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賞人
作者:李三爺      更新:2020-09-05 18:44      字數:1961
  紀少瑜收到信時,恰逢京城下了第一場雪。

  山林裏銀裝素裹,路沿旁積雪遍地。

  來往的馬車壓上去,車軲轆轉動時,滿是咯吱咯吱的聲音。

  紀少瑜在馬車裏看了信,輕咳兩聲。

  上朝時,燕滄瀾明顯察覺紀少瑜心不在焉的,頻頻出神。

  退朝後,他宣紀少瑜來勤政殿。

  “今年這第一場雪來得早些,你可是不適京裏的氣候,受寒了?”燕滄瀾問道。

  紀少瑜點了點頭,淡淡道:“是有些冷。”

  燕滄瀾對身邊的崔公公道:“去,給他弄個暖爐來。”

  催公公應是,連忙去殿外吩咐小太監。

  紀少瑜低聲謝過,又咳嗽了兩聲。

  燕滄瀾道:“既然不舒服,那明天的早朝便不用來了。”

  紀少瑜又再次謝過。

  等崔公公遞上暖爐,燕滄瀾便道:“黎昭給朕上了折子,說朕寵愛容妃太過,這件事你可知道?”

  紀少瑜點了點頭,淡淡道:“皇上隻要有了嫡皇子

  ,黎大人他們不會煩你的。”

  “哼!”燕滄瀾冷哼。

  皇後給了他兩個月的冷臉,難不成他要去服軟不成?

  紀少瑜漫不經心地摸著暖爐,低垂的目光裏閃過一抹暗色。

  可當抬起頭時,卻又是那般雲淡風輕。

  “容妃是太後下旨封的,就如同嫡母送給皇上的一個小妾罷了。”

  “可皇後是皇上的妻子,是先皇為皇上欽定的,是皇上結實有力的後盾。”

  “帝後不和,嬪妃漁利向上,這是向著皇上的群臣所不願意見的。”

  燕滄瀾聞看著紀少瑜一本正經地幫他講明其中利害關係,頓時嗤笑道:“容妃與你皆是出自順昌府,為何她提起你皆是讚美之詞,你提起她卻暗含貶斥之意?”

  紀少瑜的眉頭微微一皺,目光疑惑地看向燕滄瀾。

  燕滄瀾見他這副模樣,像是什麽都寡然不知。

  這般清冷的性子,朝堂裏除了趙玉書誰也不結交。

  每日辦完公務,不是沉浸在書齋裏就是閉門謝客。

  燕滄瀾就奇怪了,這紀少瑜跟修行的和尚有什麽區別?

  “微臣跟容妃娘娘並無相交,所說之言也不過是為了皇上的大局著想。”

  “倘若皇上覺得微臣說過了,那往後微臣檢討便是。”

  燕滄瀾冷笑著,勾了勾唇。

  紀少瑜每次與他說話,就像他們二人相交已久,他總能說到他的心裏去。

  可紀少瑜又是這一副寡淡的性子,你高興他說,他便跟你多說兩句。

  你若是不高興他說,他能閉嘴一言不談。

  現在他要是說他說得過了,隻怕下次勤政殿宣召,便是他問什麽,紀少瑜答什麽,保證答得中規中矩的,讓他挑不出一絲錯處來。

  “你可知,京城裏有流言,說你與趙玉書是斷袖。”燕滄瀾問道,盯著紀少瑜的眼睛看。

  紀少瑜嘴角微抽,目光微妙地看向燕滄瀾。

  那表情好似在說:這你都信?

  燕滄瀾好笑地揚了揚眉,心情舒暢起來。

  “朕今日賞你兩名宮女如何?”

  紀少瑜直言道:“皇上若願意,賞賜微臣兩位嬤嬤吧。”

  “嬤嬤?”燕滄瀾愕然。

  “你要嬤嬤幹什麽?”

  紀少瑜道:“微臣自離家後,時常掛念家中父母。”

  “今日收到家書,遠親近鄰聽聞微臣升遷,欣喜若狂,日日登門拜訪。”

  “微臣想,若是有兩位能幹的嬤嬤在他們的左右提點,著手處理那些瑣事,他們也能過得鬆快些。”

  燕滄瀾聞言,了然道:“怪不得今日朕總覺得你心不在焉的,原來還不僅僅隻是受了寒氣。”

  “罷了,不過兩位嬤嬤而已,朕賞給你便是。”

  燕滄瀾說完,便對著崔公公道:“你去把嘉靜堂的孟嬤嬤和梁嬤嬤找來。”

  崔公公躬身退下去。

  孟嬤嬤和梁嬤嬤原是鄧太妃身邊的人,自從鄧太妃病逝後,便一直留在嘉靜堂靜養。

  兩位嬤嬤的年紀雖然不大,可見多識卻廣。

  之前方啟澤大人想求出宮去幫他教養孫女,皇上都沒有給呢。

  這會卻全給了紀少瑜。

  崔公公暗暗呼了一口氣,心想這個紀少瑜也不知怎麽了,好像自從來了宮裏,就極得聖上眼緣。

  現在就連他,在紀少瑜的麵前也不敢把架子端得太高了。

  …

  午時,紀少瑜帶著兩位嬤嬤出宮。

  容妃的瑞華宮裏,宮女春菲回稟道:“皇上把嘉靜堂的兩位嬤嬤賞給了紀少瑜,人都帶出宮去了。”

  羅馨修剪花枝的手頓了頓,輕喃道:“皇上是不是準備給紀少瑜賜婚了?”

  “這個時候賞人,像是要提前準備一樣?”

  春菲聞言,當即道:“娘娘說的這個極有可能,誰都知道,紀少瑜是皇上跟前的紅人,官職雖然不高,可勝在年輕啊。”

  “聽說他還未及冠呢,就已經是正四品的禦史了,再往後,入閣都是有可能的。”

  羅馨蹙起眉頭,放下了剪刀。

  春菲以為自己說錯話了,靜默在一旁,不敢再言語。

  片刻後,羅馨淡淡道:“這幾天都注意著點,看看賜婚的是誰家的女兒。”

  春菲應是,恭敬地隨侍。

  可惜她們想打聽的消息一直沒有傳出,到是紀少瑜連著三日告假,並未上朝。

  三日後,一輛馬車趕往順昌府。

  而在馬車上坐著的,正是孟嬤嬤和梁嬤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