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君臣對峙
作者:十步九歌      更新:2020-06-25 19:15      字數:2203
  朱慈烺詳細將這份會審的結果,從王應熊和薛國觀倆人身上查出了什麽,其實朱慈烺從錦衣衛那裏已經知道了一些。不過,現在是當著百官的麵將會審的結果公布,自然不同。

  看完這份奏疏,朱慈烺也早已預料,薛、王二人確實不是什麽正直清廉的好官。這上麵一件件的,貪汙受賄,私相授受等罪名,哪一條按照大明律法都是可以殺頭的。

  “祥子,把這份三司會審的奏疏遞還給謝愛卿。謝愛卿,你就站在文武百官的麵前,把這份奏疏上的所有內容一字不差的念出來,讓大家都聽聽。”

  謝升接過奏疏,從頭到尾將會審結果念了出來,眾臣百官當中,不乏有與薛、王二人交情頗深,或是依附此二人的官員。他們大多心中都惶惶不安,很怕會被牽連到。不過,等到謝升把奏疏念完,群臣百官們也沒有聽到除了王應熊和薛國觀二人以外的名字。這樣的結果,讓所有人都十分意外。

  “諸位愛卿,你們都聽到了,經過三司會審,薛、王二人的樹種罪行已經審判出來。按照我大明律令,這二人其罪當誅,就是滿門抄斬也不為過。但鑒於此二人在朝為官數十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朕就不下旨對其滿門抄斬了。將其二人府上的奴仆全部遣散,親眷子弟,悉數發配遼東屯田。其家資,全部抄沒充入國庫。”

  “吾皇聖明!”

  有些本來還想落井下石的官員,見天子已經對處置二人有了決斷,也不再多言。其他朝黨之人,在聽完謝升的奏疏後,也想著上奏要恨恨地懲處薛、王二人,但天子如此禮待臣子,格外開恩,就完全把他們的嘴給堵上了。其實隻要薛、王二人死了就行,其他人等都不重要。

  “朕這樣做,也是想讓諸位愛卿知道,在朝為官者,隻要用心為國家辦過事的,朕都會予以善待。盡管他們二人犯下的罪足以千刀萬剮,但朕卻不會那樣做。他們是官,是臣,更是我大明的子民,是大明的百姓。朕對任何大明百姓都很看重,不管是不是罪犯。諸位愛卿可明白?”

  “陛下乃千古聖君,猶過三皇五帝!此乃我大明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不管天子說的這話到底有幾分是真的,但作為臣子,百官們都應有所表示。

  “朕是不是千古聖君,是不是能勝過三皇五帝,自有後人去評說。朕現在最想做的便是讓我大明重現太祖盛世,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意,不再飽受戰亂之苦。”

  很顯然,朱慈烺現在要達成這個目標,一年半載是很難的。百官們也沒有開口附和,天子能這樣想固然是好的,但現實是何等之殘酷,等到他們他們位小陛下碰壁之後,自然就會明白。

  “說到這裏,現在戰事結束,發展改革署和投資銀行均籌辦完成。朕決定立即展開試點,就跟楊愛卿的賑災一同進行。具體試點的縣,就定為從被韃子攻陷過的良鄉和房山倆縣。這倆縣此次遭受韃子的肆虐,百姓必定是苦不堪言。朕以為,就借此機會,重整這倆縣。清點人口,重新丈量土地,將一些流民遷到這倆縣落戶。”

  還沒等朱慈烺說完,底下就有大臣站出來奏道:“陛下,萬萬不可啊!”

  朱慈烺目光一瞥,這人好像是戶部左侍郎侯恂。

  “侯愛卿,你說說到底是什麽不可?朕所說的這些,均是利國利民之舉,莫非愛卿你覺得朕說錯了?”朱慈烺不是很討厭這人,但他討厭打斷自己說話的人,這很不禮貌。

  侯恂的背後不自覺地嚇出一陣冷汗,他不曾想到自己會在這位小陛下麵前會如此失態。但他稍作鎮定後,恭聲道:“陛下,陛下您說的沒錯,也確可利國利民。但良鄉和房山倆縣的麵積不小,原住民戶就有數十萬之眾。若將流民安置到倆縣,不僅不能解決流民的問題,還會加重倆縣的負擔。所以,以此倆縣作為試點,微臣以為還有待商討。”

  戶部掌管著大明的錢糧賦稅,以及土地和人口等事項,侯恂有資格說這些話來勸諫天子。

  雖然侯恂說的是實情,但朱慈烺也知道,這良鄉和房山倆縣離京師北京不過數十裏路,幾乎可以說是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越是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這各地土地兼並的情況就越是嚴重。當然,這被兼並的土地當中,有一部分也跟大明皇室有關。朱慈烺也清楚皇室的農莊在整個直隸境內不下十數萬頃。可那是皇室的農莊,也就是他朱慈烺的私人產業,也不是靠兼並的手段奪過來的。

  有些皇室親貴,還有世勳貴族們,打著皇室的旗號,兼並當地貧苦百姓的土地,這樣的事,經常發生。朱慈烺就是要借這次機會,狠狠地打擊一下那些吃肉不吐骨頭的主。打著皇室的旗號兼並土地,好處光讓你們得了,惡名就全落到了他朱慈烺和皇室的身上,這樣的事,他朱慈烺能答應嗎?

  “陛下,微臣也附議。現在還是以賑災為第一要務,試點和戰後恢複生產的事,還是先緩一緩。”周延儒站出來為侯恂發聲,上前附議道。

  “臣等附議!”大部分殿上的大臣都支持侯恂方才所言,覺得現在就開展試點,有些操之過急。而且,這背後牽扯到的人肯定不少,哪能一時間就順利的開展下去,必然會遇到很大的阻力。百官紛紛在心中暗道:他們這位陛下還是太年輕了,少不更事啊!

  不過,這些官員當中,不包括帝師薑逢元。不管怎麽說,他都是皇帝的師傅,就算不支持天子現在辦這件事,但也不能當即站出來反對朱慈烺。而且,薑逢元的心裏跟其餘大臣們想的不一樣,以他對朱慈烺的了解,既然天子已經將此事提了出來,那肯定是不會輕易跟群臣妥協的。

  他在等,他在等天子朱慈烺接下來該如何應對群臣的勸諫。在群臣眼中,當今天子年紀尚小,許多事都是想當然,帶有一絲孩童的天性。但薑逢元可是知道,他們這位天子年紀是小,但小是小,可在一些大事上,從來不會猶豫,當斷則斷的決心比先帝可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