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出京
作者:婧鍶      更新:2020-09-22 18:42      字數:2145
  真正明智的人就應該像他的那些朋友一樣,對他這汙了名聲的人不再過問。

  孫以羅來的時候特地為李牧找到了上好的傷藥,還頗為高興李牧能夠重新開口說話。

  可她懷著一腔熱血性衝衝而來,反倒遭到了這等冷遇。

  本來李牧也不想這般對待孫藝羅一番好意,可是他在說話間想到了蕭珩敬隱忍的心情,忽然間有些理解,難怪蕭珩敬如此費心。

  好不容易將孫以羅哄了出去,李牧便扭頭對旁邊關上牢門掛鎖的差役叮囑道:“若是下次孫姑娘前來探望,就勞煩兄弟與她說我並不見人。”

  對於關進大牢的重犯,差役心中跟明鏡似的。別看有些人暫時落魄,可隻要對方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那便是不能夠得罪的大人物。

  李牧如此客氣的請托,差役自然滿口印象,等著下次孫以羅過來的時候,他便按照李牧的吩咐應對了下去。

  孫以羅何等敏銳之人,一下子就猜出了李牧是因為上次同自己說的那番話決定斷絕關係,就是怕牽連到她。

  想到這裏,孫以羅低頭看了一眼手上帶著的藥和吃食,把東西交給差役進行轉交,而她則扭頭回了孫家。

  孫以晃看到自家姐姐回來的時候心情不佳,一下子就猜出了她方才所去的地方,便出言勸道:“阿姐,不就是一個嶺西知府嗎,咱們何必在他身上花費那麽多的心思,既然他不識抬舉,那咱們孫家人也不必舔著臉上去奉承!”

  孫以晃這話糙理不糙,再說他作為孫以羅在這世上最為親近的人,也希望自家姐姐能夠與那些危險的事情脫離關係。

  李牧身份那般敏感,皇上還因為蕭珩敬的緣故,一直對孫以羅抱有敵意。

  孫以羅牽扯的事情越多,在這京城中的危險就越大。

  想到這裏,孫以晃從袖子裏掏出了一卷兵書,湊上去笑嘻嘻的說著:“姐姐,都說這京城不是個好地方,哪有北地邊關來得痛快,要不咱們去京城外邊瞧瞧風光?”

  他手上攤開的這卷兵書記載著朝堂上近日發生的大事,是北地因為連日大雨衝垮河堤導致水患,朝堂上有人說孫家少將軍英武過人,推薦他去北地救災。

  不得不說,孫以晃能夠在朝堂上拿到這件差事,和梁明義有脫不開的關係。

  皇上不清楚孫家的內幕,梁明義雖然不願意讓孫以晃得到便宜,卻不能夠在皇上麵前與這表麵上的兒子斷絕關係。

  自從梁明義向皇上上交兵符過後,皇上就對孫家十分滿意。

  他不僅對梁小小和端陽王府之間的婚事多有關注,為了給軍中諸位將領“指條明路”,還刻意提拔了本身沒有明確職位的孫以晃。

  正巧這時有人提出北地因為連日大雨導致水災,需要朝廷派人前去救災。

  這可是各家公卿讓後

  輩前去鍍金的好機會,梁明義並不想討得好處,當時在朝堂上做著縮頭烏龜。可是他這幅“識趣”的表現,反而在諸位朝臣之中顯得格外突出。

  皇上心念一動,便幹脆將這件好差事給了孫以晃。

  孫以晃想著這樣的好事,便宜不拿白不拿,便幹脆的答應了下來。

  等他回到府上,看到梁明義那氣成了豬肝色的臉,心中的愉悅更多了幾分。

  正好自家姐姐在端陽王府受到了冷遇,又在李牧那裏無功而返,孫以晃實在不忍心看著孫以羅在京城中失魂落魄。

  先前他們姐弟二人跟隨孫榭溫在北地創下了不小的名頭,這次能夠借指朝廷救災的機會為當地百姓做些實事,還能夠故地重遊,確實是件不錯的好事。

  孫以羅正好不願意繼續在蕭珩敬和梁小小之間糾結,孫以晃一提出這個建議,她便當即答應下來。

  孫家姐弟二人立刻收拾東西離開京城,孫以晃手上有皇帝給出的令符,所過之處暢通無阻。

  不過孫家姐弟出行倉促,朝廷分配給北地負責救災的物資還沒有配給到位,戶部正在緊張的籌備之中。

  孫以晃連派了三名傳信使前去催促,一開始官員還對此事多有推諉。然而當蕭珩敬派人走了一趟後,他們的效率變大大提高起來。

  不過如此之多的車輛在運送北地的途中頗為耗費功夫,孫以羅一行人已經途經了三座城池,戶部派去的糧草車才剛剛離開京城三十裏開外。

  孫以羅實在不願意在此事上多過耽擱,她看了看身邊跟著一並去救災的沈家護衛,以及朝廷調撥下來的人手和自家弟弟商議,決定領著大家快馬先行一步。

  戶部官員也樂得由他們先去探一探救災的情況,對此自然不曾有過異議。

  孫以晃也因此在路上有了空閑的時間,陪同孫以羅打探沿途的民情。

  受到水災的影響,許多貧苦百姓開始賣兒賣女,奴隸貿易一時興起。

  孫以羅在一座城池歇下的時候,於驛站外麵看到了頭上插著草標的小姑娘。那孩子小小年紀卻已是滿麵愁苦,看上去飽經風霜。

  見姐姐的目光落在賣身為奴的孩子身上,孫以晃便抬腿往那個方向走了過去,打算將小女孩兒買過來,權當是伺候孫以羅的侍女。

  孫以羅見狀,連忙上前兩步將自家弟弟攔住,拉著他到旁邊一番耳語。

  沒過多久,那原本打算賣身為奴的小姑娘感激涕零地接過孫以晃給的一小塊碎銀子。

  “每逢災禍頻發之時,總有些窮苦百姓生活難以為繼……這也是咱們要加快速度前去救災的原因,能早一日救出一人,就意味著能夠改變一個即將投身奴婢的可憐之人。”

  孫以羅說話時歎了口氣,她出身大家,卻在跟隨著父親出入軍營時見慣了貧苦。

  許多軍中將士若非家傳,也是因為過不下去才會投身軍中。與這些人相處久了,孫家姐弟都染上了幾分悲天憫人的情懷。

  孫以晃難得的沒有應和自家姐姐的話,而是看著外邊民生凋敝的情形有些出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