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李治的委屈
作者:張圍      更新:2020-03-12 20:59      字數:2212
  回家路上,顧青一路走過朱雀大街,路過程府大門,程咬金好巧不巧就站在自己門口,“顧小子,要出海了?”

  “是啊是啊。”顧青尷尬點頭。

  “老夫給你不少銀錢呢。”程咬金說話。

  “那是自然。”顧青再次點頭,“程伯伯放心,保證有大把銀錢入賬。”

  “聽昨日我家大小子說你缺銀錢?”程咬金的話意有所指。

  “沒有的事。”顧青苦笑連連,暗暗退後。

  “真的沒有?”程咬金再問。

  “真的沒有。”顧青使勁點頭,“正兒八經的。”

  “好好去做事。”程咬金說道,“回去吧,最近老夫耳朵不爽利,聽不了銀錢二字。”

  “小子這就先告辭了。”

  東市筆齋,狄仁傑正在囑咐著胖和尚,這些日子把眼線往高句麗派過去,看住高句麗與倭國之間的動作。

  青幫的重心從關隴脫離,一步步朝著東海而去。

  顧青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有小廝攔路,“敢問可是尚書令顧青?”

  “你是誰?”顧青疑惑道。

  “趙郡李家家主拖小民來送信。”

  對方說完話遞上一封信就離開。

  顧青一邊走著打開信件看了起來,上麵寫著的是李然的話語,話語不多但是言語之間都在暗示狄仁傑什麽時候去趙郡李家提親,還說趙郡李家準備了八千民夫願意來給自己建造大港口。

  要建造一個大港口,還有還海船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要在春季之前出海,季風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這個年代要造出蒸汽機可不容易。

  想要出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指南針,有了指南針才能保證在海上不迷失方向,在大航海時代指南針可是航海家的命根子。

  回到家中顧青開始準備製造指南針,其實指南針的雛形在中原的曆史上很早就出現過,說法也有很多,最早有記載在鬼穀子一書中,就出現了司南車的名詞,形勢中就有了一個勺子與羅盤。

  再往後到了開元年間有個堪輿大家,創立了堪輿術三針也是指南針的雛形,在明代的曆史資料中也提到過這種針法的由來,隻是在科學開蒙的年代,指南針這個東西往往被運用在堪輿的羅盤上。

  從而被蒙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種磁針而已並沒有這麽的神奇。

  李治看著顧青正在打磨磁針問道,“顧青,你說的這個指南針到底有多麽神奇?”

  “這個東西不神奇,隻是指方向而已。”顧青一邊打磨磁石說道,“因為在海上很容易迷失方向,天南地北都是大海沒有參照物。”

  磨出一根磁針,顧青把它放在水碗中。

  李治看著薄薄的磁針浮在水麵上,“動了,動了這根針動了!”

  “磁極有相吸也有相斥,往大了說我們腳下的土地就是一塊大磁石,南北都有磁極,就會發應在磁針上。”

  李治好奇捧著水碗,不論自己怎麽轉磁針都會指向南北兩端,“顧青,好神奇啊。”

  “轉的很慢,方向偏差也有些大。”顧青思索著說話,“看來還是要做個羅盤才行,不然方向會出問題。”

  “有什麽要我幫忙的嗎?”李治激動像是發現了一個大秘密,雖然聽不明白為什自腳下的土地是一塊大磁石。

  “晉王殿下請保持安靜。”

  “嗯!”李治站在一邊期待地看著顧青。

  半個時辰過去了,顧青依舊自己忙碌著,李治也站了半個時辰,看著顧青眼神由期待成了迷惑,然後有了惱怒。

  “顧青!”李治一跺腳,“你說的幫忙是不是就讓我保持安靜!”

  “晉王殿下,你悟了!”顧青說的語重心長,“請晉王殿下繼續保持安靜。”

  李治氣的一跺腳摔門而出。

  “小小年紀氣性也這麽大,跟他的父皇老子一個德行。”顧青自言自語手中一直在忙碌。

  指南針要做不難,難的還是靈敏度與準確性,指針要小,要輕,還要靈活。

  又一個做失敗了,顧青頹廢坐下,桌子上是一大堆的零件,這個指南針怎麽就這麽難做。

  武媚拿了一些包子過來,“夫君,都三個多時辰了。”

  顧青接過包子一口咬下,是酸菜餡的,武媚懷著孩子倒也喜歡吃酸的。

  “肚子來的那小子沒鬧騰吧。”顧青拉過武媚讓她坐在自己的身邊。

  “倒是乖多了。”武媚捂嘴輕笑,“剛剛看到晉王殿下氣急敗壞的出去,夫君一定是欺負他了。”

  牽著武媚的時候,顧青低聲說話,“吃虧是福,年紀輕的時候吃一點虧是好事,吃虧了之後才會知道以後麵對同樣的情況要怎麽做,吃一蟄長一智!”

  “你總是能說一堆莫名其妙的道理。”武媚顧青桌子上的一堆零件。

  “那小子還一副不高興的樣子。”顧青感歎。

  “所以對夫君來說是晉王殿下身在福中不知福,夫君欺負他,他還要倒過來感謝夫君?”

  “可不咋滴。”顧青使勁點頭。

  武媚捂嘴直笑顧青起身說道,“曉兒也該醒了。”

  “對了!”顧青拉住武媚,“趙郡李家來信了,你覺得怎麽樣狄仁傑的婚事怎麽樣。。”

  武媚知道顧青很尊重自己的看法,其實中事情本不用過問妻妾,家主做主就好,但還是開口說道,“狄仁傑也不小,該成家了。”

  “這小子才十六歲,會不會太早了。”顧青有些猶豫。

  “哪有你這麽做老師的。”武媚小聲說著話,“十六歲早就是成人了,狄仁傑這些年和趙郡李家的小娘子來往書信一直不斷,夫君可不能做一個拆散姻緣的人。”

  “行吧,老話說的好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顧青猶豫再三,“晚上吃了飯,我問問那小子的看法。”

  “還是妾身來問吧。”武媚說著話,“你們男人總是直來直去,有些事也不知道拐著彎說。”

  武媚說完走出實驗室,小心給顧青關上門然後去臥房照看剛睡醒的兒子。

  顧青再次回過神,繼續鑽研指南針,後世的指南針隨處可見,也很容易獲得,但是做起來沒有想到這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