“最近聽孔老夫子講論語呢,皇兄這是去找顧青?”

  “對!”李恪點頭。

  “那家夥最近一直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做一個叫做火繩槍的東西。”李治說著帶李恪走入家門,“顧青!我皇兄來看你了。”

  顧青收起信件,抬頭看見李恪走進了院落。

  “吳王殿下這是有喜事了?”顧青笑嗬嗬說話道。

  “父皇允許我去封地了,是江東。”李恪朝著顧青行禮,“還是要多謝你,這份恩情我記在心中。”

  “客氣了。”顧青也是還禮,“其實在下也有一件事情需要吳王殿下幫忙。”

  “但說無妨。”李恪點頭說道。

  “是這樣的。”顧青帶著李恪走入屋中,“東海的船隻就要返航了,我想著到了港口,讓閻立本驗收貨物之後,就借著江東的水路一路送到關中。”

  “水路?”

  “對,水路!”顧青展開一張巨大的地圖,上麵是中原的各個地點。

  看到這張地圖李恪愣住了,地圖這種東西不是沒有見過,“這個圖好詳細。”

  “曾經有一個高人畫過更詳細的,隻是我臨摹了下來。”顧青笑笑著說道,“我的計劃的水路是這樣,從海口近入,沿著長江一路到洞庭湖,再北上過漢水後入洛水,再到長安就會快捷很多。”

  看著地圖李恪嘖嘖稱奇,每一個地點都標注清楚了,連水路支流山丘都標注了出來,“顧青,這件事情你準備了多久了。”

  “這個想法在我心裏有些年頭了。”顧青笑著說話,“其實中原的水路四通八達,長江更是貫穿了整個中原,一直修建行軍的官道也不能忘記了眼前的水路,如果可以將水路開拓起來,加之各個港口修建,中原的商業就可以增速好幾倍。”

  李恪看了許久,“正如你所說,這條海口長江再到漢水的水路是最快捷和方便的,可是中原其他很多地方的水路還是需要開拓,若是重新修整水路會耗費不少的人力物力。”

  “一步步來吧,總要有個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