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人生處處是巧合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4-10 19:43      字數:2421
  謀斷星河最新章節

  東海劍神寧遷進城之後立刻造成了轟動。

  他畢竟是頂著北齊使臣的頭銜來的,自然少不了麵聖的環節,即便雙方都想直接砍死對方,但該走的過場還是得走。

  如今時過境遷,北齊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能與大魏一爭高下的北齊,甚至在南朝武陵王的連年攻伐之下,北齊若是沒有大魏的援助恐怕立刻就會滅國。

  久而久之,曾經擁有雄心壯誌的北齊已經逐漸淪為北朝的附庸,大魏國的一條忠犬,如果一定要說,那麽北齊由盛轉衰的拐點便是宏威皇帝為了登上皇位而發動的那場大戰。

  反過來看,宏威皇帝也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岌岌可危,需要通過一場孤注一擲的戰爭來扭轉奪嫡局麵的太子。

  如今的宏威皇帝雖然已經走到了人生的最後階段,但他已經是坐擁一半天下,唯一能夠與南朝武陵王爭雄的北朝之主。

  漫長的二十年過去之後,寧遷與宏威皇帝都不再是當年的那個自己,隻不過唯一不變的還是天塹城那場大戰留下的一根根倒刺。

  不知道將複仇目標鎖定在洪廣利身上的寧遷會如何看待宏威皇帝這位殺死他父親的罪魁禍首,但宏威皇帝肯定是沒有興趣接見寧遷的。

  倒不是因為害怕寧遷的武聖頭銜。

  要知道若是宏威皇帝接見寧遷,二人之間的距離雖然隻有數張而已,但地點卻是在大魏宮廷,而且還有汪順這位疑似武聖的大高手在側,寧遷就算真的想要趁機襲殺宏威皇帝,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真正讓宏威皇帝無法麵對寧遷的還是天塹城的那次屠城。

  從根子上說,當年從大汗分裂出去的各國都畢竟同源同種,大家可以為了利益相互廝殺,但禍及平民依舊十分不光彩,尤其是對一位以一統天下為己任的雄主而言,完全稱得上是個巨大的汙點。

  別說接見寧遷,就是想起此人都會讓宏威皇帝這種完美主義者渾身不自在。

  於是乎,接見寧遷的重任自然便落到了遼王這位監國的頭上。

  遼王深知寧遷非同一般使臣,特意做了一番準備,不僅加強了宮中禁軍的數量,更是從三堂兩院中調集了一匹一流高手護衛,隻為說話時更有底氣,不至於因為氣勢不足而有辱國體。

  隻是沒想到即便如此遼王依舊落了下風。

  寧遷三十八歲,正值人生巔峰,又是出身名門,加上絕頂的武功以及武聖的大名,令他一舉手一投足都有若真仙下凡一般舉重若輕,卓爾不凡。

  當一襲白袍,手無寸鐵的寧遷踏上大魏朝堂的一瞬間,他不僅沒有被四周布滿的高手所攝,反而以那瀟灑出塵的氣質和不怒自威的氣勢瞬間鎮住了整個大魏朝堂。

  無論是文武百官,還是藏在幕後躍躍欲試的一眾高手,甚至是遼王本人都被他身上那股無與倫比的特殊氣息深深震撼。

  隻見寧遷傲然立在大殿之上侃侃而談,聲音洪亮震瓦,周圍所有的人好像都成了背景,沒有一個插得上嘴。

  甚至就連寧遷是如何進來,又如何離開都記不清楚,隻記得第一眼看見此人,便覺得此人絕對是人中龍鳳的暗自讚歎。

  等到寧遷離開,眾人才反應過來,有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出現了,那就是一個月之後,寧遷將與洪廣利決戰紫禁之巔!

  麵對這個消息,朝堂上再度分成兩派,吵得不可開交。

  寧遷今日給人的震撼實在太強,幾乎所有人都肯定此戰洪廣利必敗無疑。

  作為勳貴集團最大的柱石,洪廣利的存在就好像核武器一般,別看太子如今已被圈禁,可隻要洪廣利還在,說不定就會有翻盤的一日。

  所以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遼王集團終於等來了釜底抽薪的機會,簡直可以用彈冠相慶,欣喜若狂來形容。

  而與之相反的便是裕王集團。

  新崛起的裕王集團在徐銳的幫助之下不僅在朝堂站穩了腳跟,甚至以黃正元為首的少壯派逐漸走向台前,生生從文官集團手中搶走了一席之地。

  誰也沒有想到裕王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同遼王分庭抗禮,但這就是眼下的現實和常態,遼王集團雖然仍舊握有優勢,但優勢已經大大縮小,至少不足以形成碾壓。

  無論什麽事,隻要其中一方支持,那麽另一方就會反對,因為雙方的針鋒相對,這些時日的大魏朝堂已經變成了如同明麵上潑婦罵街,背地裏刀光劍影的險地。

  這一次裕王集團主張提前剿滅寧遷,保全國之柱石洪廣利,倒不是因為身陷牢獄的太子,而是洪廣利的存在本身就是對遼王集團的一種牽製。

  隻要他還活著,哪怕什麽也不做,遼王集團都不得不浪費巨大的資源來盯住這個可怕的威懾。

  更何況太子還在,儲君之名依舊沒有被廢,這位叱吒一生的老人真的會無動於衷嗎?

  誰也不敢保證,更不敢去試探。

  同以往一樣,兩大集團爭鋒相對的結果便是沒有結果,雙方選手在朝堂上擺開陣勢大吵一架。

  經驗豐富的文官集團罵出了風格,罵出了水平,而年輕的少壯派們則憑借驚人的體能,在持續作戰方麵占優。

  在遼王這位拉偏架的裁判幹預下,最後的結果便是沒有結果,事情像皮球一樣被踢到了宏威皇帝的手上。

  百官在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才發現宏威皇帝更絕,他壓根沒打算表態,而是默不作聲地將此事默認下來,既不幹涉寧遷提出與洪廣利決鬥的請求,也沒有批準誅殺寧遷,保護洪廣利的主張。

  久在朝堂上摸爬滾打的人精們立刻就明白了宏威皇帝的意思。

  決鬥是要打的,隻不過無論如何寧遷都死定了。

  因為隻要決鬥開始,無論輸贏,他都會被宏威皇帝以謀殺(或未遂)朝廷重臣的理由立刻處理,唯一的懸念是洪廣利能否活下來。

  隻是不知內情的人們想不通的是,寧遷明知是死,為何還要來長興城?

  洪廣利明知是死,為何還要接受挑戰?

  而宏威皇帝明知洪廣利不敵寧遷將會大大打擊大魏武魂,為何不在決戰開始之前解決寧遷?

  雖然看不懂這些內情,但幾乎所有人都嗅到了不同尋常的陰謀味道,因為寧遷出現的這個時間點恰好是奪嫡之爭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實在太巧合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不少人心裏都冒出了這樣一個念頭。

  而就在此時,徐銳和李鄺也正望著眼前的集市忍不住地感慨。

  “這條集市我一天路過八遍,沒想到這裏居然還會有一尊大神。”

  李鄺幽幽地說。

  徐銳無奈道:“相比起這個,你還是解釋解釋為何這麽巧,你也剛好查到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