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番外一:整理醫書(紀趙篇)
作者:李三爺      更新:2020-09-05 18:45      字數:1934
  永興十九年十月十三日的早朝,紀少瑜正式以太傅之職位列朝堂。

  看到品貌端方,莊重不凡的紀少瑜,紀黨久違的幹勁又回來了。

  心中的信仰沒有崩塌,反而沐染著神聖的光芒,一下子顯得更加奪目耀眼。

  燕滄瀾下了幾道聖旨,第一道:平王的封地選在金陵,十六歲前往封地。

  第二道:苗疆聖女龍葉青醫治皇上有功,特賜調動雲貴總兵一萬兵權。苗疆部落,歸於聖女龍葉青統治,地方官員不得橫加幹涉。

  第三道:特允太後遺體葬入皇陵,不追其過。

  群臣自然有爭論,比如給龍青葉的調動兵權的權利過大。

  比如太後不能葬入皇陵,而且還要追查李氏一族的罪過等等。

  燕滄瀾身體不適,事情全交由紀少瑜全權處理。

  紀黨自然是不再爭論,他們總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吧?

  可那些頑固的老臣自然是要找一找自己的存在感的,紀少瑜連日忙碌,直到十月二十日才清閑些。

  彼時,萬文楠搬入紀府,已經住了好幾天了。

  紀少瑜回正房換衣服的時候,詢問玉嬌道:“萬文楠這是要來我們紀府當府醫?”

  趙玉嬌好笑道:“不是。”

  “他聽說你給太子吃了什麽龜息丸,想來討方子的。”

  “不過你這幾日忙,他便沒有向你開口。”

  紀少瑜恍然,含笑道:“我說他怎麽突然上門來了。”

  “不過那個龜息丸的方子我可沒有,那是大哥從海外帶回來的。”

  “就上次大哥給我那個盒子裏裝的,就是龜息丸。”

  趙玉嬌擰了帕子給紀少瑜淨臉,意外道:“不是說在什麽醫書上有記載?怎麽是從海外帶回來的?”

  紀少瑜淨了臉,順便也擦了擦手,這才沉凝道:“或許番邦來朝的時候帶出去的了,龜息丸在中原都消失上百年了。”

  “也難怪萬文楠會這樣惦記。”

  素柳端了茶來,趙玉嬌接了過去。

  她放在羅漢床的小桌上,等紀少瑜坐下後,聞香便來回稟道:“大人,萬老先生來了。”

  趙玉嬌端著茶,戲謔地笑道:“你去吧,這茶還是

  我自己喝。”

  紀少瑜坐著沒有動,他從趙玉嬌手裏端了茶去,飲下一口才起身。

  趙玉嬌看著他用過的茶,莫名覺得好笑。

  這個人啊,越來越驕矜了。

  …

  花廳裏,萬文楠一看到紀少瑜來了,連忙站起來。

  他急步走向紀少瑜,按耐不住地開口道:“你終於清閑了。”

  “來來來,快告訴我,那個龜息丸你是從哪裏求來的?”

  紀少瑜看著萬文楠急於求知的神情,搖了搖頭道:“你不用白費心思了。”

  “這藥是從海外得來的,沒有藥方。”

  “怎麽會?”萬文楠的臉一下子垮了下來,一副很不甘心的模樣。

  “你再想一想,真的沒有嗎?”

  “那藥呢?”

  “有沒有多餘的藥,給我一顆讓我研究一下啊!”萬文楠都快哭了。

  龜息丸啊,可以讓人進入假死狀態的龜息丸。

  沒有任何副作用,清醒後和正常人一模一樣。

  這樣的藥,要是真的失傳了也就算了,可現在還有

  一絲希望,他怎麽能放棄?

  紀少瑜坐上主位,看著坐立難安的萬文楠,淡淡道:“藥還有一顆…不過…”

  萬文楠一臉驚喜,哪管什麽不過?

  他立即道:“你有什麽要求盡管提,不管你提什麽我都答應你。”

  紀少瑜看了看萬文楠這什麽都豁得出去的模樣,含著淡淡的笑意道:“我要你將李盛所著的醫書整理好,然後以萬氏之名刊印成冊。”

  萬文楠的臉一下子就黑了。

  他承認李盛在醫術上是有些造詣,不過李盛心術不正。

  若是整理,豈不是所有方子都要試驗一番,那他得忙到什麽時候?

  “不行,換一個!”

  萬文楠冷聲道,他都這把年紀了。

  指不定把李盛的醫書整理好,他都要入土了。

  紀少瑜也沒有勉強,隻是愜意道:“李盛的醫書集太醫院壽藥房、禦藥房、珍藥館…等上萬種草藥而成,我必定是要請人一一整理後刊印成冊。”

  “你既然不願意,那誰願意做,這龜息丸我自然是…”

  “別說了,我做。”萬文楠咬牙切齒地道。

  他恨啊!

  看著紀少瑜的目光都在噴火。

  紀少瑜閑適一笑,伸手拍著萬文楠的肩膀道:“瞎想什麽呢,您老這身體,好得很!”

  “哼!”萬文楠冷哼。

  氣死他了,紀少瑜是吃定了他舍不得將龜息丸給那群庸醫糟蹋。

  “先給半顆!”萬文楠伸出手。

  紀少瑜斜倪著萬文楠,不說話。

  萬文楠悻悻地收回手,不悅道:“小氣。”

  紀少瑜輕嗤道:“一顆半顆落在你的手裏,有何區別?”

  “想早點拿到龜息丸,早點把李盛的醫書整理好。”

  紀少瑜說完,便走了出去。

  萬文楠對著他的背影揮舞著拳頭,心裏雖然生氣,但還是對紀少瑜刮目相看。

  李盛的醫書整理好了,那可是要流傳後世的。

  難為紀少瑜在處理完那麽多煩心事後,想的竟然不是銷毀,而是找他重新整理。

  萬文楠輕歎。

  他想明白了,這一輩子他就是個勞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