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書報亭開業
作者:華山棄徒.      更新:2020-09-09 17:17      字數:2238
  清明過後,當地的氣溫有了進一步的回升。

  梁玉琪的小書報亭,終於正式開業了。

  這些天以來,可把梁玉琪忙得夠嗆。她先是在社裏辦了停薪留職的手續,然後才能去辦許可證和工商登記。

  緊接著又要聯係書刊雜誌的貨源,嗯,還得籌集一些錢......一通忙活下來,也不過才籌集到了500百元。加上蕭白的600百元,就是書刊亭起始的全部資金。

  開業當天的中午,蕭白才抽出時間第一次來書報亭,其他諸如開業前的準備工作,他一概沒有參與。

  用這家夥的話來說,自己還是個學生,最主要的任務當然是學習了。

  好在薛剛兩口子在縣城裏也有一些親朋好友,事情總體還算順利。隻不過,書報亭經營的圖書雜誌的種類看起來有點少。

  蕭白到了地方,和小姨打了聲招呼,就東看看西瞧瞧。

  書報亭雖然不大,但這個年代暢銷的一些雜誌基本都有。像什麽《讀者文摘》《大眾電影》《武林》《健與美》《飛碟探索》《演講與口才》《故事會》等等......

  另外還有一些小說類的雜誌,比如像《十月》《中篇小說選刊》等。這一類的刊物,雖然比不上那些暢銷雜誌,但總體來說也應該不愁賣。

  其他一些非郵局發行渠道的雜誌也有,內容五花八門,封麵上的標題頗有一些後世“震驚體”的風格。這些東西在這個年代被稱之為“地攤文學”,盡管其內容被很多人所詬病,但銷量卻很好。

  “阿白,咱們手上的資金還是少了點。我進貨都不敢多進,特別是圖書,大都隻進了一套兩套的樣子,純粹是充門臉用的。

  上午到現在隻賣出去了10來本雜誌,算下來還不夠我忙活半天的辛苦費。反正我都記賬了,喏,賬本就在那邊,你看看惱不惱火?”

  梁玉琪見到自己的外甥,雖然一開口就抱怨,但蕭白從她的眼神裏卻看到了希望的小火苗。

  八十年代是各種思想碰撞很激烈的年代,不少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的求新求變,尤其是像梁玉琪這樣生活困頓的人。

  “滿姨,僅僅才開業半天,能有這樣的銷售業績就很不錯了好吧?別著急,慢慢來,咱們總會摸清楚這一行的門門道道的。”

  蕭白一邊說著,一邊瞅了一眼賬本。他主要想看看銷售出去的雜誌種類,便於自己回頭做市場分析。

  “賣得最好的是大眾電影,其次是讀者文摘......從大類上劃分,郵局發行渠道的雜誌賣出去了7本,而所謂的地攤文學,賣出去了8本。

  滿姨,下次再適當的多進些非郵局發行渠道的雜誌,有很多人愛看這玩意。”

  八十年代,在火車站、汽車站、旅店附近充斥著大量銷售這種“地攤文學”的網點。甚至還有人把這些雜誌拿到開行的列車上一路進行叫賣,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而且,相較於郵局發行渠道的雜誌,這種自主發行的雜誌(被人戲稱為地攤文學)的折扣率更高。像郵局渠道發行的那些暢銷雜誌,折扣率最多給到85折。

  而自主發行的雜誌,折扣率普遍能給到75折。如果量大,去書刊二級批發市場拿貨,基本能給到7折、68折、甚至是55折。

  當然,在新屯縣這個小縣城,是沒有大型書刊批發市場的。

  圖書也一樣,正規出版社、新華書店發行渠道的圖書,折扣率就低。而一些自行購買書號自主發行的圖書,折扣率就高。

  另外,這年月的武俠小說,統統都是盜版書。目前,國內還沒有“版權法”。蕭白記得,國內第一部版權法,要到1991年年中的時候才會頒布實施。

  之前當蕭白看到《讀者文摘》的時候,還想到了一件事。

  這本一以貫之給國人灌心靈雞湯的雜誌,日後會改名。原因就是,國內的《讀者文摘》和美國的《讀者文摘》發生了版權糾紛。這場糾紛曠日持久,直到1993年國內的《讀者文摘》更名為《讀者》才結束。

  最後,蕭白看了一眼進貨記錄。

  郵局發行渠道的暢銷雜誌沒啥好說的,價格都定的死死的,新華書店發行渠道的圖書也一樣。

  而這些五花八門的其他雜誌,進貨的折扣都是75折。

  “滿姨,你這些雜誌從哪兒進的?”

  蕭白有點好奇,就隨口問了一句。

  “這些雜誌是從汽車站後麵的一家小書店進的貨,說起這事兒我還一肚子氣,別人從他那裏進貨是73折,到我這就變成了75折。我問憑啥?那個小鬼頭說我一次進貨的數量太少.......”

  小姨梁玉琪氣哼哼的回答道,不過她也沒辦法,自己手裏就這點錢,想多進點貨都不可能。

  蕭白點點頭,笑著說道:“這種事沒啥好生氣的,咱們先就這麽做著,等回頭放假我去一趟星城,從黃泥街進一批便宜貨回來。”

  梁玉琪聽到這話也沒往心裏去,揮揮手讓蕭白趕緊去上課,這邊有自己盯著就行了。

  蕭白也不囉嗦,隨即拔腿就走。

  不過他沒有直接回學校,而是來到汽車站附近,按照小姨說的地址,特意看了看那家專做雜誌批發的小書店。

  其實按照當下的規定,並不允許私人經營書刊的批發業務。不過有些政策在執行環節,未必會執行的很嚴格就是了。

  蕭白進去看了一眼,十幾個平方的小店,幾麵牆上擺滿了五花八門的雜誌。店裏並沒有放置大量的貨,擺放著的雜誌更像是起到了樣品的作用。

  他在裏麵沒有多呆,轉了一圈就轉身離開了。看店的一個年輕男子也不理他,至始至終抱著一本雜誌在看,眼皮都沒抬。

  “這就是一家二道販子,估計他們也是從黃泥街進的貨。”

  蕭白覺得這家小店的老板,頭腦還是蠻靈活的。畢竟縣城距離省城有三百來公裏,像一些小書店、小書報亭每次的進貨量很小,去一趟省城的開銷成本壓根就不合算。

  當然,蕭白其實是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隻是現在小書報亭的生意還沒做起來,放暑假還有好幾個月,倒沒必要急在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