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星河大學堂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3-12 11:17      字數:3208
  謀斷星河最新章節

  宏威十八年九月初一,籌備了整整大半年的星河大學堂終於掛牌招生了。

  掛牌當日盛況空前,以東籬先生、長慶子為首的諸子大拿幾乎悉數到場,有名望的徒子徒孫們更是不計其數,而這其中的一大半都已成為大學的教授。

  在東籬先生和長慶子不遺餘力的邀請和感召下,星河大學堂儼然已成一片學術聖地,掛牌這天就好像朝聖,甚至距離千裏之外的名士學子都紛紛提前數月出發,以親眼見證這一時刻為榮。

  京城裏,這一天更是熱鬧非凡,在星河日報連續數月的報道之下,星河大學堂儼然被塑造成老百姓改變命運的階梯,王公貴族靈魂升華的坦途。

  再加上星河大學堂竟然教授傳說中的鬼穀之學,幾乎所有人都對這所新生的學校抱有極高的期待,天不亮便早早起床去看熱鬧的人群甚至排出了近十裏的長隊。

  宏威皇帝特意下旨準百官休假一日,幾乎所有在文壇有些名望的官員、勳貴都湧向剛剛建成的學堂,而少數能夠拿到請柬之人更是有足以自傲的資本,因為那代表著他們在學術上的成就被星河大學堂認可,也就是被整個學術界認可。

  更多的官員沒有收到邀請,和來看熱鬧的百姓一樣被洶湧的人群堵在街口,可即便如此也無法澆熄他們一睹盛況的熱情。

  巳時三刻,身為校董的宏威皇帝在發表了對學子們的諄諄教誨之後,手持小錘敲響了代表萬物之始的銅鑼,宣布星河大學堂正式成立。

  二十門特製禮炮齊鳴三十六響。

  觀禮台上包括東籬先生、長慶子在內的一幹學術泰鬥集體起立,熱烈鼓掌,受邀觀禮的數千名士,和等待應考的五千考生熱淚盈眶。

  掌聲和歡呼聲猶如巨浪十餘裏之外仍然能感受到那股動人心魄的氣勢和激動。

  隻有守在某個陰暗角落裏的校長徐銳滿臉蒼白,一頭冷汗,累得幾乎虛脫。

  從籌備星河大學堂,到真的掛牌整整拖了十個月,原因隻有一個,那便是沒錢。

  別看徐銳是個摟錢的鐵爬犁,可是他花錢的速度更是無人能及,南北大戰之後隨著蒸汽機的應用,各項技術應用迎來井噴,花錢的地方比比皆是。

  就算有整個星河集團的利潤作為補貼,可麵對無數的無底洞,還是有些入不敷出,特別是一季度財報一直虧損,直到第二季度中期才算扭虧為盈。

  建一所足以改變世界的大學耗費何等巨大,為了不耽誤工期,徐銳頗花了一些功夫才說服董事會向剛剛成立的帝國銀行貸款四百萬兩,對這個項目進行投資。

  總算宏威皇帝在此之前便被徐銳說通,在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還是擠出七百萬兩,按照徐銳的規劃建立了由國家控股的中央銀行兼商業銀行帝國銀行。

  星河集團成為了帝國銀行的第一個大客戶,拿到了鼓勵商業政策下的第一筆低息貸款,這無論對新生的銀行,還是缺錢的星河集團來說,都是一次最成功的示範。

  這筆交易被星河日報以頭版頭條接連報道了數日之後,基本打消了商賈們對銀行割韭菜的擔憂,百姓富戶們更是陸續將錢莊的錢取出,存到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帝國銀行之中。

  而帝國銀行開具的銀票則開始在長興及周邊地區廣泛流行,成為金銀本位製度下的第一批實際紙幣。

  這些都是這次交易帶來的間接紅利,當然也都是後話。

  在敲定星河大學的款項之後,表麵上是賣了大夫子一個麵子,實際上宏威皇帝也想以此作為教育及朝廷人才選拔機製改革的試點,因此才下旨以極低的價格將長興城東多達兩千畝的土地賣給了星河大學。

  從此之後,這個原本肮髒不堪的貧民窟便搖身一變,成了全天下學子們心心念念的聖地,無數新思想、新研究和新技術的搖籃。

  而因此被強製遷出的八萬貧民則由星河集團新成立的房地產公司負責免費安置,算是徐銳與宏威皇帝做的一場利益交換。

  當然,對於這種帶有公益性質的交易,徐銳打心眼裏沒動過什麽歪心思,經濟發展之後必然伴隨著社會風氣的劇烈變化。

  作為經濟龍頭的星河集團必須為社會做出表率,避免極度拜金主意把整個社會風氣拖入陰暗麵,同時也避免窮苦百姓們將星河集團看作為富不仁的奸商。

  長遠來看,此舉的意義甚至還在單純的技術發展之上。

  而徐銳處理此事的方法也十分簡單,直接擠出一筆錢,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將安置工程外包給數家商行,然後派出安歌帶領的專業審計和監理團隊進行監督。

