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功罪
作者:無處憑闌      更新:2020-07-29 14:44      字數:3658
  況且京城是什麽地方,這裏是整個大雲朝廷的中樞,全天下的政令都要從這裏發出,然後才能傳到各地。這裏隨便傳出的片言隻字,到外麵就有可能掀起滔天巨浪,震動整個天下。

  世居京畿之地百姓足有百萬之多,除了普通百姓之外,城內還有數不清的達官貴人和皇室宗親,有無數依附於他們存在的人,更不要說宮裏還有當今天子趙桓了。

  京師的地位何其重要,這可不比其他地方,丟了也就丟了,以後再尋機收複就是。

  就算是朝廷限於國力、兵力,實在收不回來,最後導致那些地方真的被滿真長期占據也沒什麽。大雲疆域何止萬裏,丟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而已,雖然可惜,但也不至於產生太嚴重的後果,還算不上傷筋動骨。

  而且朝中大臣們享福慣了,哪裏回去在乎一些邊塞苦窮之地,也許在他們看來這些地方在不在朝廷手裏根本無所謂。

  這些窮苦之地,不但不能向朝廷繳納錢糧賦稅,而為了守住那些地方,朝廷每年還要拿出大把的銀子來擴充軍備,以作防守。

  要是丟了,說不定還能為朝廷減少幾分負擔,誰不知道現在戶部倉庫裏都幹淨的連老鼠都要餓死了。

  至於省下來的錢是朝廷的還是自己的。廢話,要是朝廷的,誰會費心巴力的去做這些費力不討好的事,當然是自己的。

  難道還真有人以為這些錢糧會到前線將士們的手裏,別扯了,錢糧都給了他們,自己吃什麽?難道喝西北風啊!

  大家是想省錢,都想著能省一點是一點,可大家這也都是為了能多分潤點好處。

  因此朝中的那些官員們對於邊境之地的戰事和雙方攻守並不在乎,當然,表麵上還是要做出一副忠君愛國、誓與抵扣勢不兩立的樣子來。

  可京師不一樣,這裏有當今陛下、有文武百官,還有六部、有大理寺、鴻臚寺,整個朝堂的班底都在此處。

  這裏就是大雲的命脈所在,容不得有絲毫差池。

  然而先生卻讓滿真軍圍困京師這麽久,還想要依靠京城的城防來消耗滿真大軍的力量。

  這個舉動實在是太冒險了,先生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拿京城的安危來做賭注,更不應該坐視京畿之地的百姓被滿真大軍屠殺。

  就算是先生知道不會有事,滿真大軍根本打不下京城,那也不能這樣做。

  如此一來,你讓皇帝怎麽想?讓朝中的文武百官和城內的百姓們怎麽想?

  皇帝是天子,是全天下的主人!

  可如今卻被當成了桌上的籌碼,趙桓不發毛才怪!

  還有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滿真圍城不僅使他們的身家性命受到了威脅,這些達官貴人們大多都在京畿各地都有著規模不小的產業和莊園。這次滿真大軍肆虐京畿,必然會讓他們遭受不小的損失。

  如果說圍城還隻是有驚無險的話,那這些損失可就是實實在在的了,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說沒就沒了,誰能不心疼?

  他們一定會把一切都記在先生賬上,想著辦法出了這口氣。

  還有城裏的眾多百姓,雖然他們自己因為身處京城逃過一劫,但城內外世代相鄰,通婚和姻親關係不再少數。幾代人下來,城中大部分人都與城外之人沾親帶故,有著這樣那樣的關係。

  因為遼東邊軍

  的避戰,城裏不少人的親人朋友就死在這場戰事裏,你說他們能對先生不恨?

  城外幸存的百姓就更是了,刀口下死裏逃生的他們家人喪生、村莊被毀,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一瞬間家破人亡。他們對先生的恨意,隻怕不比對滿真大軍來的要少!

  還有一點,萬一京城裏守軍真要是不堪一擊,或者是城內在滿真大軍圍城時亂了陣腳、發生內亂,還真有可能致使京師失陷。

  固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隻要存在,就是有可能發生的。

  此事如果真的發生,事態可就真是無法挽回了,那時就是再想後悔,恐怕也來不及了。

  京城一失,隻怕立時便是天下大亂,這動搖的是整個天下的根基。先生如此做,委實太過冒險!

  其實在滿真大軍入關之後,先生如果想要保全自己,就要主動尋求戰機,與滿真軍決戰,將其阻擋在京畿之外。

  在錯過這個機會之後,就更應該主動出擊了。全天下的目光都在盯著這裏,哪怕就是拚光了整個遼東邊軍,也不能讓京城受到威脅。

  隻有這樣,就算是最後依然打了敗仗,京畿之地依舊無法避免的遭受到了劫掠。

  但隻要做足了姿態,就能讓人明白這件事我已經盡力了,不是我不攔,而是敵人太強,我實在攔不住。

  事雖然沒辦到,可好歹還能給人留下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印象,不至於這般的招人怨恨。

  而如果真的能打勝,並將滿真大軍趕出關外,那先生就會成為力挽狂瀾的英雄。

  在大勝之下,必然是朝野上下一片的讚譽。那時候此戰傷亡了多少人、到明年應該怎麽辦,還真的會有人在乎嗎?

