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查案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3-15 12:08      字數:2365
  謀斷星河最新章節

  自那日朝堂紛爭以來,整個大魏都以為徐銳會變成與遼王打擂台的政治首領,卻沒有想到那日之後徐銳便深居簡出,足不出戶,把舞台統統讓了出來。

  就連已經抓了的王懿都在第三天匆匆釋放,可憐的王懿在天啟衛的軍營裏戰戰兢兢地呆了幾天,連喝一口水都擔心被徐銳下過毒,誰知徐銳早已把他忘到了九霄雲外。

  倒是從前一直低調行事的裕王突然站了出來,借著手裏的刑部好好讓遼王碰了幾次軟釘子,接著雙方衝突持續升級,最後隱隱有了對立之勢。

  事情是這樣的。

  朝堂紛爭之後遼王咽不下心中惡氣,一直打算找回場子,可是宏威皇帝明確堵上了釜底抽薪的路,於是遼王便隻能退而求其次。

  掌控朝局的好處就是控製了話語權,作為監國,他有不少手段繞過宏威皇帝限製徐銳的聲音,其中一項便是利用司法程序打擊徐銳。

  雖然宏威皇帝壓下了彈劾徐銳的奏章,可不知是不是故意為之,宏威皇帝隻是不準彈劾奏章,卻沒有宣判徐銳無罪,也就是沒有為徐銳的事定性。

  而徐銳未經請旨便衝擊禁軍卻是實實在在的把柄,監國以百官彈劾為由,要求對徐銳進行三司會審也就顯得合情合理。

  按說沒有皇帝聖旨,三司會審多半不會有什麽結果,但隻要官司纏身,按照大魏的司法程序,徐銳便會受到諸多限製。

  也許這些限製對於徐銳來說不過是可有可無的小麻煩,但正所謂千裏長堤潰於蟻穴,隻要這扇大門一開,接二連三的陰招就會如無數惡鬼一般,將徐銳拖入難以翻身的深淵。

  開始的時候不露聲色,結果卻是異常歹毒,這便是文人們整人的精髓,陰險毒辣。

  啟動三司程序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遼王集團已經斷定徐銳已經倒向裕王,但即便有了徐銳的幫襯,裕王的實力依舊太弱。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裕王暫時還得與遼王虛以委蛇,等待時機。

  那麽遼王便可借著此事敲山震虎,警告裕王不要仗著有徐銳在背後撐腰便上竄下跳。

  俗話說人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

  明知撕破臉鬥不過遼王,裕王多半會和從前一樣,忍氣吞聲,半推半就地遂了遼王的心願,這樣一來不但遼王的目的達成,還會在徐銳和裕王中間種下互不信任的隱患。

  甚至會告訴天下人,裕王不過是個扶不起來的阿鬥。

  這一出連環毒計自然是出自杜若之手,遼王信心滿滿,以為即使不能達到所有目的,至少也能達到部分目的,為那日朝堂上的尷尬搬回一城。

  然而遼王終究還是低估了裕王的決心。

  得到三司會審的消息之後裕王並沒有輕舉妄動,甚至如遼王所料一般,不情不願地配合起三司會審。

  可是等到三司聚齊,準備傳喚徐銳的時候,裕王卻突然發難,現場拿出了幾位主審官貪贓枉法,結黨營私的黑材料。

  一場針對徐銳的陰謀立刻就變成了三司內鬥的戲碼。

  原本大變之局下,文武百官心裏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畢竟老皇帝將死,新皇帝將立,誰不想多為自己的未來考慮?

  如此一來,做事請自然就不會那麽規矩,有些僭越的地方無可厚非,隻要不是太過分的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有些事就是這樣,即便私底下約定俗成,可是隻要放到台麵上,任誰都會站在道德和法律的高度上唾棄幾聲。

  裕王便是抓住了這個關節,在遼王的背後敲了一記悶棍。

  三司會審的當天,遼王精心挑選的幾位主審反倒被當眾揭穿惡行,立刻就變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醜聞。

  自己褲襠裏的屎都還沒有擦幹淨,又有什麽資格去審別人?

  整個朝堂的目光立刻就從徐銳身上轉移到幾個司法衙門的鬥法上來。

  遼王收到消息之後氣得半死,立刻就要召集人馬反擊裕王,可誰也沒有想到,平日裏中規中矩的裕王對此事的處理堪稱老辣。

  首先他拿出的指控有理有據,壓根不給幾位主審有任何狡辯的空間,顯然對這幾個人裕王已經做足了功夫,甚至很久以前便開始搜集他們的罪狀。

  其次,裕王很小心地控製事態的發展,矛頭始終鎖定在幾位主審身上,防止他們相互攀咬,牽扯出更大的人物。

  對遼王來說,這幾個人不過是小魚小蝦,他真正害怕的是裕王接著這個案子順藤摸瓜,對遼王集團展開攻訐。

  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遼王想要強行救下幾人,搬回局麵,付出的代價會十分巨大,相對於這幾個人的價值實在太虧。

  這樣一來,遼王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便遲遲無法下定決心發動一場前麵的黨爭,徹底將裕王拍死,最終錯過了最佳的時機。

  裕王就這樣在夾縫中完成了自己與遼王的第一次爭鋒。

  對裕王而言,這次爭鋒其實險之又險,他所能憑借的便是遼王占據絕對優勢,不希望朝局陷入大亂的心理,以及背後有徐銳撐腰,遼王投鼠忌器的謹慎。

  其中的火候把握必須十分精準,若是少弱一分便達不到打擊遼王的效果,甚至還會被強大的遼王集團趁機反噬。

  而如果做得太過,讓遼王感覺裕王威脅太大,從而不顧一切地打壓裕王,彼時的裕王怕是再也沒有機會登上奪嫡的舞台。

  持續了整整大半個月的司法內鬥最終以裕王的大獲全勝收場,幾個被控的主審反而成了階下囚,通過三司打擊徐銳的計劃不了了之。

  這一次的爭鋒讓裕王,以及替他運籌帷幄的得力幹將黃正元大放異彩,第一次從幕後走到了台簽。

  滿朝文武這才發現,徐銳通過此事已經巧妙地將舞台讓了出來,變成了一個重要的配角,而黨爭的主角則變成了遼王與裕王。

  奪嫡之爭的態勢越發明確,而躲在深宮之中默默看戲的那位宏威皇帝則一言不發,好似強悍的獅王冷冷望著兩隻野狼搶食。

  當然,這半個月裏徐銳也沒閑著。

  如今的劉府外麵到處都是各方勢力的眼線,可是對於武功日漸精湛的徐銳來說,除非是在追蹤一途上擁有驚人造詣的一流高手,否則這些眼線便是形同虛設。

  表麵上徐銳這十幾日都足不出戶,實際上他的足跡已經踏遍了大半個長興城。

  就好比此刻,徐銳正站在長興城郊的一處峽穀之中,默默望著四周的草木,冷笑著問李鄺道:“如果你想謀反,會選在這個地方埋設炸藥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