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尉繚之死
作者:九霄落雪      更新:2022-05-26 22:28      字數:2075
  荊軻到底也隻是劉和的心腹,而非秦軍本身的人。雖然依靠著劉和終於有機會接觸到了尉繚,可這卻並不代表荊軻能夠攜帶兵器見到尉繚。

  甚至別說是荊軻了,就算是劉和在與尉繚見麵的時候,也會提前被人將兵器代為“保管”起來。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方法總比困難多。再說了,又不是沒有兵器的話就絕對無法做到殺人了。因此,在有機會進入到尉繚大帳的那一刻,荊軻毫不猶豫地動手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就算是荊軻有著劉和心腹的這一種身份, 也真的很難得到機會跟隨劉和前來麵見尉繚。

  如果不把握住這一次機會的話,很難保證他在短時間之內還可以得到第二次機會見到尉繚。

  得益於古人是需要束發的, 因此, 荊軻就算是無法將武器帶到尉繚的大帳之內,但依舊還有著殺人的凶器。一根木簪,就算放在普通人的手中都有機會殺人,更別說是荊軻這種殺手麵前了。

  就算是真的隻有一根木簪,但隻要讓他接近到尉繚一定距離之內,他依然有殺死對方的把握。畢竟,尉繚可是已經有一大把年紀了,更別說他本身也沒有什麽武力!

  隻可惜,荊軻低估了尉繚, 更為準確的說是荊軻低估了尉繚的謹慎程度,就算是接見劉和的時候,他的大帳之內依然還有其他的秦軍大將陪同。

  荊軻已經掩飾得相當好了,但他在動手的那個時候總會有殺意流露而出的, 這一點, 總歸還是無法避免的。

  因此, 就在荊軻出手的那一顆, 白象也在同一時間出手了。白象鞭一卷,眼看著荊軻距離尉繚隻有兩步之遠, 但就是這麽兩步,就仿佛是一道天塹一樣,讓他永遠都無法穿越過去。

  也就是在那一天,傳出了秦軍主將尉繚被刺客刺殺,而出手的刺客也被格殺在秦軍大營之內的消息。

  而一直在關注著這件事的劉邦,也在第一時間收到了這個消息。

  講真的,當剛剛聽說了這個消息的時候, 劉邦是相當糾結的。雖然這一次刺殺的行動是他一手安排的,但這最後的結果出來之後, 他也不知道該不該相信這個消息。

  如果秦軍主將尉繚真的死於刺殺的話, 按道理說,秦軍這個時候應該是極力隱藏這個消息的, 以避免軍心動亂。

  而現如今這個消息居然就這麽輕易的傳揚了出去, 這主意讓劉邦有理由懷疑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麽陷阱等著他。或者說幹脆尉繚就沒有事情,而是專門挖出了這個坑等著他跳。

  可是, 劉邦卻忍不住猜想是不是另一種可能。猜想是不是尉繚真的出事了,秦軍這是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誤導他,讓他以為尉繚並沒有出事情,從而令他劉邦白白浪費了這麽一個大好時機。

  因此, 當時真正收到這有關的消息之後,劉邦反而在這個時候糾結了起來,既擔心這是一個陷阱,又害怕浪費這麽一個大好機會。

  於是,劉邦還是準備先試探試探再說。

  接下來的幾天,有關尉繚之死的消息被進一步傳播,而秦軍的軍心也開始動蕩了起來。

  特別是,劉邦還通過自己手底下的暗探了解到,這段時間尉繚一直沒有露麵,而尉繚的大帳也被看守得死死的,不允許任何人進去。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劉邦越發相信了尉繚之死為真的這一判斷。

  畢竟,如果尉繚真的沒有問題的話,秦軍軍心如此動蕩,他怎麽也得應該露一麵再說。否則,軍心不穩,那秦軍就真的很有可能反勝為敗了!

  劉邦相信自己的判斷,因此,他準備把握住這一次機會。當然,這其中或許終究還有一些冒險之處,可打仗哪有不冒險的。就算是雙方實力對比再懸殊,也絕對不是百分百就可以打贏的。

  仗打到現在,劉邦已經輸的太多了,如果不趁這種大好時機,將這一隻秦兵解決掉並順勢將丟失的地盤再搶回來的話,他實際上也隻不過是拖延他滅亡的時間罷了。

  如果讓這一隻秦軍安穩的回去了,秦軍實力不損,待到卷土重來之日,他劉邦依然還得麵臨滅亡的危機。

  如果到了那個時候,他很有可能沒有另一個劉和,更沒有另一個荊軻,更加沒有另一個可以刺殺秦軍主將的機會了。

  況且,刺殺這種手段,能用上這麽一次兩次也就可以了。一來,這種手段用過一次之後,其他人在有了教訓之後必然會全力防備的。二來,總是依賴刺殺這種手段是絕對打不下一個天下的。

  因此,或許真的有些冒險,但劉邦最終還是出手了,劉邦最終還是決定抓住這個機會。

  劉邦這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賭上了自己的一切,力圖真正的實現一戰打垮這一支秦軍的目的。

  隻是,當劉邦率領全部的兵力突襲秦軍大營的時候,剛開始軍心動蕩的秦軍確實不是劉邦所率領的燕軍的對手,可正當劉邦以為大局已定的時候,一隻精銳秦軍殺出,暫時遏製住了劉邦的攻擊。

  同時也就在這個時候,隱藏已久的尉繚正式露麵。而尉繚的出現,令得整個秦軍的軍心都在此穩定的下來。而軍心穩定下來的秦軍再次展示了什麽叫做虎狼之師,在一名名將領的帶領之下,對著劉邦的燕軍展開了凶猛的反撲。

  尉繚的出現,使得劉邦心神大驚,他最終還是賭輸了,最終還是落入了敵人的圈套之中,而接下來,他就必須得承受這讀書了的苦果了。

  劉邦竭力穩定住心神,想要率領手下的部隊盡早撤出去,能減少一份損失,就減少一份損失。但是,尉繚好不容易得到了這麽一個大好機會,又怎麽會放劉邦輕易離開?

  而這一戰,也確實讓劉邦輸得淋漓盡致,手底下的將領有絕大部分都陷入了這一戰之中。而且正是這一戰,徹底吹響了劉邦這一路諸侯落幕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