  隻可惜這些先生都沒做,從長遠看,他為遼東邊軍保住了明天,這不能算錯。從大局來說,他為朝廷保全了天下最精銳的一支大軍,更是有功!

  然而誰要真敢說先生是有功勞的,那數萬死在滿真大軍刀下的百姓絕不會答應,損失慘重的達官貴人們也不會同意,等於被狠狠打了一耳光的趙桓更是不會認同。

  這麽多人無辜慘死,在京城百姓們的眼裏,先生的罪過隻怕比天還大,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那種。

  所以先生避戰保全了大軍,可他自己卻落得個革職下獄的下場!

  如今上到皇帝,下到群臣和百姓,所有人都被先生得罪過來了一遍。

  這次先生下獄,隻怕是連一個願意為他說好話的人也沒有!

  林凡嘴唇顫抖著問道“眼下朝中的人都怎麽看這件事?陛下有沒有說過要如何處置先生?”

  林汝賢黯然道“在這兩天的朝會上,不少官員都上書陛下,說先生貪生怕死、畏敵如虎,致使滿真這等夷狄蠻族為禍京畿,危害京師,黎民百姓死傷無數,他們都在請陛下對先生從重處罰!”

  “不僅朝中,民間百姓也是如此,這兩天很多百姓帶孝到禦史台告狀,要求官府嚴懲這等不管百姓生死的奸佞小人!”

  林凡回應道“這怪不得那些百姓,親朋好友遭滿真大軍屠戮,官軍中最早趕來的遼東邊軍卻坐視不管,此等事放在誰身上都無法忍受。不要說隻是去禦史台上書,他們就是做出更過激的事情來也不奇怪!”

  林汝賢點頭“確實是這樣,昨日城中就有人對先生放言,他說恨不得食

  其肉、寢其皮,方能消他心頭之恨!”

  林凡心中百味雜陳,不知自己是該站在先生這邊,還是應該站在那些百姓那裏。

  站在他們各自的立場上,他們都沒有做錯,隻是對雙方來說,他們付出的代價都太大了。

  對百姓來說,城外數萬百姓死於滿真大軍的屠刀之下自不必說,許多繁衍生息了千百年的城鎮和村落也就此消失。

  百姓無辜,卻命喪刀鋒,隻能化作累累白骨,往日的繁盛從此成為過往雲煙。

  而對先生來講,他雖保住了遼東邊軍,自己卻被下獄,罷官革職還是小事,現在的他隻怕隨時都會有性命之憂。就算能僥幸不死,有生之年能不能重見天日也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因為他的行為,間接害死了這麽多的百姓,先生為官以來積攢下來的名聲也就此毀於一旦。

  他不僅會被天下人口誅筆伐,會變得聲名狼藉。就是在以後千秋萬世的史書上,他難免也要背負滾滾罵名,被無數的後世之人批判,並教導後人要引以為戒。

  百姓恨的應該,先生也做了他認為對的事情,林凡無法評判這件事究竟是誰對誰錯。就是不知如果先生能夠預料到今天這種情形,是否會後悔當日的選擇!

  群臣和百姓的觀點自然重要,但林凡亦知這世上真正能決定先生生死的人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當今天子趙桓。

  “陛下的態度是怎樣的?”林凡又問道。

  林汝賢輕聲道“陛下當然非常生氣,你想想,先生是陛下的臣子,卻為了保存遼東邊軍的實力而把陛下的安危置於不顧。這是將陛下置於何地?”

  “你說你是為了朝廷,可在陛下看來,你這就叫擁兵自重。如今你手中的兵馬得以保全,朝廷的其他兵馬卻一直在被削弱,你現在可以不救京城,那等到以後你羽翼豐滿,是不是就該黃袍加身、稱王稱帝了?”

  “天下精銳兵馬都在你的手裏,如果你真要造反,又有誰能阻你?”

  “這等情形之下,你讓陛下怎麽能夠放心,又怎麽不氣?因此據宮裏傳出來的消息,陛下在後宮之時,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要殺了先生!”

  見林凡麵色漸顯蒼白,很明顯是被自己嚇住了。林汝賢又道“你不用太過擔心,陛下這麽說也就是為了發火出氣,在外朝議政的時候陛下從沒這麽說過,所以想來事情還不至於到這個地步!”

  這句話讓林凡神色好了一些,隻是眉宇之中的陰霾卻怎麽也揮之不去。

  為了寬慰林凡,林汝賢接著分析道“現在世道亂成這個樣子,不說北邊屢屢叩關的滿真大軍,就單單說大雲內部,各處的流賊作亂也是此起彼伏,各地的官軍剿了那麽久,還是難以徹底平定。”

  他自嘲道“天下大亂當然不是什麽好事,可對先生來說,眼下的亂象竟成了他的一道護身符,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要是再往前推十年,天下大體還算太平的時候,以你先生身上的罪名,結果就隻能是一個死字,再無其他可能!”

  “可如今是多事之秋,朝廷正在用人之際。朝中能征善戰之人本就不多,其中能與你先生相提並論者更是寥寥無幾。若真是把你先生殺了,無異於自毀長城。”

  “以當今陛下之英明果決,不會想不到這一點,陛下再是生氣,也不會這樣做的,故此先生的性命當是無憂!”

  手 機 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