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攘外必先安內
作者:十步九歌      更新:2020-05-22 16:48      字數:2151
  議完先帝國葬的相關事宜後,朱慈烺又開始讓王祥念自己登基後的恩旨。

  這恩旨的內容無非就是朕登基了,然後新君新氣象,第一件事就是要大赦天下。凡是以前沒有犯過造反之類的大罪,都可以免刑了。還有就是,朱慈烺給天下的農民免稅一年。本來朱慈烺是想免三年的,但被薑逢元等人勸阻了。要是真的免了三年,那朝廷後麵三年的日子就難過了。

  其實朱慈烺完全看不上那點兒歲收,總共加起來不過一倆百萬銀子。要是他肥皂作坊經營得當,明年的收入隻怕都會超過大明一年的歲收。不過,這種與民爭利的事兒,朱慈烺現在身為天子,也不太好大肆宣揚。

  當著群臣的麵宣讀完新君的恩旨後,朱慈烺便開始跟文武大臣商討北邊的戰事。

  “各位愛卿,自韃子入關以來,已經有了一月之久,我軍與韃子的作戰也不太樂觀。密雲、懷柔、順義等地的百姓均遭受了清軍的襲擾。現在懷柔和昌平倆城依然被清軍的大軍所圍困,朝廷必須想辦法對著倆處進行救援。不知各位愛卿對於救援一事有什麽好的想法,大可提出來!”

  站在武勳班列中的成國公朱純臣現在心裏七上八下的,總是覺得有些不安。他從通州被召回來,說是參見新君的登基大典。但一回到京城朝廷就撤掉了他這臨時的勤王大軍主帥一職。這讓他心裏很是忐忑,畢竟這位小天子的脾氣秉性,他老朱也不甚了解。

  似乎早就準備好的,孫承宗在朱慈烺問完以後,便拱手答道:“啟奏陛下,老臣以為,北邊的戰事應當快結束了。隻要我大明各處城池的守軍頑強防守,勤王大軍在一旁協助,韃子自當知難而退。老臣倒是覺得,攘外必先安內。商洛山中的反賊李自成等一幹反民,還未徹底肅清,這始終是一大隱患。張獻忠和羅汝才之反民,也依然活躍在川東一代,危險四方。朝廷當以內憂為重。先解決我朝內部之憂患。請陛下鈞鑒!”

  孫承宗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當著群臣的麵提出要先解決國內的農民軍,其實事先也是跟朱慈烺有過私下探討。整個朝廷上知情此事的也就薑逢元和周延儒倆位輔政大臣兼內閣閣老。其餘幾名內閣大臣,在朱慈烺有意和無意之間,已經開始被架空了。

  “嗯,孫閣老此番攘外必先安內之言,朕亦讚同。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這時,都察院左都禦史唐世濟上奏道:“陛下,國內的那些反賊,不過是朝廷的蘚膚之癢,如今有熊文燦總理南方幾省軍務,已經將那些反賊打的節節敗退。微臣以為,朝廷不用太過憂慮。而那遼東的十數萬韃子,才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朝廷應當以遼東為重,不可本末倒置!”

  唐世濟侃侃而談,倒是也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朱慈烺也沒有想到這位大明言官之首,也並不是一無是處。

  有唐世濟帶頭反對,便緊接著有不少官員站出來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基本上讚成唐世濟觀點的官員要多上幾層。

  對於這般情形的出現,朱慈烺也早有預料。畢竟,明麵上現在國內的農民軍確實是在朝廷大軍的圍剿下,步步潰退,看起來已經不足為患了。而遼東韃子的勢力確實愈發強大,不僅常年從大明搶奪錢糧和百姓,還征服了漠北的蒙古,以及朝鮮半島。實力早已不是努爾哈赤當年起兵之初那些年能比的,至少增強了數倍有餘。

  所以,滿朝文武有一大半的人讚同唐世濟的觀點,反對孫承宗的攘外必先安內之舉,也不是沒有道理。但不過嘛,這攘外必先安內是朱慈烺和孫承宗三人共同商議出來的接下來大明數年內的國策方針。無論如何,都不能還沒開始執行就讓它給破產了。

  “諸位愛卿說的都有道理,不過可否聽朕一言?”

  群臣立即屏氣凝神,大殿上頓時不再嘈雜,安靜的都能聽到殿外的風聲。

  “朕以為攘外必先安內是很有必要的。各位愛卿先不要急著反對朕,朕為什麽會支持孫閣老他們的提議呢?這當然也是事出有因的。雖然遼東女真改國號為清,那皇太極也已稱帝,整個了當,除了我大明已經沒有一方勢力可以製衡他們。可以說,遼東女真是威脅我大明北方邊境的頭號勢力。”

  群臣聽著天子的話,也不停暗自點頭。心想:咱們的天子年紀雖小,但還是能看清當前形勢。

  “最近這幾年,那些女真不斷地襲擾我大明邊境,還屢屢入關搶掠,給大明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不過,盡管如此,他們還沒有實力真正突破我大明遼東和幾大邊鎮的防線,而徹底攻入中原,打進我大明腹地。反觀國內的那些由普通老百姓組成的反軍,卻是我大明眼下最大的隱患。

  為什麽朕會這樣說呢?因為隻要朝廷一放鬆對他們的圍剿,他們便在朝廷毫不察覺的一些偏遠地方突然拉起一支隊伍。等到朝廷派大軍前去圍剿,他們便是能打便打,不能打便遠走逃遁。根本難以清剿那些反賊。諸位愛卿想必也知道,那些反賊的數名頭領,又極善於蠱惑人心,加上天下大多數百姓又是貧苦人家。隻要一受到蠱惑,便加入了反軍。所以,朕以為,必須要先解決國內反賊這一隱患,才能騰出手來對付關外的女真。”

  朱慈烺說完,許多大臣也陷入了沉思。他們當中有不少人覺得天子這樣說也沒錯,要是不徹底剿滅那些反賊,朝廷也無法安心對付關外的韃子。本來國庫就空虛,若是常年倆線作戰,對朝廷也是極為不利的。

  這個時候,剛才沒有表態的薑逢元和周延儒倆人紛紛站出來表達了自己立場。

  “陛下,微臣完全讚成孫閣老的攘外必先安內之策。”

  “臣附議!”

  倆位輔政大臣一前一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再加上孫承宗這位大明四朝元老,不,現在應該算是五朝元老了。有他們這幾人支持,還有誰敢繼續站出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