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朝堂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3-13 16:10      字數:3271
  謀斷星河最新章節

  “監國大人,徐銳罔顧國法,目無君上,竟率軍衝擊禁軍,公然用火器擊斃朝廷三品大員坐騎,逼退禁軍,王懿將軍現在還被其非法拘押。

  種種惡行罄竹難書,令人發指,早已超出了仗勢欺人的範疇,根本就是大逆不道,公開謀反,還請監國大人速速下令,將此惡賊繩之於法,明正典刑!”

  隔日的朝堂之上,遼王一臉陰沉地端坐上首,左督禦史率領一眾言官群情激憤,聲淚俱下地控訴著徐銳昨日的惡行。

  文官集團早已準備好的得力幹將們摩拳擦掌,輪番上陣,七嘴八舌之下徐銳便被描繪成一個權傾朝野,人神共憤的奸佞之徒。

  站在一旁的裕王、黃正元,以及一眾勳貴們根本插不上嘴,也絲毫沒有插嘴的意思,隻是冷冷地看著文官們的精彩表演。

  等到大殿上的氣氛被完全點燃,火候差不多到了時候,杜若便在下麵給遼王遞了個眼色。

  遼王心領神會,當即一拍大案,怒道:“徐銳身為人臣,卻不恪守臣子之道,著實可氣,不過念及他於國有功,本王許他堂上對峙,來啊,派人去把徐銳傳來,讓他當著百官的麵把昨日之事解釋清楚!”

  遼王此話看似許以徐銳大恩,可是其中卻暗藏凶險,隻要徐銳一來上朝,文官們的吐沫星子立刻就能把他淹了,到時候遼王便能以監國之尊“順應人心”地將徐銳發落。

  整個過程合理合法,根本無可指摘,徐銳根本有口難辯,不論有任何反抗都會被坐實謀反。

  而若徐銳不肯前來對峙,便是不顧遼王的恩情和國家的法度,立刻有人會說他做賊心虛,同樣坐實謀反大罪。

  眼下話語權在遼王,無論徐銳如何應對,都討不了好去。

  想到這個關節,一直頗為欣賞徐銳的刑部尚書陸華心中擔憂,便打算不顧自身安危,硬著頭皮為徐銳說上幾句公道話。

  可是他剛一張嘴,卻發覺手腕突然被人按住,扭頭一看,便見裕王不露聲色地朝他搖了搖頭。

  陸華心中一震,立刻恍然,心道:“是了,徐銳那小子聰明得緊,怎會想不到文官集團必然會攻訐於他?

  看裕王這四平八穩的模樣,想必是已經與徐銳通過氣了,那小子應該已經有了應對之策,當不至於完全被動才是。

  隻是眼下遼王已經控製朝堂,文官集團更是口若懸河,就算真的清清白白也難免被顛倒黑白,何況那小子昨天的事辦得太衝動了些,給人留下了把柄,又要如何度過這一關呢?”

  想到這裏,陸華又是擔心,又是好奇,卻不再開口。

  像陸華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一方麵徐銳才華橫溢,人緣不錯,很多人對徐銳頗為欣賞,都存著幫襯他的意思。

  另一方麵,宏威皇帝突然退居幕後,遼王幾乎控製朝堂,這等畸形發展的勢頭令不少人都感覺到山雨欲來的危機感。

  隻是因為眼下遼王勢大,又有文官集團搖旗呐喊,這些反對的聲音才被暫時壓下,現在好不容易徐銳站出來製衡遼王,眾人也都樂見其成。

  遼王一聲令下,司禮監傳旨的太監立刻在禁軍的護衛之下直奔劉府,傳召徐銳去了,文武百官便在大殿上靜靜等候。

  文官集團們勝券在握,其他勢力則惴惴不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氣氛極其詭異,就好像一個裝滿了火油的木桶,隻要一點火星就會爆炸。

  然而眾人預期的爆炸並沒有到來,僅僅一頓飯的功夫傳旨太監便兩手空空地回來了。

  “冠軍侯讓奴婢傳話,他說草原一戰令其身體不適,若無聖上的聖旨,他不便出門……”

  司禮監的傳旨太監跪在大殿上,一邊小聲地傳話,一邊小心翼翼地朝遼王瞟去。

  遼王一臉陰沉,默然不語。

  徐銳此話便是公然抗命,絲毫不給他這個監國麵子。

  可是今日剛下的聖旨上已經言明,天啟衛乃是天子親軍,不受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調遣,隻奉天子之命。

  徐銳身為天啟衛指揮使,自然也隻向宏威皇帝負責,不見宏威皇帝的詔命便拒絕上堂,似乎也無可指摘。

  而若是遼王啟動三司程序,強行捉拿徐銳,搞不好會演變成天啟衛與整個司法體係的對抗,甚至釀成兵變,令事態快速惡化。

  如今遼王在奪嫡之爭中占據優勢,又是名正言順的監國,沒有人比他更希望穩定,若是局麵失控則會給他那些兄弟們帶來可趁之機,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徐銳便是抓住了這一點,恰好按在了遼王的七寸之上。

  此言一出,百官頓時一片嘩然。

  徐銳這麽輕飄飄的一句話立刻便讓遼王和文官集團一上午的表演變成了猴戲,相比之下顯得如此愚不可及。

  陸華更是在心中拍案叫絕,換了其他人,麵對如此恐怖的聲討之聲恐怕想的便是如何平息眾怒,至少也不會把遼王頭上的監國二字當作耳旁風。

  要知道遼王也是奉旨監國,頭上頂著欽賜二字,違抗監國之命與抗旨無異,誰有魄力,有底氣在形勢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再給別人送上這樣一個大把柄?

