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內亂
作者:無處憑闌      更新:2020-07-29 14:44      字數:3835
  終於打發走了那群吃飽喝足的官員,這讓林凡清淨不少。

  因為戰事止息,光州軍兵也不再大營裏多留,很快就在張奇等人的帶領下開拔,返回了原駐地。

  整個大營就剩下了林凡等申州眾人,一下子空了不少,這讓營裏那原本無處不在的嘈雜聲也少了許多。

  不過就在三天之後,光州那邊就又有一群不速之客來到了大營。

  這次來的也是一批官吏,不過他們不是來要東西的,而是來送東西的。

  他們此來帶來了一批糧食,總計共兩千石。

  理由說是申州客軍遠道而來,幫光州消除匪患,勞苦功高,這些糧食是光州地方上的一點心意。

  除此之外,他們帶來的還有光州知州寫給林凡的一封手書。

  手書上除了感謝林凡他們出兵相助意外,話裏話外還有著另一重意思。

  那就是光州疲弊,已經養不起兩支大軍,想要林凡他們移軍別處駐紮。

  反正這一行人來的目的除了送糧食之外,還要送另外一樣東西,那就是送客!

  林凡召集眾人,並讓大家相互傳看這封信件。

  等所有人都差不多看完了信上的內容,他才問道“關於此事,大家都有什麽想法?”

  安寧最先拍案而起“他們這實在是太過分了,當初可是他們求著我們來的。現在仗打完了,就想趕人了?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世間哪有這樣的道理?”

  王虎和陳方舒也是怒不可遏,王虎怒道“我沒有讀過多少書,可也知道為人當知恩圖報。他們這樣做,與忘恩負義有什麽不一樣?”

  林凡平靜道“我們是接到總督衙門的軍令才過來的,他們並沒有求咱們。如果要說求救,他們也是向總督衙門求救,不是跟咱們。總督府軍令一下,你能不來?所以你能說他們不通情理,卻跟忘恩負義扯不上什麽關係。”

  與跟隨林凡的老人大多怒氣衝衝不同,反倒是鄧文通和曾涼他們顯得十分平靜,顯然是對今天的事並不如何意外。

  本朝當兵的不受文官老爺們待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鄧文通他們入軍伍多年,這樣的待遇,他們可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類似的遭遇,第一次遇到自然是十分糟心,可次數多了覺得也就是那麽回事。怨氣雖然還有,可他們對此習慣了,也看開了。

  曾涼先是對安寧他們拱手示意,然後道“還請各位暫且息怒!”

  然後他轉身對林凡說道“大人不必生氣,地方上對我軍伍之人向來如此。這位知州大人願意在信上解釋一二,沒有直接開口趕人,態度已然算是不錯了。”

  “這也是看在大人同為文官的麵子上,他才會如此客氣,還給送了兩千石糧食過來。這次的領兵之人要換作是我們,他恐怕就沒那麽好說話了。隻需一紙公文下來,我們就得乖乖的卷鋪蓋滾蛋,從哪來回哪去!”

  鄧文通也道“而且信上所說光州民窮財盡也是事實,並非虛言。”

  “何況如今光州戰事已畢,依照朝廷慣例,我等客軍確實也無法在這裏長久駐紮。否則便有越界之嫌,傳出去對大人聲名不利,極有可能會被朝中之人彈劾。”

  聽著鄧文通兩人的意思都是勸林凡要退讓忍耐,林凡還沒說話,王虎卻先忍不住了“難道咱們就這樣灰溜溜的走了不成?別忘了,就在前幾天,他們可剛從咱們這裏撈夠了好處。這才過去多久,他們就翻臉不認賬了?”

  林凡打斷他說道“好了,這樣的事以後還是少說。再說你說這些也沒用,既然他們下了逐客令,我們也不好死皮賴臉的

  呆著不走。”

  林凡都表了態要走,王虎他們哪怕再生氣,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隻能先暫且忍下這口惡氣,看以後是否有機會找回今天的場子。

  “大人,咱們是要回申州,還是…?”鄧文通疑惑問道。

  林凡向他反問道“回申州幹什麽?申州有仗打嗎?”

  隨後他又向眾人說道“我接到的軍令是堵截賊兵南下和配合中原道官軍作戰,而今賊兵南下之路雖已被阻絕,但逆賊陳興隆未滅,我軍的任務就還不算完成。”

  “光州的仗打完了,我本來也就沒想過留在這。接下來我的打算是全軍渡淮,將戰線移到淮北一帶,與中原道官軍合力剿殺陳州賊軍。”

  陳方舒疑慮道“中原道戰事進展順利,咱們現在過去,會不會被他們認為是在搶功?”

  林凡笑道“就是去搶功啊!咱們現在趕過去還能有口湯喝,要是去晚了,那可就什麽都沒了!”

  開完玩笑,他才正色說道“陳興隆是天下賊軍領袖,此一戰天下矚目。我軍要是能參與到剿滅他的最後一戰中去,對於全軍將士的前途都有好處。”

  與會眾人大多都是心思活絡之人,這一仗的好處不用林凡多說,他們也能想通其中的關節。

  而且在官軍的緊逼下,興王軍實力大損,隻能龜縮在陳州一地。這次去也不一定有什麽死仗、硬仗要打。

  白給的軍功不要白不要,眾人紛紛動心,問道“那咱們何時出發?”

  林凡想了一下,說道“命令全軍結束修整,明日起全軍開拔,移軍北上。”

  “遵命!”眾人齊聲應到。

  然後他又對李青山道 “青山,你去通知地方官府,讓他們為我軍準備渡河船隻,不得有誤!”