  隨著星河集團的幾何式壯大,無數商行都成了星河集團的附庸和供應商,這筆生意原本並沒有什麽特殊。

  可是開工僅僅半個月,便有五六個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幾個商行陸續被揪出,徐銳沒有半點心慈手軟,直接與長興府來了一次聯合執法。

  犯案的商行老板及掌櫃遭到長興府和工部的重罰,極個別膽大包天的不法商戶甚至因為涉案金額“十分巨大”被直接充軍三千裏。

  商行們對徐銳“把好事辦好”的決心終於有了清晰的認識,誰也不敢再對這個項目上下其手,安置工程漸漸步入正軌,提前了一個月結束,而且並未發現任何惡性質量問題。

  至此,八萬人的住房總算有了著落,宏威皇帝一直提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同時也為政府和商行合作的新模式奠定了基礎。

  辦完這件事,徐銳已經接連三個月沒有休息,時間也來到了八月。

  此時他又不得不麵臨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大學的報名人數大大超出了想象。

  按照徐銳與東籬先生、長慶子等大拿商議的結果,由於師資並未完全到位,學校也未全部落成,第一屆學生將作為精品工程,本著量少質高的原則,各院係加起來僅僅招收一千人。

  其實這也是因為徐銳對直接挑戰持續兩千多年的教育製度沒有信心的原因,害怕準備好滿桌子菜之後,入席之人卻寥寥無幾,會打擊辦學者的信心和熱情。

  畢竟在另一個世界裏,舊學術、舊觀念的生命力頑強到可怕,甚至經曆了戰火遍地、國家重建、將民族文化推到重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等),才真正建立起一套全新的體係。

  可是徐銳沒想到的是,這個世界畢竟還處在分裂狀態,就好像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競爭令新思想、新學派、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及傳播速度都要遠遠高於大一統的王朝。

  再加上徐銳通過朝堂、仕林和報館發起的三位一體宣傳攻勢用力過猛,又有宏威皇帝的絕對支持,諸子大拿的鼎力相助,星河大學從一開始就成了一顆人人側目的掌上明珠。

  八月初,經過初步統計,徐銳發現星河大學的報考人數竟然高達六萬之多,幾乎超過他心理預期十倍有餘,而且隨著報名截止日期日漸臨近,報名人數還在呈爆炸式增長。

  預計到開考前,這個數字很可能會突破十萬大關,要如何滿足十萬學子對知識的渴望便成了新的難題。

  時間僅剩一個月,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不支持大規模擴招,而且為了爭取廣泛支持,徐銳在學生成分上對勳貴集團做出了很大讓步。

  第一批招收的一千名學生中有三成半的名額給了權貴和官員子弟,能夠招收的寒門士子僅僅六百五十人而已。

  相對於報考人數中高達九成的占比,這樣的配額將進一步擠占寒門士子們的空間,若是處理不當說不定會弄巧成拙,激起學變,得不償失。

  何況就算不考慮寒門士子,因為報名過於火爆,宏威皇帝又十分護犢,大筆一揮便將所有皇子皇孫納入了大學內定的免試入學名單,僅此一項便占去了一百多個寶貴名額,造成的結果便是連戶部尚書杜若這等高官的嫡孫都必須真刀真槍地參加考試。

  為了幫孫子爭取一個板上釘釘的機會,杜若是穿街走巷,最後竟找到了遼王親自上門與徐銳說情。

  可是徐銳猶豫了一宿,還是拒絕了開後門的請求。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徐銳寧願自己頂著壓力,也絕不會從一開始便把歪風邪氣帶入校園。

  不得已之下,徐銳隻有在八月底進行了一場臨時加試,從將近十萬考生中篩選出最為優秀的五千人來角逐最後不到九百個入學資格。

  除此之外,徐銳還臨時建立了一所以培養高級技工和行業骨幹為目的的技校,以接收大學落榜學生,大量分流迫切需要養家糊口的寒門士子,同時為工廠提供最需要的技術型勞動力。

  而等到九月初一午時,星河大學堂的開學典禮正式結束,一場前所未有,轟轟烈烈的入學考試便正式拉開了序幕。

  無數學子比肩繼踵,踏上了徹底改變命運的獨木橋之旅。