  唯獨徐銳不按常理出牌,管你如何叫喚我都隻當野狗亂吠,壓根理也不理,若要嚴格計較,那便請拿出聖旨,畢竟監國也隻是監國,不是皇帝。

  深究起來,遼王想在此事上做文章,免不了僭越之嫌,甚至給人覬覦皇位,謀朝篡政的觀感。

  “嗬嗬,沒想到徐銳這小子不僅打仗是把好手,就連權術也這般精通,如此四兩撥千斤,輕輕鬆鬆地反將了遼王一軍,精彩,精彩啊。”

  陸華壓低聲音,對著裕王撫須輕笑,臉上似是開出了花。

  冷眼旁觀的勳貴們也是麵上冷淡,心中笑開了花,幸災樂禍地準備看遼王好戲。

  “好好好!”

  遼王掃視百官,隻見眾人似笑非笑,終於強壓下怒火開口道:“我本念及冠軍侯武功赫赫,想保他一保,既然他執迷不悟,那便別怪本王以國法為重!”

  遼王低喝一聲,立刻命都察院的禦史,以及大批文官與自己一道聯名參徐銳謀反。

  彈劾徐銳的奏章頓時便似雪片一般飛向宏威皇帝的南書房。

  按照遼王的打算,宏威皇帝退居幕後,司禮監的胡淼也倒向了自己,這些日子以來他成功控製住內閣票擬和司禮監披紅兩項大權,自然已經算是控製了朝政。

  徐銳既然想要聖旨,那遼王便給他聖旨,反正寫彈劾奏章和審批奏章的都是他自己,不過左手變右手而已。

  可令遼王始料未及的是,當胡淼和從前一樣,準備直接批準彈劾徐銳的奏章,然後擬旨降罪徐銳的時候,卻被老祖宗汪順攔了下來。

  更令眾人沒想到的是,一直稱病,久不見外臣的宏威皇帝這次竟然表示要自己批閱奏章,經過宏威皇帝親自朱批,所有彈劾徐銳的奏章一律不準,竟連一份留中的都沒有。

  群臣這才恍然,宏威皇帝這是親自來給徐銳助陣,他要告訴百官,想通過朝堂直接扳倒徐銳的路走不通!

  不過敏銳些的人也發現彈劾徐銳的官員並未受到宏威皇帝的處罰,有心人立刻便明白,宏威皇帝對徐銳和遼王的紛爭並不反感。

  也就是說,從這一刻起以徐銳和遼王為首的兩個新政治勢力已經自然產生,新一輪的朝堂平衡重新達成。

  誰也沒有想到,借著這一次危機,宏威皇帝竟然就這般輕輕鬆鬆,不露聲色地完成了對朝堂政治平衡的重建,成為了最後的大贏家。

  遼王利用太子謀反苦心經營幾個月之久才樹立起來的一家獨大格局頃刻間土崩瓦解。

  而就在大魏朝堂上風雲變換的時候,徐銳卻和李鄺躲在源初基地裏悠然地喝著茶。

  “你這招四兩撥千斤雖然令遼王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也使不出,可是今後你定然會成為朝堂上的新領袖。

  無論是裕王、武將集團,還是失意的太子黨都會被你重新聚攏起來,變成新的勢力。

  如此一來,你可就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不但遼王和其他皇子會視你為眼中釘,而且就算你扶持裕王登上皇位,可他會對你放心麽?哪個皇帝會容許你這樣的威脅存在?”

  李鄺端著茶杯,笑容滿麵地對徐銳說到。

  徐銳擺擺手,笑道:“奪嫡的舞台上我自然不是主角,這次把自己弄成焦點隻是想讓遼王投鼠忌器,告訴他我沒那麽好欺負,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之後自然會把舞台還給諸位皇子。

  再說了,黨爭、奪嫡什麽的很累的,我可沒那麽多功夫,也沒那麽多時間,眼下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必須去做。”

  “更重要的事?”

  李鄺眉頭一皺:“什麽事能比皇位還重要?”

  話音一落,二人背後的房門突然“吱呀”一聲打開。

  徐銳朝身後看了一眼,笑道:“這就是我今天請你來的原因,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說完,徐銳起身朝身後的屋子走去,李鄺心中狐疑,卻經不住好奇,連忙跟上了徐銳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