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獅駝嶺三妖
作者:九霄落雪      更新:2022-02-15 21:44      字數:2386
  “叮,平衡第三人,南宮長萬,統帥80,武力105,智力78,政治68。

  攜帶6人,分別為南宮牛、狼瞫、卞莊子、潁考叔、魏犨、高固。

  植入身份:劉邦不久前發現的猛士,因受劉邦禮待,故與好友及弟弟一同投於劉邦。”

  這一次劉邦算是小小地補充了一下自己這邊武力的不足,南宮長萬等人可都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猛將。

  春秋戰國時期,出名的猛將不多,倒是名將層出不究。在猛將之中,最出名的就是卞莊子、南宮長萬、屠岸夷、褒蠻子、杜回等這幾個人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大力士了。這些人,基本都有絕世的水平,甚至在絕世中也不差。

  似乎,現如今這幾個人都已經先後差不多出來了。

  不過,縱然如此,即便是劉邦在武力上得到了一波補充,但相對於老對手秦政,劉邦這邊依舊是遠遠不如。就以神級武將來說,劉邦這邊也隻有一個初階神將杜回罷了,與秦政那邊可沒法比。

  “叮,平衡第四人,青獅,統帥60,武力107,智力65,政治62。

  攜帶14人,白象、金鵬(大鵬金翅雕)、孔雀(孔雀公主)、熊羆(黑熊精)、辟塵(辟塵大王)、辟寒(辟寒大王)、辟暑(辟暑大王)、敖摩昂(摩昂太子)、九崇(九頭蟲)、杜角兕(獨角兕大王)、朱天蓬(二師兄)、沙卷簾(沙師弟)、黃風(黃風怪)、黃袍(黃袍怪)。

  植入身份為秦獅,與秦勾並列為秦家兩大高手,然其為人殘暴好殺,多次僅憑一己喜好濫殺無辜,故為家族中人所不喜,送由一得道高僧之中教導,後又流浪江湖。現受家族族老相召,故與兩位結義兄弟白象、金鵬返回幽州。”

  這一組平衡人物可就厲害了,獅駝嶺三妖可是清一色的神將,而且,在神將中的實力也相當不差了。

  三妖之中,白象的實力就算不如青獅但也不至於比青獅差到哪裏去,兩者之間的實力應該差不多。而大鵬金翅雕在實力上或許比孫悟空要略遜一些,但實力也應當是在青獅與白象之上的,畢竟,雖然依靠三人之力才抓了老豬與老沙,又勝了悟空,但金鵬卻在追擊的時候大出風采。

  不過,這金鵬可不是什麽良善之人,曾經吃掉一國百姓,原著中描述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發翽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幹焦晃亮如銀。真個是屍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

  劉邦也算是悲催了,剛剛才得到幾名武將的補充,但轉手之間秦政就來了三個更厲害的。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的話,劉邦恐怕是要涼涼啊!

  在雙方勢力之間的比較上,劉邦本來就不如秦政。而現在,在各方麵人才的對比之上,劉邦這一邊也已經開始全麵落後於秦政了。

  河北眾諸侯之中,論及勢力,反而是能力最弱的袁紹最為強大,畢竟,幽州兩位與高句麗的兩位內卷太過嚴重。

  但若是提及人才這方麵,反而是秦政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了。不隻是劉邦,袁紹也絕對比不上。

  還有那熊羆,在手段上相當不差,使一柄黑纓長槍,與悟空的多場打鬥,均未徹底分出輸贏,後被觀音菩薩收為守山大神。

  在西遊中,不依靠法寶,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可不多。這貨實力雖比悟空要弱些,但也相當不差了,神級穩穩的,而且在神級中恐怕也走出相當一段了。

  孫悟空與黑熊精,第一次交戰的時候,相持十回合不分勝敗,隨即以進膳為由撤離戰鬥。

  第二次交戰的時候,與悟空鬥到紅日西沉,以天晚為由罷戰逃脫。這一戰,黑熊精雖未落敗,但已明顯落入下風,懼戰而逃。不過,雖落入下風,但黑熊精想走便可以輕易走掉,孫悟空也攔不下他,這已經是一種實力的證明了。

  三藏道:“你手段比他何如?”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兒,隻戰個手平。”

  菩薩道:“那怪物有許多神通,卻也不亞於你。也罷,我看唐僧麵上,和你去走一遭。”

  書中這兩段對話,也已經從側麵側明了這熊羆的不凡。

  剩餘的人中,九崇與孫悟空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實力也有,但卻絕對比不上熊羆。而杜角兕更勝九崇,他除開法寶外,手上的實力也不差,曾與孫悟空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後又與與孫悟空大戰三個時辰,彼此分不出勝負。

  “叮,平衡第五人,楊士瀚,統帥,統帥82,武力104,智力72,政治60。

  攜帶11人,分別為呼延豹、曹文豹、花猛熊、鄭洪、薛文玉、蘇何慶、熊馮貴、佘忠、徐仲、鄭印、董齊。

  植入身份,楊業之侄,隨楊業暫調虎牢關隨李靖對敵關東眾諸侯。”

  還行,又給了自己一組,雖然楊士翰還隻是絕世,而不是神將,但104的基礎武力也相當不錯了。

  隻是雖說這些錘將都出自楊家將,但相互之間是差著輩分的吧,這楊士翰居然將鄭洪與佘忠那兩組八大錘也一起帶了出來。

  “叮,平衡第六人,史思明,統帥99,武力94,智力92,政治82,魅力82。

  攜帶14人,分別為安祿山、安慶緒、安慶宗、蔡希德、高秀岩、阿史那承慶、安守忠、李立節、田承嗣、武令珣、封常清、崔乾祐、高尚、嚴莊。

  植入身份,李世民不久前自奴隸之中發現的人才之一。”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大事件,一個繁榮的唐朝,因為安祿山和史思明,從此再未崛起。如今,這份安史之亂的兩大主角之一卻反而投入了李世民的手中,不得不說是世事無常。

  安祿山和史思明不同,如果說安祿山是一頭凶狠的白眼狼的話,那史思明就是一隻狡猾的狐狸。史思明雖然是“安史之亂”的二把手,但和安祿山相比,史思明才是機關算盡的大奸雄。

  王世貞在《王弇州崇論》中曾評價史思明:史思明亦悍胡也,其才力遠出祿山上。

  史思明十步一算,叛而又降,降而複叛,他每一次出手都非常精準,他善於用兵,打敗過郭子儀和李光弼。

  若安史之亂一開始就由史思明領導,那對唐朝的破壞力肯定會更大。如果史思明沒有被兒子所殺,那麽他的存在,將讓唐朝更加尷尬。

  說來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兩位安史之亂前後兩個時期的主角,他們的一生也頗具戲劇性,史思明和安祿山從小相識,就連生日也隻差一天,二人一同叛亂,同樣的開始,也有同樣的結局,都是栽在了自己兒子手中。

  《劍橋中國隋唐史》評價:史思明任叛軍領袖後,證明他是一位傑出的將領。如果不是他的兒子史朝義在761年將他殺害,他很可能推翻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