  “是,我這就去辦!”李青山俯身應是。

  地方官府隻想著讓這群當兵的趕快離開自己轄境,所以準備起渡河事宜來不遺餘力。

  僅僅用了不到兩天時間,他們就把林凡全軍上下三千六百餘人,全都送過了淮河。

  過河之後,林凡他們算是正式踏上了中原道的土地上,進入中原道地界。

  而就在林凡他們渡河的時候,陳州城內發生了一件大事。

  在興王軍全麵敗退之際,陳興隆為了挽回頹勢,穩定城內的民意軍心,決定與軍中大將劉清源聯姻。

  劉清源在興王軍中的地位和實力都僅次於陳興隆,在義軍中根基頗深。

  當年陳興隆起兵之初,原本為地方豪族的劉清源就是他的堅定支持者。

  劉清源變賣全部家產,為陳興隆提供招兵買馬的本錢。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劉清源,陳興隆成事不會如此之快,興王軍也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或許就連陳興隆自己,說不定也早就死在了官軍的某次圍剿之中了。

  正因為如此,興王軍中的大小將領,有不少都是劉清源的班底。甚至很多人對陳興隆的王命都不怎麽搭理,卻對劉清源唯命是從。

  當初在草創階段,兩人還能做到親密無間。而隨著他們打下了這麽大的一份基業,兩人之間也就漸生齟齬。

  興王軍的勢力越發壯大,而劉清源在軍中的勢力也就越讓陳興隆感到忌憚。

  在陳興隆陳州稱王以後,他表麵上封了劉清源一個大將軍的頭銜,看似地位尊崇,實則是剝奪了劉清源的兵權。

  劉清源也識趣,一頭紮進了大將軍府裏,從此閉門不出。就是他原來的部將前來看望他,他也一概不見。

  據大將軍府裏的下人們說,劉清源每日裏隻是在家裏修心養性,從不過問外界之事。

  反正大家看到的就是如此,至於劉清源內心裏是如何想的,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此事之後,按說陳興隆應該高枕無憂了。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劉清源在軍中的威望不降反升。有更多的人在暗地裏為劉清源鳴不平,認為這對他太不公平。

  陳興隆不是沒想過清楚劉清源在軍中的勢力,然而官軍步步緊逼,一直沒給他這個機會。

  而眼下局勢已經到了這麽危險的地步了,陳興隆就更不可能這樣做了。

  因此這次的聯姻之舉,既是為了穩定人心,更是為了向外界表態,他們兩人之間的嫌隙已經消除,劉清源再次成為了興王軍的統帥。

  聯姻若成,軍中屬於劉清源派係的那些人,也就沒有了繼續鬧事的理由。所有人齊心協力,未必不能渡過這次難關。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陳興隆想要讓自己的長子,也就是興王世子迎娶劉清源的次女,以拉攏這位義軍第一大將。

  劉清源對這個婚約也沒什麽意見,他的女兒成了世子妃,那她誕下的子嗣就會理所當然的成為王世孫。

  如此一來,未來會坐上那個位子的人,也會有一半他劉家的血脈,那他又何必去與陳興隆相爭。

  雖然眼下說這個還太早,但劉清源深懂唇齒相依的道理。為了渡過此次危機,將兩家綁在一起,同心同力應付此劫,也沒什麽不好。

  可此事偏偏事與願違,劉氏次女已傾心於軍中一年輕將領,不願嫁給生性風流的興王世子。

  劉清源無奈,哪怕他原來也對那名年輕將領很是看重。但為了大局,他也隻能棒打鴛鴦,禁止兩人來往,將兩人拆散。

  奈何劉氏女依然不從,劉清源隻能將女兒禁足家中,想要讓她回心轉意。

  卻不知興王世子從哪裏得知了這個消息,遣人將那年輕將領誆騙入王府,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將其拿下,刑訊至死。

  聽聞了這個消息之後,劉清源長歎一聲。他並無隱瞞,如實的把消息告訴了女兒,希望她能死心。

  為了讓傷心欲絕的女兒不再難過,他解除了她的禁足,並讓親兵和侍女陪著她多去街上走走,散散心。

  然而心有不甘的興王世子竟然趁她上街之時派人在路上堵截。劉清源的親兵勢單力薄,奮力拚殺也阻攔不住,隻能眼睜睜看著小姐被人搶走。

  劉氏女被強擄至王府內,興王世子獸性大發,竟然將其奸汙以泄憤。

  劉氏女本就因心上人之死對此人恨之入骨,而今自己靜又遭毒手。她不堪受辱,絕望之下懸梁自盡。

  劉清源得到消息太晚,等他趕到王府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陳興隆得知此事也是勃然大怒,他親手打斷了世子的腿,並不住的向劉清源道歉。

  然而不管陳興隆如何說,劉清源都一言不發。

  他隻是默默的抱起自家女兒的屍首,離開了王府。

  這一日,受此大辱的劉清源與陳興隆徹底決裂。

  一番火並之後,劉清源最終落敗。他帶領忠於自己的數萬大軍離開陳州,向朝廷中原道總督周暢投降。

  而興王世子的這番作為,也讓不少的軍中將領寒心,對陳興隆和興王軍感到失望。

  這樣的局麵下,劉清源的離開,對陳興隆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後,官軍圍攻愈發猛烈,陳興隆再回天無力,陳州城破或許已在旦夕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